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热点问题论文大全11篇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法律热点问题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特征

1.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2.专业基础与法学前沿问题相结合

作为经济法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相较本科生论文而言,对论文的学术性要求更高。硕士毕业论文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测,但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总结和复述,是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研究并且探讨学科发展中的学术问题,或是为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一句话,作为学术论文,它旨在考查学生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毕业论文实质上是学位论文,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所要申请的学位挂钩,要在本专业领域内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论题。因此,经济法硕士毕业论文选题不仅要立足于专业基础这一根本,而且要通过了解和把握经济法学术研究动态来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把对法学前沿问题的把握与所具备的专业基础相结合。

二、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中的主要困惑

毕业论文的选题过程是一个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在一定意义上,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困难得多。论文选题并不是凭一时的兴趣、凑热闹、赶时髦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认真地思考和论证,以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有无能力、基础如何。

1.不能正确理解创新标准

2.不能正确判断选题的价值

三、对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几点建议

1.选定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选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专题作为自己学习、研究的具体方向。经济法所涉内容比较繁杂,学科之间差异性也较大。例如:市场管制法律制度和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的重点和基本思路就有很大差异,而每个人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所限不可能精通一切。因此,要确定自己的选题,首先要对几年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作简要的整理,总结一下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有所得、有所思、有所长,对哪些只是一般了解,从而将注意力凝聚到最能体现和发挥自己知识特长的某一点上,以此为基点通过了解和把握经济法学术动态,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

2.结合学界研究主流方向来判断选题

3.选择合适的角度建立选题

论文选题是对平时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过程,也是对平时所思考的问题的梳理和总结过程以及二者的综合过程。经济法研究领域中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在对所学课程有了基本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从自身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来进行选题。例如:在财政制度领域,长于理论抽象思维的学生可以考虑研究财政法的本质、财政法的基本原则、财政法律制度在经济法中的法律地位等问题;偏爱实证研究的学生可以分析具体财政制度,如转移支付制度的分析、预算法的完善、财政体制的改革等等问题:擅长比较研究的学生可以通过历史分析中国财政法律制度变迁、结合其他国家财政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无论在经济法的哪个领域选题,都存在一个怎么思考和总结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同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各种方法,以明确自己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兴趣与所长,以及当前学术动态中的定论、争论、未论所在,并从中找到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查阅大量文献,提炼选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和基本功的培养。

不同时期学术研究的注意力、侧重点等总会不同,相应地在法律研究过程中会有一些相对研究集中的热点问题。毕业论文要合理选题,应尽可能全面了解和把握学术动态,对经济法领域所讨论的各种问题及其代表性观点、学说均应有基本了解,同时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兴趣有所侧重,突出重点。这样能够保证自己的论文有足够的资料来分析论证。经济法学术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存同求异”的过程:“存同”,才能建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统一平台。对经济法硕士研究生来说,先准确理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学说,才有可能正确运用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而“求异”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能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这样才能体现自己论文研究的价值,才能推动学术发展。特别是对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必要一味跟风作为选题,因为如果是热点问题,许多学者都从多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探讨,对硕士研究生而言,选择这样的题目风险比较大,很难发现新的思考角度或者形成新的观点,容易造成最后写作的困难。

论文选题是对平时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过程,也是对平时所思考的问题的梳理和总结过程以及二者的综合过程。经济法研究领域中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在对所学课程有了基本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从自身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来进行选题。例如:在财政制度领域,长于理论抽象思维的学生可以考虑研究财政法的本质、财政法的基本原则、财政法律制度在经济法中的法律地位等问题;偏爱实证研究的学生可以分析具体财政制度,如转移支付制度的分析、预算法的完善、财政体制的改革等等问题:擅长比较研究的学生可以通过历史分析中国财政法律制度变迁、结合其他国家财政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无论在经济法的哪个领域选题,都存在一个怎么思考和总结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同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各种方法,以明确自己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兴趣与所长,以及当前学术动态中的定论、争论、未论所在,并从中找到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查阅大量文献,提炼选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和基本功的培养。

【参考文献】

2.扬立新:法学院学生怎样写作毕业论文,2006-11-02

3.王霞:经济法学[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杜,2006

4.李普亮: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探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5.王晓敏:政教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2,15(3)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的地位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我院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机关事业管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国家公务员制度是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对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总称[1]。它主要研究以下内容:公务员概述,公务员职责和权利,公务员职位分类,公务员考试录用、考核,公务员奖惩,公务员职务任免与升降,公务员交流与回避,公务员工资保险福利,公务员辞职辞退,公务员退休等内容。可以看出,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研究内容是未来学生毕业后进入机关所必需的知识,因此,它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有重要的专业地位。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选修课认识偏差,态度不够端正

在大多数学生眼中,选修课没有必修课重要,因此对待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态度也不一样。由于选修课不采取闭卷方式考试,相比较必修课容易获得学分,因此出现学生对不同课程的不同态度。就出勤率来看,必修课上学生的出勤率普遍比选修课上学生的出勤率高;课堂情况方面来看,在必修课上,大多数同学做笔记,认真听讲,但是在选修课上,做笔记的同学很少,认真听讲的同学也有限,有的同学干脆在干自己的事情,看自己的学习资料,看考研的,看英语的,看闲书的等等。学生认为,选修课没有必修课重要,而且期末考核方式简单,学分较易获得。因而就出现了其对选修课学习态度不端正,认识有偏差的结果。

2.研究内容理论性偏强,缺乏吸引力

3.教学互动偏少,学生参与不足

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首先会出现教师讲教师的,学生学自己的教学割裂现象。“有意思”的知识学生听一听,“没意思”的知识学生干脆不听。其次,还会使许多学生养成懒惰依赖的坏习惯,学生懒于思考问题,也懒于主动去学习,而是等着老师为其讲解知识,靠着老师来介绍课程框架。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种互动少,参与差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了教学分离的后果,老师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台下干自己的事情,即便老师有提问,学生也不知问题是什么。长此以往,教师会有“对牛弹琴”的失落感,失去上课的热情,学生也会失去听课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三、解决《国家公务员制度》教学中问题的途径

