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且不负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
2、妇女
刑法中对妇女的规定是已满十四周岁的女性(生日的第二天起算)。14岁以下的女孩在刑法中称之为“幼女”,这是与定罪量刑有关的。
3、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是侦查阶段被侦查机关列为有犯罪嫌疑的人,不等于罪犯、犯人、犯罪分子。根据我国无罪推定原则,《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之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3、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著名的问题:女朋友问,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你如果懂点刑法,必须先救你妈。在法律上,你对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当父母处于危险境地时,你具有法定的救助义务。如果可以救助而不救助造成死亡结果的,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而女朋友,仅仅是道德义务,不救不违法。当然,如果领了证,成为夫妻,就又不一样了,妻子必须得救,你妈也得救。
4、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别人攻击你,你可以打回去,但是有个限度,不能别人打你一下,你捅别人一刀。轻伤还好,如果伤的过重,构成防卫过当了,就要负责了。
5、防卫过当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以下八种犯罪采取的防卫行为而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用负刑事责任: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6、判三缓五
7、死缓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不是说,两年后再执行死刑,而是指,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两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当然,因为死刑的特殊性,两年缓刑是在监内执行的。
8、无期徒刑
无期徒刑并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样一辈子都会被关在监狱里,这样不利于犯罪分子的改造。在实践中,很多被判无期徒刑的人都不会被关一辈子,而是服刑期间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如果表现得好,经过多次减刑后,最少可以只执行十三年。
9、罪刑法定
这条是说任何犯罪行为,都是现有法律规定来定罪量刑的,法律没有规定的,不能定罪量刑。
10、罪责刑相适应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我见过太多案例,有人犯了罪,稍微激起众怒,就会有人说“这种人就该判死刑、就该枪毙”。
11、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2、应当与应该
在法律里面,“应当”即“必须”,“应该”是“可以”。
13、累犯
这个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
一般累犯:就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法执行完毕后,五年内再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
特别累犯:是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犯罪。一旦犯了这些罪,后面任何时候再犯都构成累犯。这些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累犯从重处罚。
14、时效
刑法里有个追诉时效,也就是说,超过这个时效,犯罪行为就不会再被追诉。具体如下:
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
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但是,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