现代化与法治:中国实践与国际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春燕)10月19—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法治·2023年)”在京召开。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江必新,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法学院教授基莫·诺提欧,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主持开幕式。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现代化与法治:中国实践与国际经验”。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致辞。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法治是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张文显表示,世界各国法治现代化具有宪法法律至上、尊重和保障人权、监督和制约公权、维护市场竞争、构建社会秩序、促进人类和平、立足本国国情等共同特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不是近代西方法治的翻版,而是独具特色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法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与西方法治的最大区别。中国法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立场与核心价值,是我国法治与外国法治最根本的区别。中国法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是我国法治与近代以来西方法治在战略布局上的重大差异。我国实施的是大国法治战略,将人类社会法治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中国法治发展的具体规律相结合,将法治进化论模式和建构论模式、内涵性路径和外延性路径、自上而下演进和自下而上推动相结合。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江必新致辞。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江必新提出,法治既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的必要基础和重要保障。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必须自身实现现代化。法治的现代化过程,就是法治领域的一系列变革和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过程,是由理念、价值、体制、机制以及程序、制度等转型迭变并相互影响的过程。我国法治现代化,不仅要具有中国特色和法治底色,而且要具有实践鲜色和时代亮色,还应当坚持人本化、民主化、社会化、本土化、效能化、智能化、国际化、体系化等标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致辞。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莫纪宏表示,现代化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法治也离不开现代化的推动。没有法治,就没有现代化。同样,没有现代化,也不可能真正建成有效的法治。法治是独立于现代化存在的价值,并不是现代社会独有的产物;现代化必须具有公共性,法治是确定现代化概念公共性的唯一的制度方式;没有现代化的法治就没有整体意义上的现代化;现代化必须建立在牢固的法治价值基础之上。

法治现代化的国际比较

来自中国、芬兰、日本、德国、巴西、美国、波兰、英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围绕“现代化与法治的互动关系”“法治现代化的国际比较”“数字时代的法治现代化”“数字技术发展与法治应对”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法学院教授基莫·诺提欧致辞。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基莫·诺提欧认为,在当今复杂的世界,一个国家应该具备强大的履职能力,既能解决本国发展问题,又能够应对全球挑战,而法治是确保国家履行其职能的核心。与此同时,国家利益不应偏离更广泛的人民利益,因此,所有的权力都应受到法律的规制。此外,当今世界出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法治与现代化面临更多挑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发展中国家才能规划自己的命运。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林发言。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对于各个国家实现和发展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林认为,在当代中国,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于把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发展目标,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轨道”。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同时也面临诸如整体上法律规范体系仍然不够完备、总体上法治实施体系仍然不够高效、涉外法治短板仍然比较明显等新挑战、新任务。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主任封丽霞发言。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问题,但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必须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以公开明确、稳定普遍、合理合法的制度方式在法治轨道上解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主任封丽霞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以法治方式推进,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教授理查德·吉森、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法研究所所长冈田正则、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法学院公法研究中心主任尼古拉·韦尔梅斯等国外学者从各自研究角度出发介绍了本国法治建设历史与现状,并梳理了数字时代法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增毅主持开幕式。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THE END
1.从“井中有人”到现代监狱,法律如何演变?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在继承古代法律智慧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现代法律体系,让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法治教育、提高法律意识,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法律的守护者和践行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社会。“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669100904190003&wfr=spider&for=pc
2.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中华文明蕴含着少杀慎杀的慎刑思想,与现代法治刑法谦抑张扬权利的理念暗合。虽然中华文明以刑法为主要内容,但是,在运用刑罚的问题上,中华文明却主张“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体现出慎杀、恤刑的一面。例如,在死刑的问题上,中国古代社会,死刑适用程序总体严格。死刑判决,在层层“复核”“复奏”后,最终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3.中通课讯第十二讲:中国古代法律的理念与制度3、《中华文明的历史生命力:文化理念与制度体系的融贯统一》,载《现代法学》2018年第1期。 主要著作: 1、《仁道与中国古代法统秩序》(二人合著,第一作者),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9年2月版; 2、《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1901——1949)》,中国政法大学出版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zgwMTI1Ng==&mid=2655904033&idx=1&sn=f2a7d8b20a512d552c53842d92bdf809&chksm=808ce8e6b7fb61f0aac6efd9c87a2326f7d3d34ed2a350f23202233fcc58d3d802932dedbffe&scene=27
4.瞭望·第一学习汲取中华法系深厚思想智慧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探索法治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中,“中华法系”的概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和重构的过程。 “中华法系”作为一个法学概念,有两种含义。其一,作为“中国古代法律”的代称,专指中华文明史上形成的,以调整社会关系、构建社会秩序、维护国家治理为目的的中国古代法律。 https://mw.nmg.gov.cn/zt/mzfz/zxbd_12229/202411/t20241105_2602609.html
5.中国古代法家的法治和现代法治的区别是什么?回到正题来,中国古代法家的法治和现代法治的区别是什么,愚以为就是法与势的关系,古代法与势合一,故https://iask.sina.com.cn/b/gWImBxgR3SRL.html
6.法治和法制现代化2、在古代,法的功能主要是刑罚,是威慑工具,目的是维护统治秩序;现代法治的核心是确认和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因此,中国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的区别关键在于,古代法治是君主用以统治臣民的工具,而现代法治是以民众的意志约束国家权力,维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二者从形式上讲都强调重视法的作用,但根本目的有质的差别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tpgj84.html
7.近现代的法治与古代的法治有什么区别?【多选题】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内容。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两者的关系是( )https://www.shuashuati.com/ti/aa6be66c0a7f463b983e217e19bad926.html
8.法制近代化范文7篇(全文)(5)德治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德治在以家庭为基本社会单位的自然经济条件下有一定合理性,而在以人格独立和平等、意思自治和商品交换关系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必须以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三、现代法治与中国古代“法治”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knylf182.html
9.法治与中国社会”[11]瞿同祖的看法亦是完全一致的:“法家认为一切的人在法律前均须平等,不能有差别心,不能有个别的待遇。”[12]总之,与儒家较为重视法律的实质正义,因而对中国古代法律系统造成比较严重的扭曲相比,法家则对法律持绝对形式正义的基本观点,而这一基本精神与现代法治自然是相通的;因此,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法治思想的https://www.jianshu.com/p/83a1f79be433
10.儒法两家的治国主张与现代法治方略比较研究作者将中国古代儒、法两家的治国主张同现代社会主义法治进行比较研究。阐释并分析了儒、法两家的治国主张及其利弊;从治国方略、治国主体、法律原则、法律内容四方面指出了儒、法两家治国主张与现代法治的原则区别;进而提出,应在加强法治建设、民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四方面,借鉴儒、法两家治国主张中的合理成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2819.html
11.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什么区别?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什么区别?6小时前 (06:43:03)阅读1回复0 大清 楼主 如今是法令依法治国。古代的法是一人的法皇权法。纷歧样。在于如今法令造定不是一小我定的。是机遇理性根究逻辑可行性人道和公允平等为原则。古代的法令多以皇权法为主也就是庇护皇家统治的法令没有平等性。古代以型法庇护统治。如今以https://www.kanwenda.com/k/230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