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112辑总目(附电子版下载地址)

1.序言,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2.中国考古学中的法律资料分析,[韩]孙晟

3.古文字中所见法律资料诠释,南玉泉

4.东周刑书考略,张伯元

5.《奏谳书》与秦汉铭文中的职官省称,李学勤

6.敦煌淩胡隧出土法律册书的复原,[日]大庭脩著,徐世虹译

7.汉简所见劳役刑名资料考释,徐世虹

8.东汉的律学及其影响,张积

9.《龙筋凤髓判》注析札记,吕立人

10.敦煌七十四件买卖、借贷契约考述,刘斌

11.关于唐代佛教僧尼的法规资料,郑显文

12.《庆元条法事类》文献考略,臧杰斌

13.《名公书判清明集》书判性质述略,屈超立

14.《明史刑法志》勘误示例,张大元

15.明代的判牍,[日]滨岛敦俊著,徐世虹、郑显文译

16.《大清律例通考》正疑,陆昕

17.沈家本先生未刻书考释,沈厚铎

18.古代法律语言中的实词,杨育棠

19.碑刻法律史料初析,李雪梅

20.史志目录中的法律文献,郑杰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2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1.《琱生簋》与《曶鼎》中的诉讼资料,南玉泉

2.云梦龙岗秦简的法律形式与內容,南玉泉

3.张家山汉简《行书律》考,李均明

4.张家山汉简所见的家庭犯罪及刑罚资料,[韩]尹在硕

5.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自告资料辨析,张小锋

6.令甲、挈令、科辨义,张积

7,对两件简牍法律文书的补考,徐世虹

8.关于汉代文书的一点考察——“记”这一文书的存在,[日]鵜飼昌男

9.关于唐神龙年间《散颁刑部格》残卷的文献价值,郑显文

10.《唐律》律注文献校考,张伯元

11.吐蕃的法律文书--以法国国立图书馆所藏P.T.1072文书为中心,[日]大原良通

12.《宋刑统》考--以天一阁旧藏明抄本为中心,[日]岡野誠

13.论王明德与《读律佩觹》,浦志强

14.正德年间以前明清法律典籍的输入,[日]大庭脩

15.明清碑刻中的制定法与习惯法,李雪梅

16.五朝《清会典》纂修述论,王丽娟林乾

17.两部稀见的清代法律古籍--《办案要略》与《刑幕要略》,陆昕

18.《枕碧楼丛书》中的古代法律文献,沈厚铎

19.中国法制古籍的分类与特点,刘斌

20.《盟水斋存牍》点校札记,杨育棠

21.何四维先生之讣,[日]池田温

22.另一种法制史研究--《中国法制史考证》丙编第一卷评介,徐世虹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3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论文】

1.论《曶鼎》案例中的诉讼主体——兼谈西周的审判制度,南玉泉

2.秦铜器铭文所见“隶臣”及“鬼薪”、“城旦”身份考,李力

3.战国秦汉司法职官玺印辑证,南玉泉

4.汉律令,[日]中田薰

5.剥夺生命与处理尸体的刑罚,[日]冨谷至

6.秦汉刑罚史的研究现状——以刑期的争论为中心,[日]籾山明

7.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重论秦汉的刑期问题,邢义田

8.近年来《二年律令》与秦汉法律体系研究述评,徐世虹

9.读《奏谳书》“春秋案例”三题,张忠炜

10.唐尚书六部二十四格初探,赵贞

11.《唐六典》的修撰和施行,赵和平

12.对武则天的诅咒与裴怀古的守法——围绕唐代一起诬告僧侣的案件,[日]岡野誠

13.中国古代碑刻法律史料概述,李雪梅

14.明清小说所反映的法治状况,孙旭

15.从明清契约看妇女的地位与权利,郭瑞卿

【书评】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4辑)

