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修考试选择题(1)自考

摘要:大学生思修考试选择题(1),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库选择题专项练习试卷。

大学生思修考试选择题(1),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库选择题专项练习试卷。

一、单选题

1.人类的美好追求一直是:()

A.建立公平、互利、协调的和谐社会B.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C.建立信任、沟通、协调的和谐社会D.建立平等、互惠、沟通的和谐社会

2.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A.维护世界和平B.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C.促进共同发展D.促进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

3.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在爱()

A.祖国人民B.社会主义中国C.中国共产党D.五十个民族

4.理想信念对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重大,理想信念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和()

A.使人生一帆风顺B.提高人生的知识含量C.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D.增加人生的财富水平

5.提出“位卑未敢忘忧国”名句是()。

A.霍去病B.范仲淹C.陆游D.顾炎武

6.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自己的快乐。这是社会公德中()

A.保护环境的要求B.遵纪守法的要求C.爱护公物的要求D.助人为乐的要求

7.以下关于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具有一致性的正确说法是()。

A.它是对全体中华儿女提出的基本要求B.它主要是对生活在大陆的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C.它是对一切生活在中国的人提出的基本要求D.它对海外侨胞不作要求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A.实事求是的精神B.勤劳勇敢精神C.自强不息精神D.艰苦奋斗精神

9.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称为()

A.幻想B.空想C.理想D.信念

10.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是()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爱国主义D.自强不息

11.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行为三个方面,其中灵魂是()

A.情感B.思想C.行为D.意志

12.理想信念的实践性是指,人们的理想信念()

A.在阶级社会里会打下阶级的烙印B.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C.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D.包含着人们的行动意志,是一种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

13.运用法律规范,告诉人们不得做什么,指的是:()

14.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最起码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

A.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时代精神B.以淡泊名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C.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5.真正的爱国者是()

A.爱国情感强烈的人B.爱国思想深刻的人C.具有爱国行为的人D.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

16.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禁止条件:()

A.直系血亲B.三代以内旁系血亲C.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D.未到法定婚龄的

17.极力倡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是()

A.鲁迅B.周恩来C.毛泽东D.邓小平

18.自从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国总的趋势是()

A.统一、融合B.统一、团结C.统一、繁荣D.分裂、整合

19.我国有“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的文化传统,历史上有联欧亚,开辟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历万难,玄奘印度取经;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等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这些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

A.勤劳勇敢精神B.热爱和平精神C.团结统一精神D.自强不息精神

20.“中华民族之魂”指的是()

A.共产主义B.民主主义C.爱国主义D.集体主义

二、多选题

1.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婚姻无效的法定事由有()

A.重婚的B.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C.未到法定婚龄的D.受胁迫结婚的

2.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

A.教育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

3.恋爱的基本特征是()

A.平等互爱性B.专一排他性C.经济实惠性D.强烈持久性

4.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正确处理()

A.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的关系B.爱社会主义与大胆吸收资本主义先进经验的关系C.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的关系D.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5.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它具有:()

A.普遍约束力B.国家强制力C.制裁力D.禁止力

6.“婚姻法”规定,当夫妻一方有下列过错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A.重婚的B.实施家庭暴力的C.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D.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7.关于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B.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C.现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拯救危亡困境中的中国D.当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首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因为马克思主义()

A.是科学而又崇高的B.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C.具有持久生命力D.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9.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从业者在下列职业活动中,体现了职业道德要求的有:()

A.干一行爱一行,安心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B.诚实劳动,有一分力出一分力,出满勤,干满点,不怠工,不推诿C.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平等待人,秉公办事,不违章犯纪,不滥用职权D.处处为职业对象的实际需要着想,尊重他们的利益,满足他们的需要

10.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A.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B.自觉承担责任C.文明相亲相爱D.男女平等

11.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意义表现在:()

A.是大学生提高文化素质的需要B.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C.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D.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12.理想从性质上划分有()

A.科学理想B.非科学理想C.幻想D.空想

13.“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婚姻自由B.男女平等C.一夫一妻D.实行计划生育

14.下列属于我们党和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制度和政策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实行单一制国家C.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5.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的统一。

