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国学类学术讲座展览(十七)–国学网

1、秋季讲座第二场曹淑娟教授主讲「晚明园林志的想象与建构」

2、秋季讲座第三场巫仁恕教授主讲「明清士大夫的旅游风与游记书写」

3、大师讲座第二场许悔之老师主讲「也许生活就是一首诗」

4、【系列演讲】「旅行方程式:经典游记的想象与建构」系列讲座

备注:各场次全程参与者,将提供3小时研习时数(请于报名时填身分证号)。参与者如需纸本研习证明,请以电邮告知姓名与参加场次。

活动联络:特藏文献组黄先生02-23619132分机429E-mail:wende@ncl.edu.tw

尚待举办之场次如下:10月1日(周六)欧风远扬:近代基督长老教会传教士的台湾之旅(郑仰恩,台湾神学院教授)

10月29日(周六)脉络的意义:台湾游记的时空之旅(林淑慧,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语文学系教授)

5、【演讲】镂于金石——古代中国研究青年学者研习会

主持人:黄怡君(台大历史系博士生)新见金石与秦汉史研究(熊长云,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碑刻中地方大姓与政府的互动──东汉末年济阴郡成阳县仲氏的个案(高震寰,台大历史系博士候选人)

6、【演讲】赖明珠:帝国凝视——台展前「台湾知识」的建构

本演讲原订9月27日举行,因台风来袭顺延至10月4日

7、【演讲】山根直生:「沙陀政权」是哪些人?五代后周在中国史上的意义

8、【演讲】刘钊:从出土数据看《山海经》

9、【演讲】郑丽玲:咱ㄟ青春梦——日治时期女学生的生活

【日常生活史专题演讲(三十一)】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10、【演讲】波舄刚:回顾《越境的前卫》

主持人:吴佩珍(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本演讲免报名入场,当天以日文演讲,现场备有口译。

讲者简介波舄刚,日本九州岛大学比较社会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研究主题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书有《越境のアヴァンギャルド》(2005),最近的研究主题为日本的前卫文学与艺术历史—概念的接受与运动的变迁(1930~1970)、东亚的现代主义文化的共时性(1920~1940年代)、现代东亚中的「摩登文化」再现以及现代日本中昭和三零年代的再现等。本次演讲内容,波舄刚教授将聚焦其著作《越境的前卫》(『越境のアヴァンギャルド』,2005),回顾自己的博士论文到著作的研究过程,以及前卫主义与殖民主义二者的折冲,同时介绍研究视点如何从前卫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转折。此外也将以安部公房为例,介绍日本前卫主义概况。

11、【演讲】MarkStevenson:Zones,LandmarksandSpatializedConflictinaNETibetanTown

WhentheTongrenCountyPeople’sGovernmentwasproclaimedintheethnicTibetanterritoryofAmdoRebkongon22September,1949,thenewadministrationinheritedasitegovernedbyacomplexculturaloverlay.Historically,thearrangementofnewsettlementsinthevicinityofRongwoMonasteryhadtoconformwithritualprecedenceexpressedthroughaprincipleofelevation.InthispaperIwillpresentevidencethatthenewadministration,whileparticipatinginthelocalprincipleofverticalprecedence,institutedanewlogicofhorizontaldomination.Iwillthendiscusshowthecopresenceofthetwospatialregimessupportson-goingsymbolicconflictevenasTongrenistransformedintoarural-urbanlandscapeintendedtoevokenationalunity.

SpeakerBioDr.MarkStevenson(AdjunctAssistantProfessor,CUHK;HonoraryFellow,VictoriaUniversity)isasocialanthropologistwithbroadinterestsinculturalhistory,literarytranslation,andthehistoryofideas.HisresearchwithTibetancommunitiesispredominantlyfocusedoninterpretingtransformationsincontemporaryvisualculture,particularlyinthenortheastTibetanregionofAmdoRebkong(Huangnan,Qinghai).Healsoworksontext-basedcultural-historicalresearchconcernedlargelywithgender,sexualityandsocialspaceinlate-imperialChina.

