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僧格》——古代道士僧侣的行为规范法律制度|桃染墨痕

由于《道僧格》早已轶失,历史上关于这一部宗教法的记载也较为简单,但是从唐朝的史籍记载中,国内外学者复原了其中一部分内容,从现有复原的内容来看,虽然唐朝皇帝一直以道为先,但是由于僧侣人数规模更为庞大,故立法上是以佛教戒律为主,道教清规为辅,与世俗法大不相同,具有以下特点:

1、审判权分属宗教内部和朝廷

《道僧格》的总则中的三个条款:“观玄象条”、“焚身舍身条”和“准格律条”中明确僧侣、道士犯罪的管辖权和审判权,分属与宗教内部和朝廷。

其中“观玄象条”与“焚身舍身条”就详细列举了僧道的哪些罪行应依世俗法判罚,由地方衙门负责审判和执行,《道僧格·观玄象条》中规定:“凡道士、女官、僧尼,上观玄象、假说灾祥、语及国家、妖惑百姓及习读兵书、杀人、奸、盗、诈称得圣道者,付官司依律科罪。狱成者,虽会赦,犹还俗。”

而其中的《焚身舍身条》中也规定了:“凡道士、女冠、僧尼等,有舍身、烧臂、炼指、钊一截手足、带铃燃灯,诸般坏肢体、戏弄道具符篆、左道妖惑、骇俗惊愚者,皆勒还俗,依律科断。”从上可知,《道僧格》虽然尊重宗教习俗,但是却更看重世俗观念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这一观念,无特殊情况不得损毁。

而“准格律条”则规定了依《道僧格》量刑判罪,由三纲(寺庙、道观的僧道官员)负责审判和执行的罪行。如《准格律条》中:“道士、女冠、僧尼,犯大逆、谋叛、奸、盗、诈、脱法服及徒以上者,依律科断。徒年以上者皆还俗,许以告碟当徒一年。若会赦,亦还俗。徒以下者依僧道法,三纲科断,所由州县官,不得擅行决罚。如有违越,依法科罪。”从这一条来看,僧侣、道士属于特权阶层。

寺庙僧官和世俗官员分工明确,双方互不干涉,各司其职,“如有违越,依法科罪”。而僧尼、道士犯罪管辖权的不同划分,为僧尼、道士这个特殊的法律群体设置了一个法律上依法治教的“自治区”,具有一定的法律豁免权。

2、法律周密,涉及多个方面

《道僧格》目前已复原的共二十四条,但是可以看出这部宗教法的严密性,其内容涉及行政、经济、社会交友、宗教修行等多个方面,总体上看,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宗教法。

首先是关于僧道资格任免的,唐朝为了控制佛道两教的人数,避免其势力发展过大,影响国家税收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正度、私度、恩度的资格看的极严,严禁私度,不鼓励正度,极少恩度,《道僧格》在“私度条”中规定了发现私度“杖一百”、“徒一年”这样的严峻刑罚,乱世才用重典,对于私度刑罚如此严厉,可见唐朝对于私度的深恶痛绝。

其次是关于僧道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对僧道的衣食住行都提出约束,其中“听著木兰条”就规定僧尼的服装取“淄坏等色”,不得取艳丽奢靡之色,须和世俗中人的衣着颜色区别开来;而“饮酒”一条中就规定了僧尼、道士不得“饮酒、食肉、食五辛”。其余的“禅行条”、“有私事条”等更是将僧侣、道士局限在寺庙、道观之内,严格控制他们的外出传教,以防宗教势力发展过大。

在经济上更是严格管教僧侣、道士的蓄产,从僧人道士及信徒两处着手,既禁止僧尼“私蓄奴婢与田宅、财物及兴贩出息”,同时禁止信徒布施“奴婢与田地、房宅”等私产,禁止僧尼道士接受这样的布施。从源头上防止宗教经济的过度膨胀,从而起到保护国家税收的作用。由此可知,《道僧格》在给予僧道一定的自主权的同时也对他们有所限制,就是为了防止宗教势力发展过大,伤害小农经济,从而危及国家税收。

《广弘明集·度僧天下诏》曾详细记述了《道僧格》产生的直接原因:“……多有僧徒,溺于流俗。或假托神通,妄传妖怪;或谬称医茧,左道求财;或造诣曹,嘱致赃贿;或钻肤焚指,骇俗惊愚;并自贻伊戚,动推刑纲;有一于此,大亏圣教。朕情深护持,必无宽舍。