针对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加强专业教育,纠正学生对选修课的偏差认识

在新生入学时就要进行深入全面的专业教育,使学生了解培养方案,知道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同构成专业知识整体框架,正确对待选修课,认识选修课《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专业地位和重要意义。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共有的一个方向就是机关事业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机关事业管理方向重要的选修课之一,有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给学生呈现管理公务员的完整制度和过程,为学生今后走上公务员岗位储备专业知识,而且还能为学生客观认识公务员岗位、理性报考公务员、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拓宽就业渠道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因此可见,它对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很有意义。此外还要改革选修课考核方式,突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考核,加大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增加考核难度来端正学生对选修课的不认真态度。通过专业教育和考核改革来加强学生对专业的全面了解,纠正学生对选修课《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偏差认识,激发其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增加研究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加强课程的吸引力

再次,结合实际,科学合理选用教材。针对教材中出现的问题,要结合实际,科学合理选用教材。鼓励教师选用科学性、前沿性、实践性和适用性强的教材,鼓励教师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或者已经获奖被认可的最新版的优秀教材,能够反映新的研究内容、理论成果、学科和专业前沿动态的教材。此外,还应鼓励教师编写适应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增加教师选用教材的空间,服务学生。如可以编写《公务员制度前沿问题探讨》、《国家公务员制度案例汇编》、《国家公务员制度法律法规汇编》、《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等。

3.改革教学方式,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

第三,记录总结。学生讲授时,老师要做记录打分,作为学生讲授的成绩,按照40%的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同时,对课堂上的讨论,要做积极正确的引导,就大家讨论的问题尽量达成共识,当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但对过于偏激的观点要正确疏导。在学生讲授完毕后,老师要对学生讲授、大家讨论做点评和小结,对学生所讲的精彩之处,要鼓励和表扬。对学生讲授有误的知识点要予以更正。对学生没讲到的大纲知识和讲授不完整的内容要进行补充,以强化和巩固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舒放,等.国家公务员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J].云南政报,2006,(12).

“经济法概论”作为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要培养出现代化的新人才就不得不与时俱进,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提高的要求。如何提升经济法概论的教学实际用途,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基础学习较少,学识基础薄弱

“经济法概论”的教学内容多,但教学学时较少,因此在各高校,“经济法概论”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基础弱,听不懂,无法融入课堂里,这样就使得主角配角位置颠倒,必然无法令人满意。

(二)教学手段相对陈旧

如今,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课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的还是灌输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或是知识具有依赖性,学生学习只懂皮毛,不懂得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思维狭窄,不会产生创设性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是无法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不能只是满足于简单讲授经济法律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主要注重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法律的内涵、阐释立法的精神和原则、提高学生应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缺乏层次感

教材是教师的教学依托,是教学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经济法概论》教材的内容偏多,而且繁杂深奥,大多数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学习,教材大多只是起到参考价值,而且较为陈旧,无法做到立足实际,与实际问题严重脱节,如《劳动合同法》等章节更新缓慢,无法做到对现有问题进行实际分析,且逻辑混乱,重点不突出,缺乏层次感。

(四)传统的考核结果束缚学生的学习潜能

目前我们高校的考试主要还是闭卷考试,这导致学生还要遵循为了考试而学习,学校的一切工作也是围绕考试这一主题展开,让分数来作为测评师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在这样的传统学习环境中,使得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考高分,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二、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调整课时设置

不同专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不同,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学生奠定法律基础。在初步明确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于经济学和非经济学专业进行差别对待。经济学专业建议先开设《法律基础》这一课程,在此基础上设置《经济法概论》,两者课时合计60课时,中间10课时实现实训;非经济学(非法学)专业可直接开设《经济法概论》,但要保证48课时以上,中间有8课时以上实现实训。

(二)重点必须突出,逻辑必须清晰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经济法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灵活多变的教学,注重教学的创新与开放。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课外的知识充实进课堂,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课外的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如参加一些学生法学社团,也可以与法院建立经常性的实习观摩基地。另外,强化案例教学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使用,将单一的课堂讲授变得多样,可以进行讲课、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研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课模式。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案例的选择应重视符合“三实”(实战、实用、实务)带动“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要求,尤其要重视一个“实”字,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可以有实际作用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及探究欲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如今常见的案例分析法有三种:列举案例法、讲评案例法、讨论案例法。

1.列举案例法

是指在授课中,教师为了更具体形象的阐述重点难点内容而列举一个或一组典型案例,案例可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也可以是对真人真事进行加工修改后的案例。

2.讲评案例法

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某一教学重点而对一案例进行深入的解剖与分析,并通过讲评案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课本理论。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时可以使用电化教学方式,比如播放民事审判的录像片,边看边讲评。

3.讨论案例法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学习印象,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某一主要章节讲授完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需要事先准备有针对性和难度的案例,并且人们大都对这个案例有不同的见解和结论的。案例要有详细的情节,教师在介绍案情后,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经济法知识来分析解决案例。小组讨论,大班讨论都是可行的方法,也可以先合后分或先分后合。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在最后要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总结,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学生专业素质的不同要求,完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以学生在案例的处理表现,作为平时成绩,以此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经济法的教学应根据专业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选择,对于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可以出题进行统一考察。通过经济法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和把握经济法理论,能够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课堂的教师不要固守传统的法律院校的教学模式,应从不同方面做工作,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张慧琴.浅谈经济法概论中的案例教学[j].文教资料,2005,(2).

