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综合课真题及答案法律硕士

摘要:法律硕士真题的价值对于法硕考研来说是其他资料无法取代的。通过对真题的分析,能熟悉考试题型,了解复习重点,掌握出题人的一贯思路以及其研究方向。下面是希赛网整理的2013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综合课真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真题不仅可以了解历年考试范围、考试难度以及考试题型、分值分布,也可以帮助考生进行自我检测,有助于对自身的复习状态进行检验。希赛网整理了2013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综合课真题及答案,希望能大家带来帮助。

(文后附PDF版可供打印)

2013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中,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是

A、社会公益性B、技术规范新C、强制性D、引导性

【参考答案】C

2.首次将“法”界定为高度专门化的社会控制工具的学者是

A、亨利梅因B、马克斯韦伯C、卡尔马克思D、罗斯科庞德

【参考答案】D

3.下列不属于大陆法系别称的是

A、民法法系B、日耳曼法系C、罗马法系D、央格鲁法系

4.我国刑法规定:“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该规则所包含的逻辑结构要素是

A、假定和行为模式

B、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C、假定和法律后果

D、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5.在法的溯及力问题上,目前世界各国通行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新原则

【参考答案】B

6.我国X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X省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法规性质上属于行政法部门

B、该法规制定后,不必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C、该法规虽在该省范围内适用,但仍具有效力上的普遍性D、该法规属于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

7.我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破坏...电力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甲破坏供电设备,导致其地发生大面积停电,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法院审理时认为,甲的行为导致经济损失数额特别巨大,应当属于“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法院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理解属于

A、历史解释B、文义解释C、体系解释D、限制解释

8.马克思指出:立法者应该吧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立法者都应当从自然科学家中产生B、立法者应该在制定法律时多听听自然科学家的意见C、立法者在立法时应当像自然科学家那样尊重科学性和规律性D、立法者不必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而应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考虑立法问题

9.某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某利用其掌握的城市居民低保资格复核权,收受申请人好处费,被上级机关撤销主任一职,陈某受到的法律制裁属于

A、行政处罚B、刑事制裁C、民事制裁D、行政处分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司法活动范畴的是

A、交通警察处罚交通违章者B、司法局审查发放律师执业证C、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涉嫌盗窃的犯罪嫌疑人D、较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

11.下列关于法律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辩证推理和类比推理都属于实质推理B、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都采用三段论的推理模式C、类比推理在我国的司法活动中最被严格禁止的D、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主要适用于判例法系

12.李某因车祸致双腿残疾,交警的责任认定书认定肇事司机王某负全责。李某遂向法院起诉,除要求王某赔偿30万元医疗费外,还主张对她因车祸向受侵害的“正常行走权”予以赔偿。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李某主张的“正常行走权”属于法定权利B、王某赔偿30万元是绝对义务的承担方式

C、李某与王某之间的侵权法律关系因王某的肇事行为而产生D、交通出具的责任认定书是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13.甲、乙双方在油画买卖合同中约定:“本合同一试三份,经双方鉴定后生效。甲、乙各执一份,见证律师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该约定是甲乙双方所确立的义务性规则D.该约定不关涉甲乙双方行为的法律后果

【参考答案】A

14.在我国,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活动中,不具有立法性质的是

A.法律编纂B.法律清理C.法律汇编D.法典编纂

15.最早提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分类的学者是

A.蒲莱士B.C.西耶士D.洛克

16.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体现的宪法基本原则是

A.法治B.权力制约C.人民主权D.人权保障

17、关于我国的宪法监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人大有权撤销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B、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国务院制定的不适当的行政法规

C、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18、下列关于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工作方式B、以爱国主义为政治基础和界限范围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其组织形式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其较高原则

19、甲与同村另外四名选民在外打工,不能回原籍参加镇人大代表选举。甲的下列做法,符合我国选举法的是()

A、口头委托在原籍的同村选民乙代为投票B、与另外四人共同委托同村选民乙代为投票C、书面委托同村选民乙按照甲的意愿代为投票D、经户籍所在地镇政府同意,由同村选民乙代为投票

20、下列关于我国“八二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采用修正案方式对宪法进行修改始于“八二宪法”

