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2.05.09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摘要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本文试图从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两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关键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法律思想法律制度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作为其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中国人的法律文化观念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关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试图从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两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1.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法律思想上的特点: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自汉以后,大多数皇帝和许多有影响的思想家都主张把儒家思想作为法制的指导思想,强调礼法并用治国,改变了自春秋末期以来轻礼重法的做法。而且,在礼、法两者中,又突出礼的地位,把它作为治国、平天下的首要手段。尽管他们在表述上并非完全相同,但这一点仍是基本一致的。

中国古代的皇帝大多重视和提倡以礼为主、礼法并用的治国方略。这里以唐太宗为例。唐太宗在执政后,比以往更注意用礼法治国,认为弃废礼法会导致大祸。“忘弃礼法,必自致刑戮“。在礼法之中,他又主张首为礼,赞同以“礼义为急“。对于国内出现的违礼行为,他深恶痛绝,屡次下诏制止。贞观四年,唐太宗发现有人在父母丧期内“辰日不哭,以此辞于吊问,拘忌辍哀,败俗伤风,极乖人理“,原因是他们“信巫书之言“。于是,便下诏纠正,“令州县教导,齐之以礼典。”贞观五年,唐太宗得知一些僧尼、道士“妄自尊崇,坐受父母之拜,损害风俗,悖乱礼经“。为此,他又“宜即禁断,仍令致拜于父母。“

2.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法律制度上的特点:维护君主权威、“公法化”、行政兼理司法

首先,法律出于王权,法律制度向来都是维护君主权威的。

古代的王权拥有者都具有极高的权威,任何人都不许对这种权威有丝毫的触犯。奴隶制时期,各朝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君主权威的维护,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确认。秦灭六国后,为巩固统一,秦始皇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在地方确立郡县制,并在思想文化方面通过“焚书坑儒“等强硬手段,初步建立起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君主权威,并通过立法形式对此加以维护。例如秦代的刑事立法中的“诽谤罪”、“不敬皇帝罪”、“妄言罪”等罪名都体现了对于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的维护,任何破坏君主权威的行为都要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以后历朝的法律制度也都十分强调君主权威的维护,且不断对其进行强化和巩固。

其次,中国传统法律可以说是一种“公法文化”。日本法律史名家滋贺秀三曾说过:“中国所谓的法,一方面就是刑法,另一方面则由官僚制统治机构的组织法、行政的执行规则以及针对违反规则行为的罚则所构成的。“

深受滋贺秀三影响的张中秋老师也曾提出中国传统法律乃是一种“公法文化”的看法。他指出:其一,即使是调整婚姻、钱债、田宅关系的“民事“法律规则也有“公法”的性质;而这种“公法”又有“刑法化”的特点。其二,导致中国传统法律“公法化”和“刑法化”的根本原因,则是国家权力的发达。一个社会的国家权力和观念越发达,它的刑事立法也必然越发达;如果一个社会的国家权力和观念发达到使个人独立存在的价值与利益变得无足轻重甚或基本丧失,乃至否定个人,侵犯私人权益就是侵犯国家利益、破坏社会秩序,那么这个社会的法律必然是公法化和刑法化的。

在中国古代,国家权力高度发达,从地方至中央由下至上逐级服从,权力向上集中。高度集权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公法化与刑法化。

最后,行政兼理司法也是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上的特点之一。行政兼理司法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司法制度,即在州县一级,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合二为一,地方行政长官同时又是司法审判人员;中央虽然设立专门的司法机关,但重要案件和死刑案件需报请皇帝裁决,最高司法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可以改变、撤销任何一级的审判结果,皇帝的裁定具有最终效力。虽然行政兼理司法制度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但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能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两千多年,说明那个时代提供了这种制度生存的土壤。

由于封建社会的矛盾分流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家族;二是基层社会组织。这就为官府节省了大量诉讼业务,使行政、司法两种职能合二为一成为可能。在中国古代,家长在家庭中享有绝对的支配权,家长对家庭中的所有人员包括妻妾子孙和子孙的妻妾,未婚的女儿孙女,同居的旁系亲属以及家庭中的奴婢,都有处分权,家庭中的经济权、法律权、宗教权都掌握在家长手中,家长对家庭中一切事务享有处理权,官府不加干涉,承认其法律效力。

