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

2019年11月26日至27日,新时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围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现代化与国际化、新时代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两项专题进行研讨。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刘晓云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上海法院将进一步加大对侵权假冒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强对新业态新领域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三合一”审判机制,强化涉知识产权案件执行措施,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使上海建设成为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关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嫒珍提出,通过推进裁判方式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知识产权诉讼制度,探索科学解决有关证明责任等疑难问题,加强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探索研究。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许惠春重点介绍了杭州互联网法院、宁波两级法院移动微法院建设、杭州余杭法院涉网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经验,并建议妥善平衡知识产权权利人、电商平台、平台内经营者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袁春提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存在审判质效等方面的短板。建议强化市场经济意识,推动知识产权诉讼特别程序立法,优化审判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中国欧盟商会知识产权工作组副主席张华宁充分肯定了中国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上的创新,并重点介绍了《中国欧盟商会知识产权工作组建议书2019/2020》,建议专利法修正案增加有关侵权案件举证责任分配等措施。

厦门大学教授林秀芹提出应立足我国本土现实,坚守司法裁判的理性,提高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质效,并建议进一步加强对FRAND案是否处理全球许可费问题的研究。

日本企业知识产权联盟(中国)会长木田共彦重点介绍了日本专利诉讼制度中的证据收集、损害赔偿金额计算,并围绕日本国内专利申请及PCT申请动向、中国IPG的活动内容进行了评析。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审判长徐燕如认为,要继续完善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机制,深入推进诉讼制度改革,大力加强审判智能化建设,服务保障科技创新。

同济大学教授宋晓亭认为,各国应建立发展符合本国需求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并重点介绍了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培养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复合型人才的思路。

二、关于新时代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1.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民三庭庭长杨柏勇以北京法院的5件惩罚性赔偿案例为线索,探讨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在威慑、警告潜在侵权人以及激励创新等方面的价值取向。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审判长欧丽华认为,必须坚持诚实信用原则,以激励创新为导向,以市场价值为基础,在实现知识产权制度本意的前提下,确定惩罚性赔偿的合理倍数。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李佳认为,“情节严重”应该作为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要件之一,区分“主观恶意”与“情节严重”各自考虑的因素,以使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得以正确适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彭学龙认为,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助力权利人积极举证,公开法官的自由心证,统一自由裁量的判定要素,精确惩罚性赔偿的计算基数。

2.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审判长秦元明认为,在确定惩罚性赔偿的“基数”后,应充分考虑侵权人的恶意程度和情节严重程度确定“倍数”,并简要介绍了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的起草情况。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邓宏光提出考虑惩罚性赔偿的例外情形,不仅要考虑公法和私法之间的对接,还要考虑法律体系内部对接以及与其他民事法律之间的对接,以及同类型案件的对接与协调。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蒋中东认为,主观故意应仅限于直接故意,而不必采用“恶意”的概念;如果填平原则能够有效弥补权利人的损失,就没有必要适用惩罚性赔偿。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黄从珍认为,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原则是法定赔偿填平原则的例外。建议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详细列举在司法审判中比较公认的“恶意”情形。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黄武双认为惩罚性赔偿从功能上针对的是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而非针对侵权损害的补偿。将“故意”与“情节严重”同时作为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前提,能够有效防止惩罚性赔偿的滥用。

