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中评估权研究文献检索报告
导读:
一、引言
在目前国内的研究中,评估权又称为异议权、估价权、异议估价权、评估补偿权、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解约补偿权、退出权或退股权等。在美国的研究中,评估权称为AppraisalRemedy,也有的称AppraisalRight或theRightofAppraisal。但是,评估权这样一个重要制度,我国的学术研究中几乎处于被遗忘的地位,有限责任公司中评估权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课题拟以此为研究对象,希冀对实践中的司法判断有所贡献。
二、阅读对象
三、中国主要文献检索
(一)中文主要著作
1、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年
该书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评估权的理论基础、立法体例、适用范围、行使程序、评估权限制和失效情形等进行了介绍。该书是较早介绍我国评估权的著作,但本书更加针对股份有限公司,并未介绍有限责任公司中的评估权。
2、刘俊海:《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法律出版社,2006年
刘俊海教授作为《公司法》的立法专家,在该书中从宏观上对新《公司法》的立法情况进行了一定说明。本书对评估权的法理基础、我国立法演进、评估权的作用、评估权的条件和程序、价格确定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但遗憾的是,本书并未与国外的评估权进行比较研究,且并未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下评估权的特殊制度需求。
3、赵旭东:《新公司法制度设计》,法律出版社,2006年
该书对评估权的理论基础、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对境外股东退股制度的立法概况进行了介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介绍了《公司法》立法当时社会各界对建立股东退股制度的意见和建议。总体上来看,虽然没有针对有限责任公司,但是提供了比较翔实的立法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4、吴晓锋:《公司并购中少数股东利益保护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
该书对美国评估权立法目的变迁有一定介绍,提供了很多其它文献没有的资料,同时也介绍了评估权的除外规定及完善建议,并就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了建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书对评估权立法目的的变迁为我们反思我国评估权制度功能提供了很多启发,当然该书在本课题的介绍上属于概论性质,也并未对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进行专门介绍。
5、沈四宝《西方公司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6年
该书对美国公司法中小股东的评估权有一定的介绍,其中主要对置换式兼并、收购、市场例外、三角合并、反三角合并及行使程序进行了介绍。虽然沈四宝教授熟稔美国《公司法》,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对该制度进行充分的介绍,因而显得比较粗疏。
6、沈四宝:《最新美国标准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
该书为我们提供了美国标准公司法(ModelBusinessCorporationAct)的中文翻译,通过与英文原文的比照,可以方便研究者更加深入准确地了解美国标准公司法,沈四宝教授熟稔美国的公司法律制度,其翻译具备很高的质量。
7、徐强胜:《公司法原理精要与实务指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
该书简单介绍了评估权目前的规范要件,并提供了两个案例供读者理解。但是,其案例仅仅是简单案例的介绍和条文涵摄,没有提出具有理论启发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国内实务著作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总的来说,国内实务著作中的案例及论述不具有太多的参考价值。
(二)中文主要学位论文
本文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中主要的审判实务问题进行了思考,以股权转让纠纷的类型为依托,对每一类纠纷中的焦点法律问分别进行了阐述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思路。其中,对评估权的介绍并未充分揭示其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的特殊性,但可以让我们对有限责任公司整个的股权转让情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本文试图以有限责任公司为着力点进行论述,但实际上从内容来看更多的是对评估权的总体介绍,很少考虑了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性。这个问题存在一定普遍性,很多硕士论文以此为题目,但却很少真正着眼于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性,因此这一类论文在研究评估权时并无大多帮助和启发。
(三)中文主要期刊论文
1、唐学兵:《公司与股东之间股权收购协议效力的认定》,载《判解研究》,2009年第6期。
该文从公司自治精神、公司资本原则、债权人保护等几个角度针对案件的具体审理进行了分析,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那就是缺乏对评估权的比较研究和第一手资料分析。评估权是个舶来物,要研究约定评估权的效力认定问题,必须从该制度的历史研究和目的变迁着手,从而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更好的理解规范目的和意义。
