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情人不止20个我从来踩在法律的边缘张贤亮1980年

答:那时候人们有一个想改变的冲动,我们这批作家都是那时候冲出来的。这是我最狂野的梦,所以我觉得我现在很落魄,不过就是个小小的堡主,手上充其量就是一个亿。答:人家在玩你,你在接受批斗,一定有另外一个自己站出来,注视着这个场面,要不然我怎么活下去。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张贤亮今年77岁,在西北边陲的一座四合院里过着隐居生活,窗外能看到若隐若现的贺兰山脉。

和早年相比,他的生活安静了很多。上世纪80年代,身为名噪一时的作家,他总有写不完的小说。上世纪90年代,他以文联主席的身份下海经商,又有谈不完的买卖。到老了,他总算是名利双收,心满意足。

上网去搜一下“张贤亮”三个字,你自会知道他的经历。如果非要说是段传奇,起头就是一首诗,发表于1957年,叫做《大风歌》。如果不怕麻烦的话,还可以再去搜一下,网上也有这首诗的全文。现在看起来,这首诗不太符合当今的审美,起头就有一连好几个排比句“我来了”,接的还是感叹号,有点激动得喘不过气来的样子。再一想,放在那个年代倒也恰如其分,公私合营已经完成,大炼钢铁就要开始,想必一个19岁的少年也很难按捺住体内狂热的荷尔蒙。

这首热烈响应时代的诗歌得以顺利发表。以此为界,我们年轻男主人公的命运就此发生逆转。在接踵而来的运动中,他因此被划为右派。此前,他是世家的孙少爷,祖父和父亲都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他家住在上海高恩路的洋房里。现在上海已经没有这个名字的街道了。不过,网络是个宝库,再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高恩路在1949年以前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因为是奢华的法租界,还因为赫赫有名的荣德生绑架案就发生在这里。荣家和张家勉强也算邻居吧。

1957年,张贤亮开始了长达22年的劳改生涯。后面的很多事情,我们通过去年那次劲爆的微博桃色风波,多少有所耳闻。在那次突然爆发又被迅速平息下去的风波里,张贤亮被塑造成了一个处处留情、出手大方的风流作家形象。很讽刺,好像这个风波跟莫言拿诺贝尔文学奖正好是前后脚。老作家久未写作,再一露面,竟然既不是因为文学成就,也不是因为商业名望,而是因为他跟其他30后截然不同的活法。

故事是假的,风流是真的。波谲云诡的政治风云以难以预料的方式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私生活。张贤亮承认,他的确有和30后同代人截然不同的性观念和婚姻观。他不接受一夫一妻制,并且有过很多情人。他坦然承认这个很难被主流社会接受的事实,说:“别人想女人的年龄,我在想政治,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我到了今天这一步。政治,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大半个世纪以来,政治家推动的社会变革深刻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甚至是性生活。耐人寻味的是,很多年以后,包括张贤亮在内的很多人,大伙儿做官的做官,出名的出名,发财的发财,但是即便像张贤亮这样曾经认为“政治,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的人,也不愿意再谈论政治。

尽管很少出门,张贤亮却称不上是个真正的隐士。他还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的董事长,在这片方圆数公里的砂砾泥土夯成的土堡里,有四五百人为他服务,也指望着他讨生活。这里头有水管工,有司机,有服务员,有大学法律系毕业的年轻文员,还有贴身伺候的“书僮”。现在,受电脑技术的冲击,来影视城拍戏的剧组已经越来越少,不过,张贤亮的各种语录、照片、书籍和讲话却越来越多,几乎随处可见。有一面高高的墙壁上,甚至刻着一个大大的红色的“忠”字。

这是张贤亮呼风唤雨的一座城。他是堡主,所有人都叫他“主席”。政治家主导的时代更迭深刻改变了张贤亮的一生。他对性、政治和权力的态度也发生了耐人寻味的巨大变化。

张贤亮曾对政治产生过巨大的兴趣以及巨大的困惑。当一个人在饥饿、性压抑并且丧失自由的情形下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期和一部分中年时光,他一定非常清楚,是政治和权力失控造就了他前半生的乖张命运。不过,当他的后半生以戏剧性方式重启的时候,他既没有成为复仇者,也没有成为流亡者,他甚至把自己的受害者心态也尽量调整到接近零的状态。每一次潮流更替,他都没被落下。用时髦的话说,他算是“与时俱进”。用刻薄点的话说,他算是随波逐流。