12、【演讲】李隆献教授香港访问公开讲座

【「丘镇英基金」访问学人──李隆献教授公开讲座】2016年10月7日(周五)16:30香港中文大学信和楼三楼李冠春堂(LKCLT1)讲题:《左传》读法举隅:由「叙事学」的角度读《左传》

2016年10月11日(周二)16:30香港中文大学冯景禧楼220室讲题:先秦两汉「历史叙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6年10月13日(周四)9:00香港中文大学邵逸夫夫人楼LT1(LSBLT1)讲题:先秦汉初文献中的「孔子形象」

※本系列演讲均以普通话进行

13、【演讲】李方中:水利.法律.战后台湾──水利法的迁台施行与对日本水法制度的衔接与吸纳

主持人:阎鸿中(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14、【演讲】赵世瑜:在中国研究:全球史、区域史与历史人类学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历史学研习班】

本演讲以普通话进行。

15、【演讲】黄建兴:师教──中国南方法师仪式传统比较研究

【辅仁大学宗教学系道教学术发展中心专题演讲】报导者杨士霈(辅仁大学宗教学系)

16、【演讲】林富士:槟榔与佛教

【2016-1历史系研究生讲座(二)】

17、【演讲】DavidFAURE:明清社会和礼仪

18、【读书会】明代社会史史料研读会:「明清之际云庄大易师程智与其弟子的师友社群」

19、【演讲】何乏笔:当代山水画中的革命与转化

【影像的当代性——哲学与美学系列演讲(II)】题目:当代山水画中的革命与转化(RevolutionandTransformationinContemporaryMountain-Water-Painting)

内容摘要东亚的混杂现代化交错了古今东西,构成了许多让人感到晕眩的矛盾及无法解开的吊诡。显然,山水画也因文化的革命断裂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不过,许多艺术家在其与古典文人美学的交锋中,都呈现出值得重视的大胆创新和曲折继承。

20、【演讲】黄建兴:法师仪式传统与中国南方族群社会

法师(师公)仪式传统既在南方汉族社会中盛行,也在多个少数民族族群社会中广泛流播,如瑶族、畲族、苗族、壮族、毛南族、土家族和仡佬族等,这充分显示了该宗教传统与南方族群社会的密切关系。本报告通过对南方各地法师仪式传统的比较研究,探讨法师仪式的共同特征,与道教的紧密关系,及其在南方族群社会中的传播和文化意义。

21、【演讲】魏德文:从古地图看台湾原住民历史

【台湾原住民史系列专题演讲(三十一)】

22、【演讲】郑丽榕:物种的追寻与正名:台湾犬的故事

本演讲为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16年度「台湾文献讲座」最后一场。

23、【演讲】李尚仁:观察与规训:十九世纪后期大英帝国的热带疾病研究

【2016-1历史系研究生讲座(三)】

主持人:陈惠芬(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报导者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24、【演讲】萧季桦:AnnotatingasNarrativePerformanceinSubtitleGroupsinChina

【翻译研究所2016学年度第1学期专题讲座】

讲者:萧季桦教授(东海大学外文系教授)

专长领域:语言人类学,社会语言学,翻译研究,沟通民族志,言谈分析

25、【演讲】杨瑞松:想象耻辱,建构国族:「东亚病夫」与近代中国集体记忆

【2016-1历史系研究生讲座(四)】主持人:陈惠芬(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报导者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26、【演讲】WenyiZHANG:WhenSubjectivityisContingentonEthics:Cross-BorderMarriage,PopulationControlPolicy,andEthicalChristianityinSouthwestChina

27、【演讲】赖惠敏:清代北方城市的商贸网络

28、【演讲】中研院史语所2016年院区开放科普演讲

【场次一】10:00-12:00地点:历史文物陈列馆地下1楼演讲厅皇帝的第一道与最后一道命令(陈熙远,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副研究员)

【场次二】10:30-11:30地点:历史文物陈列馆5楼会议室主持人:陈光祖(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副所长)不仅找路,从地图认识台湾(历史)(范毅军,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员)

29、【演讲】吕一民:中国人眼中的法国大革命:大革命史研究在中国的缘起与演进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历史学研习班】本演讲以普通话进行

【影像的当代性——哲学与美学系列演讲(III)】题目:ArtinArt——90年代后台湾当代艺术的衍生与发展

内容摘要本次演讲是以探究台湾艺术生态在解严后出现以艺术家为主的团体,他们如何在非营利的替代空间建构出ArtinArt的独特现象为主;再由这些艺术团体所主办的展览中,探究台湾当代艺术由90年代至今的发展面向。其中涉及装置艺术与绘画等不同艺术类型的转变,并由其中观察台湾前卫艺术精神的发酵与形塑,是否于此路径中被勾勒出其独特性。

