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法学》2023年第2期《现代法学》

以人为逻辑起点的法学研究及其知识目标

胡玉鸿(3)

民法典中参照适用条款的方法论意义

民事判决理由效力的法理基础

王福华(34)

论保全错误的程序法解释

吴英姿(47)

农用地征收补偿标准制定主体正当性探析

孙建伟(5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

数字服务合同单方变更权之规制

林洹民(70)

专利公开的逻辑理路与功能重构

伯雨鸿(85)

论垄断协议参与者的可救济性

朱战威(100)

环境风险的规制进路与范式重构

董正爱(112)

公司合规法律制度研究

合规机制对公司治理的挑战及公司法回应

涉案企业合规典型案例中的法理:经验总结与问题反思

李本灿(139)

立法与司法研究

权利行使与财产犯罪:实践分析和逻辑展开

周光权(158)

立法论与解释论的顺位之争

全球治理视域下民商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黄志慧(197)

作者:胡玉鸿(华东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

关键词:法学研究方法;法学研究对象;法律知识新颖性;法律知识可靠性

作者:王雷(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关键词:民法典;参照适用;立法技术;司法技术;类推适用

作者:王福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摘要:民事判决的理由是否具有拘束力,以及具有何种拘束力,这一问题属理论盲区。在民事判决数量持续激增、系列案件频发及裁判文书要“释法说理”的大背景下,回答这一问题具有紧迫性。在实然和应然角度,民事判决理由效力的正当性存在着预决效力、争点效力和参加效力等解释路径,分别反映不同的制度目的,对应于不同的程序保障标准和价值判断空间,体现不同程度的正当性。预决效力可通过免证事实机制缩小证明范围,能够提升诉讼效率,但保障证明权是其适用的前提条件,对后诉事实认定的拘束力较弱,难以为判决理由效力提供正当性支撑。争点效力与民事判决理由效力的关联最紧密,可与既判力形成合理分工。既判力原则上只及于判决主文,而争点效及于判决的理由,借助于价值判断机制落实诉讼诚信原则,阻断生效判决认定的争点事实再次被后诉当事人争执,维护裁判统一。参加效力立足于责任分担理念和诉讼担当法理,为判决理由向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及案外第三人扩张提供正当性法理基础。以此为基础的类型化分析,则可廓清判决理由效力适用范围,扩大判决理由拘束效果。

关键词:判决理由效力;预决效;争点效;参加效

作者:吴英姿(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摘要:“保全错误”及其“赔偿责任”的含义可以分别从程序法和实体法两个角度进行解释。最高人民法院通过裁判建立起单纯从实体法角度进行解释的规则,不仅不符合立法原意,而且违背保全申请行为的基本原理,导致申请人申请保全权与被申请人合法权益保护的失衡。在裁判方法上,以基础案件实体裁判结果倒推申请人主观状态的方法在逻辑上难以自洽。单纯实体法解释导向下的保全程序规则局部萎缩,担保功能变异,判断保全错误的实体标准模糊,潜藏司法不统一的危险。应当重视保全错误的程序法解释,仔细区分程序法意义上的保全错误与实体法意义上的侵权。

关键词:保全错误;实体法解释;程序法解释;制度风险;补偿责任

农用地征收补偿标准制定主体正当性探析———以《土地管理法》第48条第3款为视角

作者:孙建伟(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

关键词:农用地征收;区片综合地价;补偿标准制定主体;立法机关;国家立法

作者:林洹民(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

摘要:数字服务提供者常态化更新用户协议和应用程序。司法实践也认可其享有一般的、开放性的单方合同变更权,由此引发单方变更权与契约严守原则之间的冲突。并非任何改变均属于合同变更,不改变给付关系的日常更新不属于合同变更,不应过度夸大单方变更权的必要性。《电子商务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并未确立数字服务提供者的单方合同变更权,唯有预先约定的单方变更权,才为法秩序所认可。在司法适用上,应通过格式条款规则规制约定的单方变更权条款,数字服务提供者应具体指出变更的情形、内容与影响,征得相对人的单独同意,并且自证变更权条款的合理性。数字服务提供者依约单方变更合同的,相对人也享有一定条件下解除合同的权利,且在合同解除后可以请求删除收集的个人信息,即使个人信息为服务的对价。

关键词:数字服务合同;单方变更权;契约严守;合同解除;个人信息保护

作者:伯雨鸿(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专利公开是一个以创新为起点、以技术扩散为连接点、以社会福利为依归的完整链条。专利公开通过排他利益与技术公开的人为安排架构了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的双向循环机制。排他利益是构建创新信息系统的前提,而技术公开才是构建创新信息系统的根本。专利制度以激励创新为旨归,专利公开以创新扩散为路径。公开充分性是技术方案的可专利性条件之一,专利申请发挥着技术公开的功能,技术公开又促进技术信息的扩散,从而实现激励创新的专利政策目标。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背景下,专利公开实现了技术方案的信息化,促成了技术方案的占有化以及彰显了技术方案的公示化。

