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库参考案例选介:林某鑫等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报告书报告表案例库

——出售“环评文件资质页”行为的定性

入库编号2024-18-1-174-001

关键词刑事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虚假证明文件出售“环评文件资质页”主观故意情节严重

基本案情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于2023年5月25日作出(2023)鲁0215刑初188号刑事判决:被告人林某鑫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被告人汪某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万元;被告人谷某欢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被告人靳某燕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宣判后,没有上诉、抗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及司法解释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或其人员,故意提供虚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节严重的,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定罪处罚。本案中,被告人林某鑫作为承担环境影响评价职责的中介组织人员,伙同被告人汪某、谷某欢、靳某燕,在未实际开展环评业务,亦未参与编制环评报告的情况下,出售“环评文件资质页”,为他人以涉案环评公司资质、名义编制虚假的环评文件提供帮助,情节严重,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关于虚假证明文件的认定,经查,具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质的被告人靳某燕等未实际参与编制环节,涉案环境影响评价证明文件系伪造环评工程师签名。经环保部门组织专家复核认定,涉案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项目涉及生态敏感目标错误、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不实、隐瞒生态环境保护区,以及未开展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等问题。上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存在基础资料不实、关键内容遗漏、数据结论错误等严重质量问题,无法客观反映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的“虚假证明文件”。

被告人林某鑫等人通过出售《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情况表》等“环评文件资质页”,为他人以涉案环保公司资质、名义编制环评文件提供帮助,违法所得79.91万元,涉案环评文件共计927份,涉及多个省市、众多行业领域的建设项目,扰乱环评市场秩序,破坏环评制度的公信力和有效性,危害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的“情节严重”。经综合考虑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以及自首、认罪认罚、退赃等情节,法院依法作出如上裁判。

裁判要旨

承担环境影响评价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未实际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直接出售“环评文件资质页”,供他人冒用资质、编制虚假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的“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

关联索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32条

一审: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2023)鲁0215刑初188号刑事判决(2023年5月25日)

对“环评报告贩子”的定罪量刑规则

——《林某鑫等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入库编号:2024-18-1-174-001)》解读

张豪杰王方宪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专业严谨的评估论证,被称为在发展中守护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是防范环境风险的法治保障,对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影响报告表(书)等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载体,具有社会公信力。

一、关于虚假证明文件的认定

虚假证明文件,既包括伪造的证明文件,也包括内容虚假、有重大遗漏、误导性内容的文件。对虚假证明文件的认定应当兼顾实质审查与形式审查。实质内容虚假的证明文件因存在数据、结论等方面的内容虚假,从而无法对证明事项起到证明的作用,属于虚假证明文件。而伪造的证明文件本身就缺乏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天然属于虚假证明文件,即便其实质内容与事实相符,但因其系伪造,也应当认定为虚假证明文件。承担环境影响评价职责的中介组织人员在不参与任何实际环评业务的情况下,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资质、签名等材料提供给无资质人员,以此制作出虚假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书)并使用的,属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行为。实施上述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当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定罪处罚。

二、关于情节严重的认定

此外,本案例涉及环评公司经营者、挂靠环评工程师、居间介绍人等众多人员。人民法院依法对环评行业造假行为进行全链条惩治,彰显了对环评领域造假,特别是对“环评报告贩子”“零容忍”的坚决态度,为铸牢守护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THE END
1.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民法典法律解释注释法规中国 本书为法律单行本注释本系列之一,由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编。本书内容权威、准确。反映民法典立法宗旨和法律条款的基本内容。民法典注释本是 战“疫”法律手册——新冠肺炎相关法律常识300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炎传染病疫情防控公共卫生 《战“疫”法律手册——新冠肺炎相关法律常识300https://www.ilawpress.com/author/detail?id=904114813653748230
2.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收录多类热点案件在继续办好、优化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同时,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体例规范、要素齐全、便于检索的参考案例,不仅为广大司法法律界人士提供更加精准、权威的办案参考和研究素材,也有效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更深层次司法公开的现实需求。可以说,人民法院案例库是针对需求侧创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MzA2ODk3Nw==&mid=2247899315&idx=2&sn=d8417fe1f697758bf26f597452dd2616&chksm=fdc9a6cfed65d980b56e33ef3c517494d74192c0dbe8e5c59ddd2a27d8928041cb8dece20944&scene=27
3.中国司法案例<BR/>研究中心成立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本报讯 (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孙志平)昨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和郑州大学联合成立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旨在通过案例研究推动案例指导工作。据悉,该研究中心在全国尚属首家。 该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政策指导性建议;组织研讨热点、疑难案件;挑选指导性和参考性案例,评选精品案例;发布年度报告等。https://zzrb.zynews.cn/html/2013-07/11/content_480213.htm
4.特色案例指导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郑州大学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2023年7月3日,“中国特色案例指导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郑州大学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在郑州市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由郑州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郑州大学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指导,河南天欣律师事务所协办。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有,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https://www.hntv.tv/rhh-2301037568/article/1/1675713657254662146
5.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湘潭大学法治反腐科研团队)2021年十大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歌颂党的伟大成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背景下,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湘潭大学法治反腐科研团队)与相关研究机构和实务部门密切合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多元化的学术思潮中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法治观、反腐观,坚持“以学术讲政治、以法治论反https://law.xtu.edu.cn/info/1058/8749.htm
6::《中国应用法学》2022年第4期要目11.居住权类型之比较研究马强 12.在线诉讼的中国模式与未来发展谢登科 13.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两次修改与重点解读潘杰 14.管理人处分财产制度的修改和完善李盛烨 15.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司法认定中的利益衡量与平衡路径熊文邦 【实证研究】 16.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2021年度司法应用报告郭叶孙妹 http://iolaw.cssn.cn/fxyjdt/202208/t20220805_5469761.shtml
7.术语208个关于人民法院组织机构职务名称工作场所英译文司法改革办公室 Judicial Reform Office 新闻局 Information Department 宣传处/法宣处 Information Division 新闻办公室 Information Office 国家法官学院 National Judges College 中国司法案例研究院 China Judicial Cases Institute 国家法官学院地方分院 例: 国家法官学院北京分院 https://www.oktranslation.cn/news/tr50184.html
8.第二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2024年法治创新案例和创新论文”名单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 2024年9月 一、法治化营商环境 创新案例 1、打造公益法律顾问团品牌 护航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河北省盐山县司法局) 2、以检察之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检察院) 3、创新“上下联动办”新路径 饲料生产服务走新更走心——内蒙古自治http://cxlt.fzsd124.com/nd.jsp?id=237
9.祝贺!这十人荣获“第六届湖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工作者”称号荆楚网罗昆,男,汉族,197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司法案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民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商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法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商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他在《法学研究》《清华法学》《法商研究》等法学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了《我国民法典法人基本类型模式选https://www.cnhubei.com/content/2020-06/29/content_1316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