在老作家快要80岁的时候,我在他的院子里跟他聊了4个小时。院墙以外不到50米,就是周星驰拍《大话西游》的外景地。为了招徕游客,那里支起了喇叭,每天早晚循环播放那一段著名的台词:“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闹哄哄又戏剧化的台词被院墙牢牢挡住。院子里非常精致,非常安静,正好就是一个老人值得享用的样子。不过,当老人打开话匣子,你就会知道,现实远比戏剧夸张。无论在生活里还是舞台上,人都很难掌控自己的命运。

THE END
1.“宪法宣传周”标语行政执法公示“宪法宣传周”标语 “宪法宣传周”标语 1.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2.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3.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5.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http://www.da.gov.cn/daczj/xzzf/202412/dff5c5d0fc3c4946975aa501af9d3ee1.shtml
2.议论文写作之排比句的运用PPT文档共19页.ppt文档介绍:议论文写作之排比句的运用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议论文写作之排比句的运用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https://m.taodocs.com/p-590144845.html
3.法律的排比句“能确认应确认,掌管应提供,反驳应举证。”学习了一年法律,就只搞懂了这三句话的意思。且只是大概明白。 法律是件复杂的事情。我觉得我的学习能力还是可以了,但是搞了这么长的时间,也只搞清楚了一种案件中的一个问题的一个知识点。而对于法律的本身,可学习的东西很多,望尘莫及。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08188588/
4.用两个同样的特殊疑问词做成排比句,这种表来自法律日语法律日语 18-07-6 10:31 来自iPhone客户端 用两个同样的特殊疑问词做成排比句,这种表达在中文很常用,例如“有多少爱,就有多少恨”,日语中这种表达很少,所以翻译起来不太容易。我看到日语中有一个表达「数だけ」与其对应,可解决这个翻译问题。如图片中「希望の数だけ失望は増える」(有多少希望就有多少失望)。https://weibo.com/2099315220/GoDSQcIe4
5.人事考试宣传标语(精选14篇)4.句式要整齐。标语的接受对象一般是明确的,所以,在句式上,一般使用简单的无主句,多为动宾结构,而少用复杂的主谓语句。标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比较整齐,即使是较长的句子,也多为字数较少、结构较简单的整句,像对比、对偶性的句子和简单的排比句。 5.修辞要鲜明。标语的受众,一般来讲是事先就十分明确的,所以,标语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7bom16w.html
6.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招考聘用模拟试卷共500题附答案解析142.说到文化,不少人认为会唱两首歌、背两首诗、说几段排比句就很有文化,这只是浅尝辄止。___是身怀绝艺的歌唱家、书画家,___言行粗俗,道德低下,也只能是有体无魂,人们照样说你没文化。 A: 也许 倘若 B: 就算 假如 C: 虽然 但是 D: 即便 如果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第二空中https://www.ddwk123.cn/archives/599808
7.民本思想范文12篇(全文)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下》中通过一段酣畅淋漓的排比句揭示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国君进贤, ……左右皆曰贤, 然后察之;见贤焉, 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 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 勿听;国人皆曰不可, 然后察之;见不可焉, 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 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 勿听;国人皆曰可杀, 然https://www.99xueshu.com/w/ikeyw8hvgpkd.html
8.世界上唯一以法律形式定下的花语对应的花是玫瑰。孟子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本文第二段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 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 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https://www.shuashuati.com/ti/d5e383ad04a747e5b8d74fee4972ae0f.html?fm=bdbds8d33b75688956bf74cf0ad08e2c6d80d
9.2023年05月四川天府新区上半年公开招考编外聘用人员模拟卷44、多选题 下列哪些做法不符合有关公务员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___ A: 县公安局法制科科员李某因2002年和2004年年度考核不称职被辞退 B: 小王2004年7月通过公务员考试进人市法制办工作,因表现突出于2005年丨月转正 C: 办事员张某辞职离开县政府,单位要求他在离职前办理公务交接手续 D:http://www.91exam.org/sydwxg/297-4028/4028658.html
10.国开法律专题本形考任务一20240912233357.pdf国开法律专题本形考任务一.pdf 15页内容提供方:152***5210 大小:817.89 KB 字数:约1.03万字 发布时间:2024-09-14发布于河南 浏览人气:129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国开法律专题本形考任务一.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912/700611415500615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