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锦清:“中国何以富强”已经成为时代之问

如何医疗近代以来尤其当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面对西方时的卑怯甚至心理创伤?恐怕首先要靠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的发展和复兴,通过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等各领域的持续提升或改善。新中国成立以前,部分知识分子想维护或恢复儒家文化那么艰难,就是因为那时中国太落后了。“如果儒家那么好,为什么会让我们的社会比西方落后那么多?”西化派一句话就把那种努力噎回去了。

历史事实表明,只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并让大多数国民感受到了,才有助于提升民族自信。这种自信,又是弥合百年来的心理卑怯并重建自身话语体系的先决条件。

有了民族自信后,我们更要在实践中避免继续戴着西方话语的镣铐跳舞。笔者这些年来在参加学术会议时发现,即便一些已有民族关怀情绪、认同中国模式的学者,在发言时往往也说着说着英文法文就溜出来了,好像不说那些所谓外文的原文,就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些人虽也意识到这方面问题,但还是陷在西方话语里走不出来。

要想跳出这种话语困境,需要适当重返自己的历史传统。如果不对传统制度给予正面表述,就难以对当代制度甚至道路进行有效辩护。唐代杜佑曾著《通典》,那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制度史研究著作。而中国的制度研究主要就指治理研究,因为当时中国只有王朝,没有所谓政体分类之说,我们的制度基本就是“治道”,探究如何“治国平天下”。

唐代史学家杜佑所撰的《通典》

从古至今中国都有“治道”优势

如果摆脱西方基于政体的政治学标准,而以治理作为衡量和判断中国的尺度,那么中国无疑在世界上做得最好。这个有据可查,可以和古代世界任何大的帝国相比,也可以与现代的美国和任何欧洲国家相比。如何治理好一个版图大、人口多的国家,中国在这方面拥有独特经验。

这种独特的治理经验,从古至今一直保持着它的某种沿革。一个典型例子,我们现在的反腐就在使用传统上的巡视制度。这种制度在汉武帝时创立,后被历代沿用下来,至今仍然有效。另外还有郡县制,也是延续到了现在,使中国虽有民族分离主义闹事,但绝难产生分裂。再看看西班牙、英国那些国家,面对国内离心力量,它们连保持国家统一都面临困难,怎么能跟中国比治理呢?

因此,我们现在讲摆脱卑怯建立制度、文化上的自信,需要以研究传统制度为基础,它的下层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就是治理经验和观念。只有从传统入手,弄清楚它的历史沿革及至现在的存在形式,我们才能找到自身话语的表达语言。

当代大学的学科格局已经形成,不可能一律废掉,所用教材也基本上是西方教材的翻版。我们不能说这种学科设置绝对不好,因为它至少有助于了解西方。但从建立制度自信的角度看,这些学科就有明显弱点,即都没能把相对应的中国史学内容完整纳入其中。为此,现代大学学科教育应设法强化对中国史学的引入,比如中国的政治制度史、经济制度史等。加强对中国传统的了解,并与西方学科及其历史形成比较,更有利于建立对自身道路和制度的自信。

新的时代命题呼唤中国理论

1919年,梁启超一行在法国巴黎时的合影:梁启超(前排中),蒋百里(前排左二)、张君劢(前排左四)、丁文江(后排左二)。民国知识分子群体曾在20年代就科学、玄学和民主问题展开一系列论战。

到那时候,整个中国发问的形式也将改变。近代以来我们一直探究“西方何以富强,中国何以贫弱”,但复兴后的中国需要解释的是自己如何从过去的贫弱变得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东西方实力的变化如此巨大,以至于西方知识分子都在讨论中国何时超过美国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更有利于我们重拾自信,它将自然而然地改变人们看待中国的视角和方式。

总的来看,包括知识分子在内,中国人对于自身道路和制度的自信正在成长。一个时代的发问方式,取决于那个时代的主要问题,而发问方式的改变,将引导那个时代全部学术思潮的变动。现在的时代问题就是“中国何以富强”,这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大问题,因为这不是一个弹丸之地、而是一个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了中央。如果学术不回答这样的问题就算不上学术了。而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其中某种回答会被更为广泛的接受,最终变成主流思潮。