一、引言

随着对外开放的领域拓展和程度加深,中国与国际法律界的交流与日俱增,相应地,学术论文也成为中外法律界探讨各种热点问题、交流信息、完善法律制度、解决法律争端的重要途径。就一定层面来看,要让我国法律研究走向世界,得到国际学术界同行的认可并占有一席之地,当务之急是在国际重要的学术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因此,了解中英文法律论文的写作差异,掌握英文法律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是法律研究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二、理论依据

体裁是以交际目的为导向的交际事件,具有其话语社团公认和遵守的图示结构,并且对语篇的内容和形式起着制约作用。〔1〕它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可辨认的交际事件。在建构语篇时,人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需要的惯例。〔2〕而体裁分析方法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产物,它综合了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将交际目的与策略技巧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语篇分析从描述扩展到解释,不仅考虑社会文化因素,而且考虑心理语言因素。〔3〕

引言也是一种具有特定框架的体裁。为了分析引言的体裁结构,Swales提出了CARS(CreateAResearchSpace)模型。该模型包含三个必需的语步(Move),而每个语步包含若干可选择的步骤(Step)来实现语篇的交际功能,如语步一(Move1)中包含三个步骤:指出研究重要性(claimingcentrality),概述主题(makingtopicgeneralizations)、评述以往研究(Reviewingpreviousre-search)。虽然CARS模式是分析论文引言结构的有效模式,但学术论文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引言的体裁多样性,例如软件工程学科论文引言的某些新语步,如定义术语、举例说明等,无法在CARS模型中找到对应。〔4〕而在不同学科的论文引言里,某些特定的语步,具有独特的语篇功能和位置。〔5〕

笔者在分析英文法律学术论文中的引言语料时发现,英文法律学术论文中的引言在回顾文献、通报当前研究和介绍论文结构这三大语步的写作规范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更深层次的讨论,本研究将它们作为单独的语步列出。同时,笔者也发现英文引言中的一些步骤,如定义关键术语,陈述当前研究,陈述主要计划,概述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假说和研究价值等,在CARS模型中找不到对应。因此,本研究将新步骤加入了CARS模型里,结合英文法律学术论文中引言特有的语步,以及CARS模型里缺少的语步和步骤,修正了CARS模型,提出了英文法律类学术论文类CARS模型(见表1)。

三、研究现状

纵观以上研究,虽然它们从不同方面对法学论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多数是从理论论证,没有进行大量实例验证,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撑。而且这些研究多集中于中文法学论文,对比中英文法学论文的研究涉及甚少,对于帮助国内法学学者了解国际法学刊物的写作规范作用有限。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国内外法律权威学术期刊共选取语料30篇,创建共计30240字数的小型英汉法律学术论文引言语料库。英文期刊包括HarvardInternationalLawJournal,InternationalReviewofLawandEconomics,ComputerLawandSecurityReview等。中文期刊包括《法学研究》、《现代法学》。运用英文法律类学术论文CARS模型,对30篇英汉法律论文引言中的语步步骤进行人工标注,用AntConc软件提取,归纳各语步及步骤频率分布特征,总结英汉法律论文中的引言语步分布以及实现形式差异,并深入探讨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力求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更全面、客观地把握英文法律学术类论文中引言的体裁特征,帮助中国法律学者写出高质量的英语法律学术论文。

五、结果分析与讨论

基于以上研究方法,我们得到英汉法律学术论文中引言的宏观语步和微观步骤分布特征(见表2),我们将逐一分析它们的异同,并探讨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

1.英汉法律论文中引言的宏观语步分布特征

(1)由表2可见,中英文法律论文中的引言语步特征呈线性分布:确立研究领域开篇-阐述前期研究成果-设置研究空间-通报当前研究-填补研究空间-介绍论文结构。但英汉法律学术论文引言的宏观整体结构有较大不同,在语步的顺序和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语步1(确立研究领域)、语步5(填补研究空间)和语步6(介绍论文结构)。

例1.现代法律一般都承认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但各国的立法表述上不同,导致人们对受教育权性质的含义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从国际法角度看受教育权的权利性质》)

(3)英文法律论文更倾向在引言里通报其填补研究空间的结果,而中文法律论文引言涉及极少。“通报研究空间”这一语步的主要功能是直接说明研究成果,并指出其在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强调当前研究的贡献。

例2.Incontrasttotheworkofsuchscholars,thisArticle,writtenonthevergeofapossibledramaticreworkingoftherulesgoverninginternationaljurisdictionalconflictsandjudgments,positsasimplecommonsensetheory:courtsshoulddefertotheforumexercisinginremjurisdictionwillhavethemostcontrolovertheultimatedispositionofthechattel.(〈CrossroadsintheGreatRace:MovingBeyondtheInternationalRacetoJudgmentinDisputesoverArtworkandOtherChattels〉)

例3.ThisCommentconcludesthattheamendedrulesarenotlikelytochangesubstantiallytherightsofcriminaldefendantswithrespecttotheintroductionofprioractevidence.(〈COMMENT:OregonsNewCharacterEvidenceRules〉)

相比之下,中文法律学术论文极少在引言中直接揭示其观点立场或解决方案等,只有20%在引言里指出了研究结果,解决方案等。由此可反映出中英学者不同的论文写作习惯:外国学者写作直接清晰,开门见山,而中国学者写作委婉曲折,倾向于缓慢推进写作进程。

例4.ThestructureofthisArticleisasfollows:InPartI,Ibrieflysurvey……InPartII,Ianalyze……Idemonstratethat(a)……(b)……(c)……IthenturninPartIIItoadescriptionof……InPartIV,Iexamine……InPartV,IputforwardthebasictenetsofanILapproach.Inthismodel,(〈IntegrativeLinkage:CombiningPublicandPrivateRegulatoryApproachesinthDesignofTradeandLaborRegimes〉)