关键词:专利公开;排他利益;扩散理论;功能重构;专利申请

作者:朱战威(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讲师)

摘要:垄断协议参与者遭受损失能否获得救济,现行法尚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有法院以参与者存在过错为由拒绝提供救济,也有法院作出截然相反的裁判。“同案不同判”不仅会造成司法体系的内部冲突,而且会损害垄断协议违法性要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鉴于垄断协议内部博弈的存在、整体竞争秩序的维护、垄断协议的隐蔽性等因素,应当深入考察垄断协议具体的内部形态及反垄断立法目的,避免“一刀切”式地否认参与者的可救济性。对此,应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分类救济措施,具体包括引入“重大责任”及“累积性竞争效果损害”两项标准。

关键词:垄断协议;参与者;可救济性;分类救济;反垄断法

环境风险的规制进路与范式重构———基于硬法与软法的二元构造

作者:董正爱(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摘要:环境风险是现代国家环境治理的重要议题,规范主义和公共治理是当前环境风险规制的两种主要进路。实践中,规范主义规制模式存在规则体系的结构性不足与司法裁量的适用局限,而试图对其加以修正的公共治理模式则由于规范缺失与参与不足导致了环境风险规制的失范。从本质看,环境风险规制就是对风险中的诸多利益进行平衡与协调,规制活动应当确保合法性与回应性,故而有必要在“硬法—软法”的法理基础上重新认识环境风险规制的内涵。“硬法—软法”范式要求拓展法律的外延与规制要素,将包括公共利益在内的广泛因素纳入规制领域,完善互动协调的二元法体系以及成熟的法解释学等制度与技术支持,进而在此基础上构建环境风险规制的二元法构造模式。

关键词:环境风险;规范主义;公共治理;硬法;软法

作者:杨淦(东华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摘要:合规是公司治理的外生产物,对传统公司治理产生了结构性影响。公司内部的组织权力、董事义务的问责过程,以及股东至上的公司目的,都在合规机制嵌入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合规不是目的,只是优化治理结构的方式与过程,其精髓在于通过规范转化、分工监督与信息互通的运行机制,塑造守法向善的公司文化。公司法既要促进公司治理的合规化转型,也要防止立法和执法对公司治理的硬性干预。让合规组织权力回归董事会,并夯实董事监督义务,既是对公司采纳合规机制的内部驱动,也保留了合规灵活自律的制度优势。在公司治理接纳合规的同时,还应在董事问责机制中体现组织分工、拓宽商业判断规则的审查范围,推进公司社会责任范式向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法理)转型。

关键词:合规激励;公司治理;监督型董事会;合规文化;ESG

作者:李本灿(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

摘要: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已经形成了诸多经验:在程序选择上,可以充分挖掘现有的程序资源。尤其要强调的是,在相对不起诉程序中,轻罪一律不诉的观点不宜接受;在程序衔接上,侦查阶段启动合规监管应当谨慎,行政机关的参与亦应有边界;在效果延伸问题上,应当着力实现个案合规到行业治理的延伸。试点中的突出问题是:犯罪主体与合规考察对象错位;专项合规与全面合规纠缠不清;重罪案件轻缓化处理规则不清。在合规考察对象问题上,单位犯罪条款缺失类型的个人犯罪案件有实施合规考察的空间,单位意志缺失类型的个人犯罪案件不宜实施合规考察;在合规方案的选择上,专项合规概念应予以抛弃;在重罪案件轻缓化处理问题上,宜尽快构建明确、规范的轻缓化规则。

关键词:企业合规;相对不起诉;检察建议;全面合规;专项合规

作者:周光权(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关键词:权利行使;违法阻却;财产损害;敲诈勒索罪;法秩序统一性

立法论与解释论的顺位之争———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为例

作者:车浩(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摘要:当法律的适用结果存疑时,应优先更新解释论而非启动立法论。未穷尽现行法的解释空间之前不轻言修法,是法教义学及其背后的法治立场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变迁,严惩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犯罪的民意吁求具有正当性。在理论上将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解释为强奸罪、非法拘禁罪、伤害罪等后续犯罪的预备犯,特别是在实践中把握住收买型强奸与普通强奸之间的差异,有利于降低证明难度,实现数罪并罚。当报应刑的正义性可以被解释论满足时,修法的理由就只剩下能否显著提高预防效果。但是,收买被拐买的妇女犯罪的特殊性使得修法能否跨越法律认知、理性选择和盈亏权衡的三重障碍发挥威慑作用存在疑问。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一环,基层执法的问题及其因应策略,应在立法权衡中被同步考量。摒弃立法万能论的执念,重视行动中的法律,追求女性权益保护的实效而非口号,是立法者应当秉持的责任伦理。

