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育真汤组成,方解,功效与作用,临床加减运用医案偏方秘方

【组成】野台参四钱生黄芪四钱生山药四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生龙骨四钱,捣细生牡蛎四钱,捣细丹参二钱三棱钱半莪术钱半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养阴,活血敛汗。

【主治】治虚劳,脉弦数细微,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

【方解与方论】本证因气虚血瘀所致,故用黄芪、党参补气,山药、知母、玄参滋阴清热,三棱、莪术、丹参活血化瘀,龙骨、牡蛎敛汗安神,兼能软坚清热。本方针对虚劳血痹发热的病机,采用两组配伍,较有特色:一是黄芪、党参配伍三棱、莪术,补气与逐瘀消积同用;二是黄芪配伍知母,温补与凉润同用,以达补气活血、补气清热之功。

张锡纯云:“用黄芪以补气,而即用人参以培元气之根本。用知母以滋阴,而即用山药、玄参以壮真阴之渊源。用三棱、莪术以消瘀血,而即用丹参以化瘀血之渣滓。至龙骨、牡蛎,若取其收涩之性,能助黄芪以固元气;若取其凉润之性,能助知母以滋真阴;若取其开通之性,又能助三棱、莪术以消融瘀滞也。

本文目录

弟长男媳,年二十四岁,于本年(丙寅)正月间患寒热往来,自原素畏服药,故隐忍不肯言。至四月初,家人来迓弟,言儿媳病剧。回家视之,虽未卧床不起。而瘦弱实难堪矣。诊其脉,弦而浮数。细询病情,言每逢午后先寒后热,时而微咳无痰,日夜作泻十余次,黎明则头汗出,胸间绵绵作疼,食一下咽即胀满难堪,而诸虚百损之状,显然尽露。筹思良久,为立逍遥散方。服两剂无效。因复至沧取药,适逢张某自津来沧,遂将儿媳之病细述本末。张某曰:“以弟之意,将用何方以治之?"答曰:“余拟将资生汤、十全育真汤二方,汇通用之,可乎?"张某曰:“得之矣。此良方也,服之必效。”弟遂师二方之义,用生怀山药八钱,生白术、净萸肉、生鸡内金、生龙骨、生牡蛎、鲜石斛各三钱,丹参四钱。连服四剂,诸症皆大轻减。又于原方加三棱、莪术各一钱,粉丹皮、地骨皮各二钱。又连服8剂,诸病悉退,饮食增加,今已完全成功矣。(《医学衷中参西录》)

2,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甲胎球蛋白升高

王某,男,54岁,农民。饮食量少,四肢乏力,工作不能耐劳4年,未就诊医治。2004年10月24日因车祸下肢骨折入某骨伤医院。入院诊断为:①左下肢外伤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②慢性乙型肝炎并甲胎球蛋白升高。住院期间,外伤、骨折痊愈。慢性乙型肝炎、甲胎球蛋白升高仍如入院时状况,患者要求出院寻求中医治疗。2005年6月6日初诊:患者饮食量少、神疲体倦、声音低怯、劳则气短、两胁不痛、面色萎黄、腹部柔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皮肤目白晴无黄染。舌质稍暗,苔白微黄。脉弱。血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俗称大三阳阳性,HBV-DNA9.8x103copies/ml,AFP3101U/ml,肝区B超、CT扫描、MRI肝脏未见异常。

中医辨证:脾气虚损、邪毒内伏。治宜健脾益气、解毒清热、方用:黄芪30g,太子参10g,白术10g,当归10g,山药10g,三棱5g,莪术5g,鸡内金5g,茵陈30g,半枝莲20g,半边莲20g,白花蛇舌草20g,黄芩10g,连翘20g。每日1剂,早晚温服。2005年7月5日二诊,用药1个月,饮食稍增,神疲稍减。患者要求检验AFP,AFP2701U/ml较前略有下降。效不更方,继用原方。2005年10月6日三诊,患者服上方90剂,饮食大增,精神好转,能做一般工作。血化验检查:大三阳依旧,AFP1101U/ml,HBV-DNA5.95x103copies/ml,继用上药每日1剂。服药3个月复查:饮食量已趋于正常人水平,全身有力,稍重农活已不觉劳累。血化验检查:乙肝五项大三阳已转为小三阳,AFP已在正常水平,HBV-DNA2.0x103copies/ml。继用上药,服20剂药,间隔10天再服,每3个月复查一次。2006年9月6日来诊,自觉身体健康。血化验检查:乙肝五项、HBV-DNA,AFP均在正常范围。从初诊至康复共15个月终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秦永河,虚损证治经验浅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3):122]

3,尿浊(前列腺炎)

4,尿痛

5,带下病(慢性盆腔炎)

刘某,女,27岁,售票员。2006年12月23日初诊。患者诉近2年来带下量多,下腹时有疼痛,心烦,两胁不舒,就诊于某西医院诊为“慢性盆腔炎”予以抗炎治疗当时有效,过后又发,缠绵不愈,求中医治疗。症见带下量多,清稀色白,经行有血块,小腹隐痛,腰膝酸软,面色萎黄,头晕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暗、边有瘀点、齿印,舌苔薄白,脉虚弱。证属脾肾两虚,精微不固。治以健脾益肾,固涩止带,兼以疏肝、化瘀、利湿。方用十全育真汤加味,处方:党参15g,生黄芪15g,生山药15g,知母12g,玄参12g,生龙骨12g,生牡蛎12g,丹参12g,三棱5g,莪术5g,柴胡9g,白芍10g,苍术10g,车前子12g,乌贼骨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煎煮3次,每次150ml,12月30日复诊,诉服药后白带量明显减少,余症改善,上方加白术10g,金樱子10g,芡实10g,共进18剂,诸症消失,精神佳。嘱服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吴曦.张锡纯十全育真汤治验3则.江西中医药,2008,10(40):71]