2.英汉法律论文中引言的微观步骤对比

例6.NotingthatalargepartofDelaware’srevenuewasderivedfromtheincorporationbusiness,Cary(1974)opinedthatDelawarebentoverbackwardtoofferacorporationlawthatappealedtocorporatemanagers.Inresponse,Winter(1977)notedthatifDelawarecorporationsdidinfactdopoorly,onewouldexpectthattheircostofcapitalwouldincreasetoreflectthediminishedreturns.Winternotedthattherewasnoevidencethatthiswasthecase.(〈TheroleofinterjurisdictionalcompetitioninshapingCanadiancorporatelaw〉)

然而,中国文化深受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提倡积极礼貌策略,折射在学术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上,〔16〕回顾前期研究成果的方式十分随意模糊,尽量避免评价他人成果。

在例7中,作者在回顾前期研究成果时,并未明确地指出是哪位或哪些学者提出了这些观点,而是笼统地用“学者们”概括,这就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另外一方面,尽管作者指出前期研究得出“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社会法制观念淡漠,中国公民缺乏权利意识和法律信仰”的结论,但却没有明确指出得出这些结论的文献和作者,这也会让读者疑惑是前人做出的这些结论,还是作者的主观推断。所以,相比之下,英文法律学术论文引言在回顾前期研究成果时,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作者及文献,这使得引用更具客观性,真实性和说服性。

例7.学者们普遍认识到,法律的有效实施,除了必须具备一些体制内的“硬件”(包括足够的执法力度、完善的监督机制以及高素质的法律职业群体等等)之外,还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如果环境不利,法律就难免在其实施过程中被扭曲变形,甚至形同虚设。然而,让人头疼的问题是,中国社会的“水土”究竟有哪些成分不适合“现代法律制度”的运行?对此,学者们普遍认为,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社会法治观念淡漠,中国公民缺乏权利意识和法律信仰,归根到底,中国本土的“法律文化”与来自西方的现代法律制度之间存在深刻的裂痕,甚至在某些地方格格不入。(《法治及其社会资源———兼评苏力“本土资源”说》)

(3)在通报当前研究这一语步的实现形式上,英汉法律学术论文引言采用的步骤相差较大(见表5)。在这一语步中,中文法律论文中引言采用的四个步骤比例较均衡,而一半以上英文法律论文中引言主要采用“陈述论文主要计划”这一步骤。更值得注意的是,中文法律论文中比例较高的“陈述研究价值”步骤,在英文法律论文中却几乎没有。

例8.ThisArticleexaminestheawardingofpunitivedamagesin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sinlightofMastrobuono.Itdeterminesthat,becausespecialconsiderationsaredueininternationaldisputes……TheArticleconcludesbyproposingaframeworkforanalyzingclaimsforpunitivedamagesininternationalarbitrations……(〈AwardingPunitiveDamagesin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sintheWakeofMastrobuonov.ShearsonLehmanHutton,Inc.〉)

六、结语

从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看出英汉法律类学术论文中的引言在语步和步骤的使用频率、顺序和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2.价值观差异。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所倡导的消极礼貌策略充分体现在英语法律学术论文中关于引言的前期研究回顾步骤中。国外作者在法律学术论文中既强调他人贡献,又指出其缺陷,并突出本研究的必要性;相反,东方集体主义价值观深深影响国内作者,他们在论文写作时采取积极礼貌策略,在前期研究回顾中为了顾及他人面子,尽量避免评价他人成果。

英汉法律学术论文引言中所展现在宏观语步结构上的不同取向以及微观步骤上的选择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学者潜意识中的不同的心理、写作习惯和社会文化观念。国内法律学者在撰写英文法律学术论文时,必须把握英汉法律学术论文引言在体裁结构方面存有的显著差异及其深层次原因,进而谙熟英文法律学术论文引言的体裁结构,遵循系统规范的英文引言写作要求,从而提高英文论文引言的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Swales,J.M.GenreAnalysis:EnglishinAcademicandResearchSetting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2〕〔3〕Bhatia,V.K.AnalyzingAenre:LanguageUseinProfessionalSettings.London:Longman,1993,pp.16-22.

〔4〕Anthony,L.,WritingResearchArticleIntroductionsinSoftwareEngineering:HowAccurateIsAStandardModel?IEEETransactionsonProfessionalCommunication,1999,42.pp.38-46.

〔5〕〔6〕〔7〕Samra,J.B.IntroductionsinResearchArticles:VariationsAcrossDiscipline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2002,21.pp.1-17.

〔8〕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0,(1);李俊.体裁分析法与写作产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秦秀白.体裁教学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9〕黄萍,沈燕.学术语类语篇模块标注的理论整合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4]张楚.网络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齐爱民,刘颖.网络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6]李艳.网络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7]刘.网络法律热点问题[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910.

[8]蒋志培.网络与电子商务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420.

[9]王智源,周丽.网规对于电子商务产业的经济性影响分析[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

[10]徐家力.网规的性质及其存在必要性初探[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

[11]米玉莲,杜佳.构建网络交易规范体系促进可信交易环境建设[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

[12]张华,王鑫.网络团购平台的责任、风险及规制[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317.

[13]姚志伟.网络若干基本问题初探[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180.

[14]高富平.自治规范视野下的网规――网络法治的必由之路[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33.

[15]张江莉.互联网市场的竞争规则[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195.

[16]赵文银.云计算时代的网规[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

[17]宋葙茹,王丽.两败俱伤的网规[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289.

[18]刘嘉玉.网规――软法存在的必要性[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117.

[19]聂东明.网规与法律衔接之初探[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74.

