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2023考研复试考试内容及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理论考研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该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考生能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辩明理论是非;考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能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2.真理与价值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科学发展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3.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2.洋务运动的兴衰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2.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3.国民党正面战场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2.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四、思想道德修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新时代爱国主义

(二)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三)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3.弘扬社会主义道德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四)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五)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六)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4.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七)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1.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2.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3.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形势与政策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三、题型

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名词解释占20%;简答题占40%,论述题占40%。

四、参考教材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5.中宣部编写《形势与政策》,学习出版社。

6.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原标题:2023年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初试、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

233网校会及时更新2023年各院校考研调剂信息,希望大家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校,顺利步入院校复试,最终取得好成绩!

想备考2024考研,又不知道从何开始学习?给你推荐233网校考研,分班级系统教学,全套备考资料给你备齐,还有老师线上答疑,全方位助你成功上岸。

THE END
1.中国法律史学史大咖说法首先,以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理论为内容的新史学观的出现,带来了史学界革命性的进步,其中有关强调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因果关系的史学研究范式,为当时大多数法律史学者所接受,并由此奠定了中国法制史的学科理论基础。其次,肇始于清末修律的法律西方化运动,使得中国学者(包括法律史学者)既得到西方学术研究模式的训练,又能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19-12-24/content-1414055.html
2.《中国法学》文摘·2016年第1期(2)司法的中层规律意指“司法的运行论规律”,它涉及司法的运行方式和法则,在哲学上,也可称之为“运动规律”。(3)司法的深层规律意指司法的“生成论规律”,是“内含主体意识因素、社会历史因素的主体活动的规律”, 是司法在实践的历史过程中生成、发展演变之规律,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实践规律”。立基于此,文章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326.html
3.法治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https://baike.sogou.com/v67941163.htm
4.法律好书推荐《法理学第二版大学生法律专业马工程法学教材高等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是法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我国法理学既研究法的一般规律,又着重研究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作用、形式、发展、实施,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发展道路、主要任务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形成有关法律、法治和法理的基本知识、概念、命题和原理。 https://www.jianshu.com/p/fd5fdbc1f768
5.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6.考研政治思修超详细知识点总结,快收藏!复习经验1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 a.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b.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https://www.kaoyan.com/zhengzhi/jingyan/5f3f4932e0b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