【十全育真汤药理研究】保护肾脏

十全育真胶囊能改善肾脏血流,减轻肾小球炎症反应,减少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的沉积。[朱滨弟,郝丽莉,潘敬,等.十全育真胶囊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实验研究.中医药报,1992.(6):45-46]

【十全育真汤临证提要】本方有补益气阴,清热消瘀之功,用于虚劳。现用于多种慢性疾病虚瘀夹杂,寒热错杂者,本方对慢性肾小球疾病以蛋白尿为主的气阴两虚型病人有效,临证可加车前子、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张锡纯加减法包括:“气分虚甚者,去三棱、莪术,加生鸡内金三钱;喘者,倍山药,加牛蒡子三钱;汗多者,以白术、龙骨、牡蛎、萸肉各一两煎服,不过两剂其汗即止。汗止后再服原方。”此外,虚热甚者,可加生地黄;虚劳重者,党参、黄芪宜重用,三棱、莪术宜轻用;气虚不甚而血瘀重者,宜多用三棱、莪术。血瘀轻者,可去三棱、莪术,加当归。

——本文摘自《大国医系列张锡纯传世名方》

醋三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醋三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想必大家都对醋三棱这种食物的功效和作用不陌生吧,它的功效与作用涉及很多方面,这种食物的功效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分析,了解它本身才能够利用好它的功效,养生就看醋三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醋三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1醋三棱的功效与作用

醋三棱苦滑,入肝脾经脉,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

有以下用途:

1、血瘀闭经、产后瘀血腹痛、腹部肿块积聚等证型常与莪术、牛膝、川芎等三甘丸合并。

与莪术、丹参、鳖甲、牡蛎合用,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体弱者,常与党参、黄芪、白术配伍。

2、气滞腹痛证常与莪术、青皮、麦芽等行气消积药结合使用。

醋三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2一、基本概述

药名:三棱

别名:黑三棱、泡三棱。

功效分类:祛瘀通经药;破血消症药;行气消积药。

性味:味辛;苦;性平。

归经:肝;脾经。

功效:祛瘀通经;破血消症;行气消积

主治: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瘀肿;腹中包块;食积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蒙药多入丸散剂。

药材基源: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细叶黑三棱、小黑三棱的块茎。

二、炮制方法

1、三棱: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薄片,干燥。

2、醋三棱:取净三棱片,照醋炙法炒至色变深。每100Kg三棱,用醋15kg。

采收储藏:秋季采挖,除去根茎及须根,洗净,或削去外皮晒干。

三、功效作用

1、《本草经疏》记载:三棱,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气。老癖症瘕积聚结块,未有不由血瘀、气结、食停所致,苦能泄而辛能散,甘能和而入脾,血属阴而有形,此所以能治一切凝结停滞有形之坚积也。洁古谓其能泻真气,真气虚者勿用,此见谛之言也。

2、《医学启源》记载:三棱主心膈痛,饮食不消,破气。

3、《济生方》三棱煎丸记载:三棱治疗妇人、室女血瘕月经不通脐下坚结大如杯久而不治必成血蛊:三棱、蓬术各100克芫花50克青皮(去瓤净)75克.上锉如豆大用好醋一升煮干焙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淡醋汤下.

4、三棱治症瘕鼓胀,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显成膏,浓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又方:荆三棱、青皮、陈皮、木香各半两,肉豆蔻、槟榔各一两,硇砂二钱,共研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5、三棱治浑身燎泡(状如棠梨,每泡出水)。用荆三棱、蓬莪茂各五两,共研为末。分三次服,酒调下。连续服完。

6、三棱治痃癖(胁下坚块如石)。用荆三棱(炮)一两、川大黄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熬成膏。每日服一匙,空心服,生姜、桔皮汤送下。

7、《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三棱气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术味微苦,气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以治男子痃癖,女子症瘕,月经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气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疼,一切血凝气滞之症。若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调血和血。若细核二药之区别,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

8、《纲目》记载:三棱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其功可近于香附而力峻,故难久服。

9、三棱治乳汁不下。用荆三棱三个,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洗奶(乳房),取汁出为度。

10、《日华子本草》记载:三棱治妇人血脉不调,心腹痛,落胎,消恶血,补劳,通月经,治气胀,消扑损瘀血,产后腹痛、血运并宿血不下。

11、三棱治小儿气癖。用三棱煮汁给授乳的母亲吃,也把少量给小儿吃。小儿新生百日及十岁以下,无论热痃癖等,服此药都有效。

12、王好古记载:三棱,破血中之气,肝经血分药也。三棱、莪术治积块疮硬者,乃坚者削之也。通肝经积血。治疮肿坚硬。

13、《开宝本草》记载:三棱主老癖症瘕结块。

14、三棱治反胃恶心,药食不下。用荆三棱(炮)一两、生丁香三分,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开水送下。

四、食用方法

1、三棱散

组成:蓬莪术(煅)益智仁京三棱(煨,切)青皮(去白)各60克白茯苓(焙)120克甘草(爁)9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大枣一枚(擘破),盐少许,同煎至15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功效:宽胸利肥,消食和胃。

