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消失的八个省份,你知道有哪些吗?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按照地理位置总共划分为七个地区,分别是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然而这个数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共有53个省级行政区,像当时的武汉、广州、沈阳等这样的一些城市都还属于直辖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才逐步演变成了现在的34个省级行政区。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聊新中国成立后消失的八个省。

西康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与四川、云南、青海、西藏四省交接,管辖面积约45.1万平方公里,下辖地区包含了今天的四川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雅安市、西藏的昌都市和林芝市,这里是内陆进入西藏的必经之路,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西康省所在的位置

西康省于1939年建立1955年撤销,共计16年,为何要建立西康省,其实这一提议在清朝末期就有了,由于当时的英国早已对西藏有了觊觎之心,企图占领西藏。另外当地的土著与清朝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土著对清朝统治造成了威胁。所以为了遏制英国势力在西藏的扩张,也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所以有人提出建立西康省的提议。然而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大清朝的土崩瓦解,这一提议也被搁置了。

西康省省会--康定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西康省在新中国的带领下经历了5年,直到1955年随着各项战争的结束,社会也相对稳定了下来,中央政府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处于西南腹地的西康省,由于面积大人口少经济落后不利于国家的整体发展,所以中央政府决定撤销西康省,将昌都和林芝划归到西藏自治区,将其他的地区划归到四川省,从而奠定了今天的版图,这就是西康省的来和去。

原平原省版图

为何要建立平原省?其原因还要从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口事件说起,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华北日军迅速南下直逼华中的心脏武汉,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1938年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大堤来阻挡日军南下的步伐。此举虽然是有效地阻止了日军的步伐,但黄河决堤洪水泛滥,也给黄河沿岸的民众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致使3000万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黄河水倒灌洪泽湖,导致了大面积的黄泛区。

黄河花园口决堤

直到战争结束黄河水患仍然给百姓的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最为严重的地方主要处于今天山东省的西南部、河南省的北面、河北省的南面,如果让这三个省共同来治理黄河,由于是三个独立的省级行政区,再加上当时的土匪猖獗,所以为了在治理匪患和水患上面协调一直,因此中央政府决定成立平原省。

平原省委旧址

平原省管辖地区

1952年在中央政府的决策下,存在了仅仅三年的平原省被撤销了,撤销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么几点:第一、经过三年来的治理和加固,黄河水患基本上已得到控制,该地区的匪患也已经肃清,所以平原省的使命已经完成。第二、由于当时为了使国家得到有效的管理,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了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和中南六大行政区。平原省所在的位置归华北行政区管辖,由于平原省从全国来看面积小,经济体量也不大,大区的形成使得平原省就没有多大存在意义了。所以还是因为国家政策的需要,平原省最终被撤销了。

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中,抗日战争爆发后男主角何书桓参军去了绥远,想必他说的绥远可能就是当时的绥远省吧!

绥远省的地理位置

绥远省和后面要讲到的察哈尔省、热河省还有宁夏省统称为塞北四省,也就是中国的北方地区,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和南部。古代这里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前沿阵地,是维护内陆安全的一道屏障,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清朝康熙年间北方的准葛尔部发生叛乱,为了平息叛乱清政府便在这里集结重兵,前线的一些军需物资都是由这里来供应,由于这里靠近黄河很适合耕种,所以这里也是一个养兵屯田的好地方,从康熙到乾隆为了加强对北方的管理,清政府在这里设立归绥道驻地绥远,隶属于山西省管辖,这也是绥远省最早的雏形。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为了加强对北方的管理,分别在这里设置了热河、察哈尔、和绥远三个特别行政区,到1928年绥远特别行政区的范围不断扩大,绥远便变更成绥远省省会为归绥,也就是现在的呼特浩特市。

绥远城鼓楼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十月绥远省沦陷这里便成立起了傀儡政府。抗日战争结束绥远省被国民党收回,1949年绥远省被解放军和平解放。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到了1954年战争也已结束,绥远省军事价值已不复存在,因此中央政府决定撤掉绥远省。撤销的绥远省所下辖的区域都归属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