THE END
1.《中国官职大小排列顺序: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与现状》法律知识官职,作为一个国家行政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从古至今,经历了演变与变革。自古以来,我国官职体系遵循着一定的规则与秩序,体现着国家治理的 effectiveness。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官职大小排列顺序: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与现状》的研究,古代至现代我国官职体系的发展脉络,以期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借鉴。 https://m.jzcmfw.com/laws/9322191.html
2.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为了证明这一点,本书将全世界各大法系的诞生、实践和影响浓缩成一个个易懂但鲜活的故事,将读者拉回历史现场,见证国王、学者和百姓如何借助法律来创造秩序、追求正义。 为了增强这种现场感,本书还结合了大量出土材料(包括碑刻、简牍、手抄本、莎草纸文书),更附有16页高清彩插,让读者直观感受人类从古至今如何利用法https://www.meipian.cn/56ooqkra
3.见识从古至今,中国人是怎样控烟的见识| 从古至今,中国人是怎样控烟的 摘要:条子由台下依次往前,递上主席台。小平同志看到条子后笑了笑,就把烟熄灭了。 11年前的2月6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首次会议在日内瓦开幕。该公约是针对烟草的第一个世界范围多边协议,也是由世界卫生组织主持达成的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公共卫生条约。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3796
4.智慧树从古至今话廉洁——大学生廉洁素养教育智慧树章测题答案智慧树从古至今话廉洁——大学生廉洁素养教育 廉洁,是指在职业、个人、社会等方面具备清廉、正直、无私的品德特征。而廉洁素养,则是指一个人具备这种品德特征的程度和能力。 在中国,廉洁是一种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推崇。《礼记》中就有“君子无不安于位,无不尽于礼,无不尽于廉。”的论述,强调了廉洁的https://www.bokee.net/blogmodule/weblogcomment_viewEntry/57301708.html
5.2009年12月英语四六级考试必记的热点词句英语四级词汇中国税收政策的精神实质在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The essence of China’s tax policy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taxes are taken from the people and in turn used for the good of the people. 11. 从古至今 throughout history 从古至今,孝敬老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Throughout history, beihttps://www.kekenet.com/cet4/200911/90357_9.shtml
6.中国古代十大巾帼英雄婚俗智库中国古代十大巾帼英雄,分别为妇好、花木兰、吕母、迟昭平、冼夫人、平阳公主、梁红玉、唐赛儿、秦良玉、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河南昭君墓,位于许昌市襄城县,据《襄城县志》载:十里铺西有一古冢,名青冢,是为纪念昭君出塞所建的http://www.hlbk.net/index.php?doc-view-4948
7.从古至今话廉洁——大学生廉洁素养教育(吉林联盟)本课程从廉洁与廉洁素养、中国古代廉洁文化、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中国共产党廉政法规、中国廉政法律制度、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廉政制度、大学生廉洁修身、廉洁从业与风险防范八个专题面向大学生开展廉洁素养修炼,以提升大学生廉洁素养,加强其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廉洁从业风险防范能力,逐步形成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d169906eace048ed949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4)①依据材料一“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问世,到代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立法水平的《唐律疏议》出台,历史表明,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首先从历史说起,指出法治的重要性;②依据材料一“今天,汲取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802955266424093569&fr=search
9.中国法律不允许特斯拉召唤?党政机关不允许开特斯拉近日,有传言称中国法律不允许特斯拉使用远程召唤功能,该说法并不属实。截至目前,中国都没有针对特斯拉增加新的法律条例,而且从古至今也未曾有过针对某一车型、某一品牌实施法律制裁的案例。 之所以会出现关于中国法律不允许特斯拉召唤这种传言,可能是因为特斯拉作为主打智能辅助驾驶的新能源汽车,全车布满了高清摄像头,并且https://www.yoojia.com/ask/15-13905089315339020836.html
10.押广东卷第17题中国古代史:不同时期的国家治理德治教化和法治约束作为社会治理的两种有效手段,在中国古代专制王朝发展历程中逐渐呈现二者结合,即从德法之争,到引礼入法,再到礼法结合。 宋代以后,随着理学的兴盛,儒家伦理道德不断下移,对社会基层进行传播和渗透 明清以后,乡约等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5.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中国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7pt4675ct14432n418729.html
11.考试制度通用12篇反观中国近代的科技落后,甚至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与传统文化中强调内修而不重实践密不可分。所以,文化中要创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来改变当今的人才观念,丰富和完善考试制度。建立多元竞争的文化机制和开放的思维境界,才会创设出现代考试制度的新局面,从根本上,打破考试变革的僵局,做到古为今用,洋https://gjs.xueshu.com/haowen/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