主治:酒食所伤,胸膈不快,腹胁胀满,呕吐酸水,翻胃腹疼;食积气块,攻刺腹胁,不思饮食,日渐羸瘦;年高气弱,三焦痞塞,脘闷不舒。

2、三棱汤

组成:荆三棱4两,蓬莪术4两(2味先洗过,水5升,煮半日,取出切片子,焙干),益智仁2两,青皮半两(汤浸,去瓤,焙干),甘草2两(炙),陈皮(汤浸,去白瓤。焙干)半两。

用法用量:每服3钱,入盐点服;或用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服。

功效:和脾胃,消积滞,快膈化痰进食。

主治:脾胃积滞,心腹暴疼。

出处:《普济方》卷一六九。

3、十全育真汤

组成:党参、黄芪各15克,山药、知母、玄参、生龙骨、生牡蛎各12克,丹参9克,三棱、莪术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补气养阴,活血化瘀,固涩止汗。

主治: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症见形体消瘦、皮肤粗糙不润或喘促自汗、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脉弦细数。

歌诀:十全育真攻补兼,黄芪三参党玄丹,龙骨牡蛎合知母,三棱莪术配淮山。

加减:气分虚甚者,去三棱、莪术,加生鸡内金9克;喘者,倍山药,加牛蒡子9克;汗多者,以白术易黄芪,倍龙骨、牡蛎,加山萸肉、生白芍各18克;若其汗过多,服药仍不止者,可用龙骨、牡蛎、山萸肉各30克,不过两剂其汗即止。汗止后再服原方。

方解:本方所治虚劳一证,气血两虚,故用党参、黄芪补气生津,丹参补血活血,培其根本也;虚劳者必血痹,而血痹之甚,又未有不劳者也,故用三棱、莪术破血调气,又可行补药之滞,增强药效;劳瘵之证,阴虚发热者居其强半,故用玄参、知母滋阴清火退虚热。“至龙骨、牡蛎,若取其收涩之性,能助黄芪以固元气;若取其凉润之性,能助知母以滋真阴;若取其开通之性,又能助三棱、莪术消融瘀滞也。至于疗肺虚之咳逆、肾虚之喘促,山药最良;治多梦之纷纭、虚汗之淋沥,龙骨、牡蛎尤胜。此方中意也,以寻常药饵十味汇集成方。而能补助人身之真阴阳,真阴血,真精神,故曰十全育真也”

4、核桃仁三棱莪术蜜饮

材料:核桃仁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枳壳10克,鳖甲30克。

制作:将核桃仁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枳壳10克分别拣去杂质,洗净,晒干或烘干,切成片或切碎,同放入碗中,备用。将鳖甲30克洗净,晾干后,敲碎,放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大火煮沸,改用中火煎30分钟,将盛入碗中的其他6味药物倒入沙锅,拌和均匀,视需要可酌加适量温开水,煎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收取滤汁放入容器,待其温热时,加入蜂蜜30毫升,拌和均匀即成。上、下午分服。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消症,适于子宫肌瘤,证属气滞血瘀。

5、三棱煎

组成:三棱蓬术各120克青皮半夏(汤洗七次)麦蘖各90克

用法:上药用好醋1.2升煮干,焙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40丸,醋汤送下;治痰积,用姜汤送下。

功效:治妇人血症、血瘕、食积、痰滞。

五、用药禁忌

1、体虚、血枯经闭及孕妇禁服三棱。

2、南药《中草药学》记载:体虚者忌用三棱。

3、《陕甘宁青中草药选》记载:脾虚无瘀滞者忌用,孕妇禁用三棱。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处方5复元活血汤的用法用量6复元活血汤的功效与主治7方解8复元活血汤的临床运用8.1加减法9复元活血汤的现代适应证9.1肋软骨炎9.2肋间神经痛10复元活血汤的药理作用10.1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10.2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10.3对血液循环功能的影响10.4对心脏功能的影响10.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0.6抗病原微生物作用11出处12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复元活血汤1拼音fùyuánhuóxuètāng

2英文参考fuyuanhuoxue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uyuanhuoxueta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uyuanHuoxueTang[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DecoctionforPromotingBloodCircula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复元活血汤为方名,出《医学发明》卷三。组成为柴胡半两,瓜蒌根、当归各三钱,红花、甘草、穿山甲(炮,用代用品)各二钱,大黄(酒浸)一两,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1]。具有疏肝通络,活血祛瘀的功效。治跌打损伤,恶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或小腹作痛,或痞闷及便毒初起肿痛。

4处方组成:柴胡半两,瓜蒌根、当归各三钱,红花、甘草、穿山甲(炮,用代用品)各二钱,大黄(酒浸)一两,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1]。

柴胡半两,天花粉、当归各三钱,红花、甘草、炮穿山甲各二钱,大黄(酒浸)一两,桃仁(酒浸,去皮尖)五十个[3]。

柴胡15克瓜蒌根当归各9克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6克大黄(酒浸)30克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50个

柴胡9g、瓜蒌根9g、当归9g、红花6g、甘草6g、穿山甲6g、大黄(酒浸)12g、桃仁(酒浸)9g。[4]

5复元活血汤的用法用量上除桃仁外,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以水一盏半,加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1]。以利为度,得利则减,不尽服[1]。

