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要点梳理(条文对照)

(1)民法典第二至七编对民事关系有规定的,优先适用二至七编的规定;二至七编没有规定的,适用第一编总则编的规定(但书条款:根据其性质不能适用的除外);

(2)就同一民事关系,其他民事法律规定比民法典更加细化的,优先适用该民事法律规定;民法典规定适用其他法律的,适用该法律;

(3)民法典、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没有具体规定的,可以适用民法典基本原则的规定。

02“习惯”的适用规定

(1)对民法典第十条中“习惯”的定义进行界定,应具有范围特定性、长期性、普遍遵守性的特点;

(2)明确举证责任,当事人主张适用习惯的,应就习惯及其具体内容举证,必要时,法院也可以依职权查明;

(3)适用习惯,不得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03滥用权利的构成要件与法律后果

(2)滥用权利具有违法性,主要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

(3)权利滥用的后果是不发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如果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侵权责任。

01胎儿权利的主张

0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实施行为的认定因素

01细化了自然人监护能力的认定标准

02遗嘱指定监护人的确定

03协议确定监护人

04指定监护人的原则

05对指定监护争议的处理

(1)对居委、村委会指定不服的,向法院申请指定有30天的申请期限;

(2)法官审查依据为民法典第31条第二款以及本解释第9条;

(3)申请变更指定的,审查依据为民法典第36条。

06意定监护协议的解除

07监护终止与变更

08委托监护并非监护职责移转

01申请宣告失踪的“利害关系人”的范围

02失踪人财产代管人的诉讼地位

03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范围

04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起算日

01民事法律行为的其他形式认定

司法解释第18条对民法典第135条没有明确列举民事法律行为的其他形式进行了细化规定,将以实际行为作出意思表示规定为其他形式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02重大误解的认定因素

03对欺诈的认定

司法解释第21条对民法典第148条、第149条规定的欺诈进行了细化,与原民通意见第68条规定基本一致。对欺诈行为的认定要求一方有欺诈行为、欺诈故意,并且欺诈行为与错误认识具有因果关系,错误认识与意思表示有因果关系。

04胁迫的认定情形

05法律行为不成立的法律后果

06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不可能发生的法律后果

01共同代理规则

02复代理下紧急情况的认定情形

03无权代理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司法解释第27条将民法典第171条第四款“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举证责任分配给了行为人。

04表见代理的认定标准与举证责任

01正当防卫的定义

司法解释第30条是对民法典第181条第一款规定的正当防卫的概念解释,表述参照了刑法第20条第一款的规定。

02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与责任承担

司法解释第31条对防卫过当和防卫不当的认定标准和责任承担作出规定。采用动态系统论的方法,规定了综合考虑因素。第三款对举证责任进行了分配,规定实施侵害行为的人应对“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承担举证责任。

03紧急避险的定义

司法解释第32条关于紧急避险概念的表述参照了刑法第21条第一款的规定,是对民法典第182条规定的紧急避险进行概念解释。

04避险不当的认定标准和责任承担

司法解释第33条规定了紧急避险措施是否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应当综合考量危险性质、急迫程度、所保护的权益、损害后果等多个因素后进行判断,是对和民法典第182条第三款规定的细化。紧急避险人如果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应在“不应有的损害范围内”再行确定责任比例。

05对受害人适当补偿的办法

司法解释第34条明确了民法典第183适当补偿的认定方法,主要有受害人所受损失、受害人已获赔偿的情况、受益人受益的多少及其经济条件等四个因素。

01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的认定

司法解释第35条明确规定了三年普通诉讼时效可以中止、中断,但不得延长;20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不得中止、中断,是对民法典第188条的理解与适用。

THE END
1.常见法律法规概念解释及应用案例分析常见法律法规概念解释及应用案例分析 在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考试中,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概念不仅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回答问题,还能够提高他们对法律法规的整体认知能力。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法律法规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来加深读者的理解。https://www.qtleqzhor.cn/ke-yan-jin-zhan/408250.html
2.常见法律概念解析从定义到实践应用常见法律概念解析从定义到实践应用 简介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考试题库是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包含了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还包括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概念、原则和理论。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复杂的法律问题至关重要,而在实际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来解决。 1. 法律https://www.n9xnw0daq.cn/jun-lei-yang-sheng/359419.html
3.法律知识内容大全解密法律法规司法实务与专业术语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对法律有深入的了解,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以下是关于如何利用《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来提升个人或企业的法律意识和能力的一些建议。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包括宪法、民商事法、刑事诉讼法等。这类信息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是必备的,它们能够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60461.html
4.立法解释,解释解释符合性:版子83.22新能源立法解释的完善建议 深度解析与符合性研究 立法解释是法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和适应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立法解释的概念、作用及其重要性展开探讨,并以版子83.22为例,详细阐述立法解释的过程和符合性研究。 立法解释的概念与重要性 https://uv.nano-coating.net/post/4237.html
5.国际经济法网所以欧盟立法禁止内幕交易在一体化的金融市场上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成员国法院对依据欧盟指令转化为国内法的有关禁止内幕交易的法律进行解释和适用,但是欧盟成员国法院对欧盟法律并没有解释权。因此,在成员国法院审理内幕交易案件的具体的司法实务中,当遇到涉及对国内法的转化法律依据,即欧盟制定的法令有关法律概念https://ielaw.uibe.edu.cn/fxlw/gjjjf1/gjjrf/12101.htm
6.法律解释的概念和分类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和法规条文的含义所作的说明。以下是对法律解释的概念和分类的详细阐述: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 法律解释是对法律规定的含义和适用范围进行说明的活动。由于法律条文可能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因此需要通过解释来明确其具体含义,以便正确地适用法律。法律解释的目的在于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法律的权威性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009a8064d72982000820
7.物权法定缓和的绝处逢生与继续完善在上述对“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概念的解释中,最具有重要价值的是让与担保。这等于给长期存在于社会实际经济生活中、又没有法律依据的让与担保,具有了法律规定的身份,通过让与担保合同的设立效果,成为有法律依据的让与担保物权。 与民法典同时生效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担保部分的解http://www.legaldaily.com.cn/zt/content/2022-06/15/content_8734085.htm
8.客观题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二)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A. 基本法律 B. 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 D.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32.下列关于法律解释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A. 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所使用的文字、词义进行解释 B. 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规范的含义、内容、概念、术语等进行解释 C. 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规定存在的矛盾、冲突予以调和的行为 D. 法律解释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772736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