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长沙举行

2023年6月3日,由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主办,湖南大学法学院承办,中国知网、北大法宝协办的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法学期刊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唐珍名,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会员、理事、编辑和学者代表等21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黎四奇教授主持。

吕忠梅副会长在开幕式致辞中代表中国法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谢意,对法学期刊研究会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法学期刊研究会的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二,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加快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第三,认真贯彻落实两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加强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第四,牢牢把握法学期刊姓党、姓社、姓马的政治定位,确保法学意识形态阵地安全。

研究会副会长、《清华法学》主编车丕照教授主持了研究会报告审议环节。

研究会全体与会会员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主题教育学习与研讨环节由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广兴研究员主持。

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教授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学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黄文艺总编辑阐述了党中央对法学期刊在内的学术期刊发展所作出的重要指示、出台的重要文件以及提出的重要举措。他总结指出,高品质、高质量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学术期刊发展的基本要求,而新时代法学期刊高品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概括为“六化”,即推进法学期刊专业化、精品化、差异化、集群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并围绕着这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他提出,法学期刊要对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发挥带动和引领作用,应重点引导学者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理化、学术化阐释,加强对中国法治实践经验、实践智慧、实践理性的学术提炼,推动对全球前沿性、前瞻性法治问题的研究。新时代法学期刊可以充分发挥六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阐释的主阵地作用,二是法学理论创新的引路人作用,三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库作用,四是期刊具有的人才培养作用,五是中外法学交流的大平台作用,六是法学学风建设的风向标作用。

6月3日下午,大会先后分为两个环节进行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第一环节由研究会副会长、《现代法学》主编赵万一教授主持。

《政法论坛》主编刘艳红教授作了题为《加强法学学术交流,办好一流学术刊物》的发言。她认为,学术刊物的内核在于学术性,应通过学术交流来推动学术刊物的发展。目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的效果不佳,学术期刊的评价机制影响并且制约了学术交流,且学术人才的成长环境日益内卷,也制约了学术交流。因此,我们应当让学术交流回到交流,遵循“研究到交流到研究”规律。期待各位同道发光发热,做出力所能及的推动,办好一流刊物。

《法学研究》副主编谢海定教授作了题为《发挥学术期刊知识创新引领功能,加快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发言。他提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构成大体包含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部门法学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理论体系以及法律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结合构成看,在以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为目标的知识创新过程中,要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阐释和知识运用,加强各部门法知识体系的融贯性、推进新兴法学部门的发展和完善,并推动法律理论为法律系统外领域提供法学解决方案。在发挥法学期刊知识创新的引领功能中,学术期刊要用学术的方式来讲政治,要加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以及期刊的竞争与合作。

在与谈环节,研究会副会长、《法学家》副主编杨建顺教授和《比较法研究》主编解志勇教授作了精彩评议。

解志勇主编指出,办刊特色不明显、各刊内容趋同的原因之一是近几年法学研究热点比较聚焦、共识增多,这从侧面反映了现在法学期刊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在提升,以及办刊科学性的提高。数字文明时代的到来为自主创新中国法学知识体系提供了历史契机,法学期刊要把握住数字文明时代法学的发展规律,构建知识体系;要坚持“守正创新”,逐步实现法学知识体系的全面升级;要在办刊中,加强国内对话平台和国际对话平台的建设。在进行比较法研究中,要注重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比较法研究和发展的指导作用,以及比较法基础理论、数字法治等方面的研究,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度体系的提质升级,加强合作,传承和发扬比较法律文化。

专题研讨第二环节由研究会副会长、《东方法学》主编施伟东教授主持。

长安杂志社社长李利军作了题为《依法报道的〈长安〉实践》的发言。他介绍了《长安》杂志的情况和主要成绩,并结合许多具体实例围绕依法报道主题谈了“为什么”和“怎么做”两方面内容。他指出,依法报道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法治化的一个具体的要求,也是新闻媒体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等职责的所在。在守护法治的过程中,要盯住职责、行为、关系以及理念四个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法律用语准确表述等问题。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常务副主任沈丽飞编审作了题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法学期刊特色化建设》的发言。她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就要求法学期刊注重法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就目前关于数字法学的研究和政治法学研究来看,我们要努力实现研究范式和方法上的转型升级。在特色化建设中,不要过于受评价体系的影响,而应依托各自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栏目,同时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栏目策划和选题的主导性、系统性。

