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关系管理(个人总结)

一、对企业来说,员工的工作绩效、忠诚度、工资福利水平是影响生产效率、劳动力成本、生产质量的重要因

素,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员工关系的含义:

是指管理方与员工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并受到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员工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的相互交织。有时它是建立在一种“心理契约”的基础之是

三、冲突的形式:

对员工来说,有罢工、旷工、怠工、抵制、辞职等;

对管理方来说,有关闭工厂、惩罚或解雇等。

四、力量分为:劳动力市场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力量。

1、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

2、双方对比关系力量:是指员工进入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影响管理方的程度,其中尤以退出、罢工、岗

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3、“退出”:员工辞职给用人方带来的成本,如寻找和培训顶替辞职员工的费用;

“罢工”:是员工停止工作给管理方带来的损失;

“岗位”主要是由于在岗员工不服从、不配合用人方的工作安排而带来管理成本的增加。

五、员工关系的特点:

1、个别性与集体性,

指个别员工与管理方之间的关系,集体员工关系是员工的团体,如工会;

2、平等性与不平等性,

从签定劳动合同角度来看,双方是平等的,而员工有劳动过程中有服从管理方指示的义务,员工关系有不平等的一面;

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

“对等性义务”,指一方没有履行某一义务时,他方可以免除另一相对义务的履行,“非对等性义务”,则是指一方即使没有履行某一相对义务,他方仍不能免除履行另一义务。对等性义务属于双方利益的相互交换,而非对等性义务则属于伦理上的要求,

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六、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

1、劳动关系管理,即员工入、离职面谈及手续办理,员工申诉、纠纷和意外事件处理;

2、员工关系诊断与员工满意度调查;

3、员工沟通与咨询服务,即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引导企业与员工之间进行及时双向沟通,完善员工制

4、组织员工参与管理;

5、纪律管理;

6、冲突化解与谈判。

它强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这种沟通更多采用柔性、激励、非强制的手段,注重提高员工满意度,追求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七、员工关系管理的最高目标是:“让员工除了把所有精神放在工作上之外没有其他后顾之忧”。

倡导的理念是:提倡奉献精神;强调相互关系。

八、员工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

权利义务的协商:员工关系正是通过这种“付出——获得”的方式形成了早期的心理契约。

九、合作:

1、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员工要共同生产产口与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与规

则的行为。

2、员工关系理论一般认为,合作的根源主要由两方面组成,即“被迫”和“获得满足”。

3、事实上,员工比雇主更依赖这种雇佣关系的延续。而且从长期而言,他们非常愿意加强工作的稳定性、

获得提薪和增加福利的机会。

4、“获得满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获得满足”主要建立在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

理权力的限制措施。

B、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是员工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

C、管理方也努力使员工获得满足。

十、冲突

1、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

2、冲突的“根本根源”

A、异化的合法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将英国描绘成“业主的国家”,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化。

B、客观的利益差异。市场经济更深层次的原则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这一目标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

和不断创新。马克思认为,在任何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价值都是由生产性劳动创造的。冲突的存在

取决于雇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程度和他们实际上采取的策略。

C、雇佣关系的性质。在多数情况下,他们对抗管理权力的方法只有退出、罢工、投诉,或参加其他形

式的冲突。

冲突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劳动者不愿意处于从属地位,更重要的是,管理权力的分布不是雇员的利益所在,而是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之所在;另外,如果雇主和员工个人之间签有详细的劳动合同,以及相应的报酬,那么只有在任何一方没有履行合同时,冲突才会出现。

3、冲突的“背景根源”

A、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各国的基尼系统总体呈上升趋势。

B、劳动力市场情况。

C、工作场所的不公平。不仅表现在垄断与非垄断行业之间,还表现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工作场所之

间。此外,工作场所中的性别不平等在全球仍十分显著,妇女要获得与男子平等的工资福利,往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D、工作本身的属性。

十一、冲突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明显的冲突和潜在的冲突。

冲突的表现形式:

1、罢工,是最为明显的表现形式,是非理性的行为。劳动关系理论一般认为,罢工是表示集体不满的唯

一有意义的形式。

2、其它形式:怠工、不服从;退出,或称辞职。辞职成为回敬雇主和恢复自尊的最终行为。

十二、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

1、文化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对现实中自身所处地位的感受,及工人对自身可以接受的行为的理解。

2、非文化因素

A、“客观”的工作环境。在大型机器工业企业中的工作更多的感受到来处管理方的异化压力,并更容

易产生冲突的行为。

B、管理政策和实践。如果管理政策和实践是进步的,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就会高一些。

C、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

3、冲突与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A、人力资源政策的局限性。

B、理解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十三、影响员工关系的因素主要是就业组织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THE END
1.知情权是什么意思根据规定股东知情权是什么意思 股东知情权的意思是股东有权利查阅公司的会计报告,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会议决议,并有权利了解和公司相关的经营状况,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原则上和公司经营相关的事项,股东都享有相应的知情权,股东的合法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 10w+浏览 公司经营 清算是什么意思,清算是什么意思,清算https://mip.64365.com/answer/16016.aspx
2.企业行使用工自主权,边界在哪里?评论“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一般不能干涉劳动者的私生活。”欧阳楚平告诉记者,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员工作为自然人,其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其中,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https://www.workercn.cn/c/2024-12-04/8406773.shtml
3.针对公司高管的保密措施认定及客户名单经营秘密侵权案件中停止【裁判意见】法院生效裁判认为,法律规定“保密措施”要件,主要是为了强调权利人需将保密的主观意愿客观化,但并不意味着要求该保密措施万无一失、必须严格具体到与其所要求主张保密的内容一一对应。香港某开发公司在本案中所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系客户名单,涉及客户需求种类、报价原则等交易习惯、意向的深度信息,是公司在http://ipc.court.gov.cn/zh-cn/news/view-3748.html
4.“与公司有关的纠纷”办理指引之一股东知情权纠纷法律适用: 《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第九十七条、第一百一十六条。 常见问题: 1、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知情权的范围 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知情权的法定范围,《公司法》规定包括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和监事会会议决议以及财务会计报告,有权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关于股份有限http://sbdlawyer.com/news/GongSiZhiLi_30467
5.认真贯彻新《公司法》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业研究新《公司法》对此予以了修正,扩大了股东的相关知情权。新《公司法》第98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第146条规定,上市公司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定期公开其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重大诉讼,在每会计年度内半年公布一次财务会计报告。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yyj/20060109/13582260057.shtml
6.企业改革中员工应享有知情权吗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企业改制的职工有知情权。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和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方案,必须报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或者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职工安置等事项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提请审批机关批准的产权转移方案,还应当包括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职工安置方案。https://wap.lawpa.cn/changshi/1092306.html
7.论审判视角下新公司法主要制度修订潘勇锋(五)增强股东权利,扩大了股东行使知情权的范围 (六)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 (七)完善了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的制度规范 (八)规定了特殊股权转让后出资义务承担问题 (九)完善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 四、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组织机构以及股份的发行和转让 (一)新增一人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jieming-angel.com/home/detail?id=c61e7604-8119-4072-91ea-2a746f2e415d
8.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保障股东依法享有的知情权、查询权、分配权、质询权、建议权、股 东大会召集权、提案权、提名权、表决权等权利,积极为股东行使权 利提供便利,切实保障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2.2.2 上市公司应当充分保障股东享有的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 对于股东提议要求召开股东大会的书面提议,公司董事会应当依据法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31921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一、在存在危险因素的地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是对劳动者知情权的保障,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生产意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本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二、安全警示标志,其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危险因素的注意,预防生产安全事故https://www.hnvist.cn/column/pxfg/details/1657682483525.shtml
10.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企业改制重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法规要积极支持政府和企业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改制重组关闭破产,通过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制度,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积极配合党政有关部门,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向职工群众讲清楚有关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规定,讲清楚企业改革的必要性、https://code.fabao365.com/law_51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