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你了解吗?

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你了解吗?

5月22日,作为今年全国两会重要内容,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将是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的编纂难度有多大?命名有何深意?民法典草案看点有哪些?还有哪些民事法律关系没有被涵盖?思客为你一一揭晓!

1

五年修一典,编纂难度有多大?

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草案,由民法总则与各分编草案“合体”而来,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共1260个条文,覆盖人民生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这样一部法典,编纂难度可想而知。

从1954年首次起草民法典算起,中国的民法典编纂之路已经走了整整66年。

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民法制定第三次启动,但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

因此,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2003年以来,由民法通则与作为民事单行法的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共同构成我国现行的民法体系。

这些民法规范虽然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日益活跃的民事活动对民事法律规范的更高要求。于是,民法典的编纂被提上日程。

2015年3月,民法典编纂正式启动。

2016年6月,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进入立法程序。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于当年10月1号正式实施。

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2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全文公布。

2020年5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2

从“法”到“典”,民法典定名的重要性?

我国民法典编纂完成实施时起,我们就进入了民法典时代。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提到,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以“法典”命名法律,这还是第一次,甚至从它严密的立法逻辑和体系的角度看,有可能也是唯一的一次。

其他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其他各种法律,都没有这样的命名。法典和法的命名,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是其区别显著,值得探讨。

能够被命名为法典的法律,大体上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我国民法典就是因为符合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才被定名为“法典”。

3

民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一个人受保护的起始点前移到了胎儿时期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民法典草案在总则编“自然人”章节中,加入新规,将一个人受保护的起始点前移到了胎儿时期。

不仅如此,草案还在人格权编明确:“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这不仅为近些年热点的基因编辑等划出红线,也为一个生命从最开始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

民法典草案在人格权编中专门对隐私权保护作了更加严密的保护。比如,它首次明确“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离婚太冲动?30天内可撤回!

为减少“头脑发热”式离婚,草案规定了提交离婚登记申请后三十日的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

“我国离婚率逐年升高,‘闪婚’‘闪离’现象越来越多。设立离婚冷静期是为了维护家庭关系的稳定,与‘离婚自由’并不冲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一级巡视员杨明仑表示,离婚冷静期制度在许多国家都有实施。

这项制度适用于夫妻双方协议离婚,不涉及家庭暴力等适用诉讼离婚的情况。

职场/校园性骚扰?勇敢说不,法律撑腰!

草案在总结既有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性骚扰的认定标准,以及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义务。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70年到期怎么办?自动续期!

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70年到期怎么办、小区业主维权难、公共维修资金常年“沉睡”等社会热点,草案均有明确规定:

对高空抛物坠物说“不”,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针对高空抛物坠物,草案多管齐下:明确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针对此类事件处理的主要困难是行为人难以确定的问题,强调有关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规定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类行为的发生。

4

为何未设知识产权编?

在民法典编纂之初,有意见建议增加知识产权编,但根据公布的民法典草案,各分编未设“知识产权编”,这是为何?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作草案说明时表示,经研究认为,设立知识产权编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民法典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难以纳入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也难以抽象出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的一般性规则。

并且,知识产权制度仍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之中,国内立法执法司法等需要不断调整适应。如现在就将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纳入民法典,恐难以保持其连续性、稳定性。

从摇篮到白发,从邻里纠纷到工作结婚,没有哪一部法律像《民法典》如此深刻地嵌入并影响我们的生活。

THE END
1.在我国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法律?在我国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法律? 在我国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法律? A.宪法 B.立法法 C.民法典 D.刑法 正确答案:C ①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 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编华图题 库微信公众号。 ②关注回复“刷题”获取更多试题和资料。https://m.hb.huatu.com/changshi/1691524.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基础知识(一)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非常广泛,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经营等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平等原则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http://jytyj.ordos.gov.cn/ZTZL/yhyshj/202305/t20230516_3392183.html
3.为什么说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律师普法民法典共7编1260条,调整如下四个生活领域:市场经济领域、其他社会领域、婚姻家庭领域、私人生活领域。这四个领域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使民法典成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们可以说,遵循民法典的生活,是一种良善的生活,是一种值得过的生活。一切法律都是为了规范人类生活而制定的,所以都与人们的生活相关。在所有https://www.110ask.com/tuwen/3004676686619983814.html
4.《民法典》:民事权利的保障书和社会作为民事权利的保障书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和社会运行的基础法律制度。《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http://hprc.cssn.cn/gsyj/zzs/shzyfz/202009/t20200904_5178966.html
5.从故事中读懂:民法典为何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人民政协网当然,这两个制度,也解决了他个人在婚姻方面可能导致的政治丑闻和继承人的有关问题。 可以说,《法国民法典》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是因为这部法典对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归纳,以通俗、简明、平易的方式告诉了人们生活的“游戏规则”。同时,也告诉我们,法律来源于生活,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经验,是“生活的百科全书”。https://www.rmzxb.com.cn/c/2020-08-03/2634778.shtml
6.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以法律之剑规范科技应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以法律之剑规范科技应用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中国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法学家的梦想。5月22日,由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民法总则“合体”而成的完整版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实现这个梦想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http://3g.oeeee.com/m.php?s=/m/mshow/ctime/1590229577/id/937199/type/html/mtype/1
7.生活百科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共7编1260条,调整如下四个生活领域:市场经济领域、其他社会领域、婚姻家庭领域、私人生活领域。这四个领域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使民法典成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们可以说,遵循民法典的生活,是一种良善的生活,是一种值得过的生活。 一切法律都是为了规范人类生活而制定的,所以都与人们的生活相关。在所https://tuanju-wap.bingtuannet.com/news_details.html?id=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