31、【演讲】刘素芬:当历史遇上经济:以台湾战后经济发展为例

【史学专题讲座(64)】

32、【工作坊】「纪念杨水心女士逝世六十周年暨杨水心女士日记发表会」工作坊

10:40-12:00主持人:李君山(国立中兴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开朗自在的传统女性:杨水心女士生平介绍(李毓岚,国立中兴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大宅院里的女性情谊——以杨水心女士为中心(林兰芳,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日治时期传统女性对现代的容受与实践——以《杨水心女士日记》为例(蔡秀美,东海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与谈人:许雪姬(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

13:00-14:20主持人:廖振富(国立台湾文学馆馆长)女人与书写——从杨水心女士日记的几处特殊叙事和修辞谈起(黄美娥,国立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与谈人:廖振富《杨水心女士日记》(1928、1930)的台语白话字书写(陈慕真,国立台湾文学馆研究典藏组助理研究员)与谈人:王昭文(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通识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杨水心女士日记》的内容与解读(刘世温,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约聘助理)与谈人:廖振富

14:40-15:40主持人:游鉴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从《杨冰心女士日记》管窥1930年代的休闲活动与交通网络(郑安睎,国立台中教育大学区域与社会发展学系助理教授)从杨水心女士日记谈台湾的「润饼」(王昭文,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通识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与谈人:游鉴明

15:45-16:45主持人:李毓岚(国立中兴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杨水心女士与妇女团体(许蕙玟,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与谈人:林兰芳(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贤妻良母:杨水心女士的妻子与母亲角色(刘芳羽,国立中兴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生)与谈人:李毓岚(国立中兴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16:50-17:10综合讨论:游鉴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许雪姬(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

33、【系列演讲】「日治时期台湾文学史」系列讲座:从历史的窗探看未来的光

10月13日(周四)10:00-12:00综合教学大楼Y411鸟瞰台湾:会说故事的日治时期台湾地志(庄永明,文史工作者)*本活动可认证通识自主学习点数

10月27日(周四)19:00-21:00人文大楼A712主持人:沈曼菱(中兴大学台文所兼任助理教授)台湾古典诗面面观(余美玲,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11月10日(周四)10:00-21:00人文大楼A712数字人文与台湾古典诗研究(施懿琳,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退休教授)

11月17日(周四)10:00-12:00综合教学大楼Y411感官的超时空旅行:日治时期大众文化史(蒋竹山,东华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本活动可认证通识自主学习点数

11月24日(周四)10:00-12:00人文大楼A712缺席的台湾:日治时期汉文通俗小说的世界想象(林芳玫,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语文学系教授)*本活动可认证通识自主学习点数

34、【展览】文明的印记——图书的奇幻旅程

【「台湾汉学讲座」匈牙利场展览活动:文明的印记——图书的奇幻旅程】为拓展与世界级国家图书馆及重要文化机构的合作交流,国家图书馆继2015年与匈牙利国家图书馆(NationalSzéchényiLibrary)签订合作协议后,今年双方合作办理「文明的印记——图书的奇幻旅程」特展。共展出包括甲骨刻辞、金文全角拓片、石刻拓片、写本等91种展品。现场并有手工书装书实作、互动电子明信片、活字版印刷术体验等活动。这也是两馆透过联合出版品、文化活动与展览来展示与介绍两国文化、历史与对当今文化挑战的应对等多项合作计划的第一个成果展示。

35、【展览】流转的骑迹──台湾民生与脚踏车特展

从日治时期迄今,脚踏车承载了人们无数的生活记忆与故事,台湾自行车产业的转型与突破,纪录了70年来代工、外销、研发、设计的发展过程;如今,全球环保意识高涨,脚踏车又重新穿梭在台湾人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将载着历史记忆从现在骑向未来。

36、【展览】华夏艺术中的自然观——唐奖故宫文物选萃特展

华夏艺术中所表现的自然观丰富且多样,最早由对天地的观察与自然的描绘开始,在认知过程中与万物不断地互动协调,衍生出各种观点与想象,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艺术样貌,成为中华文化中相当独特的一环。第二届唐奖欢迎酒会选定于国立故宫博物院举办,为共襄此全球之盛事,本院特别规划推出「华夏艺术中的自然观──唐奖故宫文物选萃特展」。唐奖的设立宗旨是希望发扬盛唐精神,并以数千年中华文化的涵养,期许世人从崭新的视野与思维,探索永续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奖助领域分别为「永续发展」、「生技医药」、「汉学」及「法治」四大项,藉以激励各地人才发挥所长,致力于为世界带来创新与改变,成为时代进步的动力。