法律出版社2011年1月

1.从《揅契枝谭》到《甲骨文法律文献译注》——关于商代甲骨文法律史料整理研究的学术史考察,李力

2.亻賸匜集释,王沛

3.西周适用刑罚杂谈——从《尚书立政》“以列用中罚”谈起,李均明

4.秦“笞”辨疑,张伯元

5.张家山汉简《囚律》考论,闫晓君

6.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札记三则,王伟

7.北宋景佑刊汉书刑罚志第十四页的复原——围绕西汉文帝刑法改革诏文字的增减,石冈浩

8.中古前期的冥讼——从吐鲁番新出文书谈起,游自勇

9.关于天圣令所依据唐令的年代,冈野诚

10.天圣令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高明士

11.《天圣令》中的“别敕”,牛来颖

12.以法统礼:《大唐开元礼》的序例通则——以《开元礼序例》中的令式制敕为中心,吴丽娱

13.从律令视角论唐代婚姻中的女性附属地位——以《唐律疏议》户婚、贼盗、斗讼律为中心,李淑媛

14.唐代私家律学著述考,李守良

15.唐格再析,桂齐逊

16.从“葬实仆真”到“一体开豁”——以徽州婺源余姓的《钦定例案》为中心,卜永坚

17.“泉域社会”的纷争与秩序——基于洪洞广胜寺泉的个案考察,张俊峰

18.关于上海图书馆所藏薛允升《唐明律合刻》手稿本,陶安

19.近代日本法史学的一个侧面,荆木美行

20.评李力《张家山二四七号墓出土法律文献研究及述评(1985.1—2008.12》,张忠炜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5辑)

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12月

1.秦汉法律研究百年(一)——以辑佚考证为特征的清末民国时期的汉律研究,徐世虹

2.王杖木简再考,[日]籾山明著,庄小霞译

3.《甘露二年御史书》校读,邬文玲

4.《二年律令》新研,陈伟

5.读秦汉简牍再论赎刑,南玉泉

6.读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札记十六则,黄楼

7.《唐律疏议笺解》辨正,李俊强

8.《名公书判清明集》的无名书判——研究方法的探讨,柳立言

9.宋令演变考(上),[日]川村康著,赵晶译

10.《天圣令》与唐宋法典研究,赵晶

11.元代行政诉讼与审判文书——以《元典章》附钞案牍“都省通例”为材料,[日]岩井茂树著,王旭东译

12.明代人法律知识的接受途径及实效,孙旭

13.《皇朝经世文编》“刑政”门中的法律文献,周积明

14.清代合同类型的初步研究——基于徽州合同文书的实证分析,俞江

15.《大清民律草案》的编纂:资料的缺失与存疑的问题,张生

16.古代中国“刻石纪法”传统及其特征,李雪梅

17.“多元的法律史文献:研究与整合”学术研讨会纪要,张小也张蓓蓓

18.“东亚的简牍与社会——东亚简牍学探讨”学术研讨会纪要,支强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6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

1.中国诉讼社会史概论,[日]夫马进著,范愉译

2.秦汉法律研究百年(二)——1920至1970年代中期:律令体系研究的发展时期,徐世虹

3.秦汉法律研究百年(三)——1970年代中期至今:研究的繁荣期,徐世虹、支强

4.睡虎地秦简法律文书集释(一)《语书》(上),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基础史料研读会

5.秦汉式的种类与性质,南玉泉

6.“鬼薪白粲”再认识,丁义娟

7.汉魏无“亲亲相隐”之制论,韩树峰

8.再论铨选中的功状,史睿

9.羽53《吴安君分家契》——围绕家产继承的一个事例,[日]山口正晃著,顾奇莎译

10.宋令演变考(下),[日]川村康著,赵晶译

11.唐宋令篇目研究,赵晶

12.《天圣令·赋役令》译注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读书班

13.劓刑小考,刘晓

14.《明成化年间徽州府祁门县〈强占山土印阻木植等事〉文卷抄白》探析,阿风

15.明代私家律学的法律解释,李守良

16.从《好逑传》看明代民事诉讼中的程序意识,孙旭

17.《汉律辑存》稿本跋,张忠炜

18.中国法律史研究之材料思考,朱潇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7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

1.中国古代交通法规的“贱避贵”原则,王子今

2.西周金文法律资料辑考(上),王沛

3.睡虎地秦简法律文书集释(一):《语书》(下),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基础史料研读会