为粗末,每服一两,水、酒煎去滓,食前服,以利为度[3]。

上药除桃仁外,锉如麻豆大。每服30克,用水225毫升,酒75毫升,同煮至210毫升,去滓,空腹时大温服之。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6复元活血汤的功效与主治复元活血汤功能活血祛瘀,疏肝通络[3]。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3]。

复元活血汤具有疏肝通络,活血祛瘀的功效。治跌打损伤,恶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或小腹作痛,或痞闷及便毒初起肿痛。

7方解复元活血汤证系外伤损络,血离经脉,停滞于胁肋所致。胁肋是肝经循行的部位,跌打损伤,瘀血停滞于胁下,血瘀气滞,以致胁肋疼痛,甚则痛不可忍。治当活血祛瘀为主,兼以疏肝行气通络。方中重用酒制大黄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理气,使气行血活,兼可引诸药入肝经;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之瘀滞,共为君药。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共为臣药。穿山甲破瘀通络;天花粉既能入血分消瘀血,又能清热散结消肿,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是为使药。加酒煎药,以增强活血通络之力。诸药合用,使瘀去新生,气行络通,服药后以利为度,提示瘀血已下,免伤正气。[4]

方中柴胡疏肝胆之气,当归养血活血,山甲破瘀通络,桃仁、红花祛瘀生新,蒌根润燥散血,甘草缓急止痛,重用大黄荡涤凝瘀败血。诸药合用,气血畅行,肝络疏通,则胁痛自平。张秉成云:“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矣。”故方以“复元”为名。

方中柴胡、当归舒肝行气,和血止痛;大黄活血祛瘀,引瘀血下行;桃仁、红花、穿山甲、天花粉行血润燥;甘草和血缓急[3]。诸药同用,使瘀去新生,气行血活,肝络疏通[3]。

8复元活血汤的临床运用复元活血汤用治跌打损伤。以胁肋瘀肿疼痛,痛不可忍为证治要点。[4]

8.1加减法若气滞较甚者,酌加木香、香附、青皮、枳壳以助行气止痛;血瘀较重者,可加三七末,或酌加乳香、没药等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4]。

9复元活血汤的现代适应证近代常用治胸胁软组织损伤,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乳腺增生等[3]。

复元活血汤适用于用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属血瘀气滞者[5]。

9.1肋软骨炎肋软骨炎病因不清,有人认为与劳损、慢性损伤、病毒感染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部肋软骨肿大、隆起、疼痛。[5]

9.2肋间神经痛肋间神经痛是指在该神经分布的区域内出现剧烈疼痛,并伴有肌痉挛及压痛。临床常见于各种机械性损伤以及病毒、细菌感染引起肋间神经炎而导致相应部位疼痛,同时也可见于良性或恶性肋间神经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5]

10复元活血汤的药理作用[6]

由此可见该方剂中有7味药有抗炎和抗氧化损伤作用,这对肋间神经痛及肋软骨炎有十分重要的治疗意义。

10.2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君药大黄具有抗精神病作用。柴胡所含粗皂苷口服有很强的镇痛作用,柴胡粗皂元A与糖浆状残余物SR每次口服2g/kg比一次口服0.5g/kg阿司匹林镇痛作用更强,同时柴胡煎剂还有镇静、解热作用,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促进ACTH分泌。臣药当归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腹腔注射可减轻大鼠坐骨神经Seddon类损伤的程度,加快轴突发芽过程,促进神经再支配,有促神经再生作用,增加脑血流,加快脑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元代谢,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和生长。桃仁能增加脑血流量。红花提取物有显著的镇静、镇痛作用,并能增强巴比妥类及水合氯醛的中枢抑制作用,同时红花能减轻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使下降的神经递质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红花黄色素能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红花浸出液对减压缺氧后神经元的变性有强力的保护性。使药甘草FM100有镇静、镇痛作用,甘草总酮对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甘草酸静脉滴注能减轻脑水肿;甘草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促进ACTH分泌,促进皮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甘草本身即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

该方剂有镇痛作用,对神经有再生、保护作用,有利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的止痛治疗和修复。

由此可见该方剂除天花粉外所有的药味均能抗凝、抗血栓形成,并有改善微循环作用,只有大黄具有双相作用,既能止血又能活血,这对跌打损伤所致血肿以及局部炎症疼痛有十分积极的治疗意义。

10.4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值得重视的是该方剂多种药味对心功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君药大黄具有强心作用。臣药当归及其所含阿魏酸可减少心肌细胞内Ca2+、Na2+蓄积,减少MDA的生成及CPK、LDH、AST的释放,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缩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体积;当归所含阿魏酸可减慢心肌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延长平台期,抑制异位节律点,提高致颤阈,从而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有对抗作用。红花对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有不同的抑制作用。甘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次酸静滴可缩小心肌梗死体积。穿山甲不仅含大量的氨基酸,而且含有锌、钠、钛、钙、铅、硅、镁、磷、铁、锰、铬、镍、铜、钒、硼、铝、铜、锡18种常量和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11出处

2英文参考shenfu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insengandAconitiPraeparataeDecoc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insendandAconitiPraeparataeDecoc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参附汤同名方剂约有十一首,其中《正体类要》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人参12g、炮附子9g,具有益气,回阳,固脱之功效,主治因阳衰至极、元气大亏所致的脱证,是治疗阳衰至极,阳气暴脱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心力衰竭等属于阳气暴脱者,对于妇女暴崩、外伤及手术后大出血而至血脱亡阳者,亦有良效。