本项特展依主题规划为五个单元:「自然的启示」、「实景的描绘」、「以季节为题材」、「想象的世界」和「人与自然」。远古时期人们从自然得到启发,对于环境除了观察、模仿与互动外,也逐渐探索发展出属于他们的艺术语言与创作。实景的描绘是华夏艺术表现中的重要题材,知名者如西湖、虎丘等景点,历代艺术家均留有丰富作品,展现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领会与悸动。至于以季节为题材,则体现出古人如何观察气候变化,掌握四季脉动,进而创造出因应的观点与描绘方式。古人不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来诠释未知的自然界,也以吉祥寓意或是文学手法来处理自然题材,这些都将呈现在「想象的世界」单元中。第五单元「人与自然」,从中可观察古人与自然共处的模式,如何学习、转换并融合于日常生活中,凸显出他们的智慧与开创力。

藉由本次特展质量均佳的展品,除了具体而微地呈显华夏艺术中的自然观,也反映了不同时代人类面对大自然的态度,以及如何与环境和谐互动,甚至让自然走进生活中。透过这些珍贵文物所隐含的哲学与智慧,现代观众在欣赏赞叹之余,或许也能从中领悟出人类与自然达成平衡的永续发展之道。

本展览全年开放,8:30-18:30,夜间延长开放时段:每周五、周六18:30-21:00,国人凭身分证件可免费参观。

37、【展览】明清时期民窑青花瓷特展

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收藏有数百件亚洲古陶瓷以及近千件中国窑址采集标本,以作为教学和研究之用。在展示方面,本所在2006年与本校图书馆首次合作规划「汉唐陶俑特展」,之后陆续推出「宋代茶盏特展」(2006)、「汉代陶器特展」(2007)、「唐代陶瓷特展」(2010)等四次展览。此次利用所藏作品,再次筹划「明清时期民窑青花瓷特展」,展期自2016年9月22日至12月22日于国立台湾大学总图书馆一楼中厅展出,邀请各界人士前来欣赏。

「青花瓷」诞生在14世纪蒙元帝国统治下的中国,是指在淘洗精细的洁白瓷胎上,以氧化钴青料绘制装饰图案,再施以透明釉后在1200度以上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白对比视觉效果的硬瓷。除了在中国本地流行之外,青花瓷也是风靡全球的商品,在东西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些中国纹饰随着青花瓷进入欧洲、西亚等地,而欧洲的写实画风有的也随着订单稿样传入中国。在欧洲,青花瓷带起了中国风;在中国,青花瓷率先带动了西洋风。随着青花瓷的大量输出,“China”成为了瓷器的名词,这股蓝与白的时尚也促使世界各地掀起了仿烧青花瓷的潮流。

38、【展览】若水澄华——院藏玻璃文物特展

玻璃,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又有颇黎、陆离、流离、琉璃、药玉、瓘玉、玻瓈、料器等名称,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早诞生的人工材料之一,至今仍影响人们生活的多种层面。考古数据显示古埃及与西亚地区约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出现具原始玻璃性质,称之为费昂斯(faience)或釉砂的物质,以及烧成温度较高的玻砂(frit)制成的物件。西周时期的考古发现亦可见此类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份,所烧制出近似玻璃质感的物件。随着历史的发展,玻璃由如玉如石,带有光泽的人工材质,初而隐约映光,逐渐澄澈透光,以至成为可供摄光照影的多功能材质,其特有的美感质素与不断延展的应用功能,持续传达开物为用,融旧创新的永续价值。

39【展览】唵嘛呢叭咪吽——院藏藏传佛教文物特展

「唵嘛呢叭咪吽」,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在藏传佛教传播的地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藏传佛教的一个重要标志。藏传佛教形成于藏族地区,并以藏语文为主要施教、修学工具,与汉传佛教并称为大乘佛教的两大支派。此派主张大小乘兼容,并以大乘为主,显密结合,先显后密,追求即身成佛。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尊崇喇嘛,藏传佛教传入中原,历明、清两代,或出于政治的因素,或宗教的信仰,上自皇室王公,下至黎民百姓,礼敬喇嘛,皈依接受灌顶,塑绘尊像,诵咒观想修行,兴寺建塔,蔚然成风,而刊译藏传佛教典籍,更是国家一大佛事。