4.睡虎地秦简法律文书集释(二):《秦律十八种》(《田律》、《厩苑律》),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基础史料研读会

5.《秦律十八种》中的“有罪”蠡测,徐世虹

6.秦汉律令辨,[日]廣瀨薰雄

7.汉代官僚组织的最下层——“官”与“民”之间,[日]宫宅潔著顾其莎译

8.韩国秦汉法律简牍的研究现状,[韩]金庆浩

9.后汉“旧典”考释,秦涛

10.魏晋南北朝律博士考,冯婧

11.《唐律疏义》原创内容质疑举隅,钱大群

12.唐永徽令东宮诸府职员残卷名称商榷,高明士

13.从《天圣令》食实封条看中古食封制度向俸给形式的转变,张雨

14.《天圣令仓库令》译注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读书班

15.《宋会要刑法》类、门、条、卷探析,马泓波

16.南宋时期的司法推理,[英]马若斐著陈煜译

17.黑水城出土ИHB.No.4794号西夏文法典新译及考释,梁松涛张昊堃

18.必也使有讼乎——巴县档案所见清末四川州县司法环境的一个侧面,伍跃

19.清代司法档案中的“行奸复拒奸”,张小也

20.清代法律文献视野中的精神病与杀父母,[法]陆康著郭瑞卿译

1.《汉初典型诉讼案例》——首部研究湖北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的西方语言专著,[德]吕德凯、劳武利

2.广濑薰雄著《秦汉律令研究》,[日]宫宅潔顾其莎译

3.朝鲜王朝法律文献《推案及鞫案》初读,李雪梅何赞国

4.中国法制史教科书编写臆说——评石冈浩等著《史料所见中国法史》,赵晶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8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1.“”、“殹”、“历”三字的疑难与困惑:枣阳曾伯陭钺铭文之再研读,李力

2.《为狱等状四种》标题简“奏”字字解订正——兼论张家山汉简《奏谳书》题名问题,[德]陶安

3.岳麓秦简所见“累论”与数罪并罚,张伯元

4.睡虎地秦简法律文书集释(三):《秦律十八种》(《仓律》),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基础史料研读会

5.汉代“卖子”“鬻子孙”现象与“卖人法”,王子今

6.“南郡卒史复攸等狱簿”再解读,杨振红

7.Theconceptionoffornication——fromtheHancodetoTheTangCode,ItaruTomiya

(附)奸罪的观念——从汉律到唐律,[日]冨谷至著赵晶译

8.从唐代礼书的修订方式看礼的型制变迁,吴丽娱

9.唐前期流放官人的研究,陈俊强

10.吏理中的法理:宋代开国时的法制原则,柳立言

11.《天圣令》中宋令及《养老令》对唐令修改的比较,黄正建

12.《天圣令厩牧令》译注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读书班

13.《元典章》本校举例,张帆

14.明代府的司法地位初探——以徽州诉讼文书为中心,阿风

15.清代前期定例集的利用,[日]岸本美绪著顾其莎译

16.一个讼师家庭的两代上诉史,林乾

17.清人《说文解字》引汉律令考辑校二种,张忠炜

18.唐法史源,[德]卡尔宾格尔著金晶译

19.法国的中国法律史研究,王志强

20.泷川政次郎与中国法制史,[日]荆木美行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9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2月

1.曾伯陭钺铭文的再探讨,王沛

2.睡虎地秦简法律文献校读,陈伟

3.睡虎地秦简法律文书集释(四):《秦律十八种》(《金布律》——《置吏律》),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基础史料研读会

4.青川秦牍《为田律》释义及战国秦土地性质检讨,南玉泉

5.试析秦始皇“于是急法,久者不赦”,邬文玲

6.秦人与它邦人——新出秦简所见秦代人口身份管理制度一个方面,沈刚

7.日本居延汉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以古文书学研究为中心,[日]籾山明著顾其莎译

