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不予公开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

近几年来,信息公开网站在行政机关中十分风靡,但是,有关信息公开中的内容引起了很多纠纷,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告知形式,是否涉及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怎样判断是否违背的自身权益引发了很多讨论,下面就由律霸为您带来信息公开不予公开的详细分析:

一、政府信息,在《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中的定义非常明确: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只要你是在工作,只要你是在履行行政职责,在这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都是政府信息。政府信息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以是否对外产生权利义务影响为标准,不以是否本行政机关制作为标准,只要你是在履行行政职责,由此产生的被记录保存的信息,都是政府信息。

二、《信息公开条例》的出现,很多政府工作人员或者办理行政案件的从业人员在内心都是拒绝,因为他们习惯认为对外的信息是可诉的,被监督的,一定要慎重,但对内的是行政机关内部的事,不需要跟谁交代也不需要让谁知道。《信息公开条例》彻底打破了这一观念,从今以后只要是在履行行政职责,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都是政府信息。

三、政府信息公开告知的形式

申请人错列被申请人,实际上是申请人的行政复议申请材料存在瑕疵,行政复议机构可以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告知申请人进行更正。行政复议机构应自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之日五日内通知申请人进行更正。

四、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商业秘密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定义是: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对于个人隐私,法律上并没有对其做出过明确定义。

很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都认为这一回复非常简单,其流程不过是“征求第三方意见——不予公开”,直接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判断权交给了第三方,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正确的流程可以参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的规定:

《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14条

对行政机关以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且第三方不同意公开为由不予公开的,人民法院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审查:

(一)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是否涉及第三方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进行初步判断;

(二)经初步判断认为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且公开可能侵犯第三方权益,行政机关履行书面征询第三方意见的情况;

(三)第三方不同意公开时,行政机关对于不予公开是否存在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进行审查的情况;

(四)涉及第三方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信息是否存在可以区分处理的情形,能够区分处理的,是否向申请人提供了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

五、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正确的判断流程应该是这样:

行政机关初步判断属于商业秘密和或个人隐私——征求第三方意见——百分之九十九的第三方都会不同意公开——行政机关再判断不予公开是否存在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进行审查的情况——如不存在再判断一下能否区分处理——最后作出属于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答复。

哪些信息属于商业秘密

买房时个人信息被泄露怎么办

如何判断一项信息是不是商业秘密

该内容对我有帮助赞一个

验证手机号

我们会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放心输入

为保证隐私安全,请输入手机号码验证身份。验证后咨询会派发给律师。

THE END
1.版权视界资讯中心【“两高”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4〕13号),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解释》共十六条,主要包括明确“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http://www.copyrightruc.com/article/45/510.html
2.试论入世后民商事案件裁判文书的公开性/邬文辉我们强调民商事案件裁判文书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是否就意味着凡是与案件有关的内容均不加区别一律应当公开在裁判文书中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条虽然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公开审判制度,但该法又在第66条中规定,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自然在裁判文书中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1.html
3.论不公开审理与裁判文书上网但也有学者认为,不公开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也可以公开,“不公开审理案件,仅只是审理过程不向社会公众公开,并不意味着其所有活动及其结果不向社会公众公开。”在对周翠丽律师将李某某等人轮奸案一审判决书上网公开的评论中,仍有一些人持在法律上并无不妥的观点。周翠丽律师本人也认为:“不公开审理案件是审理过程不公开,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05/id/1288655.shtml
4.行政法律理论辅导讲座:民事诉讼法(三)在民事案件的一审程序中,人民法院经常对争议案件作出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的处理。那么,究竟这几种处理方式如何适用? 1.不予受理与驳回起诉的比较 不予受理与驳回起诉的适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其区别。 相同之处在于:第一,适用的法律文书相同,即都适用裁定。第二,当事人的权利相同。对于该裁定而言,当http://www.yuloo.com/news/2006-10-29/12686.html
5.我是官司赢得一方中国裁判文书网却公开我个人信息家庭住址出生年并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属于违法行为。但一般情况下,不存在违法。姓名和家庭住址一般对外也都是公开的https://www.64365.com/ask/7979779.aspx
6.北京四中院:网站转载法院制作并公开的裁判文书不存在过错的,不导读:近年来,网站、微信公众号转载裁判文书(法院判决书、裁定书)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查看裁判文书、了解真实案情、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但转载行为是否侵权当事人的隐私,存在争议,尚无明确规定。然而,2021年4月25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一个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例,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思路。该判决认为网站转载行为并不构成https://lawyers.66law.cn/s2601159251052_i933271.aspx
7.最高法审委会专委对新民诉解释九大问题的最新解读且申请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提供便捷的查阅服务;(三)判决书、裁定书尚未发生法律效力,或者已失去法律效力的,不提供查阅并告知申请人;(四)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不是本院作出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向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申请查阅;(五)申请查阅的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不予准许并告知申请人。https://m.fljg.com/news/66202.html
8.后向东: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实践中十大重要观点辨析由于现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不予公开理由的规定较为简略,行政机关在实践中自发探索提出了一些拒绝的理由,“申请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调整范围”就是这样产生的。由于法律规定的缺位,以及拒绝结果的合理性,致使这个理由被频繁使用。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判决也支持行政机关使用这个拒绝理由。由此,“申请不属于《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5/8745.htm
9.聚焦《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北大法律信息网(五)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旨在规制合同订立后的履行行为,当事人以合同违反强制性规定为由请求认定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合同履行必然导致违反强制性规定或者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据前两款认定合同有效,但是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未经处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向有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2.aspx?featureId=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