B、“八二宪法”和四个修正案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现行宪法

C、“八二宪法”仍将机构一章置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之前

D、“八二宪法”继承并发展了“五四宪法”好的传统与基本原则,废弃了“七五宪法”与“七八宪法”中不适宜的内容

21、由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的有关本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组织原则、机构设置、自治机关职权等问题的规范性文件是()

A、法律B、地方性法规C、自治条例D、单行条例

22、2012年6月,我国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根据我国宪法,设立三沙市的权力属于()

A、全国人大B、国务院C、海南省政府D、民政部

23、2012年7月1日,梁振英宣誓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据此,下列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对主席负责B、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C、中央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单一制中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D、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应由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15年的中国公民担任

25.下列选项中,违反我国宪法平等权要求的情形是

A、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公民担任

B、某大学将“具有博士学位”作为招聘教师条件

C、某民营饭店在门口贴出通告“本店谢绝公款消费”

D、某中央机关将“具有北京户口”作为招录公务员条件

26.2012年“两会”召开前夕,公安机关从涉嫌参与一年前的非法集资为由,逮捕了全国人大代表甲,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非经全国人大主席团许可,公安机关无权逮捕甲

B、非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可,公安机关无权逮捕甲

C、公安机关可以拘留加,但须立即向全国人大主席报告

D、公安机关可以拘留加,但须立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27.我国法律规定,建立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等情况下依法从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力此项规定体现的宪法权力是

A、劳动权

B、财产权

C、社会保障权

D、休息权

29.下列关于主席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主席由全国人大决定产生

B、主席的任职年龄须年满40周岁

C、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代理主席职位

D、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

30.《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芬三十六年做作圜土”这里圜土是指

A、法庭B、监狱C、刑罚D、刑书

31.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司法责任制度的是

A、三宥之法

B、三风十愆

C、三赦之法

D、五过之庛

32.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私自修订法律,并书之于竹简,称为“竹刑”。这位大夫是

A、邓析B、叔向C、子产D、范宣子

33.《法经》中规定量刑原则的篇章是

A、盗法B、网法C、捕法D、具法

34.秦始皇三十三年,咸阳令审判一起盗羊案件时,误将系羊绳圈的价值计入赃值,与秦律规定的计赃方法不符。依照秦律,该县令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其所触犯的罪名是

A、不直B、纵困C、失刑D、擅刑

35.汉武帝时期颁布的“六条问事”,就其性质而言属于

A、民事法律

B、监察法律

C、经济法律

D、诉讼法律

36.据《魏书·刑罚志》记载,北魏延昌三年,冀州阜城之民费羊皮为葬母而卖女为婢,按律当死。此案在朝野引起巨大争议,后经宣武帝权衡各方意见,做出最终裁决:“羊皮卖女葬母,孝诚可嘉,便可特原。”关于此案判决所遵循的法律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亲属相犯,罪不至死

B、为伸张孝道,可特赦罪责

C、诏令与律条冲突时,须依律断案

D、子女的人格从属尊长,不受法律保护

37.首次明确区分律和令,从而解决了秦汉以来律令混杂问题的古代律典是

A、晋律B、新律C、北齐律D、北魏律

38.依照唐律的规定,因“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而杀人是

A、误杀B、过失杀C、斗杀D、戏杀

39.为防止冤错案件,宋朝规定在犯人翻供且所翻情节关系重大时,案件改由另一司法机关重新审理。该制度是

A、翻异别推B、鞠谳分司C、三司推事D、履冤理雪

40.元朝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相犯的案件,普通司法机关无权管辖,须由专门机构审理裁决。该专门机构是

A、理藩院B、大理寺C、宣政院D、大宗正府

41.明洪武三十一年,某省布政使上书皇帝,嘉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依照《大明律》的规定,该上书行为构成的罪名是

A、内乱B、左官C、奸党D、谋大逆

42.清朝光绪年间,某官员甲因犯罪而被发配新疆,给驻防八旗官兵当差为奴。甲被判处的刑罚是

A、发遣B、刺配C、充军D、流刑

43.清末变法修律中,清廷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草案。该草案共分五编,其中由修订法律馆会同礼学馆起草的部分是

