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在法的门前》与法律序言

1915年9月,卡夫卡在犹太复国主义杂志《自卫》上发表了《在法的门前》,随后收录在《犹太人的布拉格》这本文集当中,之后又收录在1919年的短篇小说集《乡村医生》中。半个世纪之后,肖勒姆在自传《从柏林到耶路撒冷》中回忆了第一次读到《在法的门前》时的情景:“这部作品给我和许许多多的同辈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并促使我挖空心思地搜罗他生前发表的为数极少的作品。在现代文学领域里,卡夫卡的作品对我而言胜过任何其他人的作品。”1925年,卡夫卡的挚友布罗德整理出版了他的遗著《审判》,人们才得以知道,《在法的门前》是《审判》第九章“在大教堂”中的一个片段,被卡夫卡抽出来独立发表。

《在法的门前》作为法律序言

《在法的门前》和《审判》引发了无穷无尽的解释。齐奥科斯基在《正义之镜:法律危机的文学省思》中把《审判》视为法律的现代危机的体现,并强调了卡夫卡作为法学博士对奥匈帝国实在法的熟稔:“《审判》描述的是在‘世纪末’的哈布斯堡帝国中所实施并且推进到荒谬的极致的这样一种主观主义法律的非正义性:在这个制度中,预审调查就取代了司法程序中其他所有应当保护个人权利的程序。”阿甘本在本雅明、肖勒姆和德里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极具挑战的解释。阿甘本认为,《在法的门前》里的乡下人用尽各种策略,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守门人关闭法的大门,从而结束法律“有效力却没有意义”的悲惨状态。

尽管人们对法律、守门人和乡下人,以及门的敞开和关闭的寓意和象征进行了许多的解释,但一个重要的文本细节却遭到了普遍的忽视,即《在法的门前》作为法律的序言。只有将《在法的门前》置于“在大教堂”这章乃至《审判》全书的语境中,才能理解《在法的门前》作为法律序言的含义,从而对《在法的门前》做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约瑟夫·K对监狱牧师说,在自己遇到的与法院有关的人中,只有他值得信任。监狱牧师批评K对法院的错觉,认为“在法律书籍的所有的序言中都谈到这种错觉”,接下来就给K讲述了《在法的门前》这则传奇。K听完后认为守门人欺骗了乡下人,监狱牧师随即反驳了K的观点,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对守门人和乡下人的解释。因此,从《审判》的整体语境来看,《在法的门前》是作为法律序言提出的,监狱牧师的目的在于让K通过这则法律序言理解并接受对他进行审判的那套神秘的法律,最终服从法律对他作出的判决。

尽管很多学者都把《审判》中的法律视为对20世纪极权主义的预言,但也有许多学者意识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至少《审判》的文本细节为相反的解释提供了直接的证据。甚至强调卡夫卡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法律暗示有着更为明确具体的法学意义的齐奥科斯基,也观察到:“很快就显示出K被一个完全不同的司法过程控制住了……所有那些自封为这种秘密法律的专家的人——胡尔德、莱妮、布洛克、蒂托雷利以及牧师——除了传闻什么都不知道。直到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根据从小说中删掉的一段),K认识到了国家正式的法律制度与这个判决他有罪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区别。”现在,许多卡夫卡研究者已经能够接受《审判》的“犹太语境”,即审判K的这套神秘而荒诞的法律,不是卡夫卡现实生活中的实在法的一幅漫画,而是卡夫卡对犹太律法的想象和描绘。在牛津版的《审判》中,英译者直接在注释中指出,《在法的门前》中的法即是犹太律法。德里达和布鲁姆等都强调《在法的门前》及监狱牧师对这则传奇的三种解释与犹太拉比对《塔木德》的解释和辩论方式非常相似。

法律序言、强制力及法律服从

因此,法律序言对法律的意义,就在于给服从法律提供理由,让法律的效力并非基于纯粹的强制力或合法暴力。肖勒姆在1934年9月20日给本雅明的信中,把《审判》中的法律理解为“有效力却没有意义”。这套法律仍然具有效力,所以它可以对K提起控诉甚至作出死刑判决,但这套法律已经没有意义,所以K无法理解并自愿接受法律的控诉,K寻求帮助的人也无法对法律的意义给出清晰合理的解释。除了卡夫卡刻意把这套法律描绘得腐败和污秽之外,不再能够理性地理解这些法律也强化了荒诞的印象。