A.归属感B.认同感C.尊严感D.荣誉感

16.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惨遭宫刑之祸,蒙受莫大的不幸,但他苦而不悲,孤而不堕,。这个材料告诉我们正确的道理是()

A.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逆境B.逆境可以磨炼意志、陶冶品格C.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克服困难,逆境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地迸发出来,创造出奇迹,实现理想D.逆境是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

17.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

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

18.我们之所以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因为()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B.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崇高的C.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D.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19.人们在道德生活中的理想追求有()

A.生活理想B.人格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政治理想

20.爱国主义要遵循的原则是()

A.行为要合法B.必须要有利于祖国的稳定C.必须要有利于祖国的发展D.要充分发泄自己的情感。

21.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一种优良传统,这种优良传统包括()

A.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B.同仇敌忾,抗御外侮C.热爱祖国,矢志不渝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2.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鲜明地表明了()

A.马克思主义重视知识B.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C.马克思主义以探究世界是什么为己任D.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23.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有()

A.遵守社会公德是为了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B.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C.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D.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24.公共秩序主要包括:()

A.教学秩序B.营业秩序C.交通秩序D.网络秩序

25.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趋势下()

A.资本跨国界流动B.商品在全世界销售C.爱国主义已过时了D.民族国家的界限已经消亡

26.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四有是指()

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27.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B.健康进行网络交往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D.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2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有()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B.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9.公共秩序主要包括:()

A.教学秩序B.营业秩序C.交通秩序D.工作秩序

30.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

A.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决定的B.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C.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

THE END
1.法律如何进化作者在书的开篇就指出法律的矛盾性,即:“对于法律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将法律视作社会生活的结果和社会存在的状态,另一种是将法律视为社会生活而运行的事物。”前者说明法律是一种社会的事实,后者说明法律是一种社会的规范。当事实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不变时,规范却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法律的矛盾就此http://m.legalweekly.cn/whlh/2023-08/31/content_8895094.html
2.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也就是说具有某种共同历史传统或者某种共性的国家的法律就属于一个法系。 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影响大的有: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民法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区别:前者以指定法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判例不是法律的正式渊源;后者除制定法外,判例是重要的法律的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3.思修期末考试复习题库A、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的挑战 B、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C、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D、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13、大学生崭新形象的必备要素包括:ABD A、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B、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C、谦虚谨慎虚心好学 D、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1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ABCD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25/15/79360359_1028236728.shtml
4.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5.2013河南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五教师资格19.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包括( ) A.全班上课 B.集体实习 C.班内分组教学 D.班内个别教学 20.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是哪一条教学原则?( )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http://3g.exam8.com/a/2656739
6.《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一编法律的本体第一章法律的概念第一节法律的定义一、法与法律1.法:应然法,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客观法则或人类普遍理性要求2.法律:实然法,法律只是法的表现形式二、对法律不同的界说(一)法律命令说:1.主权者下达的以制裁为后盾的普遍命令;2.专制主义(二)法律规则说:1.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结合形成的规则体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7.天翔环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修订系列产品;水轮发电机组设备包括50MW~300MW中小型水轮发电机组成套设 备和大中型水轮发电机组部套设备。公司的大型装备制造能力在西部地区位居民 营企业前列,是国内纯碱行业最大的分离机械及配套设备供应商之一。经过近年 来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技 术装备水平领先的民营重型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7121400001712_26.shtml
8.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重心定位一、法律重心定位的历史反思 权利本位是近、现代法的基本特征。尽管人权始终是法的价值基点,但由于人权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概念,所以,在法律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对人权的不同形式所给予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是不相同的。在反封建专制和倡市场经济的近代社会,形成了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法治观。17、18世纪的法律所奉行的是以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88.html
9.浅议中国检察制度发展史——法律监督权的历史“沧桑”在检察事业迈向新时代的历史起点,笔者以史为鉴,纵观检察百年风云,试从中国检察的理论源头、制度沿革、法治实践等方面分析检察制度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厘清“检察制度”“法律监督权”等重要概念的发展脉络,以期为新时代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史料参考,并就现实问题作出对策分析。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52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