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侦查辩护人刑事责任

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规范排除非法证据程序,准确惩罚犯罪,切实保障人权,根据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一条采用下列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一)采用殴打、违法使用戒具等暴力方法或者变相肉刑的恶劣手段,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而违背意愿作出的供述;

(二)采用以暴力或者严重损害本人及其近亲属合法权益等进行威胁的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而违背意愿作出的供述;

(三)采用非法拘禁等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

采用刑讯逼供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供述,之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该刑讯逼供行为影响而作出的与该供述相同的重复性供述,应当一并排除,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侦查期间,侦查机关根据控告、举报或者自己发现等,确认或者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而更换侦查人员,其他侦查人员再次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供述的;

(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审判期间,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供述的。

第二条采用暴力、威胁以及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第三条采用非法搜查、扣押等违反法定程序的方法收集物证、书证,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第四条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案件,侦查机关在侦查终结前,应当书面通知人民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人员开展讯问合法性核查。检察人员应当在侦查终结前询问犯罪嫌疑人,核查是否存在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的情形,并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第五条人民检察院核查结束后,应当制作重大案件讯问合法性核查意见书,送达侦查机关。对于经核查确有或者不能排除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情形的,应当通知侦查机关依法排除非法证据。侦查机关对存在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情形没有异议,或者经复查认定确有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情形的,应当及时依法排除非法证据,不得作为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根据,并制作排除非法证据结果告知书,将排除非法证据的情况依法告知人民检察院。重大案件讯问合法性核查意见书和被排除的非法证据应当随案移送,并写明为依法排除的非法证据。

人民检察院认为可能存在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可以书面要求侦查机关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说明。对确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向侦查机关提出纠正意见。

第七条审查起诉期间,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确有或者不能排除刑讯逼供、非法取证情形的,应当依法排除非法证据,不得作为提起公诉的依据。人民检察院可以要求侦查机关另行指派侦查人员重新取证,必要时也可以自行调查取证。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被告人书写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申请,但应当记录在案,并由被告人签名或者捺指印。

被告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但没有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被告人在人民检察院对讯问的合法性进行核查询问时,明确表示侦查阶段没有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情形,在审判阶段又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申请的,应当说明理由。人民法院经审查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没有疑问的,可以驳回申请。

第十二条被告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被告人参加庭前会议。

第十三条召开庭前会议前,承办案件的审判员应当阅卷,并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二)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否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的,是否作出调查结论;

(三)对于重大案件,人民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人员在侦查终结前是否核查讯问的合法性,是否对核查过程同步录音录像;进行核查的,是否制作重大案件讯问合法性核查意见书;

(四)对于人民检察院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排除的非法证据,是否随案移送并写明为依法排除的非法证据。

人民法院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后,认为需要补充上述证据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在三日内补送。

第十四条在庭前会议中,人民法院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二)公诉人提供证明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据材料;

(三)控辩双方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发表意见;

(四)控辩双方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审判人员归纳争议焦点。

第十五条在庭前会议中,人民检察院应当通过出示有关证据材料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说明。人民法院可以对有关材料进行核实,经控辩双方申请有针对性地播放讯问录音录像,必要时可以通知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参加庭前会议说明情况。

第十六条在庭前会议中,人民检察院可以撤回有关证据。撤回的证据,没有新的理由,不得在庭审中出示。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撤回排除非法证据的申请。撤回申请后,没有新的线索或者材料,不得再次对有关证据提出排除申请。

第十七条控辩双方在庭前会议中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达成一致意见,但一方在庭审中反悔的,除有正当理由外,法庭一般不再进行审查。

控辩双方在庭前会议中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未达成一致意见,人民法院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有疑问的,应当在庭审中进行调查;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没有疑问,且没有新的线索或者材料表明可能存在非法取证的,可以不再决定进行调查并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审理前未申请排除非法证据,在庭审过程中提出申请的,应当说明理由。人民法院经审查,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有疑问的,应当进行调查;没有疑问的,应当驳回申请。

人民法院驳回排除非法证据的申请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没有新的线索或者材料,以相同理由再次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不再审查。

第二十条人民法院决定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的,应当先行当庭调查。对于被申请排除的证据和其他犯罪事实没有关联等情形,为防止庭审过分迟延,可以先调查其他犯罪事实,再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调查。

在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法庭调查程序结束前,不得对有关证据出示、质证。

第二十一条法庭决定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调查的,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召开庭前会议的案件,法庭应当在宣读起诉书后,宣布庭前会议中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审查情况,以及控辩双方的争议焦点;

(四)控辩双方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辩论。

第二十二条证据收集合法性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

公诉人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可以出示讯问笔录、提讯登记、体检记录、采取强制措施或者侦查措施的法律文书、对讯问合法性的核查材料等证据材料,也可以针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异议的讯问时段播放讯问录音录像,提请法庭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公诉人发现当庭不能举证或者为提供新的证据需要补充侦查,建议延期审理的,法庭可以延期审理。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调取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但未提交的讯问录音录像、体检记录等证据材料,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该证据材料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有关的,应当予以调取;认为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无关的,应当决定不予调取,并向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说明理由。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申请人民法院通知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的,应当通知上述人员出庭,不得以签名并加盖公章的说明材料替代侦查人员出庭。

第二十四条法庭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调查的,应当重视对讯问录音录像的审查,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一)讯问录音录像是否依法制作。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是否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二)讯问录音录像是否完整。是否对每一次讯问过程录音录像,录音录像是否全程不间断进行,是否有选择性录制、剪接、删改等情形;

(四)讯问录音录像与讯问笔录的内容是否存在差异。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内容,讯问笔录记载的内容与讯问录音录像是否存在实质性差异,存在实质性差异的,以讯问录音录像为准。

