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有组织犯罪法》普法宣传刑法黑社会黑恶势力

《反有组织犯罪法》明确了有组织犯罪、恶势力组织的概念,对恶势力组织可以适用法律规定的惩治和防范措施,并明确了利用网络实施有组织犯罪、“软暴力”行为的定性,让这些黑恶势力再也无处遁形。

有组织犯罪

有组织犯罪是指《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组织实施的犯罪。

恶势力组织

软暴力

“软暴力”是指为了谋取非法利益或者非法影响,有组织地进行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对他人形成心理强制,足以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可以认定为有组织犯罪的犯罪手段。

境外黑社会组织

境外的黑社会组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实施犯罪,以及在境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的,适用本法。

★“有组织犯罪”亮点解读★

《反有组织犯罪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法律,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标志性成果,是常态化扫黑除恶的法治保障。

《反有组织犯罪法》的出台对于进一步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01依法从严惩治黑恶犯罪

02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

03严防黑恶势力渗入基层

04防止未成年人遭受侵害

05防止黑恶势力死灰复燃

06保障涉案单位和个人权益

《反有组织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彰显了党和国家扫黑除恶的坚定决心。希望通过本次《反有组织犯罪法》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体师幼、家长的反有组织犯罪意识和能力,为建设平安校园、助力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THE END
1.黑帮的法律治理以法社会学为角度(二)恶势力团伙的概念 1、恶势力团伙是黑帮组织的初级形态。 关于恶势力团伙,法律并无明文规定。恶势力团伙只是一个社会评价,多见诸于公安、检察、法院等政法机关的内部文件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章。其内涵和外延都比较模糊,目前学界和业界很难达成共识。但事实上,恶势力团伙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在司法实践中,恶势力http://data.110.com/a959637.html
2.试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4.缺乏相应的专门规范和法律保护 一些单位和个人之所以可以随意拒绝媒体采访,可以任意阻止和封杀舆论监督稿件,可以对实施舆论监督的人进行打击和报复;而一些媒体和记者在上述情况面前之所以无力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无力按新闻规律开展正常的舆论监督,无力使舆论监督达到应有的效果,都是因为目前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还缺乏相应http://sass.cn/109002/22259.aspx
3.给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给予什么处分纵容涉黑涉恶活动、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构成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一十五条 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涉黑涉恶活动、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831708.html
4.举报人保护制度14篇(全文)二是因被举报人大多数是有权有势的在职领导干部,并且往往和黑恶势力有勾结,相关职能部门对打击报复行为进行查处时,要么无法可依,要么受到当权腐败官员的干扰,要么因为调查难度大而无法进一步查实,总之,难于实现对信访举报人合法权利的保护。三是受理机关由于注重对举报线索的利用,导致在利用举报线索查处案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zwyx8do.html
5.新法速递《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全文法治动态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惩治有组织犯罪,加强和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有组织犯罪,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组织实施的犯罪。 http://www.tasifa.com/index.php?c=show&id=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