A、总则B、债权

C、物权D、继承

4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普通法院实行的司法审级是

A、三级两审制

B、三级三审制

C、四级两审制

D、四级三审制

45.人民代表会议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渊源,该政权组织形式确立于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二、多项选择题:46一63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46.下列关于我国法律渊源的说法,正确的有

A、少数民族的习惯是非正式的法律渊源B、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在澳门属于根本法C、我国已经加入的国际条约具有正式法律渊源的地位D、按照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国际惯例属于正式的法律渊源

【参考答案】ACD

47.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法部门的有A、彩票法

B、知识产权法

C、劳动合同法D、法院组织法

【参考答案】AC

48.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之间的区别,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更广B、法律规则一般较具体,法律原则比较抽象C、法律规则相互冲突时,法律原则可以成为解释法律规则的依据D、法律规则是司法裁判的依据,法律原则不能直接在司法过程中适用

【参考答案】ABC

49.2012年6月我国完成铁路运输法院移交地方的改革工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参考答案】ABCD

50.下列关于法的价值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AB)

A.法的价值影响人们的法律实践活动

B.法律的各种主要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C.与法律原则相比,法律规则更能体现法的价值

D.除了正义,自由的秩序外,不存在其他法的价值。

51.下列关于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同时取得

B、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因出生而取得

C、外国人在中国只具备行为能力,不具备权利能力

D、我国境内的无国籍人也可能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参考答案】AD

52.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联邦政府宪法原则的有

A、议会至上B、有限政府C、分权制衡D、联邦与州的分权

【参考答案】BCD

53.下列关于宪法优位的说法,正确的有

A、法律必须受宪法的约束

B、行政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C、机关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宪法依据

D、宪法优位要求在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上遵循法律优位原则

【参考答案】ABD

54.国务院制定的《个体工商户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监督、管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条例。”该规定的宪法依据包括

A、鼓励、指导和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C、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55.2010年《选举法》修正案中,涉及选举权平等性原则的内容有

A、选民所投的选票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B、人人平等,即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

C、民族平等,即各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人大代表

D、地区平等,即各行政区域都应有相同的基本名额数

56.我国宪法规定,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下列选项中,对这一规定理解正确的有

A、该规定属于合理的差别对待B、该规定与宪法平等原则相抵触C、政府对残疾人差别对待须负举证责任D、对残疾人实行优惠措施应当是必要和适当的

57.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对于该条文,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A、税收属于法律保留事项B、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C、“依照法律”包括对征税权的约束D、该条中的“法律”仅限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58.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下列关于村民委员会的表述,正确的有

A、村民委员会实行公开制度B、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由乡选举委员会主持C、村民委员会可以按照居住状况分设若干村民小组D、村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节、治安保卫等委员会

5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立法指导思想主要包括

A.一断于法B.刑无等级C.轻罪重刑D.明德慎罚

60.根据宋朝的法律规定,能够继承家庭财产的人包括

A.庶子B.命继子C.在室女D.出嫁女

61.下列选项中,以六部官制作为分篇体例的律典有

A.《宋刑统》B.《大明律》C.《大清律例》D.《大清现行刑律》

【参考答案】BC

62.下列选项中,属于《大清新律例》规定的刑罚种类的有

A.流刑B.管制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

【参考答案】CD

63.下列关于1930年《中华民国民法》立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A.确定了所有权绝对原则B.采取了民商合一的编纂体例C.吸收了外国民法的最新学理D.肯定了包办买卖婚姻习惯的效力

三、简答题:64~66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64.简述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的关系

【参考答案】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在考察基点、作用对象、存在方式以及发挥作用的前提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这两种作用又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具有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法是通过调整人们行为这种规范作用来实现卫华社会经济基础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作用的。法的规范作用是手段,法的社会作用是目的。

65.简述上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关系及其表现

【参考答案】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实行双重从属制,即较高人民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主要表现为:((1)主要组成人员的任免。(2)业务领导。(3)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对业务进行考核评比。

66.简述《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是在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的过程中制定的,具有中华民国临时宪法的性质,历史意义在于:

(1)《临时约法》作为近代第一部全面的资产阶级宪法文件,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彻底否定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