已令依附内律,参以金科,具为条制,务使法门清整。所在官司,宜加检察,其部内有违法僧不举发者,所司录状闻奏。庶善者必采,恶者必斥。伽蓝净土,咸知法味,菩提觉路,绝诸意垢。”从诏令的内容来看,唐太宗之所以制定《条制》就是为了规范宗教人士的行为。但是从现有资料考证,《道僧格》的颁布似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1、宗教势力的扩大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烽烟四起、战祸连绵,加上门阀士族对百姓的剥削日益加重,而南北朝时的统治者多好佛、信佛,为了促进佛教的兴盛,不仅修建了大量佛寺,还赋予道士、僧侣大量财物以及特权。百姓为了拥有土地,享有免除赋役的特权,积极投靠道观、佛寺,私度入教,道佛两教势力的逐渐扩大,分割了国家的土地和人口,严重影响国家赋役的征收。

同时,唐高祖李渊为了拔高自己的出身地位,宣扬陇西李家乃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后裔,为了这个谎言,李渊不得不大力弘扬道教,而与此同时李渊也信佛,在未起事之前,就曾为父母造佛像祈福。建国之后,为了争取宗教界的支持,兴建佛寺、道观,武德元年,唐高祖还在“朱雀门南通衙之上,普建直场,设无遮会”,一时道士、僧侣云集。这些举措都促进了道佛两教的兴盛,推动了宗教势力的扩大。

唐高祖也看到尊道崇佛对国家税收的伤害,于是开始抑制宗教势力的发展,但是由于道教势力发展缓慢,其危害远比佛教要小,又因为李唐皇室自称是道家老祖后裔,于是唐高祖的抑制宗教势力的发展主要在于抑制佛教势力的发展,于是颁布了《沙汰佛道诏》以抑佛,然而收效甚微。根据《唐会要》的记载,开元时期“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七百七十六,女冠九百八十八。寺五千三百五十八,僧七万五千五百二十四,尼五万五百七十六…”,道士、女官总数才占僧尼总数的百分之一,可见佛教势力远比道教势力兴盛。

在此基础上,唐太宗吸取了父亲的教训,一边尊道礼佛的同时,一边颁布《道僧格》,以世俗法律来规范道士、僧侣的行为。从《道僧格》的内容来看,唐太宗禁止私度,严格正度,虽然是以道教清规、佛教戒律为参考,但是其量刑却比清规戒律更为严格,这就阻止了那些仅仅是想躲避赋役的人的出世,从一定意义上遏制了宗教势力的发展,为国家税收做出了贡献。

2、宗教为皇权服务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和宗教的关系是极为暧昧的,与西方中世纪时期不同,他们是神权(即教权)高于皇权,是属于政教合一的体制,政教合一指的是宗教结构与社会结构合二为一,国家以某种宗教或教派为唯一的正统信仰,该宗教的教义和宗教法典都具有法律效力。如中世纪的格列高一世建立的神圣罗马教皇国,就是一个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国家。

而中国则不同,属于政教分离的体制,然而却不是完全的分离,皇权与教权之间有着暧昧交集,如皇族人员会在名义上出家,如武则天的一个孩子就皈依三宝,拜玄奘为师,三藏法师为他赐号“佛光王”,再如太平公主就曾以为外祖母祈福为名出家,“太平”既是她的封号也是她的道号。道士、僧侣也在朝中任职、受爵。但是总的来说,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教权需为皇权服务,如李渊开国是自称是道教始祖李耳的后裔一样,道教还承认了这一说法,就是教权为皇权服务的一种体现。

而唐太祖李世民更是以为宗教人士这一特殊的法律群体立法为由,将僧道官任免权、度僧权、还俗权等严格掌握在国家手中,不仅可以有效控制佛教、道教的发展规模,同时也将皇权凌驾于教权之上,引导佛道两教进一步成为依附君主、辅助王道的工具。

从其内容来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僧侣、道士自主权和豁免权,但是在危及皇权问题上寸土不让,如之前列举的“上观玄象、假说灾祥、语及国家、妖惑百姓、习读兵书”等罪行就属于“大逆、谋叛”这样可以抄家灭族的罪名,僧道只要犯下危及皇权的罪行,一律依照唐律治罪。在唐代,虽然对佛教和道教的政策始终都是以尊崇为主的,但是其中的抑制、利用和统治却是更为主要的。皇权高于教权、教权为皇权服务是唐代历任皇帝的共识。