[20]毛俊华,王歆妙.浅析第三方治理与互联网规的发展[C]//首届“网规与中国互联网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12.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2]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应用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引言

2研究方法

2.1引文分析法

2.2词频分析法与共现分析法

本文所指的“词”,即Citespace软件中的“Term”。美国著名情报学专家萨隆(GSalon)认为,Term表示主题词、名词、标引词、情报项、文献著录项、标引与检索的信息单元等。词频分析是将文献中的多个因子联系起来的引证分析方法,它能科学地评价文献、文献作者的学术水平,揭示学科的热点、前沿以及发展趋势。共现分析法则是将文献中的各种共现信息定量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共现分析,可以发现研究对象之间的亲疏关系,挖掘隐含的或潜在的有用知识,并揭示研究对象所代表的学科或主题的结构与变化。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共现分析在构建概念空间和实现语义检索、改进知识组织中文本的分类效果、分析文献中的知识内容关联、挖掘知识价值等方面彰显出独特的提炼和概括功能。通过软件进行词频分析与共现分析,能较好地抽取出所分析文献样本的热点、前沿趋势以及科学结构等关键情报。

2.3科学知识图谱与信息可视化方法

信息可视化涉及计算机生成交互式信息图示的设计、开发和应用。首先要处理抽象的、非空间的数据。把非空间的数据转换成直观的、有意义的图像对该领域极其重要,这个转换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设计者可以赋予图像新的意义。本文运用科学图谱与信息可视化的理论,通过Citespace软件,将需分析的文献进行图像转化和处理,赋予客观、科学的意义。

2.4LLR算法与PageRank算法

本研究采用LLR算法对聚类进行命名。LLR即对数似然比算法,全称Log-LikelihoodRatio。其基本原理是:假设对于类别Ci,词Wi的频度(oc),集中度(β)和分散度(丫)等指标组成向量Vji,选取聚类命名就是根据Vij来判断Wi是否可以作为类别Ci的特征词。LLR算法如下:

式中,LLR为词Wi对于类别Ci的对数似然比,p(Ci\Vij)和p(Cj\Vij)分别为在类别Cj和Cj中的密度函数。

3.2分析工具

CiteSpace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数据和信息可视化(DataandInformationVisualization)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本文使用Citespace4.0.R4版本,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制图。此外,使用WoS自带的统计分析功能,结合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功能,交叉配合使用。Citespace软件有多个不同版本,开发者截至笔者投稿之日,仍然在优化该软件,故该软件对某些项目的统计结果可能出现与WoS的统计有微小差异,可视为科学研究中的误差,但不影响主要数据分析。该工具已经不仅仅提供引文空间的挖掘,而且还提供知识单元之间的共现分析功能,如作者、机构、国家/地区的合作等。

4结果分析

4.1研究热点分析

基于LLR算法的聚类名称,可客观反映2014-2015年国际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可将上述聚类归纳为四个方面。

(1)传统LIS领域。

(2)医学信息领域。

戈尔泰普(Gultepe)等开发了一个决策支持系统,用于患高乳酸盐血症的高危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常规测量,支持实验室研究。斯塔尔茨(Stultz)等对剂量警报是否合适进行了评价,将警报与订单分类,比较了儿科医院内定制的和非客户化的恰当的剂量警告范围。贝格海莱(Baghele)等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Pubmed数据库中印度牙医的文献的趋势进行了评估,发现从1960年到2012年,每位印度牙医平均贡献了0.53篇文献。

(3)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

(4)管理科学领域。

齐(Chi)等研究了非源代码项目的特点,并在社会科学文献评价中对德国对政治科学出版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源代码项目显著提高了出版物的数量。萧(Hsiao)等运用基于意图的五个理论模型对大学生的行为意图进行调查。克拉托赫维尔(Kratochvil)等对使用在线学习进行信息素养教学进行了研究。雷德斯多夫(Leydesdorff)等测量了三螺旋协同在俄罗斯国家级、省级区域创新系统中的水平。斯瓦尔(Swar)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的混合方法和三重螺旋指标,以网络知识的视角对南亚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

从上述领域的研究主题来看,研究热点呈现的特点是集中在传统的LIS领域,研究主题不断深化、扩展,使用的研究方法规范、科学。近2年的国际LIS研究主题中,网络计量、索引、文献计量、信息需求、信息检索是持续的研究热点。

4.2研究前沿分析

笔者认为研究前沿分析主要以共被引(CitedReference)的文献网络关系加以体现。科学计量学的奠基人普赖斯(Price)提出“研究前沿”的概念,即科学引文网络中高被引且时效性强的文献集合。他认为研究前沿能动态地反应某研究领域的本质。加尔菲尔德(Garfield)将研究的前沿定义为一组核心的高被引论文和引用论文,认为研究前沿的名称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或短语中提取。陈超美认为研究前沿是一组及时、动态且有潜在研究价值的问题,研究前沿的知识基础是引证和共引痕迹。本文中,Citespace的具体操作设置是:“TermSource”部分同上文,“NodeType”部分选取“CitedReference”选项。运行数据后,得到研究前沿聚类图,见图2。

基于LLR算法的聚类名称可客观反映2014-2015年国际图书馆情报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将上述聚类归纳为三个方面。

(2)管理科W领域。

(3)计算机科学领域。

提图埃尔(Turel)等对管理团队提供的集中在信息技术资源的战略管理进行了研究,综合了资源和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观点与公司治理理论,检查董事会层面的IT治理的关键前因和后果(ITG)。庞(Pang)等基于资源观,尝试建立一种有效的测量技术,提出一种评估这些资源的协同效应对公司的能力影响的方法,并使用组织理论发现IT驱动的公司的战略角色资源。陈(Chen)等研究了信息技术(IT)的业务价值,该研究通过调查填补了IT的业务价值的中介作用这一空白,研究了该业务流程的灵活性和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该研究的对象属于计算机科学领域,其研究方法则属于管理科学领域。

从上述领域的研究主题来看,研究的前沿呈现的特点是运用传统LIS方法研究跨学科领域的对象(如有机发光二极管、交集电子健康记录、金融等)。LIS在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医学、生物学实践领域的应用将成为今后LIS领域的研究重点。

4.3科学领域结构

科学领域结构可反应LIS领域所涉及的各个学科之间的合作、交叉关系。可从合作者的聚类、文献的聚类等方面进行探索,但最直观的方式,是直接分析由WoS导出的数据中的分类号(Category),运行结果如图3所示。