本展览以藏文《龙藏经》为主要展件,搭配其它典籍、书画、法器、金铜佛等文物,分为六单元展出:第一单元「无二至宝」展出《龙藏经》之装帧配件;第二单元「三转法轮」展出《龙藏经》经文内容;第三单元「译传四海」呈现藏文佛典所依据或再译之汉、满、蒙等文字佛典:第四单元「汉地藏音」展出收录藏传佛教经咒的汉文图书;第五单元「五部圣众」以《龙藏经》经板图像暨金铜佛、法器及绘画,分成诸佛、菩萨、护法等五大类展示;第六单元「卓尼留珍」以复制之卓尼版《甘珠尔》布置情境式藏传佛教藏经阁。

本院所藏藏传佛教文物非常丰富珍贵,此次展出系择其精尤作选样陈列,希望观众能从中一览其特色。

展览档次第一檔2016年5月3日至7月31日第二檔2016年8月6日至11月6日

40、【展览】奔流不息——嘉义发展史

嘉义旧称诸罗,地处嘉南平原北端,北回归线横跨县境;多样的自然景观、厚实的历史文化,呈现出多元、精采的风貌。境内河流的蜿蜒,河口出海处沉积的海岸平原,浅丘山陵、河谷与山脉等多种地貌,涵养着来自不同地区的住民,孕育丰富灿烂的文明。

从史前时期开始,嘉义地区海岸线不断地变迁、倒风内海的沿海地形聚集居民,渐渐形成河口海港的功能,新的文明形态于焉产生。及至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跨越海洋的欧洲文化及大陆东南人口移民影响,新、旧住民在山、海、平原间交会处不断融合,成就丰富多元及生意盎然的发展。二十世纪以后,嘉义又在近代化过程中不断蜕变,信仰、人文、工艺、艺术、产业和体育等诸多面向,持续表现旺盛的生命力。国立故宫博物院将结合历史档案、珍贵文物与新媒体数字影片,为观众讲述丰富精彩的嘉义故事。

以新媒体技术制作之影片,依时序发展,分为「旭日初升——地理」、「嘉邑兴起——开发」、「人文荟萃——文化」三单元,阐述史前到现代嘉义历史文化及地理人文景观;并藉新媒体互动年表及小型专题展览,深入嘉义丰富的文化底蕴。

41、【展览】道法万象——道教信仰文化特展

本次展览邀请仪式专家与学者合作,提供一个方便门道,体认日常生活与道法文化联结为一,藉由道法世界的呈现,将宇宙万象尽归其中。台南市既以文化立都,且道、法俱全,故能跨越时空并扩及各派。在所揭举的「道法万象——道教信仰文化特展」主题下,第一期「道法在台湾」先从在地出发,再循序进入第二期更开阔的视野,以便先后互证、今古同参。

【展览期间】第一期:2016年4月29日至2016年10月2日第二期:2016年11月5日至2017年2月19日

42、【展览】「听!台湾在唱歌:声音的台湾史」特展

【声音印刷术】印刷术改变了人类的讯息流动模式,用视觉颠覆了这个世界。20世纪初,录音技术与唱机的发展,让声音能「印刷」而传播,于是,一场以听觉为核心的革命开始了。从圆盘唱片、磁带到数字化信息,科学与声音商业的发展,让近代的社会生活充满各式各样的声音,透过传播的交迭,众声喧哗。

1914年,台湾艺人被带往日本录音,发行首批台湾音乐唱片,1930年代唱片制作业逐渐稳定,同时人类学家深入田野,展开声音记录工作。在商业与学术的进程中,录音史料开始累积留存。透过大量的录音史料,我们听到许许多多丰富精采的历史故事:原来,台湾一直在唱歌…

【美妙的声音】声音的史料何其浩瀚,而「音乐」无疑是主轴。我们录下美妙的声音,作为商品而流通,也作为文化而传承。「台湾百年音乐英雄墙」,登载了学院音乐、传艺戏曲、流行音乐各领域杰出的音乐英雄,他们的声音创作与演出,成为权威,也成为不同世代的重要记忆。

【田野的声音】1920年代开始,有人类学家、音乐学家、语言学家带着录音器材进入台湾山林,零星记录台湾的声音。基于学术调查的需要,这些纪录多元而琐碎,特别值得我们张大耳朵仔细的听听看。透过这些声响,彷佛让我们闻到了80年前、50年前田野的空气。

【时代的声音】以往我们多半是由文献、图像来理解历史,事实上,某个关键的声音,不但更触动人心,更是社会的共同记忆,这些历史的脚步声,是我们一同走过的证据,也能带我们穿越时空。

1930年代的自治运动家杨肇嘉先生,他的演说表达了当时台湾人的主张,他所阐述的社会困境与期许,至今仍言之谆谆。政府或大型社会机关的宣传歌曲,从国父孙中山、蒋中正到蒋经国……透过电台播送,也常以唱片在学校播放,是当时全民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不同世代的声音记忆。