西方神权

综上所述,《道僧格》作为我国目前所知的第一部较为成熟的宗教法,它的出现,标志着皇权的逐渐成熟,也标志着中国法律已经步入成熟阶段,具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

深入研究发现,由于唐朝实行尊崇宽容的宗教政策,唐朝历代统治者既尊重推崇道佛两教,又在利用着宗教为皇权服务,维护皇族统治。《道僧格》不仅是一部古代道士、僧侣的行为规范法律制度,它也在一定意义上,扼制了道佛两教特别是佛教的发展壮大,扼制了以寺院经济为代表的宗教经济的发展,保护脆弱的小农经济,使之不能危害社稷安稳。

参考文献:

1、《道僧格》

2、《唐代宗教管理研究》

3、《法律视角下的隋唐佛教管理研究》

4、《.政治与信仰:唐初佛教政策研究》

5、《唐代《道僧格》再探—兼论《天圣令·狱官令》“僧道科法”条》

THE END
1.法制法律法治法制的区别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法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法律法治法制的区别 什么是法制 法制的解释 一、法律法治法制的区别 法律、法治和法制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法律指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法治指通过法律实现社会秩序和权力的合法性https://www.uszlrttkj.com/niu-yang-yang-zhi-bai-ke/204444.html
2.法律基本知识法则之网民生之舵一、法律基本知识概述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保护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法律基本知识,并探讨其内容。 二、法理学基础 作为研究法律的科学理论基础,法理学涉及到对法律本质、性质、目的等方面的分析。这包括对正义原则、平等原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13619.html
3.宪法和法律的区别湖北时为律师事务所律师精选解答律图法律咨询24h在线 18万+认证律师 15亿+普法人次 咨询我 律师解析 法律和宪法的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2、规定的内容不同。3、法律效力不同。4、制定与修改的程序不同。法律依据:《https://m.64365.com/tuwen/etfut
4.婚内出轨和非法同居后果有区别?法律认定有什么不同?由此可以,“出轨”若要符合“有配偶与他人同居”行为,必须同时符合上述三种条件。 婚内出轨和非法同居后果有什么不同?婚内出轨只有道德上的谴责,却没有法律义务,而非法同居可以有机会去追究违反者的法律责任。对于婚内出轨和非法同居无法进行分辨的时候,自己无法解决的时候别担心可以找华律网律师。http://qh.12348.gov.cn/pub/qhsfxzw/pfxc/flcs/202005/t20200521_35630.html
5.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律师普法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如下:1、法治和法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法治是法律的内容和目的,法律是法治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手段。法律如果只是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就只是法律本身。法律如果想往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就必须走法治的道路;2、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治的表现形式是思想和实践的循环。法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https://www.110ask.com/tuwen/18376956243565360855.html
6.法律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的总称。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和国家的统治工具,可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从属于宪法。截至2019年11月,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有275部。法https://baike.sogou.com/v57328.htm
7.法律解释法律拼音法律造句书写 法 律 解释 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法律造句 更多 法律造句 1、上海将普建学校法律顾问制度。2、国外的出版物呈缴制度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出版物样本缴送制度改革需要解决两个前提性间题是对制度本身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按国际惯例使制度走向https://www.chazidian.com/zuci-%E6%B3%95%E5%BE%8B/
8.公共基础知识易错点:法律渊源和法律体系公务员考试网法律渊源和法律体系,对于备考事业单位的考生来说一定不陌生。但当二者出现在一道题目中时,大部分考生都无法区别。所以,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讲法律渊源、法律体系的概念、区别以及与此相关的练习题。 【考点详解】 一、法律渊源 法的渊源即法的形式渊源,是指法作为行为规则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各种法的渊源在形式上的明确https://www.huatu.com/2018/0316/1626992.html
9.罗翔:“听讼,吾犹人也。”略谈孔子系列之“法律人孔子”所以,法家的法是一种剥离道德色彩的律法,它不管老百姓是否真正认同法律,它只强调服从听话,不听话就要受到惩罚。比如商鞅推行的分户令,解体家族,“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男子婚后必须与父母兄弟分开居住,形成小家。如果有谁违背这条律法,则需要承担一倍以上的赋税。 http://www.chinakongzi.org/xsyj/xmcg/202301/t20230113_556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