3、白江:《我国<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公司回购出资份额制度的完善》,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3期,第93-90页。
4、何彬:《有限责任公司异议股东股权收买请求权制度研究》,载《研究生法学》,2008年8月,第1-26页。
5、蒋云蔚:《美国法上的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4月,第26-30页。
该文对评估权在美国的发展有一些简单介绍,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向。本文介绍了费舍尔(DanielR.Fischel)的财富侵占理论、坎达(Kanda)和莱夫莫尔(Levmore)的发现功能理论、以及吉尔森(RonaldJ.Gilson)的管理层激励理论,这些学说为从更深的层面上解释股份评估权制度提供了方向。
四、美国文献检索
(一)英文著作检索
1、HerryG.Henn&JohnR.Alexander:LawsofCorporations(3thEd,ThomsonWest,1983)
2、PeterVLetsou,Casesandmaterialsoncorporatemergersandacquisitions(AspenPublishers,2006)
3、AlanRPalmiter,Corporations:examplesandexplanations(AspenPublishers,2009)
该书以示例为基础,对美国公司法进行了介绍,其中对于评估权也有专章介绍。该书具有教科书性质,相信对于初步了解美国公司法评估权有较大帮助。
4、JesseH.Choper&JohnC.Coffee,Jr.&RonaldJ.Gilson,Casesandmaterialsoncorporations(6thEd,Aspenpublishers,1994)
该书是美国法学院判例法教程,在该书第四部分公司合并一章中,对挤出合并(FreezeoutMerger)的历史进行了介绍,并以温伯格案(Weinbergerv.UOP,Inc.)为例进行了论述,最后阐述了应如何确定公平价格。尽管该书为判例法教材,对它的研究十分困难,但是完整案例的介绍相信可以为更深入了解评估权大有帮助。
5、JesseAFinkelstein,Appraisalrightsinmergersandconsolidation(BureauofNationalAffairs,2010)
该书检视了评估权的进程及公平价格的确定方法,并就适用情形、适用主体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完善评估权的建议。在本书中,法院认定公平价格的要素和方法、特拉华州评估权诉讼的一些重要问题在本书中也得到了深入讨论。
(二)律师职业指南
在美国律师职业指南的搜索中,使用的搜索工具为Westlaw,关键词为"AppraisalRemedy/pDelaware"或者"AppraisalRemedy/pDelaware&Corporation"等,搜索结果如下:
1、AaronRachelson,CorporateAcquisitions,MergersandDivestitures,2011
2、JamesD.CoxandThomasLeeHazen,TreatiseontheLawofCorporations,2011
该指南在公司合并的一章节中,对美国评估权进行了一定的概述。其中,针对特拉华州的评估权操作,在评估权范围、评估程序和评估价格确定方面进行了一定说明,为我们提供了美国评估权实务操作的一些资料。
3、EdwardBrodskyandM.PatriciaAdamski,LawofCorporateOfficersandDirectors:Rights,DutiesandLiabilities,2010
该指南以温伯格案件为例,通过阐述法院对该案的一个全面的分析,给我们呈现了温伯格案件法院裁判分析的全过程。该案为特拉华州评估权历史上的经典案例,因此该指南的这部分文献对于研究美国评估权的转折具有很大帮助。
(三)英文期刊检索
英文期刊的搜索使用网络数据库为WESTLAW,搜索关键词为"AppraisalRemedy/5《温伯格诉UOP公司》(Weinbergerv.UOP,Inc.),载《大西洋判例集(第二系列)》(57A.2d)第57卷,第701页【特拉华州最高法院(DelSupr.),1983年】
"Corporation"、"AppraisalRight/5Corporation"等,简单搜索结果如下,按重要性排列:
1、BaylessManning,TheShareholder'sAppraisalRemedy:AnEssayforFrankCoker,72YaleL.J.223(1962)
2、HidekiKanda&SaulLevmore,TheAppraisalRemedyandTheGoalsofCorporateLaw,32UCLAL.Rev.429(1985)
3、BarryM.Wertheimer,TheShareholder'sAppraisalRemedyandHowCourtsDetermineFairValue,47DukeL.J.613(1998)
4、MichaelR.Schwenk,ValuationProblemsInTheAppraisalRemedy,16CardozoL.Rev.649(1994)
5、LawrenceA.Hamermesh&MichaelL.Wachter,TheFairValueofCornfieldsInDelawareAppraisalLaw,31JournalofCorporationLaw119(2005)
该文指出特拉华州法院在Weinberger和Technicolor案件中公司股份价格确定问题上留下了许多问题,公司股份价格的确定应该考虑诸多潜在因素,而且第三方价格确定的方法不应该采用。本文主要讨论的焦点在于价格确定,这对于我国评估权具体操作制度的完善具有研究和借鉴意义。
6、GeorgeS.Geis,InternalPoisonPills,84NewYorkUniversityLawReview1169(2009)
7、LawrenceA.Hamermesh&MichaelL.Wachter,RationalizingAppraisalInCompulsoryBuyouts,50BostonCollegeLawReview1021(2009)