4《正体类要》方之参附汤4.1组成人参12g、炮附子9g[1]

注意:方中人参不可用党参替代。

4.2功用主治《正体类要》方之参附汤具有益气,回阳,固脱之功效,主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证。症见手足逆冷,头晕喘促,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微欲绝。[1]

4.3参附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4.4使用注意[1]

参附汤乃急救之品,不可久服。

4.5方解参附汤方中重用甘温的人参,大补元气;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温壮元阳。参附合用,上温心阳,下补命火,中助脾土,“能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力专而效宏,作用迅速。

4.6临床运用[1]

参附汤是治疗阳衰至极,阳气暴脱证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四肢厥冷、汗出喘促、脉微欲绝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治疗。

4.7现代适应证参附汤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心力衰竭等属于阳气暴脱者,对于妇女暴崩、外伤及手术后大出血而至血脱亡阳者,亦有良效。

4.8出处《正体类要》

5《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续方》之参附汤5.1参附汤的别名附参汤(《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二)、转厥安产汤(《叶氏女科》卷三)。

5.2处方人参半两,附子(炮,去皮脐)一两[2]。

人参半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

5.3参附汤的用法用量上咀,分作三服,水二盏,加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2]

5.5功能主治《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续方》之参附汤具有大补元气,回阳、益气,固脱之功效。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汗出厥逆,喘促脉微。

5.6各家论述1.《医略六书》:附子补真阳之虚,人参扶元气之弱,姜、枣调和营卫,领参、附以补真阳之不足而卫外为固也。水煎温服,使真阳内充,则卫气自密而津液无漏泄之虞,何致厥冷不暖,自汗不止哉?2.《医宗金鉴》:起居不慎则伤肾,肾伤则先天气虚矣。饮食不节则伤脾,脾伤则后天气虚矣。补后天之气无如人参,补先天之气无如附子,此参附汤之所由立也。二脏虚之微甚,参附量为君主。二药相须,用之得当,则能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方之最神捷者也。

3.《古今医彻》:夹阴伤寒,内外皆阴,阳气顿衰,必须急用人参健脉以益其元,佐以附子温经散寒。舍此不用,将何以救之?4.《血证论》:人之元气,生于肾而出于肺,肺阴不能制节,肾阳不能归根,则为喘脱之证,用附子入肾以补阳气之根,用人参入肺以济出气之主,二药相济,大补元气,气为水之阳,水即气之阴,人参是补气之阴,附子是补水之阳,知此,则知一切补气之法。

5.7参附汤的临床应用1.痢疾:张仲仪初得痢疾三五行,即请往诊,行动如常,然得内伤之脉,而夹少阴之邪,余诊毕,即议云:此证仍宜一表一里。但表药中多用人参,里药中多用附子,方可无患,若用痢疾门诸药,必危之道也。仲议以平日深信,径取前药不疑,然疾势尚未著也。及日西,忽发大热,身重如巨石,头在枕上,两人始能扶动,人事沉困,举家惶乱,忙忙服完表里二剂。次早诊时,即能起身出房,再与参附药二剂全安。若不辨证用药,痢疾门中几曾有此等治法乎?况于疾未著而早见乎!2.中风:景氏妇年近五旬,中风已五六日,汗出不止,目直口噤,遗尿无度,或以为坏症,脉之虽甚微,而重按尚有不疾不徐自然之势,此即胃气也。乃曰遗尿本属当时脱症,故不治,若多日安得不尿,且坐视数日而不脱,断非绝症也,投以参附汤,二三剂渐苏,重服温补而愈。

4.不育症:某男,25岁,身体矮小,无胡须,外貌若十五、六岁,***减退,婚后五年未育。处方:人参30g,制附片60g,分十次煎服。一月后复诊好转,原方再服两剂,越年有子嗣。

5.小儿久咳:某女,三岁,咳嗽近四月,病势渐剧,身体瘦弱,食欲不振,舌白唇淡。处方:正高丽参一钱,焙附子四片,炖水温服,分二剂服。服一剂,咳减,睡眠安静,连进两剂,咳症顿除,食欲增强而愈。

5.8出处《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续方》

6《圣济总录》卷五十九方之参附汤6.1处方人参附子(炮,去皮、脐)青黛各15克

6.2制法上药哎咀如麻豆大。

6.3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五十九方之参附汤主肾消,饮水无度,腿膝瘦细,小便白浊。

6.4参附汤的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楮叶1片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6.5出处《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7《世医得效方》卷六方之参附汤7.1处方人参绵附(炮,去皮、脐)肉豆蔻(微火煨裂)

