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起源和发展

2、,4,一般认为,法律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在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考察法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初始状态就是历史的基础和出发点。,5,一、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氏族社会规范:习惯二、法起源的原因和标志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6,法产生的标志,(1)法律概念的产生;(2)刑罚体系的发达和以刑罚为主要内容的规则(3)专门的裁判机关(相当于后来的法院)的出现(4)诉讼程序的形成(5)监狱的建立,7,三、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1、形成方式和表现方式不同氏族习惯:自发形成,依靠人们来

3、记忆和流传法:出自国家,由国家创制或认可,正式公布,以文字的形式记录或表达。2、反映的意志和利益不同氏族习惯:反映全体成员的意志和利益;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8,3.适用的范围不同氏族习惯:仅适用于同氏族和或部落,即相同血缘关系成员,不以地域为标准法:适用于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所有居民4、保证的力量不同氏族习惯:依靠传统的力量来保证氏族成员自觉遵守法: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人们遵守和服从,9,四、法起源的形式和规律,(一)法起源的形式1、希腊雅典法产生的模式2、罗马法的模式3、日耳曼法产生的模式,10,(二)法起源的规律,1、对人们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成为规范性调整,

4、即不是对特定的人、特定的事的调整,而是对一般的人、一般的事的调整。2、法的起源经历了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过程。2、法的起源与阶级、私有制和国家的逐渐形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3、从法律、道德和宗教规范混为一体,逐渐分化为各个相对独立的、不同的社会规范。,11,第二节法的发展,根据马恩的观点,我们把法的发展看成是法的历史类型更替过程。所谓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所产生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体现的阶级意志的不同,对古往今来的法所做的基本分类。凡是经济基础相同、反映的阶级意志相同的法便属于同一历史类型。与人类的阶级社会形态和国家类型相适应,依此出现了四种不同历史类型的法,,12,

5、即奴隶制的法、封建制的法、资本主义的法和社会主义的法。这四种法的历史类型总是遵循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低级到高级依此更替的。其具体表现为:封建制的法代替奴隶制的法,资本主义的法代替封建制的法,社会主义的法代替资本主义的法。这种代替客观上标志着法律的历史发展的进步。,13,一、奴隶制法及其特征二、封建制的法及其特征三、资本主义法的产生及其特征四、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及其特征,14,西方学者关于法发展的理论,梅因的由“身份法契约法”的演进模式迪尔凯姆的“简单压制法恢复原状性的法律”的演进模式。马克斯韦伯由“非理性法理性法”的演进模式。昂格尔从习惯法到官僚法再到法治法的演进模式。,15,第

6、三节法的传统,一、中西法文化的歧异及其根本原因1、中国古代的“法”与西方的“法”含义不同,古人所说的法、刑、律含义是相通的,核心是刑。所谓“法者,刑也”。而西方的法则与权利、自由等联系,所谓“法即权利”,核心是权利。2、西语法存在着自然法和实在法的对立。而中国的“法”的语源不存在这种两分法。,16,3、西方法是理性法,中国法是伦理法中西法律文化的区别,可以通过“苏格拉底之死”和孟子的“窃负而逃”体现出来。,17,苏格拉底之死,公元前399年春,时年七十的苏格拉底被人控告不敬神灵和蛊惑青年。对这种莫须有的指控,苏格拉底没有象很多人一样,逃往国外,还是接受了。在辩护中,苏格拉底大义凛然,刚

8、须服从这一判决,而不能背约逃跑。后来,苏格拉底与亲朋纵论哲学后,坦然闲适地饮鸩而死。,21,这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之死”,虽然苏格拉底自认在哲学上和道德上并没有犯什么过错(他其实是被政敌所陷,不满他向青年宣扬对民主不利的观点),他仍然决定守法为先,坦然付出生命的代价,接受司法的制裁。,22,苏格拉底之死,体现了西方文化显现出一种择“法”固执的倾向。在争端出现的时候,西方人倾向于优先做法律的思考,最后也倾向于服从法律的仲裁。这种倾向,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很不容易看到。,23,孟子的“窃负而逃”,孟子的学生桃应向老师提出了几个假设性的问题,在孟子尽心篇里写道:桃应问:舜做天子,皋陶担任司法大臣的时