有些声音表达了人民的心底话、描述社会的实况,像1935年的〈街头的流浪〉、1964年的〈无头路〉,用诙谐的词句表达不景气下的社会不满。有些是带点情色而被假道学的审阅机关查禁,比如1964年的〈盐埕区长〉。而单单只是阐述悲伤的情伤歌曲或写实歌曲,因为冒犯时局国策,也会被禁,比如〈苦酒满杯〉、〈今天不回家〉等等。不过,越是要禁,越是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往往掀起莫名的社会大流行。

【生活的声音】在不少声音数据中,常有意无意的留存了不同时代生活的特殊景况。台湾由来已久的「笑科剧」,内容有趣,更记录不同世代的生活样态。

这些嬉戏中的声音,反映庶民的生活,也成为历史轨迹的生动记录了。

【自己的声音】听完这么多历史的声音,你也来玩一玩,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吧!

43、【展览】贵似晨星——清宫传世12至14世纪青瓷特展

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中,常以「少贵似晨星」、「晨星真可贵」等,形容文物的珍贵稀有。尤其有「赵宋官窑晨星看」一句,可知乾隆皇帝珍视如宝贝的文物正是宋朝官窑瓷器。

所谓宋朝官窑,藉由文献的记载,可知是指北宋官窑,南宋修内司和郊坛下官窑。近人对于南宋官窑的探索与研究,可以溯至1930年代中、日学者的采集与调查。虽然当时还未能分辨南宋官窑的真正内涵,但是从中酝酿而出的青瓷鉴赏趣味,以及想要解开谜团的意图,一直持续至今。尤其是浙江省杭州市老虎洞窑址发现之后,多数学者因此接受郊坛下和老虎洞正是文献记载中的两个南宋官窑。至于北宋官窑,除了根据文献的记载之外,亦有学者参考了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和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窑址的出土状况,思考汝窑作为北宋官窑的可能性。

44、【展览】寻找东方金银岛:荷兰人遇见台湾东部村社

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西方国家不远千里来到东方,意图取得珍贵的香料、黄金等物品,此时的台湾、中国及日本皆成为他们寻求贸易合作的对象。1624年,荷兰人于台南建立热兰遮城之据点后,更以台湾作为东亚贸易的据点,积极搜集台湾地区资源。

为寻求更多贸易资本,荷兰人在1638年开始踏上东部寻金之路。本次特展将藉由充满动力之寻金主轴,带领您由大航海时代出发,逐步了解当时东亚贸易情形,进而从荷兰人的眼光看见17世纪东部史前文化及原住民聚落文化。

45、「台湾汉学讲座」邀请黄克武教授于匈牙利国家图书馆、荷兰莱顿大学演讲

「台湾汉学讲座」系国家图书馆汉学研究中心配合政府推动「台湾书院」在海外举办之学术活动,以呈现台湾与汉学研究成果,并宣扬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皆在海外举办六至七场「台湾汉学讲座」。本年度前四场讲座陆续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比利时根特大学以及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举办。

Abstract:Weusetheterm“Classics”toindicatethebookswhichserveasastandardofexcellenceandexertlastinginfluence.InChinesesociety,therearenumerousclassics.TheyincludeConfucian,Daoist,andBuddhistworkswithphilosophicalvalues,aswellashistoricalandliteraryworkswithbeautifulwordsandintriguingplots.Inthistalk,IwillintroducesomeChineseclassicswithwhichIgrewupwithinTaiwanfromthe1960sto1980s.SpecialattentionwillbepaidtothosebooksavailableinEnglishandHungariantranslations.Iwillintroduceseveralrepresentativephilosophicalworks:theAnalects,LaoziandBuddhistsutras.Asforhistoricalandliteraryworks,IwillintroduceTheRecordsoftheGrandHistorian,TangPoems,BestofClassicalProse,JourneytotheWest,theDreamofRedChamber,andTheGoldenLotus.HowdoChinesepeoplereadthesebooksAndhowdothesebooksinfluenceChinesepeople’sbehaviorandthoughtinmoderntimesThesebooksarelikeawindow,throughwhichwecanunderstandwhyChineseculturehasalonghistoryandremainsvitalinmoderntimes.

