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要求“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并对此作出一系列改革部署。这既体现了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原则,又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确定了努力目标、规定了基本任务。

一、深刻认识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

人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权保障,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之一。《决定》关于完善人权司法保障的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正是贯彻落实这一系列原则目标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一)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是贯彻党的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和主要原则。保障人民权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构建和完善司法制度时尊重和保障人权。近年来,我国的人权司法保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党中央的要求相比,与民主法治的发展进步相比,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司法实践中,侵犯人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不仅侵害了当事人合法权益,更损害了司法权威。要维护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升司法公信力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完善人权的司法保障制度。

(二)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司法制度作为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不仅体现了法治发展的水平,更体现了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文明程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法治发展道路,必然要把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作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坚持民主法治建设与保障人权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人权保障的制度化水平,努力开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时代。

(三)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环节

二、全面贯彻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改革部署

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的过程中,创新理念、整体规划、突出重点、严格落实。《决定》从明确人权保障原则、提升人权保障理念、健全人权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作出了全面部署。

(一)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

(二)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

(三)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是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方法,故被称为极刑。目前,确有一些国家废止了死刑,但是离开中国国情盲目照搬国外废止死刑的做法并不可取。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是“既保留死刑,又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刑事案件高发多发,特别是一些手段极为残忍、后果极为严重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只有保留死刑,才有利于遏制这些极其严重的犯罪,才能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益。适用死刑必须慎之又慎,绝不能错杀。2011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9.1%。要根据社会治安的形势,继续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控制死刑的适用,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准确把握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的司法理念,严格落实我国对罪犯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方针。

(四)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五)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六)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

司法救助是体现国家关怀的抚慰性、救济性措施,是国家对因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获得有效赔偿,而造成生活困难的当事人予以一次性救助的制度。积极开展司法救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我国的司法救助工作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不平衡,存在救助覆盖面过窄、救助对象不明确、救助工作不规范、救助资金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既影响了司法救助的效果,也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要推动国家立法,一是合理确定司法救助的对象,突出救助重点,使资金用于最需要救助的人员;二是完善司法救助措施,健全救助方式,明确救助标准,合理确定救助金额;三是健全司法救助程序,明确救助资金的申请、审批、发放等救助程序,建立救助公示和公开制度;四是强化司法救助保障工作,在政府主导下,确保司法救助资金有保障、使用有规范、救助有实效。

(七)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八)完善律师制度

律师是我国法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律师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完善律师制度,要加强对律师的管理与服务,规范律师活动,为律师行使执业权利提供司法保障,创造良好环境。一是要健全鼓励律师参与辩护、代理诉讼的机制,落实《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的规定,完善侦查、起诉和审判各环节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二是推进律师执业专业化建设,探索建立律师专业水平评价体系和评定机制,积极推行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制度;三是健全律师执业行为规范,完善律师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律师规范执业、诚信执业,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三、准确把握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

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要正确处理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程序公平与实体公正、追求公正与注重效率的关系,确保人民群众有尊严地参加诉讼,及时得到公正的裁判结果。

二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要体现对基本人权的尊重。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明确要求,要始终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切实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等合法权益。司法活动直接涉及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财产权益等基本权利,要以完善人权司法保障改革为契机,不断提升人权司法保障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

三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要突出对司法权力的制约。在司法活动中,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的权利相对司法机关的公权力,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受到侵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就要强化对司法权力的限制和制约,防止滥用权力侵犯人权。要完善外部监督制约,认真贯彻《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司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基本原则,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健全人民监督员制度,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为公民维护自身权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四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要强化对诉讼权利的保障。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辩解权等诉讼权利,要重视其辩护辩解的内容,对涉及无罪、罪轻的辩护意见要认真核实。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发挥律师在依法维护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要加强对公民权利的救济。完善人权司法保障,既要有效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又要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在受到侵犯后,能及时得到有效救济。不论是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还是刑事诉讼,司法活动本身就是对公民权利最有效的救济手段。一要充分保障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申诉、控告权利,充分重视申诉、控告的内容,认真审查,及时反馈;二要健全司法救助制度,切实保障被害人、困难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要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保障当事人获得法律专业人员帮助的权利;四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强化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法律监督;五要落实国家赔偿制度,不断加强对公民权利的救济。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新时代,立法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制定和完善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人权保障各方面立法更加成熟完备,人民各项权利更有法律保障。随着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以良法善治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广大人民群众享有人权的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样。 https://www.moj.gov.cn/pub/sfbgwapp/qgyfzsApp/202205/t20220513_454963.html
2.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中国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为人权保障提供了法治基础。截至2021年4月,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计277件,涵盖了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等领域。民法典体现了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对依法https://epaper.lnd.com.cn/lnrbepaper/pad/con/202106/25/content_117935.html
3.司法文明在“四个全面”进程中提升法治中国建设”部分专门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依法治国决定》在“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部分,专门提出“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并提出了许多改革任务。 可以说,随着人权理念的升华,就要不断地通过健全和完善司法制度,既促进司法领域人权的改善,也提高司法服务和保障其他领域人权的能力。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5/03/id/1570347.shtml
4.杨宗科: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立法需求与立法供给第二届法学大家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在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时指出,我们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制度,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我们完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和党内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61808794470344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