THE END
1.古希腊的法律思想体系西方思想学界中的主流认为,古希腊法律思想的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起源时期 古希腊法律思想的起源时期同时也是西方法律思想的起源时期。古希腊最早的法律是城邦宗教的一部分,法律思想在这一时期便沾染上了浓厚的宗教气息,这也奠定了西方法律思想宗教色彩浓厚的基调。在这一时期,古希腊的法律观是神话的法律https://m.douban.com/note/783572110/
2.名师工作室专题1 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体系建设 考点一 从部落到国家:早期国家的形成与重要发展 【提升1】: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特征。 1、多元性: ①、从文化遗址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②、从文化特点看,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征,如农作物种植为北粟南稻。 http://gzs.hsszhjy.cn/studios/other_detail?special=331&r=67
3.简述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精选6篇)德治与法治的时代内涵 1.1德治与法治的起源 在中国,德治思想要源于西周。范文澜先生说,商是“尊神文化”,周是“尊礼文化”。而这个礼的实质存在,就是周朝的德治思想。西周之初,周公摄政,求贤若渴,广招人才,并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对于巩固周天子的统治,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8ha1l2t.html
4.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6篇(全文)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1篇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至少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的夏朝已经建立了国家,形成了法制。中华法制不仅起源早,而且经过四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一直没有中断过,这是在世界文明古国中所仅有的。因此中国法制的历史沿革非常清晰,无论是某一部法典,还是某一项制度,都有清楚的源流关系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c7k7l8r.html
5.学术卡片李林:加强与新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法治政府建设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的目标,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点。 https://www.gmw.cn/xueshu/2021-03/30/content_34727504.htm
6.201801信息参考淄博职业学院本期《信息参考》作为2018年开卷篇,重点撷取了关于“宪法的基本信息、历史起源、发展阶段、分类、有关原则、表现形式、创造规则、特性、各国宪法与中国宪法”等方面的介绍资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摘要)》、修宪的重大意义、宪法宣誓以及认真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等方面的文章,帮助全院教职工更好地学习领会https://tsg.zbvc.edu.cn/info/1073/2096.htm
7::礼治社会中的“法”(上)法治 制度法律 刑罚 以力服人 霸道 礼治中礼仪 春秋至秦统一,儒法两家之争,以法家的胜利而告终,这场争论对中国古代法律发展最具有意义之处在于传统法律自此获得了自成体系的发展时机。 3.汉中期后礼治的复兴 汉承周、秦之后,对周、秦两代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格外用心。周王朝六百余年的礼治盛世与秦统一后十六http://iolaw.cssn.cn/zxzp/200401/t20040112_4588328.shtml
8.法治反腐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湖南法治反腐研究会第二章 监察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监察制度的起源 第二节 各国监察模式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监察制度的文化源流 第三章 监察法的理论基础和中国特色 第一节 《监察法》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监察法》的中国特色 第四章 监察原则与监察方针 第一节 监察法基本原则 http://www.fzffyjw.cn/gaocheng/376.html
9.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一、中华文明同样是法治文明的重要起源 在法学理论发展中,存在长期制约法治自信、影响深远的观点,即认为现代法治意为“法的统治”,“法治”起源于古希腊文明;而中华文明“法”“刑”同义,中国传统社会皇权至上,是一种专制和人治的文化。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学界不免有观点对西方法治顶礼膜拜,在法治建设过程中,过多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10.《法治的历程》:展示人类社会5000年的法治发展史我们在研究法治的历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法律的起源问题。早在人类原始社会阶段就已经产生了原始习惯和原始戒律,这是人类法律及法律文明的直接来源。而这些原始习惯和戒律,则又直接来源于人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对于社会秩序和生活规则的强烈需求。 法律与国家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https://new.qq.com/omn/20200821/20200821A0KTEJ00.html
11.契约文明起源考:以古代西亚为中心大咖说法再次,从法治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来看,契约与法治的关系源远流长。无论是古代社会中婚姻、家庭、经济乃至贸易交往中的民事契约,还是近现代社会作为国家与政府合法性证成的伦理、政治意义上的社会契约,都与法治有着历史和逻辑的关联。没有充分发达和高度完善的契约关系,法治社会的建立和实现也就失去了它的坚实基础,无契约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20-07-06/content-143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