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实施。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爱国主义教育法即将施行
该法将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主任杨合庆介绍,爱国主义教育法将为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法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全社会一体遵循的法律规范,用法治方式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推动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施行,将进一步营造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的浓厚社会氛围,激励中华儿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力支撑。爱国主义教育法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对赓续中华文明基因,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为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爱国主义教育法落实宪法规定,保障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增进全体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增强国家观念,教育引导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宪法义务,巩固国家繁荣发展、长治久安的根基。
中央网信办
落实到管网、办网、上网全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副局长唐磊介绍,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义务。
教育部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深入挖掘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教育系统将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为新的起点,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介绍,教育系统将落实法律规定,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入挖掘各门学科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
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各地各校结合地方实际和学校特色,创新活动手段,拓展活动内容,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
同时,发挥学校与家庭联系紧密的独特优势,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专业支持,引导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未成年人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活动。
文化和旅游部
将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一级巡视员周久财介绍,文化和旅游部充分发挥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文化艺术研究机构、文艺院团,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览展示馆等资源和优势,通过宣传展示、体验实践、举办活动、文艺创作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中央宣传部
爱国主义教育入法
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凝聚价值共识
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副局长曾建立表示,2019年中央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阐明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时代要求和实践要求,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在厚植家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汇聚奋进力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确立、强调、规范、引导,进一步把党的主张和方略明确为国家的意志,把对群众的号召倡导上升为公民的法定义务,把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部署固化为法定的职责。
同时,他还表示,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的使命任务,将爱国主义教育写入法律,也是回应人民群众强烈爱国热情,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凝聚价值共识,涵养家国情怀、增进民族团结,更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现实需要。
新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在第九条作出专门规定,明确在每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国家和社会各方面举行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集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