8.略论东汉“直符”及其举劾犯罪的司法流程,杨小亮

10.《晋书·刑法志》校注举隅,周东平

11.吐蕃的法律文书——以法国国立图书馆所藏P.t.1073文书为中心,[日]大原良通著范一楠译

12.《天圣令关市令》译注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读书班

13.《天圣令捕亡令》译注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读书班

14.地方法的积聚及其法典化——以五代~宋的特别法为中心,[日]青木敦著赵晶译

15.南宋,判语所见的地方权势地方权势者、豪民,[日]大泽正昭著吴承翰译

16.试析清律中“故勘平人”条,王志强

17.关于清初坊刻则例集的考察——以嵇永仁辑《集政备考》为中,[日]高远拓儿著石洋译

18.新喻漕案与包世臣罢官——探究文献背后的真相,林乾

19.清代逼妻卖奸案中妻杀夫现象研究——以丈夫抑勒妻妾与人通奸为中心的考察,郭瑞卿

20.法律碑刻之分类探讨,中国政法大学石刻法律文献研读班

1.评高明士《中国中古礼律综论——法文化的定型》,范予晨

2.评吴丽娱著《敦煌书仪与礼法》,[日]山本孝子

3.《中国近世的规范与秩序》书评,凌鹏

4.明清法律书籍的社会史——评尤陈俊著《法律知识的文字传播:明清日用类书与社会日常生活》,杜金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10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2月

1.曾伯陭钺铭文平议,郭永秉

2.《周礼》大宰八法研究,朱红林

3.睡虎地秦简法律文书集释(五):《秦律十八种》(《效》——《属邦》)、《效》,中国政法大学基础法律史料研读班

4.《岳麓书院秦简(肆)》中有关“雇佣”的法律规定研究,张韶光

5.汉简所见时限与延期,李均明

6.汉简“王杖诏书”比勘研究,秦涛

7.秦汉法制史研究的两桩公案——关于《汉旧仪》、《汉书·刑法志》所载刑制文本解读的学术史考察,李力

8.唐黄君墓志所见天授二年修定律令事发微,王庆卫

9.《天圣令·医疾令》译注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读书班

10.《天圣令·假宁令》译注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读书班

11.南宋《给复学田公牒》和《给复学田省札》碑文整理,中国政法大学石刻法律文献研读班

12.公文中的动态司法:南宋《给复学田公牒》和《给复学田省札》碑文考释,李雪梅

13.明代私家注律家管见,李守良

14.巴县档案中的乡约群像--近代以前中国国家统治社会的一个场景,伍跃:“在民之役”

15.清代巴县农村的租佃实态——“抗租”、“骗租”与“主客关系”,凌鹏

16.清末巴县“健讼棍徒”何辉山与裁判式调解“凭团理剖”,[日]夫马进著,瞿艳丹译

1.鹰取祐司《秦汉官文书的基础研究》介评,石洋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11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2月

1.睡虎地秦简法律文书集释(六):《秦律杂抄》,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基础史料研读班

2.《岳麓书院藏秦简(肆)》补注(三),朱红林

3.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与岳麓书院藏秦简《为狱等状四种》的形成过程,〔日〕水间大辅

4.“失期当斩”再探——兼论秦律与三代以来法律传统的渊源,庄小霞

5.秦汉劾文书格式演变初探,唐俊峰

6.释“张杜律”,邓长春

7.出土唐代墓志与法律资料,黄正建

8.关于唐代平阙式的一个考察(上):通过对敦煌写本《唐天宝职官表》的检讨,〔日〕冈野诚著、赵晶译

9.日本书籍中的唐代法制——以唐令复原研究为视角,〔日〕吉永匡史著、王博译

10.《唐律疏议》“罪同”与“同罪”证补,唐蕾。

11.唐判研读举隅(一)——以《文苑英华判》“师学门”、“刑狱门”、“为政门”为例,杨晓宜

12.《天圣令·田令》译注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读书班

13.蒙古诸王、道士、地方官员——蒙古时代华北社会的命令文书及其立碑意义探索,〔日〕舩田善之著、于磊译

14.巨野金山寺元代榜文八思巴字蒙古文考释——兼论元朝榜文的双语形式,党宝海

15.建筑与仪式:明清司法理念的另一种表达,徐忠

16.刑科题本的拟成:以宝坻县档案与刑科题本的比较为依据,〔法〕梅凌寒

17.试析台湾碑志的公诉功能,耿慧玲

18.高句丽碑刻中的法律条文,耿铁华

19.京观——古代中国的怨叹之尸,〔日〕吉川绘梨著、范一楠译

20.生存与守法之间——读苏成捷著PolyandryandWife-SellinginQingDynastyChina:SurvivalStrategiesandJudicialIntervention,黄艺卉