摘要:《天演论》乃严复译自赫胥黎的《演化与伦理》一书,此书在近代中国影响深远,鼓舞国人自立图强,然该书乃「达旨」而非忠实之翻译。本次讲座将分析此译书的思想特点及其对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影响。严译深受《易经》与荀子之影响,以此来诠释西方天演观念。他强调天演过程之中伦理的价值,并结合了伦理、个人自由与赫胥黎所强调的社会合作,而批评斯宾塞「任天为治」的想法。他的观念影响了晚清的革命党与立宪派,以及民国之后的自由主义者与新儒家。他所译介的天演观念以及他对穆勒、亚当斯密与斯宾塞著作的翻译促成线性观点的历史研究,以及近代中国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与宗教学的兴起。

SpeakerBio:Dr.MaxK.W.Huang(黄克武)wasborninTaipei,Taiwanin1957.Hereceivedhisbachelor’sandmaster’sdegreesinHistoryfromNationalTaiwanNormalUniversity.HesubsequentlypursuedhisstudiesintheUnitedKingdomandtheUnitedStates,receivingasecondmaster’sdegreefromOxfordUniversityandhisPh.DdegreefromStanfordUniversity.HeisadistinguishedresearchfellowattheInstituteofModernHistory,AcademiaSinica.HismajorfieldsareMing-QingstudiesandModernChineseintellectualhistory.Hehaspublishedsixbooksandmorethan80articles.Dr.Huang’smostrecentbookisIfIt’snotDirty,It’sNoJoke:Humor,Desire,andtheBodyintheWorldofModernChineseMasculinity.HislatestbookisGovernmentandPoliticsinTaiwan(Rouledge,2011).Hehasanewco-editedvolumetitledMigrationtoandfromTaiwan(Routledge,2014).

讲者简介:黄克武博士1957年生于台湾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学士、硕士,英国牛津(UniversityofOxford,U.K.)大学东方系硕士(1989),美国史丹佛(StanfordUniversity,USA)大学历史系博士(2001)。现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明清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主要著作:《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1994)、《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1998)、TheMeaningofFreedom:YanFuandtheOriginsofChineseLiberalism(2008),《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2010),《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2013),《言不亵不笑:近代中国男性世界中的谐谑、情欲与身体》(2016),以及有关明清文化史、严复、梁启超、胡适、蒋中正等之学术论文八十余篇。

※本演讲以英语进行。

46、RafalSmoczynski教授、库玛尔教授「寰宇汉学讲座」报导

第一场由波兰籍Smoczynski教授主讲「ReligionandEconomy.ExploringtheRoleofReligiousConvictionsinShapingAttitudesofBusinessPeople」,邀请国立东华大学社会学系黎德星教授主持。Smoczynski教授的主题是,探讨在虔诚信仰启发之下的宗教行为,是否可能制约经济活动中的投机之举,并促进受到贪渎及地下经济挑战的中小企业革新励进。这个命题的争议点是:宗教意义的制约条件,在其道德指向之下可能会衍生出许多的模糊效应;这和「价值理性行为」本质的不确定性有关。然而那些出自宗教背景但追求纯然经济利益的企业家,几乎不会意识到这一点。宗教背景的企业家也有能力做出终止非正式合约的冒险决断,并进一步与不熟悉的贸易对象建立更普遍性的企业关系网络,这显然与其不确定却可期的未来利益有关。是故,仅有少数的公司能以非正式交易行为成功取得经济效益,因为建立假设市场的流程太过复杂,经济体难以有效掌控。根据搜集自波兰与台湾的研究发现并分析后,Smoczynski教授主张,决定市场关系的因素并不仅限于传统认知上的价格竞争,还受到公共团体、规范系统、认知结构,以及宗教等种种其它因子的影响。

第二场由印度籍库玛尔教授主讲「中国盂兰盆节与印度祖先节之比较,以及它们与印度教和佛教之关连」,邀请佛光大学佛教学系宗玉媺副教授主持。从印度人心灵中发韧而出的佛教,成为南亚诸国间以价值本位教育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祖先节就是一例,这种文化祭仪不止在印度境内,也透过佛教,以他种形式移植到其它国家。对已逝祖先的崇拜不仅见于印度,也见诸其它文化及国家。然而在一些大乘或南传佛教国家的祖先崇拜仪式,似乎受到传统印度佛教相当大的影响。库教授的演讲即在探讨论述盂兰盆节和印度祖先节(AncestorsFestival)之间的关系。

两位教授的演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与时代背景,讨论宗教在世人生活中的涉入及影响。让与会听众都了解到,宗教是如何随着时日递嬗,以各种形式持续发挥着其功能。