3.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的关系及赔偿金额的确定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霍楠认为,在特定情况下,法定赔偿以替代形式发挥着惩罚性赔偿的功能。囿于权利人举证难,法院难以查明惩罚性赔偿基数,因此需要适度降低证明标准,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重庆两江新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曹柯从实证角度探讨了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的混同、许可费的倍数与惩罚性赔偿的重叠等问题,强调精确赔偿对适用惩罚性赔偿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审判员余静认为,惩罚性赔偿适用比较少的原因,除了主观标准难以确定外,还因为计算基数难以确定。建议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并通过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方式进一步统一和规范。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审判一庭庭长凌崧认为,应当依法支持当事人选择有利于保护的损失赔偿计算方法,并探索构建惩罚性赔偿的计算模型,主、客观要件考量因素的位阶排序。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王迁认为法定赔偿在一定情况下能够体现惩罚性,不能仅仅以法定赔偿的金额多少来判断是赔偿性还是惩罚性,关键是看金额有无明显超出侵权给权利人带来的实际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林广海在总结中认为,要优化现代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强化民事司法,有效执行惩罚性赔偿制度,促进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发展完善,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寻求权利许可、自觉防范侵权风险;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探索符合惩罚性赔偿特点的证据规则和裁判规则,切实把惩罚性赔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THE END
1.《法律适用》2024年第5期要目刑法诉权法理《法律适用》杂志始终致力于促进中国应用法学的发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刊物的学术性,突出法学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特色,着重对审判实践中的新型、疑难、前沿法律问题及典型司法案例进行研究。所刊发的文章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在学术界和司法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UFVCN50530W1MT.html
2.法律适用法的现实挑战与解决路径法律法规适用问题讨论稿一、法律适用法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法律适用法,作为法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法律如何在实际案件中应用和执行。它是连接抽象法律条文与具体法律实践的桥梁,对于保障法律公正、公平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复杂化,法律适用法的地位愈发凸显。它能够帮助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准https://blog.csdn.net/JiYan_green/article/details/137680790
3.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问题研究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寇丽 开通知网号 【摘要】: 本文以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为研究主题,以分析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国际商事仲裁程序问题的法律适用和国际商事仲裁实体问题的法律适用三个方面展开详尽论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仲裁立法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53-2004063781.htm
4.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与行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会议主题: 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与行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32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 会议时间: 2021-07 主办单位: 会议目录 人工智能裁判新入口:民事速裁案件的算法——以请求权基础为理论支点 形式正义视域下司法人工智能的提升路径——以法定犯裁判事实证成智能化为样例 从融合到定制:“智能https://wap.cnki.net/touch/web/Conference/List/GJFG202107001026.html
5.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与行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热门 / 最新 / 好友 0 有用 simonking 2023-07-11 17:57:28 福建 > 更多短评 1 条 我要写书评 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与行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32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的书评 ··· ( 全部0 条 ) 论坛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 当前版本有售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556253/
6.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评审结果12.“一国两制”下区际民商事法律冲突解决路径研究 课题组: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华南农业大学 主持人:吴翔、江保国(已调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3.行政诉讼判决方式适用与完善研究 课题组: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主持人:程琥 14.执行参与分配制度现代化研究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12/id/7690412.shtml
7.2023年度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与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公告10.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边界问题研究 [HJ2023A14]谢振中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 [HJ2023A15]许一鸣 宜昌市人民检察院 [HJ2023A16]余书金 荆州市人民检察院 11.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调查核实研究 [HJ2023A17]李勇 武汉市人民检察院 12.数字检察建设研究 http://www.hbjc.gov.cn/tzgg/202308/t20230810_1784905.shtml
8.英国“适当法理论”之研究其实,对于戴西和韦斯特累克的评价,主要的不在于是谁提出了“合同适当法”的概念,而在于他们对涉外合同关系法律适用问题有着不同的主张,正是这种不同的主张导致了合同领域中“适当法理论”长期存在的“主观论”与“客观论”之争。 概观“合同适当法”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大体上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时期:主观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73441_5417.html
9.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评审结果12. 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中国司法管辖权问题研究 课题组:西北工业大学、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主持人:杨云霞 孙辙 13. 营业信托纠纷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课题组:中国人民大学 主持人:叶林 14. 互联网司法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课题组: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https://m.yunnan.cn/system/2021/12/29/031844520.shtml
10.刑法总论(第二版)pdfepubmobitxt电子书下载2024《刑法总论》是一本立足课堂教学特点、编写体例新颖、学理阐述系统,并贴近法律与实务的法学基础教材,择取成熟稳定的通说性基础知识与概念,辅以“内容提要”、“重点问题提示”、“法律适用问题”、“法律条文及司法解释”、“复习思考题”等有效栏目,语言简洁,脉络清晰,易于掌握。初版至今已逾四载,广受本教材选用者好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11862252
1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 法学研究 2.中国法学 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 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 8. 法学评论 9. 法律科学 10.法制与社会发展 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 13.环球法律评论 14. 当代法学 15. 法学论坛 16. 政治与法律 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 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https://baike.sogou.com/v168026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