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卫东、曹文泽共同签订“共建‘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合作框架协议
线上互联网法律服务思维和模式也不断转变。有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线上法律服务主要是以互联网为工具,以用户为平台,汇聚律师和客户,解决双方信息沟通问题。此类服务模式单一,基本属于“律师库+在线咨询”。近年来,也有类似易法客、iCourt等机构选择某一切入点或是某一领域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站式”互联网法律服务
与会专家发言
对于今后的平台建设,曹文泽表示:“高校办互联网法律平台也不是封闭的,需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开放才有出路,合作才能共赢。”大数据平台是开放的平台、合作的平台、共享成果的平台,参与到平台建设中的所有单位和机构,既是服务者,更是建设者。在功能定位上,平台将更加注重加强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同社会各界的合作,对接法治建设的新发展、新需求,更好实现平台的精准服务,着力打造包容开放、融合创新的新型平台;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公检法司、律协、律所强化联动,与行业协会、企业、互联网其他领域单位机构对接合作。与会专家表示,平台建设可以通过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实现上海乃至全国法律大数据开放共享,推动法律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的交互互动,服务立法、司法、执法、学法、用法,推动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提能升级。
线上平台框架:“一框三云八场景”
线上平台以“一框三云八场景”为框架。“一框”指搜索框,实现法律信息的汇聚、开放、共享,通过“一框”打开法律之窗,推开法律之门,打造法律话语、产品、发展、市场在网络平台上的“旋转门”。
“三云”是开三朵云。第一朵云“法问云”,E问E答云,以五纵向(法条查询、智能问答、微课助教、专家进驻、分答系统)一横向(多维)为结构,通过“法律问答机器人”形式回答大众法律查询、法律咨询,提供课件助教、律师对接,实现“人在问,云在答”。
第二朵云“法库云”,法治淘宝云,以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开放共享理念,做实“人人贡献智汇,人人享受服务”的愿景,实现“人在找,云在供”。
第三朵云“法例云”,智慧研判云,通过“法律案例智能E分析系统”,完成法律案例分析,为高校教师、律师、法官研判案件提供机器辅助,实现“人在入,云在算”。通过人问云答、人找云供、人入云算,推动法治建设提水平、上台阶,解决社会治理源头、关口前移,让“三朵云”真正成为“法律之眼,神奇云境”。
“八场景”指以“人为核心”,以“用户为导向”构建八个主要场景,即“链机构”“查法条”“寻案例”“学课程”“看图书”“找律师”“聚智库”“用数据”。
查法条,汇集全国上下左右法律条文,包括国内法条和国外法条查询两大功能,其中国内法条查询包括宪法、法律、特色党法、行政法规及文件、部委规章及文件、司法解释及文件、地方性法规规章等。
找律师,对接全国优秀律师,按照地域和律师专长将律师进行分类,保证用户快速精准搜索。目前,学校正在不断与律师、律所对接中,未来保证为用户提供全面、丰富、权威的律师搜索场景。
聚智库,聚拢全国官民学产研究智库,包括大学、社科院、研究机构、民间智库四部分,未来将为用户提供系统而全面的智库搜索渠道。
通过上述八大场景,实现让中国法治话语通过集散地延伸“传播链”;让中国法治产品通过接入口完善“供应链”;让中国法治发展通过体验馆生成“创新链”;让中国法治市场通过交汇所形成“产业链”。平台目前已开通大部分应用功能板块,今后将建成以学校为中心,整合校内外优势,通过信息联动,汇聚法律产品、信息、数据、精英、教育、智库等资源,集集散、接入、体验、交易功能为一体的,跨界协同共建、资源共享共赢的法律大数据集成综合性开放系统,真正实现一站式互联网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