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文:中国刑法评注的扛鼎之作

近日收到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蒋浩先生寄给我一套精美的《中国刑法评注》(以下简称《评注》)。该书的三位主编冯军教授、梁根林教授和黎宏教授都是我多年的同道。对于他们从事的这项工作,我早有耳闻,如今见到飘着书香的三卷本《评注》,我和广大读者一样,内心欣喜。

当前法律评注正成为我国法学研究的重要知识载体之一,不仅各类法律评注书籍纷纷面世,不少刊物也设置法条评注专栏,甚至有大学专门成立法典评注研究中心。如果说法典是立法体系化的典范,那么被称为“法教义学巅峰”的法律评注则是学理的典范。在这个意义上,随着中国步入“法典化”时代,中国的法律评注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其实,我国一直有着悠久的法律评注文化,诸如“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的《唐律疏议》这样的古代文献自不待言,即使是当代中国,法律评注文化也相当盛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1979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刚刚生效,司法实务部门的很多工作人员都还没有适用刑法的经验,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的老一辈刑法学家欧阳涛先生等人就编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注释》一书。这部适用性极强的法律工具书,当时的销量达到100多万册,司法实务部门几乎人手一册,创下了法律书籍发行量之最,该书后来还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编著者也受邀访问日本介绍新中国的这部刑法。

1997年新刑法颁布后,欧阳涛先生在我们几位年轻学者的协助下,又主编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刑法注释与适用》。此时国内的刑法学研究早已是各路大军齐头并进,我们的这本书,出版社第一次印了1万册,接着又加印了1万册,合计2万册就已经算很不错了。后来,随着刑法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研究风格的转向,法条注释逐渐退出了学界的视野,甚至被视为低层次的刑法研究。不过近年来,类似刑法注释的各种版本的刑法评注又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至少说明,刑法注释和刑法评注应当回归为刑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此意义上,从法条注释转向法律评注不啻于一次法学知识形态的重大转型,必将对重塑我国立法、司法和学理之间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评注》一书作为我国首部大中型刑法评注,开创性地将我国刑法立法、司法和学理中的各种素材融合在一起,丰富了我国刑法教义学的研究方法,拓展了我国刑法教义学的研究视野,对提升我国刑法学研究的层次、水平和境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初步翻阅全书,以下几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其一,众志成城,鸿篇巨制。我国现行刑法经过十一次修正,已经有505个条款,483个罪名,要逐一对这些条款和罪名进行深入评析谈何容易!事实也证明,从三位主编自2015年4月起心动念开始,到2023年3月全书正式出版,历时长达七年,可谓呕心沥血。这其间新增的修正案就有三个,出台的司法解释和出版的学术文献更是不计其数。为此,三位主编汇聚一众活跃在当今中国刑法学界一线的学者,其中既有陈兴良、张明楷这样的大家支持,更有众多思维活跃、眼界开阔的中青年学者。大家不辞辛劳撰写初稿,又不厌其烦,反复修改,不断更新,终于完成三卷本、共六百余万字的鸿篇巨制,一举填补了我国大中型刑法评注书的空白。可以说,《评注》的出版,在相当程度上是中国刑法学者的一次集体亮相。而这种耗费极大学术精力的工作,在当下的学术评价标准下却很难得到功利回报,没有一点以学术为志业的献身精神是难以想象的。

其三,精于说理,持论公允。法律评注之难,难在说理。沈家本在《<唐律疏议>重校刻本》序中曾言:“非穷理无以察情伪之端,非清心无以袪意见之妄。”面对层出不穷的疑难案例,面对纷繁复杂的司法解释,面对众说纷纭的意见分歧,如何结合立法、司法与学理,充分说理并提出持平之论,相当考验评注者的水准。《评注》在出版者的统一规划和主编的严格要求下,不仅形式美观,收藏和阅读方便,为促进立法、司法与学理的融合作出了相当的努力,以实务注释条文,用学理评析实务和立法,使本书成为一本真正立足中国、发出中国刑法学声音的评注。

近20年前,我曾领衔翻译过《美国模范刑法典及其评注》,该书是在蒋浩先生当时就职的法律出版社出版的。记得我曾和他有过约定,要逐步把《美国模范刑法典》的其他十多本评注都一一翻译过来,因为我们翻译的这一本只相当于一个概述性的评注,其他十多本才是逐个深入和展开的评注。无奈后来此事不了了之,今日想起,带给我们的启发是,中国未来的刑法评注是否也可以考虑推出一个概述性的简明版本,外加一套大型的逐个深入的详细版本呢?