记得每当我们看那些抗日电视剧的时候,就会听到一个地名叫晋察冀边区,那么晋察冀到底是指哪里了?从这三个字来分析,晋就是山西省的简称,冀就是河北省的简称,察顾名思义就是察哈尔省的简称了,晋察冀边区大概就是这三个省交接的地方。

察哈尔省所在的位置

河北和山西大家都知道,那么察哈尔是哪儿很多人就可能不知道了吧!关于这点我就给大家一一道来。前面也讲到了,察哈尔属于塞北四省之一,所以说它也处在我国北方地区,察哈尔省主要包含了今天北京市的延庆县、河北省的张家口市和内蒙古的锡林格勒大部以及乌兰察市的东部地区。

早在明朝时期这里就有一个察哈尔部落的存在,清朝建立后这里被划为满清八旗的牧场,民国三年(1914)为了抵御沙俄的入侵,这里被设为察哈尔特别区域,1928年改为察哈尔省,省会为张垣(今天的张家口市的西南地区)。

古城墙

1933年春察哈尔省被日军占领,随后在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爱国将领的带领下,在当地组织民众并成立一支抗日同盟军,于1933年6月向驻守在察哈尔一代的日军发起进攻,最终将侵占的日军全部逐出此地。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国内的战事基本结束,察哈尔省已经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再加上此地资源匮乏人烟稀少,不利于经济发展,所以中央政府于1952年11月15日撤销察哈尔省级行政区,所管辖的区域由河北省与山西省分别接管。

热河二字起源于蒙语“哈伦告卢”,意思是热的河流。他处于内蒙古辽宁河北三省交接的地带,主要包括的地方有今天河北省的承德市,内蒙古东边的赤峰和通辽地区,还有辽宁的阜新、朝阳、葫芦岛等地区。

热河省所在的位置

承德避暑山庄

自九一八事变后热河于1933年被日军占领,沦为了伪满洲国的一部分,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才恢复成为省级行政区,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撤销了热河省级行政区,所管辖的区域均有河北省内蒙古和辽宁省接管,撤销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为了恢复内蒙古历史上本来的面貌。第二为了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一个先后存在仅15年的热河省就此撤销了。

松江省一个处在今天黑龙江省南部地区的省份,囊括的地方主要有今天的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市两大主要区域,这里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同一时期(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黑龙江省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划为四省一市分别是:黑龙江省、嫩江省、合江省、绥宁省和哈尔滨市。

松江省所在的位置

今天整个黑龙江省的版图,是经过了很多年不断的变化而形成的。黑龙江地处我国东北,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又是大清王朝的发源地,早在清朝初期,整个关内在行政区域划分上早已实行了明朝以来行省制,而东北地区还采用的是有别于关内的府兵制。

当时的东北地区被清政府划分为两大军事区域,分别是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这里的将军在当时是一种职位的统称,它是除了皇帝以外,此地最大的行政长官,掌管该地区的一切军政要务。当时黑龙江将军所管辖的地区与今天的黑龙江省有所不同,但他管辖的区域却非常广,北到外兴安岭,东面到达宁古塔(今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西至达喀尔喀九百余里撤陈汗界,最南面可达今天的北京地区。这个跨度非常之宽广,已经占到当时东北地区的一大半了。

黑龙江将军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后,国民政府对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才形成了上述的四省一市。1946年11月绥宁省更名为牡丹江专区,1947年7月被撤销,所管辖地区被分别划入松江省和合江省,1949年5月合江省和松江省合并为松江省,省会就是今天的哈尔滨,与此同时原先的黑龙江省与嫩江省合并成黑龙江省,省会为齐齐哈尔。新中国成立后到1954年松江省被撤销,下辖地区合并到黑龙江省,省会为哈尔滨,经过多年的演变就形成了今天黑龙江省的版图。