(2)它所反映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在当时条件下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

(3)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临时约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严重的缺陷,其中既有立宪观念的问题,也有具体条文和立法技术的问题,但这些并不影响其历史意义。

四、分析题:67-69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67.近年来,有些人民法院在推进和谐司法过程中,推出了制裁文书中的“法官后语”,试图体现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司法理念的结合,下文是一起案件的案情判决和法官后语:

黄某因意外死亡,黄某单位分别给予其父母和其妻周某的补偿款2万元和9万元。黄父、黄母拿到2万元补偿款后,诉诸法院,要求儿媳周某另行返还部分补偿费用于养老,法院最终判决周某给付原告1万元,并在法官后语中写到:“法律虽然可以公正的处理当事人之间的财产纠纷,但金钱毕竟无法替代感情,真诚以待、敬老爱幼、互相帮助、重修亲情,是本案当事人今后应深思的问题和共同努力的目标。”判决后周某主动将1万元给付黄父和黄母。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法律文化

【参考答案】

法律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所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或者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习惯以及学说理论的复合有机体。

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受到多种法律文化的影响,其中包括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文化。

68.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该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

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行为。”

请结合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1)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行为可能限制公民哪些宪法权利的行使宪法对这些权利是如何规定的

(2)为什么行政强制行为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加以规范的

(1)限制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

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犯。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根据《立法法》的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只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法律规定。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只能设定法律保留以外的行政强制。而且,国务院行政法规设定行政强制必须是在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相应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前提下为之。如果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相应事项已制定了法律,而法律中没有设定行政强制,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不得再增设行政强制。

69.《唐律疏议断狱律》:“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是非之理均;或事涉疑似,傍无见证;或傍有闻证,事非疑似之类。即疑狱,法官执见不同者,得为异议,议不过三。”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问题:

(1)唐律处理疑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依照唐律的上述规定,疑罪分为哪几种情形

(3)唐律关于法官处理疑狱的规定是什么

(4)如何评价唐律的这一规定。

五、论述题:7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70.联系当前实际,论述现代法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是将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纳入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法治要求“法律的统治”,意味着公权力的取得和行使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要求,现代法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制约公权力的运行从而达到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实现公民对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现代法治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之上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权利制约原则,正当程序原则。

法律之上原则是指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的法治原则,这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根本标志,是法治的首要条件。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权力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有效的制约,这是法治权力结构的基本问题。