21.2016年度台湾地区中国法律史研究论著目录,刘欣宁

22.2016年度国外中国法律史研究论著目录,〔日〕吉永匡史、〔韩〕金珍、〔法〕梅凌寒、〔德〕施可婷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12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2月

1.再论礼律——以“失礼入刑”为例,高明士

2.睡虎地秦简法律文书集释(七):《法律答问》1~60简,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基础史料研读会

3.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狱未断”诸条再释——兼论秦及汉初刑罚体系构造,张传玺

4.《岳麓书院藏秦简(肆)》补注四,朱红林

5.从岳麓秦简識劫案看秦国的匿訾罪及其乡里状况,南玉泉

6.西汉三公曹“主断狱事”探微,王冠

7.奈良时代传入日本的文物与唐《关市令》——以《天圣令·关市令》为中心,〔日〕大西磨希子著译,赵晶校

8.有关唐代平阙式的一个考察(下)——以对敦煌写本《唐天宝职官表》的检讨为中心,〔日〕冈野诚著,赵晶译

9.唐判研读举隅(二)——以《文苑英华判》“师学门”“为政门”为例,于晓雯

10.敦煌本《天复八年吴安君分家遗书》有关问题,马德

11.吉仪中是否有“三幅书”?──从通婚书说起,〔日〕山本孝子

12.《天圣令·狱官令》译注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读书班

13.《天圣令·营缮令》译注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读书班

14.纸石之间——宋代敕牒的文书与刻石,安洋

15.明代律典和明代司法,徐道隣著,徐逸尘译

16.《巴县档案》读书会研讨词汇集,〔日〕小野达哉编著,杜金译

17.论东川德治的东洋法制史研究,赵晶

【寺田浩明著《中国法制史》书评专辑】

本刊编辑部:专辑说明

18.传统中国法与近代法,〔日〕寺田浩明著,黄琴唐译

19.恶战苦斗的结晶——读寺田浩明《中国法制史》,伍跃

20.近代法视野下的清朝法律秩序研究:寺田浩明《中国法制史》,阿风

21.评寺田浩明《中国法制史》,赵思渊

22.评寺田浩明《中国法制史》——从内亚视角谈法律多元主义与跨文明比较法制史的展望,孔令伟

23.2017年度台湾地区中国法律史研究论著目录,刘欣宁

24.2017年度国外中国法律史研究论著目录,〔加〕郭跃斌、〔日〕吉永匡史、〔韩〕金珍、〔法〕梅凌寒

编委(以拼音字母为序):

阿风陈景良陈伟戴建国〔日〕冨谷至〔日〕夫馬進

〔日〕岡野誠高明士黄正建李雪梅柳立言〔日〕籾山明邱澎生

〔德〕ReinhardEmmerich苏亦工王志强徐世虹徐忠明杨振红

海外通讯联络员(以拼音字母为序):

〔加〕郭跃斌〔日〕吉永匡史〔韩〕金珍刘欣宁

〔法〕梅凌寒(FrédéricConstant)〔德〕施可婷(KerstinStorm)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曲阜师范大学科技楼孔府档案研究中心

