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军队文职笔试《公共科目》真题及解析

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公共知识和岗位能力两个部分,共110个题,总分100分

2.必须在答题卡上面答题

3.题型分值分布:

公共知识:单选50×0.5+多选10×1.5=40分

岗位能力:言语15×1+判断10×1.5+数量10×1.5+资料15×1=60分

第一部分:公共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一古训所体现的哲理是: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

B.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C.事物的功能会影响和制约其机构

D.要善于把握质变与量变的对立统一关系

2.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

A.维护世界和平

B.热爱公物、维护公共秩序

C.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D.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3.“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句话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方面。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独立自主

D.武装斗争

4.下列选项中()是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条件

A.危害行为

B.犯罪动机

C.犯罪目的

D.危害后果

5.在20世纪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不包括()

A.薛定谔

B.牛顿

C.狄拉克

D.玻尔

6.我国的军事法律由()制定

A.中央军委

B.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7.首次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的文职人员,聘用到初级岗位的,根据学历确定为十三级至十一

级,其中,具有()学历的,确定为十二级

A.大学专科

B.大学本科

C.硕士研究生

D.博士研究生

8.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研究()重大问题

A.全面加强经济建设

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C.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D.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9.生产关系总和是指()

A.生产、分配、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总和

B.生产、分配方面的经济关系总和

C.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总和

D.生产、分配、交换方面的经济关系总和

10.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这表明法律具有

A.国家强制性

B.国家意志性

C.普遍性

D.规范性

11.文职人员的聘用和管理,应当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坚持()的原则

A.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公平择优

B.选聘政治合格的尖端人才

C.公平公正公开

D.统一考核、统一分配

12.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并执行的语言是()

A.机器语言

B.高级语言

C.模拟语言

D.符号语言

13.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

A.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B.自然人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C.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D.自然人的民事法律行为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受()领导,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保卫人民和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国防部

C.中国人民

D.国家主席

15.“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

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

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

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这段话主

要体现了()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杰出人物的作用离不开时代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加速作用

D.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人合力

16.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田会议:解决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问题

B.遵义会议:纠正“左倾”的军事路线

C.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D.洛川会议:决定北上抗日的总方针

17.文职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时,应当(),应当遵守有关着装和军容军纪的规定

A.着训练服、佩戴文职人员胸标

B.着训练服、佩戴单位臂章

C.着军队统一式样的文职人员服务,佩带单位臂章

D.着军队统一样式的文职人员服装,佩带文职人员胸标

1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

A.强大生产力的根源

B.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C.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D.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9.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重要方面,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A.独立自主

B.互利共赢

C.多元平衡

D.双效安全

20.就货币的起源来说,货币是:

A.在商品没有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

B.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C.由少数经常交换商品的人发明的

D.由贵金属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21.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是:

A.故事杀害被继承人未遂

B.故意杀害其他继承人

C.遗弃被继承人

D.虐待被继承人

2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衡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标准不包括:

A.公有制资产是否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是否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在所有领域和行业是否比非公有制有量的优势

D.国有经济是否对整体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A.成反比

B.可能成正比,也可能成反比

C.无关

D.成正比

2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我国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

的: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十分之一河北华图本文标签:(编辑:admin)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河北总部:石家庄市桥西区红旗大街88号广友大厦6层(十七中南区对面)

THE END
1.法律如何进化作者在书的开篇就指出法律的矛盾性,即:“对于法律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将法律视作社会生活的结果和社会存在的状态,另一种是将法律视为社会生活而运行的事物。”前者说明法律是一种社会的事实,后者说明法律是一种社会的规范。当事实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不变时,规范却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法律的矛盾就此http://m.legalweekly.cn/whlh/2023-08/31/content_8895094.html
2.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也就是说具有某种共同历史传统或者某种共性的国家的法律就属于一个法系。 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影响大的有: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民法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区别:前者以指定法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判例不是法律的正式渊源;后者除制定法外,判例是重要的法律的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3.思修期末考试复习题库A、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的挑战 B、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C、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D、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13、大学生崭新形象的必备要素包括:ABD A、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B、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C、谦虚谨慎虚心好学 D、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1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ABCD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25/15/79360359_1028236728.shtml
4.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5.2013河南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五教师资格19.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包括( ) A.全班上课 B.集体实习 C.班内分组教学 D.班内个别教学 20.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是哪一条教学原则?( )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http://3g.exam8.com/a/2656739
6.《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一编法律的本体第一章法律的概念第一节法律的定义一、法与法律1.法:应然法,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客观法则或人类普遍理性要求2.法律:实然法,法律只是法的表现形式二、对法律不同的界说(一)法律命令说:1.主权者下达的以制裁为后盾的普遍命令;2.专制主义(二)法律规则说:1.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结合形成的规则体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7.天翔环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修订系列产品;水轮发电机组设备包括50MW~300MW中小型水轮发电机组成套设 备和大中型水轮发电机组部套设备。公司的大型装备制造能力在西部地区位居民 营企业前列,是国内纯碱行业最大的分离机械及配套设备供应商之一。经过近年 来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技 术装备水平领先的民营重型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7121400001712_26.shtml
8.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重心定位一、法律重心定位的历史反思 权利本位是近、现代法的基本特征。尽管人权始终是法的价值基点,但由于人权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概念,所以,在法律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对人权的不同形式所给予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是不相同的。在反封建专制和倡市场经济的近代社会,形成了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法治观。17、18世纪的法律所奉行的是以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88.html
9.浅议中国检察制度发展史——法律监督权的历史“沧桑”在检察事业迈向新时代的历史起点,笔者以史为鉴,纵观检察百年风云,试从中国检察的理论源头、制度沿革、法治实践等方面分析检察制度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厘清“检察制度”“法律监督权”等重要概念的发展脉络,以期为新时代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史料参考,并就现实问题作出对策分析。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52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