权力保障原则是指法治要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权利义务相一致的价值目标。

正当程序原则是指任何公权力的行使必须经过正当的程序以确保结果的公正,具体包括回避制度和程序公正。

法律硕士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售后投诉:156-1612-8671

您还不是该课程的学员,无法下载哦~点击下方立即学习,即可下载更多专享资料

THE END
1.清代的类案援引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自秦汉始,我国即确立了以律典为核心的制定法体系,为保障法律统一适用,避免“同案不同判”,历朝历代无不重视对类案的援引运用,其中清代对类案的援引运用尤为规范。 http://www.sdcourt.gov.cn/dyzy/372897/372830/30446589/index.html
2.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书刊主持编纂《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十卷本)、《中华大典·法律典》(六卷本)等三项法律史学国家大型科研项目;著作等身,出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宪法史》等30余部著作,其中不少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http://www.mzyfz.com/html/1452/2024-12-06/content-1637900.html
3.《大清律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必读书目清朝律例并存,但实际上“有例则置其律,例有新者则置其故者”,例的地位、作用和效力都居于律之上。https://bbs.openke.cn/thread-1486944-1-1.html
4.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必看题库知识点(强化练习)考试题库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司法卷一》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http://www.91exam.org/exam/87-4536/4536343.html
5.三轮阶段理论法学总体安排(含知识层面必背题目)对于背诵的时间和方法,法制史和法理学应当在11月份之前进入背诵阶段,法制史应当利用好零散时间,法理学重在体系梳理和重点概念分析记忆;宪法学应当在11月10日之前进入背诵,重视融合两本书知识体系,掌握宪法思维去思考问题,法考口诀有助于记忆应当融入到考研体系中。(以上所有,都在强化课程和讲义之中) https://www.douban.com/note/856364064/
6.女性地位范文12篇(全文)女性地位范文(精选12篇) 女性地位 第1篇 女权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方社会中一个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潮, 它形成于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 包括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两个前后相继的流派。“女权主义”究竟是什么?归根究底不过是实现男女平等。 二、社会存在着的压迫 首先, 妇女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家https://www.99xueshu.com/w/ikeywatbq0he.html
7.20022014年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多项选择题选项A正确。大诰对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处罚。大诰的另一特点是滥用法外之刑:四编大诰中开列的刑罚如族诛、枭首、断手、斩趾等,都是汉律以来久不载于法令的酷刑。 选项B正确。大诰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每户人家必须有一本大诰,科举考试中也列入大诰的内容。 https://www.lawpa.cn/changshi/884129.html
8.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板块7第15单元第43讲中国古代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2.基层教化 (1)推动因素:①程朱理学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 ②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 (2)基本过程 宋朝 北宋吕大钧兄弟创造了乡约,吕大钧撰写了《吕氏乡约》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88590341_1088590341.html
9.《大清律例》是在清代哪一时期颁布的就把这些东西放在一个罐中保管起来。一天,她手中的陶罐掉落在火堆上,“轰”的一声,发生了大爆炸。黄帝听见以后赶快出来看,见嫫母倒在地上,却没有受什么大伤,只是一阵惊吓。黄帝一边安慰她,一边思索这个问题。后来,黄帝请了几个人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终于解开了谜底。从此,中国就有了火药。从https://www.shuashuati.com/ti/80f16442b97e4e85b36f87ae25802766.html
10.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中国法制史之元明清法律制度1.3(2)在《大清律例》中累增三十余条条例,禁止各种海上贸易行为。清政府的海 外贸易制度束缚了民间资本的手脚,阻塞了海内外商品流通的渠道,沉重打击了民间对外贸易和沿海工商业。 同时,闭关锁国也隔断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国人丧失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机会。https://www.huatu.com/2013/0809/689845_2.html
11.“判例法”质疑(二)中国判例法的产生 中国古代断讼,除依照律、令、诰等以外,还有例、断例,即把判例作为法源之一,也就是说判例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贯穿了中国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清朝的《大清律例》中就收有1400多个判例。中国判例法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制不完善。中华民族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75430_5638.html
12.法学晚清法学家沈家本在总结中国历史上法学的发展时曾认为,元明清时法学已日趋衰落。1740年编成的《大清律例》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律。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司法制度和法律思想领域也发生相应变化。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关于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思想、严复所翻译的许多西方名著,都https://baike.sogou.com/v82123233.htm
13.司法考试法制史授课讲义: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制○5在中国古代立法史上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2、《大中刑律统类》 (1)亦称《大中刑法统类》,宣宗时颁行,开创了《刑统》这种刑事法律汇编的编纂体例; (2)特点是,将与刑律有关的敕、令、格、式等均附在律文之后,从而便于查找使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对于五代和宋朝立法技术有重大影响。 http://www.yuloo.com/news/122960.html
14.(2024年)《中国法制史》课程教案(共享).pptx中国法制史课程教案共享12024326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概述中国近现代法律制度演变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法治理念与实践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作用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22024326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320243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3372390.html
15.渝万律师2023年第1期文章然,古代中国法律在其悠长的历史中亦自始至终是一夫一妻制。从西周“九刑”和“吕刑”到秦律,至承秦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户婚律》,至继承先秦两汉以来婚姻制度的《唐律疏议·户婚》,宋律《宋刑统·户婚》,元朝法典参用唐宋法制的法规,明代沿袭 唐宋法律之婚姻制度,清承袭古法之《大清律》都明文规定有妻http://www.lawyeryw.com/article/ywkw/2024_04_23_1760.html
16.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国法律史章节习题:(10)模拟试题5.清末立法中带有商法总则性质的是( ) A.《商人通例》 B.《公司律》 C.《奖励华商公司章程》 D.《大清商律草案》 6.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刑法典是( ) A.《大清现行刑律》 B.《大清律例》 C.《大清新刑律》 D.《暂行刑律》 7.清末修律的“礼法之争”中,法理派的代表人物是( ) https://www.laixue.com/article/16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