THE END
1.法制史(精选十篇)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汉朝法制的基本内容,以及法律儒家化的内涵和意义。本章教学要求:介绍汉朝的刑事、民事、行政法制、司法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法律史上的地位。本章教学重点:汉朝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与司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难点:中国封建正统思想的确立与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以及?春秋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51q761.html
2.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为了增强这种现场感,本书还结合了大量出土材料(包括碑刻、简牍、手抄本、莎草纸文书),更附有16页高清彩插,让读者直观感受人类从古至今如何利用法律,进而以史为鉴。 ★牛津大学教授力作!屡获媒体好评 本书是面向大众的通史作品,但以扎实的学术史为基础,真正做到深入浅出。本书作者是牛津大学法律人类学教授,在相关https://www.meipian.cn/56ooqkra
3.中国法制史论文8篇(全文)博登海默曾说过:如果一个人只是个法律工匠,只知道审判程序之方法和精通实在法的专门规则,那么他的.确不能成为第一流的法律工作者。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学本科阶段的《中国法制史》教材体例和内容趋于定型,至今鲜有变化。在体例上,表现为史学上的断代体编排,限于历史上国家法的静态介绍。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nh25m0i.html
4.医学与人医学与人文——医生腾飞之两翼骨科在线但1873年在埃及卢克索地区发现的编纂成册的“医学莎草纸”(公元前1553—前1550年间,正是法老建造胡夫金字塔时期),以及波斯医学、古印度、古希腊医学、中国传统医学等已经先后创造了比较多的实用医学诊疗技术,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从希腊—意大利学派的出现算起,曾一度出现了具有科学倾向的发展轨道。特别是以医学之父希波克拉https://www.orthonline.com.cn/node/132111
5.岳麓书院与中国知识群体的精神历程光明日报他们在中国社会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的时候,勇敢地承担中华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自强与发展。岳麓书院的历代学子成为中国古今知识群体的代表,岳麓学子的精神历程也成为中国知识群体精神历程的缩写。 正如两宋以前中国思想学术史曾经出现过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等重要学术形态一样,随着中国https://www.gmw.cn/01gmrb/2006-05/18/content_418683.htm
6.黑火药硝化炸药TNT:从古至今的火药发展史族谱新闻黑火药、硝化炸药、TNT:从古至今的火药发展史,火药早在古代中国炼丹过程中屡屡出现,唐朝时配方已被人们所知;炸药则在19世纪 火药早在古代中国炼丹过程中屡屡出现,唐朝时配方已被人们所知;炸药则在19世纪的欧洲,尤其是炸药大王诺贝尔之后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爆燃是火药的属性,爆轰则是炸药的属性,随着有机化学与军事https://www.zupu.cn/lishi/20191023/294416.html
7.蛋品的从古至今鸡蛋的来源蛋类发展史蛋配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36.19 干旱区春小麦垄作沟灌技术 查看商品参数 ¥10.00 彩色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查看商品参数 图书 农业/林业 农业/林业 农业基础科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全球蛋史 [英]Diane Toops编王鑫源等译袁建敏等审校 蛋品的从古至今鸡蛋的来源蛋类发展史蛋配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https://m.suning.com/itemcanshu/0071602506/12438929157.html
8.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成为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北宋时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既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又为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内在动力。北宋时期文化的繁荣和市民阶层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促进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期海上贸易的空前繁荣,刺激了指南针在航海业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http://www.xaeduyun.cn/s2odr/acommonapp/csite/ablog/cblog/mblogBrowse.do?blogid=2c90816076f64ae30177196ff72f0d66
9.茶的起源与历史:从古至今的演变茶叶的起源与发展参考文献随着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的发展,茶叶逐渐从中国传播到中亚、西亚、欧洲和非洲等地。在唐朝时期,茶叶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在欧洲,茶叶最初被作为奢侈品和药品进口,价格昂贵,只有贵族和富人能够品尝到。但随着茶叶贸易的扩大和生产技术的传播,茶叶逐渐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饮品。https://blog.csdn.net/qq_42751010/article/details/135935464
10.“建筑史课件:从古至今的建筑发展”.ppt建筑史课件:从古至今的建筑发展本课件将带您从建筑史概览开始,逐一介绍各个时期的建筑,探索其历史背景和设计风格。古代建筑三皇五帝时期中国传统建筑形成的萌芽期,建筑独具特色。埃及金字塔“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代表着古代建筑的顶峰。古希腊建筑透露着大量的哲学理念和民族文化,对后世建筑产生巨大影响。罗马建筑以高超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252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