冰雪之城-哈尔滨

从地名上来看就不难理解,它们属于今天我国辽宁省的一部分。1948年11月东北地区全面解放,1949年东北人民政府对该地区的行政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和调整,辽东和辽西两省在这一时期诞生。

其中辽东省包含的地区有今天辽宁省的大连市、丹东市、辽阳市、营口市、桓仁、岫岩,以及现在吉林省的通化、白山等地组成,省会安东(今丹东)。辽西省包含了锦州、四平、山海关、阜新四个市,以及锦州、锦西、绥中、兴城、盘山、台安、辽中、义县、新民、彰武、阜新、北镇、黑山、昌图、梨树、法库、康平、双辽、开原、铁岭、昌北二十一个县。其中锦州市为辽西省的省会。

辽宁省版图

直到1954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一份《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辽东辽西两省在此时撤销然后合并成辽宁省,省会就是今天的沈阳。

辽宁在历史上也是存在了几千年的一个地方,随着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变迁,它也是合合分分然后又分分合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燕国,那时就有辽东郡和辽西郡之分,区域面积和现在大概相当。后来到秦朝、和隋朝也都有辽西和辽东的存在。其他时期都被当时的政权直接统治和管辖,民国时期辽还有一个名字叫奉天。每个朝代不同它存在的意义也不同。

东北重镇沈阳

《三国演义》开篇就讲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华夏文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先人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无论它们怎么变化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不了或缺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THE END
1.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精选十篇)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19世纪4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 (1) 性质及地位:它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其势力不断增强, 是造成中国人民苦难、阻碍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 (2) 兴衰过程:19世纪40年代起, 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甲午中日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i07ad35.html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外交政策包括是()。【多选题】对消费的影响是增加的政策有()。 A. 减少所得税 B. 增加政府开支 C. 投资津贴 D. 扩大货币供给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中国T2DM患者>()为超重/肥胖。 A. 40% B. 50% C. 60%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网络安全政策是什么?包括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https://www.shuashuati.com/ti/0d8faa0da3154eddbb136e93d58edb8f.html?fm=bde9b694cee3ffd1f9a5fce50cf8ce2ba3
3.烟台市地图烟台市200919.二十世纪初期 ,当时刚成立的中国政府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东亚开化中华早 ,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国荣光 ,锦绣河山普照 。”这个政府“揖美追欧”的表现有 ①实行三权分立 ②实行内阁责任制 ③实行“耕者有其田” ④鼓励发展工商业 http://www.sudunlaoyingcha.com/wmgw/463795/
4.新中国成立初期禁烟禁毒运动述论.pdf毕业论文摘 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国大陆开展了一场规模 巨大、影响深远的禁烟禁毒运动。这场禁烟禁毒运动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基 本上肃清了泛滥已久的烟毒,使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成为世 界闻名的“无毒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禁烟禁毒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 的重大事件之一,本https://m.book118.com/html/2014/0108/5504432.shtm
5.揭秘新中国之初,成立初期移民政策与当代现状解析4、新中国成立后的80年代中期,中国的人口迁移经历了一个独特的历史阶段,受制于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制度,迁移规模相对较小,频率较低,且明显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在1954年至1960年间,人口迁移活动较为活跃。 5、新中国成立以后到80中期,我国 ***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口的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http://family.kacled.com/25f79fc22a1d.html
6.政治文化及影响12篇(全文)这种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先天缺陷已在当前农村基层民主的运作中显示出极大的消极作用。农村民主政治的出现虽然说起源于中国当时社会发展的自身需要,但本质上说,是一种从西方引进的新的组织形式。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从外部引入乡村,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移植。因为一种组织要正常地发挥其功能必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41470q5x.html
7.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平时作业123451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12.组织编写成《四洲志》的是:( ) http://www.zuoyezhijia.cn/m/wzz.asp?x=651
8.中国近代史纲要——时间轴四、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2、打扫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PS:与新中国第一个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苏联(1949-10-2) 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亚太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1952/10)——北京 五、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的五种成分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半https://m.360docs.net/doc/1ded99b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