但家族以外的民事案件和轻微的刑事案件,大多都是经过基层组织调处,真正呈诉到官并审理结案的是很少的一部分。而行政兼理司法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利于皇帝操纵司法权。行政兼理司法,从本质上讲就是皇帝操纵司法权,皇帝是最高的行政长官,又是最高的司法长官,其权力大于任何司法机关,充分保证了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正是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行政兼理司法这一特色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续存着,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制度上的特点之一。

以上分别从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两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君主权威、加强集权统治,大多把儒家思想作为法制的指导思想,而儒家思想和至高无上的皇权又是法律“公法化”和行政兼理司法的重要基础。这些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①②王立民.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③[日]滋贺秀三.中国法文化的考察.王亚新,译.收入滋贺秀三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④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⑤林本昌.论行政兼理司法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存因.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12-06.

⑥瞿同祖.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THE END
1.浅谈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传统自夏代步入阶级社会以后,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在以往的氏族、部落的原始习俗文化的基础上开始生长发育。经历夏、商而至西周,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基本格局和特点初步奠定。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动乱的时期,中国文化开始了一场大裂变、多元化的运动。至两汉时期,中国古代法律传统已经基本形成。而汉武帝https://www.lawtime.cn/info/lunwen/falixue/2007012761159.html
2.中国古代法律制的文化特点?中国古代的法发律来源于礼制规范,因此历代的法律制度都贯彻礼制的等级名分原则,亲亲为大,孝悌为本成为立地的指导思想。第三,皇权至上,法自君出,皇帝的诏令是最有权威法律形式,西汉社周曾根据法律形成的情形说:三尺(法)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即使是国家法律也要以皇帝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18408112878874904&fr=search
3.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是以()为核心的文化系统。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是以()为核心的文化系统。 参考答案:儒家法律思想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法理学期末真题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法理学期末真题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法理学期末真题http://www.ppkao.com/tiku/shiti/8889140.html
4.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学术著作第九章 人与文化和法:从人的文化原理比较中西法律文化附录I:辨异求同会通:我的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的经历与体会附录Ⅱ:参考文献第一版后记第二版补记第三版再记 第一章 法的形成:部族征战与氏族斗争 第一节 部族征战与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的形成 一、远古中国文明与原始组织的演进及其分布文明是和人类的活动http://www.cuplpress.com/index.php?m=book&a=detail&id=6993
5.试论中国古代息讼法律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摘要】:“息讼”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并且在中国古代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社会职能。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人们,所以封建官吏审判时尽量做到避免诉讼、注重调解。古代“息讼”法律文化仍然对当代的法治进程产生影响,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借鉴意义。随着时代的发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02-1013243189.htm
6.中国传统法律文化.ppt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中国传统法律的特征 第三节 古代中国的刑罚 第四节 法律的象征、仪式和符号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概念 刑 “刑,刭(?)也。”指用刀割脖子, 特指杀头。 “刑,罚罪也。”泛指对各种犯罪的处罚。 刑起于兵:“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扑。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501/8056055077002021.shtm
7.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西南民族大学剖析传统法律精髓,感受古法之美。从法律精神、法律形式、法律制度、司法理念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色及其影响。通过学习,你将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和原则,感受古人的法律智慧。 结合历史实践,传承优秀传统。通过讲述法律的起源、古代立法成就、刑事法律制度、婚姻法律文化、亲属制度、继承制度等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swun03011012341/21231395
8.“深描”的法律研究我将在这一节中相对详细地评述作者的中国法律史研究,并在下一节简要提及西方法律史的部分。我们不难发现,在具体的法律史研究中,作者始终努力遵循其提出的法律文化观的方法论,展开“深描”的法律史研究。在中国古代社会和法制中,存在着两组鲜明的对比:一是法与礼这两种调节社会秩序的规则的对比,二是国家法与民间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829332/
9.中国传统司法文化与司法独立110网律师张晋藩:《中国古代法律文化论纲》,载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院主编:《中国法律文化论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柏拉图:《法律篇》,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美]E·博登海默 著,邓正来 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399.html
10.中国古代民法文化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钱贵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民法,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民法体系。但无论从客观存在的需要调整的民事关系,还是保存下来的法律文本,我们都可以窥见民法之一斑。而中国传统社会的保守性与封闭性、宗法性与伦理性也深深烙印于民事制度之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民法文化。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1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