5结论

本文依据Citespace的引文分析及可视化功能,在识别和探讨LIS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问题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

经双方友好协商一致,甲方聘请乙方为_________网“_________专家组”成员并根据以下协议各自履行义务:

一、甲方服务

_________网为入网专家提供如下服务:

1.免费提供《_________网》数据库资讯产品;

3.在《_________网》具有入网专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或专利信息;

4.为入网专家提供的包括网络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手段,为《_________网》会员提供有偿咨询服务可获得相应报酬;

5.甲方入网专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论文,着作及分析报告等信息产品的销售,销售收入与入网专家按比例分成,具体比例可另外签署协议;

6.推荐入网专家参加由甲方主办的各项培训,论坛及其他交流活动,如活动为赢利性项目,甲方将向乙方支付报酬;

9.乙方将安排国内外专家进行网上学术交流和热点问题讨论,或开展某个学科领域的研讨会之类的学术活动,并在适当时候,组织专家团出国考察或邀请外国专家与国内专家进行交流。

二、乙方义务

入网专家积极向《_________网》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督促《_________网》限时改正。

三、甲方义务

《_________网》应根据双方约定向入网专家结算其有偿服务的报酬并提供结算清单;

《_________网》邀请入网专家参加专访等活动应提前发出邀请。

四、保密条款

在双方合作期间及合作终止后,协议双方未经对方书面认可,任何一方包括其雇员和人,不得将涉及本协议的信息、资料(包括协议内的条件及条款)及其他商业秘密透露给第三方,否则,透露方将承担侵犯对方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

五、违约责任。

由于自然灾害,国家政策等不可抗力事件,或者由于甲乙任何一方的经营状况或机制的变化,导使公司无法正常运营,使得甲乙双方的合作无法进行下去,任何一方在履行通知义务后可以终止本合同。

六、争议的解决。

本协议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管辖,并依其进行解释。

与本协议有关的所有争议,双方应尽量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协商不成的,向甲方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七、本协议有效期为_________年。

八、协议生效及其他。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在物理教学中,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好每一本作业”,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主体。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质量?

一、运用故事、生活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

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心理学表明,人对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有较高的需求。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初二物理引言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大家将从这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紧接着再引入2004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拼搏夺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及时运用奥运健儿乒乓球队员的自信,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的境界,在讲物理是有用的时候,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再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实验”以前首先通过多媒体先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形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中进行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这是由教师指导而学生独立进行的教学要素结合方式。它的特点是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兴趣活动可以就一门课的内容来组织如“物理理论研究小组”、“物理课学习小组”等。也可以就某个专题的探讨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如“法律问题研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学习方法研究小组”等。兴趣活动小组要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小论文比赛是就大家所关心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论文比赛。论文比赛要有计划、有安排,包括比赛次数、比赛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等都应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比赛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和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与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兴趣活动和小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物理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物理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物理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

一、女性旅游者角色的法律诉求

1.消费心理和能力的法律诉求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有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需要。把收入一部分用于旅游的观念,越来越受到女性的青睐。有的不仅用于国内旅游消费,甚至走出国门,去领略和感受世界各地的美景、美食、购物和文化。《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第二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明文规定,女性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家庭生活中都依法享有各项权益和权利。使女性旅游者有能力去旅游成为可能。

根据《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第十条用人单位在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第四十五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使女性上班族利用节假日旅游或带薪休假旅游有了法律的依据。

3.消费保障的诉求

作为女性旅游消费者在旅游中有:①交通、设施、设备、通讯等安全的需求;②消费项目多样化的需求;③消费者权益保障的需求等。《旅游法》第四十九条明确作了规定: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的经营者,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第五十条旅游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二、女者的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和途径

现代农村休闲旅游中,女者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现代农村休闲旅游行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女者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势在必行。

1.生存技能的培养

2.自身形象的打造

“人无礼则不生,国无礼则不宁”。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社交场合,个人的礼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个人的礼仪既包括个人的生活礼仪,也包括个人的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甚至外交礼仪等。要求仪容仪表得体大方,言行举止谦恭礼貌,热情主动,有礼有节地为顾客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

3.服务能力的培养

4.寻求保护的能力

女者不仅应履行应尽的义务,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寻求保护的方式主要有:①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②单位的保护;③个体自身的保护;④其他组织的保护等。农村现代休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不仅拓宽了农村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搞活了当地经济,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更为保护本土资源和文化、增强当地农民的自豪感,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法制建设下的现代农村休闲旅游对女性旅游者或服务者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信息化会是女者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1]蒋素梅.休闲旅游的特征及女性休闲旅游吸引策略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6(2),64-66.

[2]何贵香.基于CNKI文献检索的我国休闲旅游研究领域热点问题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0(8).

[3]张红萍.女性休闲的现状与问题.杭州:2004—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题目有三个要点:一是选题要小;二是选题要专业;三是选题要新。

选题太大是很多同学失败的原因。小到什么地步:本科生,到一个具体条文的立法、司法或执法;硕士生也不要大于三个条文以内的立法、司法与执法。当然,也可以是法律条文中的一个概念。

但无论如何,本科生与硕士生不要来一个制度的设计。在一万字或五万字内完成一个制度的设计,一般而言,不可能。网络法律问题研究、公司资本法律制度研究等,是一本书的题目,太大。题目大了,就避免不了一大二空,就难以实在了。

社会问题与法律问题不是对应的,社会问题不能做论文题目。这就是选题专业的问题。如“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研究,这个题目不专业,因为它涉及民商法问题如侵权责任、涉及刑法问题和行政法问题。选这种题目表明,你还没有确定你想研究什么,你还不知道其中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在法学上,只有具体到部门法上的制度,才有可能成为专业的、详尽的研讨。你应当先将一个社会问题对应于某一个具体部门法制度。

