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夏商西周)主要知识点第一章(夏商西周)主要知识点1、法制指导思想:从神权法思想到、法制指导思想:从神权法思想到“以德配以德配天天”思想。思想。2、礼、礼与刑的关系。、礼、礼与刑的关系。3、立法:、立法:禹刑禹刑汤刑汤刑吕刑吕刑九刑九刑4、定罪量刑原则:眚、非眚、惟终、非终、定罪量刑原则:眚、非眚、惟终、非终5、刑罚:五刑、刑罚:五刑6、司法:狱讼、讼费、五听、圜土、囹圄、司法:狱讼、讼费、五听、圜土、囹圄第二章(春秋战国)主要知识点1、成文法的公布(具体史实、争议及意义)、成文法的公布(具体史实、争议及意义)2、法经法经(内容及特点)及影响。(内容及特点)及影响。3、商鞅的、商鞅的“改
2、法为律改法为律”。第三章(秦汉)主要知识点第三章(秦汉)主要知识点1、法制指导思想的演变:从任法家到儒法道的结合。法制指导思想的演变:从任法家到儒法道的结合。2、法律形式:律令科比(式、法律答问、廷行事)、法律形式:律令科比(式、法律答问、廷行事)3、云梦秦简、汉律六十篇、云梦秦简、汉律六十篇4、亲亲得相首匿、上请、亲亲得相首匿、上请5、秦朝徒刑类别、汉朝刑制改革、秦朝徒刑类别、汉朝刑制改革6、公室告与非公室告、春秋决狱、秋冬行刑、公室告与非公室告、春秋决狱、秋冬行刑第四章(魏晋南北朝)主要知识点:第四章(魏晋南北朝)主要知识点:1、三部主要律典的编纂体例变化及其特点:、三部
3、主要律典的编纂体例变化及其特点:新新律律、泰始律泰始律、北齐律北齐律2、法律儒家化的体现:八议、准五服以制罪、重、法律儒家化的体现:八议、准五服以制罪、重罪十条、官当。罪十条、官当。3、刑罚制度的变化。、刑罚制度的变化。4、大理寺、刑讯制度化、登闻鼓直诉制度、大理寺、刑讯制度化、登闻鼓直诉制度第五章(隋唐)章主要知识点:第五章(隋唐)章主要知识点:1、开皇律开皇律、贞观律贞观律、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唐;唐律的地位。律的地位。2、五刑、十恶。、五刑、十恶。3、贵族官僚特权原则;同居相为隐原则;化外人、贵族官僚特权原则;同居相为隐原则;化外人相犯原则;类推原则。相犯原则;类推原则。4、三司推事;刑讯
4、制度;死刑三复奏、五复奏制、三司推事;刑讯制度;死刑三复奏、五复奏制度。度。第六章(宋元)主要知识点:第六章(宋元)主要知识点:1、宋刑统宋刑统、编敕、断例与指挥、编敕、断例与指挥2、折杖法、刺配、凌迟折杖法、刺配、凌迟3、审刑院、审刑院、洗冤集录洗冤集录、鞫谳分司制、理雪制、鞫谳分司制、理雪制、务限法、翻异别推制、务限法、翻异别推制4、大元通制大元通制、元典章元典章、收继婚、赘婿、收继婚、赘婿第七章(明清)主要知识点:第七章(明清)主要知识点:11、大明律大明律、大诰大诰、大清律例大清律例22、重其所重,轻其所轻、重其所重,轻其所轻33、立决与监候、充军、发遣、立决与监候、充军、发
5、遣44、会审制度、大审、秋审、会审制度、大审、秋审第八章(近代第八章(近代1902194919021949)主要知识点:)主要知识点:11、大清现行刑律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大清新刑律;礼;礼法之争;法之争;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十九信条十九信条;领事裁判权、会审公廨、大理院与法部;领事裁判权、会审公廨、大理院与法部;2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天坛宪草天坛宪草”、“袁记约法袁记约法”、“贿选宪法贿选宪法”;“六法全书六法全书”3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减租减息减租减息”、中国中国
6、土地法大纲土地法大纲;马锡五审判方式;马锡五审判方式中国法制史发展线索:中国法制史发展线索:1、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指导思想夏商夏商“神权法神权法”西周西周“德德”、“礼礼”汉朝立法思想演变汉朝立法思想演变唐唐“一准乎礼一准乎礼”明明“重典治国重典治国”、“重其所重、轻其所轻重其所重、轻其所轻”清末清末“中外通行,有裨治理中外通行,有裨治理”2、立法活动、立法活动法律形式、律典法律形式、律典夏夏禹刑禹刑商商汤刑汤刑周周吕刑吕刑李悝李悝法经法经汉汉九章律九章律(汉律六十篇)(汉律六十篇)曹魏曹魏律律泰始律泰始律(张杜律)(张杜律)北齐律北齐律贞观律贞观律、永徽律永徽律+律疏律疏宋刑统宋刑统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