7.2制法上药锉散。

7.3功能主治《世医得效方》卷六方之参附汤主下痢鲜血,滑泄不固,欲作厥状者。

7.4参附汤的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2枚同煎,空腹时服。

7.5出处《世医得效方》卷六

8《世医得效方》卷六方之参附汤8.1处方人参、绵附(炮,去皮脐)、肉豆蔻(微火煨裂)。

8.2制法上锉散。

8.3功能主治《世医得效方》卷六方之参附汤主治蛊疰痢。

8.4参附汤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2个煎,食前服。

8.5出处《世医得效方》卷六

9《增补万病回春》卷四方之参附汤9.1处方参耆汤加附子。

9.2功能主治《增补万病回春》卷四方之参附汤主治年老之人,虚寒遗溺者。

9.3出处《增补万病回春》卷四

10《婴童类萃》卷上方之参附汤10.1处方大附子1钱,人参1钱,丁香5粒。

10.2功能主治《婴童类萃》卷上方之参附汤主治元气虚脱,将成慢惊。

10.3参附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10.4出处《婴童类萃》卷上

11《胎产心法》卷下方之参附汤11.1方名参附汤

11.2组成人参23钱,当归(酒浸)23钱,肉桂8分或1钱,黄耆(蜜炙)1钱5分,白术(土炒)1钱5分,熟地2钱,制附子4分或6分,炙草4分。

11.3主治《胎产心法》卷下方之参附汤主治产后类似中风,痉痓及语涩,口噤不语,筋挛瘈疭。

11.4出处《胎产心法》卷下

12《伏阴论》卷上方之参附汤12.1方名参附汤

12.2组成人参3钱,制附子3钱,刀豆子2钱(煅存性,研为末)。

12.3功效主治《伏阴论》卷上方之参附汤具有峻补脾肾,收摄真阳之功效。主治伏阴病吐利后,头汗出,微端,呃声连连者。

12.4参附汤的用法用量水3杯,煎参、附至1杯,去滓,调刀豆子末顿服。

12.5各家论述补先天无如附子,补后天无如人参,此脾肾两补之方也;刀豆子温中下气,利肠胃,益肾阳,以之佐参、附理脾和胃,纳气归元,则头汗自收,微喘自定,呃逆自止。用木者,盖取急治之意耳。

12.6出处《伏阴论》卷上

13《普济方》卷二二五引《医学切问》方之参附汤13.1方名参附汤

13.2组成川当归1两,川芎1两,北防风1两,北芍药1两,陈皮1两,白桂1两,大附子1两,黄耆1两(盐水炙),人参半两,丁香半两,益智仁半两,白姜半两,宿砂半两,白豆蔻(焙)半两,肉豆蔻(煨)半两,北五味子半两,南木香4钱,沉香3钱,甘草3钱。

13.3功效主治《普济方》卷二二五引《医学切问》方之参附汤具有补气养血,调和五脏,温暖脾元,进美饮食之功效。主治男子、妇人诸虚百损,恍惚健忘,神昏气短,头晕目眩,咳嗽多痰,气不升降,夜多盗汗,虚劳咯血,遗精白浊,肠鸣泄泻。

13.4参附汤的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8分,空心服。

13.5加减枣子胀气,虚满者去之;胆虚不得眠,加酸枣仁;虚劳咳嗽痰多,加半夏、神曲、杏仁、北细辛、紫菀、款冬花;久嗽不愈咯血者,煎地黄汁调钟乳粉,下黑锡丹;气壅,加紫苏叶;腹胀,加萆薢、澄茄;夜多小便,加茴香、益智,煎盐汤服;心热小便涩,加茯苓;口干,加五味子;呕者,加藿香;冷气胀痛,加茱萸、良姜。

13.6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13.7出处《普济方》卷二二五引《医学切问》

14《治痘全书》卷十四方之参附汤14.1方名参附汤

14.2组成人参、附子、羌活、防风、麻黄。

14.3主治《治痘全书》卷十四方之参附汤主治痘后发痫,手足麻木无汗者。

14.4参附汤的用法用量加葱,水煎服。

14.5出处

四物汤为最常用方之一,源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世咸称为补血调血及治妇女疾病调经养血之首方。

四物汤之衍化、加减方甚多,如圣愈汤、桃红四物汤、芩连四物汤、八珍汤等,主要是以四物汤安胎养血,加味而化裁。可称得上对四物汤运用自如矣。

四物汤之组成,药味性能,医人皆熟知之。按日本矢数道明父子所辑解析四味药性是:地黄药效为补血、强壮、解热,用于贫血、虚弱、疲劳产褥热。芍药,药效为收敛、缓和、镇痛、镇痉,用于肌痉挛、腹痛、耳痛、腹满。川芎,药效为驱瘀血、补血、强壮,用于贫血、血证之头痛。当归,药效为驱瘀血、镇痛、补血、强壮,用于贫血、血燥、虚劳。可见,古今中外医家用四物汤之于补血虚、解疼痛是一致的。因此,四物汤用于补血调调血,当是适宜。

余于临诊、读书多年来,对运用四物汤探索有所得。

(1)四物汤功能补血调血,并略具滋阴解痛之用。但单独用本方者甚少,多为加味后运用(减味用者较少,如《医学心悟》治腹中素有痞,饮食满闷者,四物汤除熟地,另加丹参、陈皮、香附)。

余诊病极少用本方原方,总是加味用之。如以四物汤加党参、黄芪以治慢性肝炎之长期肝功能异常(如肝炎谷丙转氨酶高,经中西药治后,酶已恢复正常,而锌浊、麝浊等升高)而辨证属于气虚血少者,往往得较好之治效。

运用四物汤之指征,应是舌淡脉细,唇色少华。《成方便读·补养之剂》谓:“一切补血之方,皆从四物化出。”“血家百病此为宗”。而本方常以加味用之。重视“化出”之化字,此微旨也。

(2)四物汤由血分药组成。或谓“其组合得体,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此说诚然。

余读多家医案,悟出治妇科者,既宜着眼于血,亦不可忽视奇经。必须明确冲、任、督、带在妇女病中之关系。比如腰痛关乎督,腹痛责之冲,任虚腹胀,带弱坠下之类,均为妇科辨奇经之常见者,则需用益利奇经之药。而四物汤久为医家作治疗妇科病之主方,倘若治妇科均用地、芍、归、芎,似不免失之偏窄。又如傅青主治妇女病,总在不损人之二天,亦不单从血立论,体现“治病必求其本”之旨。由此而掌握四物汤之运用,亦微旨也。