经人民法院通知,侦查人员不出庭说明情况,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对于控辩双方补充的和法庭庭外调查核实取得的证据,未经当庭出示、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不得作为证明证据收集合法性的根据。但经庭外征求意见,控辩双方没有异议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经法庭审理,被告人供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排除:

(一)确认以本规程第一条规定的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

(二)应当对讯问过程录音录像的案件没有提供讯问录音录像,或者讯问录音录像存在选择性录制、剪接、删改等情形,综合现有证据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

(三)侦查机关除紧急情况外没有在规定的办案场所讯问,综合现有证据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

(四)其他不能排除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

第二十八条人民法院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调查后,应当当庭作出是否排除有关证据的决定。必要时可以宣布休庭,由合议庭评议或者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再次开庭时宣布决定。

依法予以排除的非法证据,不得出示、质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二十九条人民法院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审查、调查结论,应当在裁判文书中写明,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条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抗诉、上诉,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有关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审查、调查结论提出异议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审查。

第三十一条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第一审程序中全面出示证明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据材料。

人民检察院在第一审程序中未出示证明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据材料,第一审人民法院依法排除有关证据的,人民检察院在第二审程序中不得出示之前未出示的证据材料,但在第一审程序后发现的除外。

第三十二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未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申请,在第二审程序中提出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审查:

(一)第一审人民法院没有依法告知被告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权利的;

第三十三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排除非法证据的申请未予审查,并以有关证据作为定案的根据,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第三十四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对依法应当排除的非法证据未予排除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依法排除非法证据。排除非法证据后,根据不同情形对案件依法作出处理。

第三十五条人民法院对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审查、调查程序,参照上述规定。

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中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审查、调查,参照上述规定。

第三十六条本规程自2024年9月3日起施行。《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试行)》同时废止。

THE END
1.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立法 >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http://www.npc.gov.cn/npc/c1773/c1848/c21114/c33602/
2.欧盟高官:国际刑事法院决定具有强制性博雷利在社交平台X上对此作出回应说:“国际刑事法院作为一个独立的国际机构,其使命是起诉国际法规定的最严重的罪行。”博雷利强调:“所有批准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国家都有义务执行法院的裁决。”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根据2002年7月生效的《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设立,对该规约生效之后发生的灭绝种族罪、反人类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622120711988345&wfr=spider&for=pc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六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刑事司法协助,参照本法规定。 第六十八条 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刑事司法协助请求或者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请求提供的文件和证据材料,按照条约的规定办理公证和认证事宜。没有条约或者条约没有规定的,按照互惠原则办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636214&page=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是为保障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正常进行,加强刑事司法领域的国际合作,有效惩治犯罪,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制定,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自2018年10月26日主席令第13号公布之日施行。 http://www.lx0797.cn/zc?article_id=112062&pagenum=3
5.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草案)提请二审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草案)今天(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二次审议,制定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是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和国际追逃追赃工作的需要,对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犯罪,履行国际条约义务,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草案),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外国在刑事案件调查、侦查、起http://m.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A9hTTVIbNSHzn6P9LTlU181022
6.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落地: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摘要】:<正>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历经十余载的研究起草、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常委会审议等工作,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终于落地。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的法律网越织越密,我国在国际追逃追赃合作中的法律难题终于有望破解。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是我国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RE201902019.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本书为2018年10月2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单行本。该法旨在保障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正常进行,加强国际刑事司法领域的合作,有效惩治犯罪,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制定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推进国际追逃追赃工作的https://www.ilawpress.com/book/detail?id=309725562186760731&t=book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解读法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完善了中国刑事法律体系,顺应国际司法协助规范化要求,为打击跨国犯罪、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提供了立法支持.解读《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主要特征,明确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范围及拒绝提供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情形,有助于全面把握立法背景、重大意义及法律架构. 关键词: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 http://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79174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收藏 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商品编号:3018233 ISBN:9787519728250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 编者: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1-01 开本:32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D997.9 页数:27 册数:1 大约重量:450(g)https://m.jarhu.com/book.php?id=2018233
10.国际刑事司法协助问法百科在我国,司法机关对外提供刑事司法协助或者请求外国司法机关提供刑事司法协助,除了遵守上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及刑事诉讼法第17条的规定外,还需要遵守有关的司法解释、行政法规。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9月2日公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部分“涉外刑事案件审理程序https://www.51wf.cn/view-term-changelist/5192
11.中国与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刑事司法协助,参照什么法律法律常识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刑事司法协助的,参照的法律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读者到律霸网进行法律咨询。https://wap.lawpa.cn/changshi/67921.html
12.国际刑事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关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葡萄牙共和国关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西班牙王国关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条约 第三编 外国法律 加拿大引渡法 加拿大刑事司法协助法 …… 词条信息 词条浏览:50674次 最近更新:22.06.07 编辑次数:9次 创建者:楩當https://baike.sogou.com/v6783548.htm
13.房地产税真的要来了?有上限,瞄准限制高端多套房69.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 已提请审议 第二类项目: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47件) 第三类项目:立法条件尚不完全具备、需要继续研究论证的立法项目 解读:房产税是直接税,难以转嫁 2018年3月,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曾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财政部以及其他有关方面正https://m.loupan.com/heze/news/201810/3456764
14.司法协助司法协助的内容主要是送达文书、调查取证等诉讼行为,以及对对方法院生效判决的承认和执行。 司法协助,是指一国法院或其他机构根据本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或互惠原则,为他国法院代为一定的诉讼行为或与诉讼有关的行为的制度。 司法协助:是指不同国家的法院之间,根据自己国家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http://www.110.com/info/baike/gjf/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