评估权在美国目前讨论的热点在于公平价格的确定,一般存在市场价值、第三方估价法及特拉华版块等几种方法。该文通过对几种评估方法的评析为评估权的价格确定提供了有益帮助,价格问题也是目前国内学界讨论评估权具体操作程序及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分题综述文献
AmericanJurisprudence2d,ThomasWest,2004
该书在第十一章中对异议股东评估权救济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该章首先概述了评估权的基本情况,接下来详细阐述了评估权的程序规则,特别提出了评估权的通知程序及上缴股份证明的程序。章节的最后,该书对评估权下公平价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书注释详尽并通过大量案例的佐证来论述观点,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五、中文法律检索
该部分搜索主要运用“北大法宝”的“法条联想”功能,由于事前的功课,笔者了解到基本只有公司法第75条对有限责任公司评估权有规定,因此使用了第75条下的“法条联想”,搜索结果如下:
(一)法律法规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75条(2005)
中国涉及公司法的立法权仅在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委员会,因此正式的评估权立法只能追诉到2005年新《公司法》的修订。当然,在此之前为了提升境外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形象,也为了规范境内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活动,中国证监会分别在1994年和1997年颁布的《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和《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确认了非常原始,粗糙的退股权制度。
(二)部门规章
(三)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3条(法释【2006】3号)其中,第三条规定“原告以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七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事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超过公司法规定期限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该条文就评估权行使期间做了规定,具有规范意义。
(四)地方规定
该条具有地方审判操作的效力,与最高院的解释是一致的,都对诉讼期间进行规定,具有操作性。
2、《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5点(鲁高法发【2007】3号发布)
1、《叶宇文诉舜天公司(股权回购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09)苏民二终字第0048号)
该案涉及的焦点问题是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能否在股东会决议中约定公司回购异议股东的股份问题,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持支持态度,认为本案所涉的股东会决议及股权收购协议均应认定为合法有效。这个案件是本文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案件,因为本报告所针对的毕业论文课题正是有限责任公司约定评估权的效力。该案为本研究提供了可资比较的对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本研究的课题价值。
2、《李保华诉云南圆通投资有限公司等(股权收购请求权纠纷案)》,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昆民五初字第1号(载《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宝引证码】CLI.C.204340)
该案中原告李保华因为超过《公司法》第75条规定的权利行使期间而丧失了评估权救济权利,其回购请求被法院驳回,这与《公司法》及最高院司法解释的要求是一致的,该案可以说是评估权操作层面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件。
3、《张某诉上海某某某某材料有限公司(股份收购请求权案)》,上海市崇明县人民法院,(2008)崇民二(商)初字第47号(载《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宝引证码】CLI.C.154539)
六、美国特拉华州法律检索
(一)特拉华州成文法
1、DelawareCodeAnn.tit.1§262(Westlaw2011)
2、DelawareCodeAnn.tit.1§263(Westlaw2011)
该法第253条第4款中,对吸收合并中母子公司的评估权救济进行了规定,指出子公司在一定情况下拥有评估权。虽然从形式上来看,针对评估权特拉华州只有两条直接法律规定,但事实上,这两条的内容非常庞杂,有很多的款、项,对公司评估权行使的各个主要方面都进行了规范。由于篇幅原因在此无法全文摘录,但这是研究特拉华州评估权最为重要的资料。
(二)特拉华州主要案例
1、Weinbergerv.UOP,Inc,457A.2d701(DelSupr.,1983)
Weinberger案件是特拉华州评估权案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案件,它共确立了三个重要原则,形成了特拉华州当今评估权的立法基础。首先,它使得股东无法再以非商业目的的合并为由而反对公司合并;其次,法庭强调在不含欺诈等情况下,评估权救济对股东来说是排他性的救济;最后,最为重要的是,为了使得评估权更加富有效率和公正,法院放弃了特拉华版块法作为唯一的评估方法。自此,法院可以在允许的情况下,使用任何能够被财经界接受的评估方法,这也使得评估权案件迅速增多。
2、Cede&Co.v.Technicolor,Inc.,684A.2d289(DelSupr.1996).