尽管肖勒姆认为《审判》中的法律“有效力却没有意义”,但这个论断不是《审判》的前提而是结局:K最终自愿服从了法庭的判决,尽管他仍然不理解法律的意义。就像监狱牧师对《在法的门前》的第三种解释那样:人们不必把法律理解为真实的,只需认识到它是必要的。在这里,仿佛听到了霍布斯《利维坦》中“权威,而非真理制定法律”的遥远的回音。K并不完全理解这种观点,但仍认为这种解释是有力量的,至少比他从其他与法院有关的人那里得到的对法律的解释更有说服力。由此不难理解,听完《在法的门前》这则传奇之后,K随即在《审判》的最后一章自愿接受了法院的判决和执行。对法律权威的更为深入的探讨,将我们从《审判》指引到卡夫卡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城堡》。

THE END
1.法制法律法治法制的区别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法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法律法治法制的区别 什么是法制 法制的解释 一、法律法治法制的区别 法律、法治和法制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法律指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法治指通过法律实现社会秩序和权力的合法性https://www.uszlrttkj.com/niu-yang-yang-zhi-bai-ke/204444.html
2.法律基本知识法则之网民生之舵一、法律基本知识概述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保护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法律基本知识,并探讨其内容。 二、法理学基础 作为研究法律的科学理论基础,法理学涉及到对法律本质、性质、目的等方面的分析。这包括对正义原则、平等原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13619.html
3.宪法和法律的区别湖北时为律师事务所律师精选解答律图法律咨询24h在线 18万+认证律师 15亿+普法人次 咨询我 律师解析 法律和宪法的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2、规定的内容不同。3、法律效力不同。4、制定与修改的程序不同。法律依据:《https://m.64365.com/tuwen/etfut
4.婚内出轨和非法同居后果有区别?法律认定有什么不同?由此可以,“出轨”若要符合“有配偶与他人同居”行为,必须同时符合上述三种条件。 婚内出轨和非法同居后果有什么不同?婚内出轨只有道德上的谴责,却没有法律义务,而非法同居可以有机会去追究违反者的法律责任。对于婚内出轨和非法同居无法进行分辨的时候,自己无法解决的时候别担心可以找华律网律师。http://qh.12348.gov.cn/pub/qhsfxzw/pfxc/flcs/202005/t20200521_35630.html
5.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律师普法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如下:1、法治和法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法治是法律的内容和目的,法律是法治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手段。法律如果只是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就只是法律本身。法律如果想往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就必须走法治的道路;2、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治的表现形式是思想和实践的循环。法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https://www.110ask.com/tuwen/18376956243565360855.html
6.法律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的总称。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和国家的统治工具,可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从属于宪法。截至2019年11月,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有275部。法https://baike.sogou.com/v57328.htm
7.法律解释法律拼音法律造句书写 法 律 解释 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法律造句 更多 法律造句 1、上海将普建学校法律顾问制度。2、国外的出版物呈缴制度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出版物样本缴送制度改革需要解决两个前提性间题是对制度本身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按国际惯例使制度走向https://www.chazidian.com/zuci-%E6%B3%95%E5%BE%8B/
8.公共基础知识易错点:法律渊源和法律体系公务员考试网法律渊源和法律体系,对于备考事业单位的考生来说一定不陌生。但当二者出现在一道题目中时,大部分考生都无法区别。所以,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讲法律渊源、法律体系的概念、区别以及与此相关的练习题。 【考点详解】 一、法律渊源 法的渊源即法的形式渊源,是指法作为行为规则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各种法的渊源在形式上的明确https://www.huatu.com/2018/0316/1626992.html
9.罗翔:“听讼,吾犹人也。”略谈孔子系列之“法律人孔子”所以,法家的法是一种剥离道德色彩的律法,它不管老百姓是否真正认同法律,它只强调服从听话,不听话就要受到惩罚。比如商鞅推行的分户令,解体家族,“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男子婚后必须与父母兄弟分开居住,形成小家。如果有谁违背这条律法,则需要承担一倍以上的赋税。 http://www.chinakongzi.org/xsyj/xmcg/202301/t20230113_556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