THE END
1.《中国官职大小排列顺序: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与现状》法律知识官职,作为一个国家行政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从古至今,经历了演变与变革。自古以来,我国官职体系遵循着一定的规则与秩序,体现着国家治理的 effectiveness。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官职大小排列顺序: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与现状》的研究,古代至现代我国官职体系的发展脉络,以期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借鉴。 https://m.jzcmfw.com/laws/9322191.html
2.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为了证明这一点,本书将全世界各大法系的诞生、实践和影响浓缩成一个个易懂但鲜活的故事,将读者拉回历史现场,见证国王、学者和百姓如何借助法律来创造秩序、追求正义。 为了增强这种现场感,本书还结合了大量出土材料(包括碑刻、简牍、手抄本、莎草纸文书),更附有16页高清彩插,让读者直观感受人类从古至今如何利用法https://www.meipian.cn/56ooqkra
3.见识从古至今,中国人是怎样控烟的见识| 从古至今,中国人是怎样控烟的 摘要:条子由台下依次往前,递上主席台。小平同志看到条子后笑了笑,就把烟熄灭了。 11年前的2月6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首次会议在日内瓦开幕。该公约是针对烟草的第一个世界范围多边协议,也是由世界卫生组织主持达成的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公共卫生条约。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3796
4.智慧树从古至今话廉洁——大学生廉洁素养教育智慧树章测题答案智慧树从古至今话廉洁——大学生廉洁素养教育 廉洁,是指在职业、个人、社会等方面具备清廉、正直、无私的品德特征。而廉洁素养,则是指一个人具备这种品德特征的程度和能力。 在中国,廉洁是一种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推崇。《礼记》中就有“君子无不安于位,无不尽于礼,无不尽于廉。”的论述,强调了廉洁的https://www.bokee.net/blogmodule/weblogcomment_viewEntry/57301708.html
5.2009年12月英语四六级考试必记的热点词句英语四级词汇中国税收政策的精神实质在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The essence of China’s tax policy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taxes are taken from the people and in turn used for the good of the people. 11. 从古至今 throughout history 从古至今,孝敬老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Throughout history, beihttps://www.kekenet.com/cet4/200911/90357_9.shtml
6.中国古代十大巾帼英雄婚俗智库中国古代十大巾帼英雄,分别为妇好、花木兰、吕母、迟昭平、冼夫人、平阳公主、梁红玉、唐赛儿、秦良玉、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河南昭君墓,位于许昌市襄城县,据《襄城县志》载:十里铺西有一古冢,名青冢,是为纪念昭君出塞所建的http://www.hlbk.net/index.php?doc-view-4948
7.从古至今话廉洁——大学生廉洁素养教育(吉林联盟)本课程从廉洁与廉洁素养、中国古代廉洁文化、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中国共产党廉政法规、中国廉政法律制度、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廉政制度、大学生廉洁修身、廉洁从业与风险防范八个专题面向大学生开展廉洁素养修炼,以提升大学生廉洁素养,加强其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廉洁从业风险防范能力,逐步形成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d169906eace048ed949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4)①依据材料一“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问世,到代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立法水平的《唐律疏议》出台,历史表明,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首先从历史说起,指出法治的重要性;②依据材料一“今天,汲取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802955266424093569&fr=search
9.中国法律不允许特斯拉召唤?党政机关不允许开特斯拉近日,有传言称中国法律不允许特斯拉使用远程召唤功能,该说法并不属实。截至目前,中国都没有针对特斯拉增加新的法律条例,而且从古至今也未曾有过针对某一车型、某一品牌实施法律制裁的案例。 之所以会出现关于中国法律不允许特斯拉召唤这种传言,可能是因为特斯拉作为主打智能辅助驾驶的新能源汽车,全车布满了高清摄像头,并且https://www.yoojia.com/ask/15-13905089315339020836.html
10.押广东卷第17题中国古代史:不同时期的国家治理德治教化和法治约束作为社会治理的两种有效手段,在中国古代专制王朝发展历程中逐渐呈现二者结合,即从德法之争,到引礼入法,再到礼法结合。 宋代以后,随着理学的兴盛,儒家伦理道德不断下移,对社会基层进行传播和渗透 明清以后,乡约等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5.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中国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7pt4675ct14432n418729.html
11.考试制度通用12篇反观中国近代的科技落后,甚至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与传统文化中强调内修而不重实践密不可分。所以,文化中要创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来改变当今的人才观念,丰富和完善考试制度。建立多元竞争的文化机制和开放的思维境界,才会创设出现代考试制度的新局面,从根本上,打破考试变革的僵局,做到古为今用,洋https://gjs.xueshu.com/haowen/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