3、Nealv.AlabamaBy-ProductsCorp.,No.CIV.A.8282,1990WL109243,at*7(Del.Ch.1990)
4、Rapid-AmericanCorp.v.Harris,603A.2d796(DelSupr.1992)
该案为我们展示了公平价格确定方法中第三方估价的方法。第三方价格评估的方法是评估权确定公平价值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假设将公司的整体出售给第三方的价值,然后按照一定比例计算股权的公平价值,因此可能包括了现实的交易中价格。通过该案的研习,将对理解第三方估价方法及其利弊方面都有一定的理解。
5、Bergerv.PubcoCorp.976A.2d132(Del.Supr.,2009)
该案争议的焦点在于多数股东是否对合并信息进行了充分的披露。在本案中,公司小股东以未得到充分的合并信息为由要求评估权救济,法院认为公司多数股东违反特拉华州公司法第253的规定,支持了少数股东的诉求。特拉华州评估权的通知程序是评估权行使的重要步骤,该案对于我国如何有效规定评估权的程序有较大的帮助。
6、FrancisI.duPont&Co.v.UniversalCityStudios,Inc.,312A.2d344,348-52(Del.Ch.1973)
特拉华版块法一直以来是衡量公平价格的一个重要方法,在Weinberger案件之前是唯一的估价方法,它强调三个市场因素,财产价值、利润价值和市场价值,法院在裁判中通过其重要性来考察其所占的比例,然后对其加权得到公司股权的价值,继而得到个人股权价值,该案例对于理解较早时期的价格确定方法--特拉华版块评估法具有参考意义。
7、Smithv.VanGorkom,488A.2d858,872-73(DelSupr.1985)
该案例向我们阐释了在评估权救济制度之前,股东反对公司合并仅能通过起诉公司董事、经理、股东等违法公司信义原则的的方式来反对公司的合并,该案例为我们理解评估权的历史价值提供了一些有效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评估权的传统功能。
【作者简介】
吕成龙,单位为浙江大学。
【注释】
参看魏磊杰:《论美国公司法中的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制度》,载《研究生法学》,2006年第3期,第56-69页;同时可参看
贝勒斯?曼宁(BaylessManning):“股东评估权——致弗兰克?库克”(TheShareholder'sAppraisalRemedy:AnEssayfor
FrankCoker),载《耶鲁大学法律杂志》(YaleLawJournal),第72卷第223页(1962年)
参看《特拉华州法典》(DelawareCodeAnn.tit.1(Westlaw2011))第253条,2010年
罗伯特?汉密尔顿(RobertW.Hamilton):ThelawofCorporationsinaNutshell,(《公司法简易教程》)第550页,{西方集团
出版社(WestGroup),1996年}
毛飞:《美国法上异议股东估价权制度及该制度在中国公司法上的构建》,第2页(厦门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温伯格诉UOP公司》(Weinbergerv.UOP,Inc.),载《大西洋判例集(第二系列)》(57A.2d)第57卷,第701页{特拉华州最高法院(DelSupr.),1983年}
FrankCoker),《耶鲁大学法律杂志》(YaleLawJournal),第72卷223页(1962年)
参看蒋云蔚:《美国法上的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4月
同上
《塞得等诉特艺集团》(Cede&Co.v.Technicolor,Inc.),载《大西洋判例集(第二系列)》(684A.2d)第57卷,第289页{特拉华州最高法院(DelSupr.),1996年}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7条及第8条规定。其中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第8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
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刘俊海:《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16页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9年商事审判案例卷)》,人民法院出版社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16-222页。
参看《美国宪法》(ConstitutionoftheUnitedStates)第一条第八款(U.S.C.A.Const.Art.I§8)(1787年)及《美国宪法》第十
修正案(U.S.C.A.Const.Amend.X)(1791年)。第十修正案内容为"ThepowersnotdelegatedtotheUnitedStatesbythe
Constitution,norprohibitedbyittotheStates,arereservedtotheStatesrespectively,ortothepeople."
罗伯特?汉密尔顿(RobertW.Hamilton):ThelawofCorporationsinaNutshell,(《公司法简易教程》)第550页{西方集团出版社(WestGroup),1996年}
毛飞:《美国法上异议股东估价权制度及该制度在中国公司法上的构建》第33-40页(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巴里?威斯尔莫(BarryM.Wertheimer):“股东的评估权及法院如何确定公平价格”(TheShareholder'sAppraisalRemedyandHowCourtsDetermineFairValue),《杜克法律杂志》(DukeL.J),第47卷第613页(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