关键词:立法论;解释论;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预备犯

作者:黄志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摘要:当前,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的国际民商事秩序需求日盛,亟待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维护,并以全球治理为视域考察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问题。民商事争议的全球治理对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在利益权衡、司法互信和监管功能方面均提出了要求。在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问题上积极回应上述要求,不仅有助于融合民商事判决跨国流动中存在的特殊主义国际私法与普遍主义国际私法之立场对立,也能够指引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的规范革新。全球治理视域下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的规范革新,应构建平衡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规范体系,建立提升司法互信制度化的规范体系,确立蕴含监管功能的公共秩序规范,以此为我国在国际民商事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判决承认与执行;全球治理;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司法互信;人类命运共同体

THE END
1.《法律适用》2024年第5期要目刑法诉权法理《法律适用》杂志始终致力于促进中国应用法学的发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刊物的学术性,突出法学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特色,着重对审判实践中的新型、疑难、前沿法律问题及典型司法案例进行研究。所刊发的文章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在学术界和司法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UFVCN50530W1MT.html
2.法律适用法的现实挑战与解决路径法律法规适用问题讨论稿一、法律适用法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法律适用法,作为法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法律如何在实际案件中应用和执行。它是连接抽象法律条文与具体法律实践的桥梁,对于保障法律公正、公平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复杂化,法律适用法的地位愈发凸显。它能够帮助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准https://blog.csdn.net/JiYan_green/article/details/137680790
3.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问题研究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寇丽 开通知网号 【摘要】: 本文以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为研究主题,以分析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国际商事仲裁程序问题的法律适用和国际商事仲裁实体问题的法律适用三个方面展开详尽论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仲裁立法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53-2004063781.htm
4.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与行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会议主题: 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与行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32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 会议时间: 2021-07 主办单位: 会议目录 人工智能裁判新入口:民事速裁案件的算法——以请求权基础为理论支点 形式正义视域下司法人工智能的提升路径——以法定犯裁判事实证成智能化为样例 从融合到定制:“智能https://wap.cnki.net/touch/web/Conference/List/GJFG202107001026.html
5.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与行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热门 / 最新 / 好友 0 有用 simonking 2023-07-11 17:57:28 福建 > 更多短评 1 条 我要写书评 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与行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32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的书评 ··· ( 全部0 条 ) 论坛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 当前版本有售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556253/
6.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评审结果12.“一国两制”下区际民商事法律冲突解决路径研究 课题组: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华南农业大学 主持人:吴翔、江保国(已调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3.行政诉讼判决方式适用与完善研究 课题组: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主持人:程琥 14.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现代化研究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12/id/7690412.shtml
7.2023年度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与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公告10.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边界问题研究 [HJ2023A14]谢振中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 [HJ2023A15]许一鸣 宜昌市人民检察院 [HJ2023A16]余书金 荆州市人民检察院 11.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调查核实研究 [HJ2023A17]李勇 武汉市人民检察院 12.数字检察建设研究 http://www.hbjc.gov.cn/tzgg/202308/t20230810_1784905.shtml
8.英国“适当法理论”之研究其实,对于戴西和韦斯特累克的评价,主要的不在于是谁提出了“合同适当法”的概念,而在于他们对涉外合同关系法律适用问题有着不同的主张,正是这种不同的主张导致了合同领域中“适当法理论”长期存在的“主观论”与“客观论”之争。 概观“合同适当法”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大体上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时期:主观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73441_5417.html
9.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评审结果12. 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中国司法管辖权问题研究 课题组:西北工业大学、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主持人:杨云霞 孙辙 13. 营业信托纠纷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课题组:中国人民大学 主持人:叶林 14. 互联网司法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课题组: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https://m.yunnan.cn/system/2021/12/29/031844520.shtml
10.刑法总论(第二版)pdfepubmobitxt电子书下载2024《刑法总论》是一本立足课堂教学特点、编写体例新颖、学理阐述系统,并贴近法律与实务的法学基础教材,择取成熟稳定的通说性基础知识与概念,辅以“内容提要”、“重点问题提示”、“法律适用问题”、“法律条文及司法解释”、“复习思考题”等有效栏目,语言简洁,脉络清晰,易于掌握。初版至今已逾四载,广受本教材选用者好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11862252
1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 法学研究 2.中国法学 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 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 8. 法学评论 9. 法律科学 10.法制与社会发展 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 13.环球法律评论 14. 当代法学 15. 法学论坛 16. 政治与法律 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 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https://baike.sogou.com/v168026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