中国知网期刊合作部副经理李晴作了题为《基于大数据的中国法学期刊发展解析》的发言。她从学科、期刊、文献、作者的角度就法学学术领域传播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并就数字出版应用与合规化使用进行了总结和介绍,最后介绍了知网在法学学术成果专业化传播方面的努力。

北大法宝学术运营总监、《北大法宝文粹》副主编刘馨宇作了题为《法学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及法宝GPT智能应用》的发言,她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中的208家期刊为数据源,从期刊、发文、作者及所属机构等角度全面分析了2019—2020年期刊发文的被引情况,总结了高影响力期刊的新特征和新变化,并就法宝GPT产品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姚建龙主编提出,构建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不能成为“独语”,要在对话中获得话题设置及话语的能力、理论的构建、规则的制定等方面的优势。当代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面临着不少难点问题。对此,法学期刊要有更多的担当和作为,同时也要有学术的自信,重视传统法的研究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的研究。法学期刊的立场和倾向对于法学研究、法学知识体系建构具有重大的导向性,因此要承担应有的责任,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要对青年学者、小众学科、非主流法学院校进行针对性的扶持,加强学术交流,以刊促建、以刊引学。

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法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王莉萍编审作会议总结。她对吕忠梅副会长、张文显主任、黄文艺总编辑、各位发言人和与谈人以及参会人员表达了感谢,并特别感谢了承办方湖南大学法学院的大力支持。她指出,此次会议对我国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学期刊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各法学期刊要认真落实吕忠梅副会长和张文显主任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刻认识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提高加快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使命感、责任感,增强法学期刊参与建构体系的自觉性和创造性,通过加强选题策划和栏目设置,提高创新引领的能力,充分发挥法学期刊在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中的应有作用。

THE END
1.法治日报2024年12月07日政法“各方当事人在一审、二审期间分别提交了大量证据,事实查明难度大,本案所涉法律问题也较为复杂。” “本院已于9月12日、26日两次询问当事人。因各方当事人住所地都在广东省深圳市,合议庭于11月7日到一审第三人原工作单位调查核实了解情况……”陶凯元说明了本次庭审前合议庭所做工作等情况。 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241207/Articel03003GN.htm
2.中国法律评论常务副主编袁方:如何评判来自民主与法制社《中国法律评论》常务副主编袁方:如何评判一篇法学论文的优劣虽说文无定法,但法学论文写作当有章法。一篇法学论文是不是好论文,学术期刊编辑部都有自己的评判角度,通常包括四个方面:选题价值、创新性、论证逻辑和文字表达。笔者结合《中国法律评论》(以下简称中法评)的定位与特点,谈谈编辑部的评判标准,希望对学术https://weibo.com/1831059072/N08ip4rAX
3.袁方:法律媒体人的新时代使命[人物名片]袁方,山东大学法学院1999级硕士研究生,香港城市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中国法律评论》执行主编。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1999年,袁方从山东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以专业课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法学院,从此她感受到了与英语文学完全不一样的法律思维与魅力。 https://www.law.sdu.edu.cn/info/1047/9534.htm
4.《正版中国民法青年论坛一物权变动模式于飞袁方梅向荣法律中国法律图书旗舰店 登录查看更多图片 > 正版 中国民法青年论坛一 物权变动模式 于飞 袁方 梅向荣 于飞 袁方 梅向荣主编 著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 加入购物车 https://item.jd.com/10113634917694.html
5.创刊60多年的《法学》英文期刊首期出版,推动更多中国法治研究成果《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常务副主编吴坚认为,英文学术期刊既是中国与世界创新前沿交流融汇的平台,又是展现中国学术创新成果、面向世界树立增强学术话语权的重要平台。 《中国法律评论》常务副主编袁方指出,要提升中国法学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内容既要体现中国新时代特色,又要满足国际读者的阅读兴趣。传播方式要以国际读http://wenhui.whb.cn/zhuzhan/xue/20220902/483882.html
6.中国劳动法学杂考(一至三)学术前沿(王益英老师译文) (1950年代末人大法律系民法教研室教师合影。前排右四为关怀、右五为龚建礼;二排右二为郭寿康;三排右一为赵中孚) (改革开放以后的某次学术活动。右二为任扶善,右三为袁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社会法教研中心 责任编辑:林中鹤 审核编辑:周灵犀http://www.clsslaw.cn/article/?id=8839
7.开赛啦!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之法研灯塔征文比赛通知杨建军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法律科学》主编 王青斌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行政法学研究》副主编 支振锋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环球法律评论》副主编 袁方《中国法律评论》常务副主编 田国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法商研究》编审、编辑部主任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343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