在前不久于苏州召开的本书新书发布会上,冯军教授曾引用苏州沧浪亭的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以表达作者们的学术情怀,以及对社会各界人士的感激之情,他还特意提到我本人在和他私信往来中对本书的点赞。作为回应,我愿在此引用中南海迎薰亭的对联“相于明月清风际,只在高山流水间”,以表达对本书主编、作者和出版者的敬意,并借以寄托我对中国法学研究的一种理想情怀与境界的向往。

刘仁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THE END
1.制宪修宪重要文献资料选编系列再推成果业务动态12月3日,在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宪修宪重要文献资料选编(三)》。该系列图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宪法室编写,至此已出版3本,不仅全面展现了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而且为准确把握宪法精神和内涵、推动宪法的全面贯彻实施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https://www.nppa.gov.cn/xxfb/ywdt/202412/t20241205_876367.html
2.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书刊中国法制通史共10册,内容包含了从夏商周时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法律制度,包括:1、夏商周;2、战国、秦汉;3、魏晋南北朝;4、隋唐;5、宋;6、元;7、明;8、清;9、清朝末年;1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每一分册介绍不同时期的立法概况、民事法律、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经济法律、司法制度等,在梳理中国法律制http://www.mzyfz.com/html/1452/2024-12-06/content-1637900.html
3.小太说法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第15期)法律立法中华人民共和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1949年起经历了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中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又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正,形成了现在的宪法文本。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R5I5GG0531TTYW.html
4.宪法宣传周宪法的历程演进与地位作用第四部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在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八二宪法”明确区分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还规定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八二宪法”在当时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宪法”。 与时俱进:宪法修正案 https://pcc.hainanu.edu.cn/info/1078/13284.htm
5.《新中国刑法立法沿革全书》摘要书评试读京东 全部分类◇ 搜全站 搜本店 >0 我的购物车 图书>法律>刑法>新中国刑法立法沿革全书恒晟泽图书专营店 登录查看更多图片 > 新中国刑法立法沿革全书 高铭暄,赵秉志,商浩文 著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 加入购物车 https://item.jd.com/10120920658872.html
6.《正版2022新书新中国刑法立法沿革全书高铭暄赵秉志商浩文当当锦园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正版2022新书 新中国刑法立法沿革全书 高铭暄 赵秉志 商浩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9787565344633【锦园图书】》。最新《正版2022新书 新中国刑法立法沿革全书 高铭暄 赵秉志 商浩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9787565344633【锦园图书】》简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86465786.html
7.新中国第一部刑法曲折诞生之路同时,为了加快刑法立法的进度和保证刑法立法的科学性,还广泛搜集了美、法、德、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刑法典,并将其作为新中国刑法立法的重要参考。不过,对于本国之前施行过的刑法,尤其是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六法全书》,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摒弃的态度。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一些司法干部,尤其是从国统区旧司法机构中转型而来http://www.jsdsw.org.cn/web/detail/detail.html?id=9839
8.我国细胞行业当前业态司法监管实践及未来监管模式研判报告3.基于我国细胞领域政策趋势和立法逻辑 政策方面,继纳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健康中国 2030 后,2022年初,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卫健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细胞治疗等新型生物药的产业化制备技术。2022年5月,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发展基因诊疗、干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77be78008a3.html
9.中国法制史(全).ppt社会背景与立法概况 第二节 北京政府的司法制度 第十四章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立法概况与 “六法全书”体系 第二节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主要法律内容 第三节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制度 第十五章 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310/8074120031002012.shtm
10.人民教育家高铭暄教授的法治人生这本巨著对新中国刑法立法进程、背景、法条要义给予全面深刻的阐释。从内容上看,该书是解读刑法精神的教科书、描述刑法发展变化的编年史、介绍刑法条文沿革的路线图;从编写体例来看,该书既有对刑法发展历程全景式的叙述,又有对刑法条款具体内容详尽的解析,以翔实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历史信息,构成新中国刑法立法的缩微档案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5/id/7315829.shtml
11.中国古代史史料学(陈高华陈智超)·隋唐五代史史料大多数纪、传都以《旧唐书》为正文,将《新唐书》记载有出入者入注,事同文略者不录。新书新增列传,则以新传为正文。旧书诸志如地理、仪卫、五行、天文等志或缺或过于疏略,便以新书志为正。职官、刑法、舆服等志仍以旧志为正。编者对两唐书中记载互异者,常加按语,发表自己意见。通观《合钞》全书,大致是http://lishisuo.cass.cn/xsyj/gdwhs/202001/t20200116_5078826.shtml
12.继民法典之后,新的法典编纂纳入全国人大年度立法计划南方+南都记者关注到,《全国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还特别提到,今年将“研究启动条件成熟的相关领域法典编纂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完成了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的编纂。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第一部超过1000条的法律,也是第一部超过10万字的法律。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5/31/c774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