(3)四物汤运用中宜乎加味。已如上述。尤当注意者,为气与血之关系。“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顺则血顺。故我江、浙一带医家调经效力如八制香附丸,虽亦从四物汤化裁而成,但着重一个“气”宇。它以香附八制为君药,复加青皮、丹皮、秦艽、红花、川黄连、半夏等药汁加工。主要以畅肝之郁,舒肝之气,兼祛痰湿积浊。此方体现了以气为血帅调经,久服其效显著。又如《济阴纲目》以四物汤加香附、炙甘草为主。凡妇女经前、产后病,俱以此出入加减,亦是从“气”“血”双方着眼也。此亦治妇科病之微旨也。

(4)四物汤主治补血调血,略具滋阴解痛之功,故凡不属此类证候者,不宜用之。余数十年来,常遇气实血盛之病,如肝郁化热之月经超前,量多如血崩,经期吐衄,经期便血,尿血,赤带黄带;妊娠期之胎动不安,烦躁发热,子淋;产后病之恶露不绝,血晕,精神狂躁,乳泣等症,均宜疏肝、凉血、理气、清热之品,不宜补血也。又如肝气郁结之月经涩少、错后,症瘕,浮肿,其治亦宜疏理平消,亦不宜补血也。总之,气盛血实之病,不宜贸然主以四物汤,此用本方之微旨也。

余读仲景之书,诸家之案,于临诊实践,并不拘一家之言,总在融会贯通之。由四物汤之运用而对照仲景治妇科诸法:如妊娠病之用桂枝茯苓丸、胶艾汤、当归芍药散、葵子茯苓散等;治产后病之用枳实芍药散、下瘀血汤、阳旦汤、竹叶汤、竹皮大丸等;治杂病之用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温经汤、土瓜根散、大黄甘遂汤、抵当汤、矾石丸等。其法井然,其方各异,使人慨然,医才之精深不易及者如此。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中医科医师,从事中医近十年。

四物汤的功效是什么?很多朋友把此方作为女性补血养颜之良方。下面,小郎中解读下四物汤的组成、功效及方解,如有不足,敬请谅解!

四物汤是补血兼能活血的方剂,并不是补血的专剂。

四物汤所治之证,因营血亏虚、血行不畅所致。血虚则肝失所养,无以上荣,故见头晕、目眩、耳鸣;心失所养,则惊惕不安;清窍、形体失养则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妇人肝血不足,冲任虚损则月经量少,甚而不能应时而下,或前或后;营血凝滞、血行不畅,故脐腹疼痛;舌淡,脉细弦或细涩,均为营血虚滞之象。针对营血虚滞、脏腑机体失濡为本证的基本病机,治宜补血调血之法。

方中用熟地,味厚滋腻,为养阴补血之要药。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既可助熟地补血之力,又能行经隧脉道之滞。白芍酸甘质柔,养血敛阴,与地、归相伍,则滋阴养血之功益著,并可缓急止腹痛。川芎辛散温通,活血行滞,畅通气血,与当归配伍则行气活血之力益彰。

全方四药等量配伍,补中有散,补血而不滞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既可补阴血,又能调冲任,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实为补血调血之良剂。因本方重在调补肝血,而肝为血海,女子以肝为先天,一旦肝血不足,极易出现肝郁血滞之证,妇科胎产诸疾以及月经不调多与肝血虚滞有关,故本方亦为妇科调经之常用方。

四物汤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础方,临床多用于营血虚滞证,女性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胎前产后等尤为多用,运用时以头晕心悸、面色无华、舌淡脉细为使用依据。

本方现代主要用于贫血、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异位妊娠、人工流产或术后及上避孕环后出血,以及骨伤科疾病、神经性头痛、多发性神经炎等属营血虚滞、机体失养者。对于荨麻疹、风疹等皮肤科出疹性疾病,也可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应用本方加减治疗。本方加三七还可用于治疗眼底出血早期病变。

由于方中熟地黄阴柔滋腻、当归质润滑肠,故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忌用。

综上所述,四物汤中当归补血和血,熟地黄补血滋阴,二物重在补血;白芍活血和营,川芎行血中之气,二物重在行血。血虚者宜于补血,瘀滞者宜于行血,凡是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症由于血虚兼有瘀滞者,都宜使用四物汤治疗。

四物汤主要的作用是:安神润燥、平肝补血、活血调经。但是四物汤中四味中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便使用的,四物汤温燥,对内热比较大的热性体质的人容易上火长痘,口干舌燥,必须加减原方才能使用。

本方补血时用熟地,而调经时宜用干地黄。若行血则去白芍改用赤芍;若止血则去川芎,当归改用当归炭。

四物汤药物组成为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是临床常用的补血方子,现在我们来解读一下四味中药,让你以后用起来更灵活。

先来看当归,《中药学》中定为补血药,色淡黄,有油脂,不宜折断。当归的补血是在通便前提下达到的。把宿便去除,新的食物才能更好吸收,祛瘀生新。

熟地,色黑入肾,黏糊糊的,是四味中药中真正直接补血的。

白芍,味酸,酸性收敛,可促进静脉血回流,为阴药,作用范围为肚脐以下,妇科常用。

川芎,活血化瘀,此外还可以修复破损的血管壁,心脑血管病多用。

综合来看,四物汤不单单只是补血,而是攻补兼施,中医治疗贫血,不是一味加大补血药,而是遵循瘀不去新不生的原理来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这么好的方子,又如何灵活运用呢?很简单,比如你贫血严重,就加重熟地了。如果伴有便秘,就加重当归了。如果还有经期腹痛,那就是白芍的专项了[呲牙],如果一切都好,就是有些贫血,就用原方剂量比例,这就是药物的加减,学会了吧[灵光一闪]!

