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研究中国法律起源、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规律,中国法制史的学习相比其他课程较为简单,关于中国历史我们一定都不陌生,而中国法制史则是将重点聚焦于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法律制度,目的是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只要认真听讲、用心总结、努力背诵相信大家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
二、平时学习
课堂是学习最重要的阵地,课后复习总结对于巩固运用知识也很重要。建议按照断代史进行学习,每个朝代都学透之后再进行专题总结。首先,了解每个朝代的主色调,比如夏商更多地体现一种天讨天罚的神权法思想,西周强调“以德配天”“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其次就是按照【立法概况/刑法/民法/经济/行政/司法制度】六大部分来梳理脉络。
以唐朝为例:
(1)立法概况:①立法指导思想②法律形式③法典④法律特点
(2)刑事立法:①定罪量刑原则②罪名③刑罚
(3)民事立法:①契约②继承③婚姻④其他
(4)行政立法:①行政机关:三省六部/两府三司…②官吏选任③监察制度
(5)经济立法:①土地②赋税③专卖……
(6)司法制度:①司法机关②诉讼制度
按照断代史将内容梳理好之后,进行像罪名变化、诉讼制度、监察制度等的专题复习总结就更加高效。从两个层面进行整理总结,不仅复习效果更好,而且对于期末考试也会有很大帮助。
三、期末备考
在做好平时的总结复习工作后,期末复习的方向就会明确很多。相比于平时知识掌握面面俱到,期末复习备考更要抓住历朝历代法律制度中的重点,在平时的课堂中也可以多加留意。复习时最好首先按照朝代梳理框架,在框架中不断填充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逻辑,并且提早复习,巩固加深记忆。
一位谦虚且不愿透露姓名的学霸
授课老师:李云龙
一、日常学习
首先,课前可以有针对地进行预习,比如了解要学习的这个朝代的主要特征,如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复习上节课记的笔记,以及提前阅读课本等。
二、期末复习与考试技巧
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的复习可以分为两条线,一条是宏观层面上对于知识体系的搭建,另一条是具体的知识点的准确背诵。在宏观上,要了解中国古代法制的起源、发展、形成、演变与转型这五个阶段,形成一条完整的知识脉络,并且把这些阶段与各个朝代进行对应,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把各个朝代都作为一个主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搭建。在具体的知识点上,要打好基础,平时勤整理笔记,形成周期复习的好习惯,在复习与背诵时还要注意细节,把重要的制度记忆精准,如在背诵六礼时,不仅要把定义背会,还要把顺序记住。答题时要分点作答、逻辑清晰、卷面整洁,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注意回答要精准,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在作答时要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最后,祝大家能够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
授课老师:孙康老师
一、课堂学习
1.课前充分预习,将老师第二天上课要讲的内容浏览一遍,并简要总结通过自行预习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看听课的时候能否得到老师的解答;
2.课中的关键是理解老师说的内容,不着急记笔记,但是也要记!要学会思考老师讲的知识,如果有逻辑不顺的地方,要及时在小本本上记录,需在经过自己的思考还不能得到答案的前提下,课后请教老师;
3.课后要将课前和课中的疑惑进行解答,并对一些概念的特点进行记忆。
二、课后阅读
三、期末复习
1.抓重点,在熟读教材、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准确记忆
首先一定要注重熟读教材,理解知识点,要多读多看,然后遍数一定要上来。其实对于历史这种学科,就是一定要去多看,光看一遍是不可能就记住的,因为它的内容比较多,考点也比较多,所以一定要去抓重点,看考点考的是什么,问的是什么,然后去多读,一定把遍数提上来,加深印象。
2.有体系的复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法制史的知识点很零碎,要注重总结。可以分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横向就是要掌握每个朝代的立法特点,独特的法律制度等等。纵向要学会对比历朝历代的发展变化,比如监察制度的异同、指导思想变化等等。建构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对法制史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3.制作计划,反复回顾
我个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希望同学们可以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走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