选题最好在新的领域,因为从中容易发现新法律问题与新解决方案。新领域没有开发过,容易找到空白处,填补空白是最容易的事情之一了。诚实信用原则等选题,至少问题已经老了,你难以发现新的问题,也难以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容易开发的已经被人开发了。对新手而言,新领域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省力技术。不过,老手不应当太赶热闹,东一枪西一炮、专门选热点问题去写,是很忌讳的事。老手可能更应当注重传统领域特别是主流制度的突破。

题目字数不能太多。所有标题都这样。如果多了,说明你提练得不够:你还没能简明扼要地表达你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二、摘要与关键词

三、提纲

其格式和内容一般如下:

一、什么现状与什么问题

(一)现状(存在弊端的现状)

(二)既有的文献(对策)及其缺陷

(三)本文拟讨论的问题与思路

二、分析问题(找出对策失败的原因并寻求破解)

三、解决思路(正面论证自己的模式或路线)

四、实施方案(立法、执法或适用的具体建议)

对此提纲,有几点说明:

任何人写论文,必须要遵守这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日后熟悉了论文写作的方法,可以对此有所变化,但内在的思路总是这样的。

反对没有问题就开始写作的做法。如今写教材也不能那样了。

提纲必须有直观性,即仅仅从提纲就能知道作者的核心思想、逻辑与写作进路。如果不能这样,提纲就失败了。

提纲必须具体,不要用“现状与问题”之类的题目,而必须写出具体的现状与问题,下面也是这样。论文的标题必须具有特别性,即不是别人能用的,不能用于其他论文的。有同学喜欢用“国内文献、国外文献”之类,这种标题任何论文都能用,是没有特别性的。

第一部分最前面,可以写一个选题的缘由。也就是选题的重要性之类。千万别在这部分说正文的内容,也不将这部分写得太长(200字以内,最好的50个字左右),也不要在此提出问题。这只是一个引子。

第一,现实问题不等于本文想研究的问题,对策(即文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很简单,很多现实问题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至少你无法提出新的观点。再说,现实问题可以从社会学、经济学等其它学科去研究,你无意于此。

注意,现实问题不是真正的问题,判决与执法的问题不是真正的问题,法律制度的问题也不是真正的问题,只有既有解决方案的问题才是你真正的问题。银行存款丢失不是真正的问题,相应的法律制度有漏洞也不是真正的问题,判决书的问题也不是真正的问题。为什么?可能人家早已给出了上述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如是!激动地发现了一个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已经被人家解决了,而你却发现自己没有可以超越他的新方案。

第二,必须有文献综述(即国内外既有观点、立法、适用等的述评),指出其不足,本文的真正问题才能产生,才有自己论文想阐述的问题。否则,无法得到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即使开始了研究,也可能毫无价值。文献综述最核心的部分往往是对现实与法律制度问题的既有解决方案。文献综述包括简述、评与转三方面。述,介绍其观点;评价,说出文献的发展脉络。述要简洁准确;评要说出后一个文献与前一个文献相比,观点的进步或退步之处。在评价的后面,要对所有文献作出总结,即转。这种转,往往是肯定其贡献,指出其不足,转向自己的想讨论的问题。

法律制度也是文献。这是立法现状与历史方面的文献。有人将国外的制度与观点放在后面的比较法研究之中,这是很多学生的做法,比较之后得出启发。这样是不好的。国外的做法也会有问题的,也是需要评述的,它不能直接成为我们的标准。

只有你发现了他人解决方案的问题,才找到自己真正的问题,才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论文写作。

在上述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你应当指出既有文献的问题,从中选出一个问题作为本论文的问题。恭喜你,你有了自己真正的问题,你的论文可以开始了。你应当说一下下文的研究思路,让人明白你是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于此再次强调,任何没有认真作过上述文献综述的人,他的所谓论文不是真正的学术论文。它无法区分于闲聊与酒桌上的议论。

应当说,任何正规的论文应当如上,但是,从高中的论文开始,我们就学会了横空出世,这确实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恶习。我愿意告诉我的朋友、学生和后辈:不要那样,人应当尊重前人的观点,这是不自欺欺人的基本功,也是我们作为人生存的标志所在。

此后晚辈要讨论任何严肃话题,都应当知道,你先说别人有什么样的观点,他们的观点有什么好与不好,再谈你自己的观点,你不要将别人的观点暗暗当作自己的,你是一个独立的人,你应当有自己的观点。否则,去做点别的事情吧。

本科生很难指出文献的缺陷,也不太可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经常听到如此说。我不太赞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本能。只是现今的教育不重视这种本能的开发,才导致只会记忆。退一步说,局部性建议总会有吧?这也比横空出世好一万倍。

科斯曾经说,那些混乱抄袭之作,最好付之一炬。据说杜牧晚年刚刚生病,就将自己的诗作焚烧了大部分。

五、第二三部分:深入的论证

分析人家观点缺陷或失误的原因,特别是其后match理论基础的缺陷;提出自己的解决理论,进行论证。

这就是分析上一部分提出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而不是具体方案)。

如果上文提出的问题足够准确,这两部分是容易把握的。

具体分析的方法应当找一两篇好论文来学习。

这两部分要注意: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理论三者应当对应,不一定一一对应,但必须对应;要运用各种新的、具体的理论来分析和得出你的解决理论,例如程序独立性价值理论、刑法谦抑性理论、关系契约理论等,要从既有的法理学或部门法理学理论之中推理出你的理论,而不是简单的“我觉得”、“我认为”,也不能仅仅根据诚实信用原则等过于抽象的理论得出你的结论;最好在每一自然段前面或后面给出中心句;自然段之间必须环环相扣,不能有大的跳跃;从几个方面论证时,这几个方面的分类要周延,分类本身要有依据(为什么是这三个理由而不是另外的三个或四个?)