四物汤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调经基本方”。

四物汤药味非常简单,由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四味药组成。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君;熟地黄滋阴补血为臣;白芍养血柔肝和营为佐;川芎活血行气,畅通气血为使。

四味合用,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可使营血调和。

四物汤有补血、和血、调经、化瘀这样的功效,可运用于治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胎动不安;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跌打损伤,腹内积有瘀血。

四物汤作为一种补剂来说,它具有温燥性质。所以,对一些热性体质或内热比较大的人来说,服用四物汤容易上火、长痘痘。

遇到以上这些情况,一定要对原方进行相应的调整,就可以避免上述副作用的发生。

四物汤可以通过加减,扩大应用范围血虚有热者,加黄连,黄芩,丹皮,熟地易为生地,以清热凉血;

若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以补气生血;

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炮姜、吴茱萸,以温通血脉;

腹痛明显者,加香附、玄胡索、丹皮,以行气活血;

以血滞为主者,加桃仁、红花,白芍易为赤芍,以加强活血祛瘀之力;

妊娠胎漏、胎动不安者,加阿胶、艾叶,以止血安胎。

四物汤不仅仅是用在妇科圣药,只要是血虚有瘀的病症,辨证准确,都可广泛地运用于内外妇儿科。

THE END
1.法律具有哪些作用这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三、教育作用。这是指通过法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四、预测作用。这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五、强制作用。这是https://m.64365.com/tuwen/aaansyk/
2.简述法的功能。法的功能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发生的影响。法的功能为法所固有,不以时空条件为转移,具体而言,法的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种: (1)法的指引功能,是指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实现对主体行为的引导,包括个别性指引和规范性指引。 (2)法的评价功能,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可以被用来评判和衡量他人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809171958273756513&fr=search
3.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教育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义务、制裁违法犯罪等方式,对人们进行教育引导,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法律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个人自由、实现社会正义、提高效率以及平衡社会利益。同时,法律还通过其指引、评价、预测、强制和教育等价值功能,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4.法的功能与作用十四.法的功能与法的作用前篇文章[返回目录]下篇文章它是法律对人的行为以及最终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是国家权力运行和国家意志实现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具体表现。……——《法理学》张文显主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11月,第254页。法的作用对象有行为和社会两部分,基于上述分析,我们理解法的作用就要https://www.docin.com/touch/detail.do?id=1780510219
5.法的功能是什么昵称61440278 >《法》2018.12.25 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04. 演奏法的功能 一根火柴就能测出肺功能好坏? 5种自行车减肥法 养生又减重 性功能低下秘方 天耳通 胎息法美嫩肌肤,功能https://www.360doc.cn/article/61440278_804327206.html
6.行为疗法笔记,第四天功能评估的方法可分为三类。 (1)间接评估法:通过晤谈和问卷搜集信息 (2)直接评估法:观察者及时记录前提、行为和后果。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观察前提和后果的影响及作用。 1、间接评估法 间接评估法又称调查评估法。下面是对于该方法的几点说明。 https://www.jianshu.com/p/4dfc64a6a5ca?utm_campaign=maleskine&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seo_notes&utm_source=recommendation
7.写毕业论文会用到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13、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是一项高层次的科研活动.它利用已知的信息来探索和创造新的知识,并产生新颖独特的结果或产品。 14、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根据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原理,信息方法通过收集、传递、处理和整理信息来获取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以达到新https://www.paperccb.com/14159.html
8.软件测试黑盒测试方法小结黑盒测试总结6.正交实验设计法 7.场景法 8.功能图法 1.等价类划分法 一个程序可以有多个输入,等价类划分就是将这些输入数据按照输入需求进行分类,将它们划分为若干个子集,这些子集即为等价类(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每个等价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数据设计测试用例。 https://blog.csdn.net/be_racle/article/details/126856909
9.第三节语法一、构形法 1.附加法: “嫩”:“有的形容词重叠后加“嫩”,相当于普通话的“的”或“地”。如:“他刚才还好嫩。“你慢慢嫩,走”。“嫩”字加在人称代词后表所属,相当于一个“的字短语”,如:“这只笔是你嫩,还是我 嫩? “头”:“头”字加在名词后表处所,纳雍方言读〔tou 55 〕,如:“田头〔https://www.gznayong.gov.cn/material/Upload/nyxz/nyxz200503.htm
10.宪法的功能和作用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首先具有确认功能。具体表现在:确认宪法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宪法的性质和内容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确认国家权力的归属,使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合法化;确认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为法律体系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提供统一的基础;确认社会共同体的基本价值目标与原则,为社会共同体的发展提供统一的价值体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600156.html
11.高校学报及社科类综合刊2022年第3期法学要目汇编国际法法学要目内容提要:关于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性质、功能和议程,学界已有探讨,但至今没有形成共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兼有统一战线组织和制宪会议的双重性质,这主要是由该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三份https://3g.163.com/dy/article/HC66SISN0530W1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