六、最后:具体解决方案

根据上文解决问题的理论,给出法律制度包括立法、司法、执法等上的具体解决方案,写出方案名称、内容、特点(与既有方案的比较)、与其它方案的关系(如与现有制度的关系,重新立法还是法律解释?)、方案的可行性等。这部分要具体。

THE END
1.快讯信用卡逾期了无力偿还怎么办本指南旨在为您揭示一系列免费外国文章下载网站的使用技巧,助力您轻松掌握海量学术资料的获取之道,这些平台覆盖众多学科领域,让您无需额外费用,即可快速、便捷地获取所需文献,随时随地满足您的学术需求。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高效获取高质量的外国学术文章资源对学者、http://www.xinyongkayuqi.com/post/64700.html
2.香港特区法律文献资源的检索与利用香港法律的渊源直接影响香港法律文献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根据法学文献的效力,香港法律文献可分为两类:一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文献资源,包括《香港特区基本法》及人大有关香港特区的规范性文件、《香港政府宪报》、1901年以来历次修订的香港法律、判例、判例摘要、索引以及未经登载的高等法院裁决等内容;二是对法律的解释、http://iolaw.cssn.cn/gyyd/200809/t20080929_4601418.shtml
3.图书馆2024年“学术论文写作”系列培训计划2、法律人高效法律检索方法 3、用高级检索筛选复杂案例 4、权威观点的查找方法 5、法宝AI检索探索与实践 培训时间:11月 16.培训主题:维普期刊&考试平台 培训内容: 维普经纶知识服务平台是以“数据智能的资源服务”为基础,整合全球中外学术文献的综合型新一代知识资源服务平台。维普考试服务平台是集各项职业资格与高校https://lib.jisu.edu.cn/content/12638.cshtml
4.中外法律文献查找下载常用数据库大盘点法律外文文献数据库中外法律文献查找下载常用数据库有: 一、Westlaw(法律全文数据库) 是法律出版集团Thomson Legal and Regulator’s于1975年开发的,为国际法律专业人员提供的互联网的搜索工具。 Westlaw International其丰富的资源来自法律、法规、税务和会计信息出版商。可以通过Westlaw International迅速地存取案例、法令法规、表格、条约、https://blog.csdn.net/yunhk/article/details/128393626
5.何海波《法学论文写作》十五个问题,54条笔记(法学论文写作)书评直到今天,法律解释仍然是法学研究的一个基本主题,援引法条、案例和学说进行法律论证仍然是主流的研究方法。9. 在传统的政治哲学和法律教条之外,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甚至法律与文学研究方法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法学研究的面貌。10. 法律社会学:它把法律看成一种社会事实(而不仅仅是规范),致力于观察和描述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830267/
6.通过“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可以查找法律法规文献的全文。()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通过“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可以查找法律法规文献的全文。( )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https://www.shuashuati.com/ti/0103cfe855b9417a8f282cf6f926cc70.html?fm=bd9aedf7c286da5dda8f4aa0077bd2671f
7.论文期刊的issue答:你是说怎么看英文文献是第几期怎么看期号是么,方法如下: 一般英文文献的卷号期号标注中,中间会有个括号,括号前面是卷,括号里是期,括号后面缀的是页码。 issue是期(定期发行的刊物,按月或者年)。 issue前面一般是volume,合起来就是第几卷第几期的意思,这个issue有时候也叫做number,引用管理软件jabref就是写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fffb11d5830bd5d770de7837.html
8.大学生文献检索6篇(全文)高校大学生在网络文献检索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遇到问题后,增换检索词的最多,占44.2%,其次才选择换搜索引擎(26.7%),甚至宁愿埋头苦找(22.2%),在网上一页一页的翻下去,寻找检索内容,只有6.9%的大学生会寻求他人的帮助。据此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的性格比较独立,他们更愿意独自完成检索目的和检索任务,协作能力也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ebgz4lk.html
9.谈法律文献汉译英的理解与表达问题翻译技巧一个法律词在不同的场合,译成英文有不同的含义,要正确理解法律原文的词义,必须注意词义在上下文中的一致,切不能拘泥于字面上的一致,如果保持字面上的一致,译文往往不能准确达意。请看下面句子,“如在解释上遇有分歧,应以英文本为准”。“解释”,在汉英词典上可译成:“construe”、“explanation”、“expositionhttp://www.lawyertranslation.com/legaltranslation/149.html
10.法律文献英文怎么写法律文献英语怎么说沪江词库精选法律文献英文怎么写、英语单词怎么写、例句等信息 juristic writting 相似短语 juristic person 法人 juristic writting 法律文献 civil juristic act 民事法律行为 supervision over juristic person 【法】 法人的监督 dissolution of juristic person 【法】 法人的解散 registration of juristic https://www.hujiang.com/ciku/39387_1032672786/
11.科技查新规范1.6.19 刑事责任 是指违法,造成严重后果,已触犯国家刑事法律,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给予行为人以相应的刑事制裁。 1.7 其他 1.7.1 信息 中国国家标准《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GB/T4894-1985)中定义: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https://www.nanchong.gov.cn/kjj/ztzl/bszn/kjcxzn/202009/t20200919_1684281.html
12.法律文献翻译的英文法律文献翻译翻译法律文献翻译英语怎么说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法律文献翻译的英文,法律文献翻译翻译,法律文献翻译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dict.cn/%E6%B3%95%E5%BE%8B%E6%96%87%E7%8C%AE%E7%BF%BB%E8%AF%91
13.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收藏版)为了方便使用者,在第二到第五章中的各种文献的引注规则用黑体字表示,并在规则后加上引注例子。在第二部分的附录里,列有《法律缩略词对照表》、美国法律引注常用的《蓝皮书》中有关中国司法、政府机关、公报等常用的法律名词的英文缩略词语对照表,以便读者运用法律缩略词。https://www.ilawpress.com/share/material?id=42726532658600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