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其说3000多年前,古人有“法”可依文明探源

现代社会法律无处不在,时刻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秩序。而在古代社会,法律也一直存在。

殷墟甲骨文,不仅记录了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还蕴含着古代法律的萌芽。

从“五刑”看夏商法律意识

商朝人的占卜行为往往是以兽骨和龟甲作为载体,占卜后的甲骨由专人集中储存,最后瘗埋于土坑中,从而形成了珍贵的地下“甲骨文档案库”,这些卜辞内容就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文研究专家、郑州大学甲骨学学科首席教授宋镇豪介绍,夏商时代,统治者已有意识利用纪、纲、训、典、刑、罚对社会风俗进行矫纠。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周礼·秋官·司刑》细分“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而当时的“五刑”指保证法律实施的五种刑罚,通指大辟(砍头)、宫(毁坏生殖器官)、劓(割鼻)、膑(凿去膝盖骨)、墨(黥刻面部而涅以墨)。

商代大体沿用了夏代的“五刑”,20世纪出土的大量甲骨文资料证明,商代的刑法及诉讼体制已经比较完备。例如,殷墟甲骨文中有关墨刑、劓刑、刵刑(割耳)、刖刑(砍脚或脚趾)、椓刑(宫刑)“五刑”的记载屡见不鲜。特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小屯南地甲骨》第857片的卜辞,为商代墨刑提供了直接证据。

宋镇豪说,从古代文献对“五刑”轻重次序的不同排列中,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社会观念差异。同时,甲骨文中反映的肉刑轻重等次架构,视墨、劓、刵、刖、椓为“五刑”,与《尚书·吕刑》的肉刑排次和“爰始淫为劓、刵、椓、黥”相当接近,又显示了商代法律与后世法律之间的因循沿替关系。

法:平之如水、去不直

在殷墟“车马坑”旁边的“甲骨文”碑林中,记载着“武丁狩猎而出车祸”故事的石碑上,有个“井中有人”的字,这究竟是个什么字,时至今日,专家们依然有不同意见。

已故中山大学教授、甲骨文研究专家商承祚先生曾判定,甲骨文中那个“井中有人”的字,应该是“囚”字。有学者认为,这个字反映出中国远古时代一种极为文明的监狱管理制度。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虽然尚未出现“法律”这一确切词组,但“法”和“律”两个字却已经有了规则、规范的含义。

查询资料显示,“法”字最早见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说文解字》中对“法”字的解释是:“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这里的“灋”即为“法”的古字,意指刑法。该字由三部分组成:水、去、廌。“水”代表执法要公正如水;“廌”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会用角抵触理屈之人;“去”则表示去除不公。这一解释揭示了“法”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古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随着古人智识的开化和理性的提升,“法”字构造虽去掉了“廌”,但仍保留了“平之如水”和“去不直”的含义,成为现代法律的溯源。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原副院长于成龙介绍,甲骨文中有“师惟律用”的记载。“律”字左从“彳”,表示行走、执行;右为“聿”,像手拿毛笔之形。在古代,律管用于矫正音准,由此引申为法律、约束。推测造字之初,“律”可能表达行为准则之意,后引申为法律、约束的意思。

刻辞正反面释文。释文记录了商王武丁的一起车祸。

商朝法制:制约社会风俗,矫纠民风

在商朝的法律体系中,对不孝行为的惩罚极为严厉。宋镇豪解释,由于商朝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宗族或家族组织,推重孝行不仅有助于维护家庭内部和谐稳定,也有助于强化血亲贵族统治集团的世袭统治地位和商朝王权政体的社会基础。因此,商朝期望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引导社会风俗的健康发展。

商朝还制定了很多法律来约束官员的行为。《尚书·伊训》记载,伊尹制定了“官刑”,用来警告百官。官员如果犯了“三风十愆”的罪,就要受到惩罚。“三风”即巫风、淫风、乱风,“十愆”即“三风”里包含的官者最容易犯的错误。这些法律均可看出夏商统治者利用纪、纲、训、典、刑、罚对社会风俗进行矫纠和规范的用心。(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莫韶华)

THE END
1.唐代法律制度:律令格式四者并行的法典体系隋统一全国后,重视法制建设,开皇元年删定律、令,开皇三年再定律、令、格、式。唐朝继承并进一步完善了律、令、格、式四者并行的法典体系。 中国传统的法典体系由律、令、格、式组成。律最早出现,战国时魏国李悝综合各国法律,撰成《法经》六篇,秦汉沿用并补充发展。令是律的辅助,秦汉时期就已经律、令并称,二者的http://fw.mwfw.cn/fw/233265.html
2.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必看题库知识点(强化练习)考试题库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司法卷一》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http://www.91exam.org/exam/87-4536/4536343.html
3.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书刊主持编纂《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十卷本)、《中华大典·法律典》(六卷本)等三项法律史学国家大型科研项目;著作等身,出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宪法史》等30余部著作,其中不少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http://www.mzyfz.com/html/1452/2024-12-06/content-1637900.html
4.2017法律硕士考研知识点:法制史(1)法律硕士资讯2017法硕考研复习进行中,下面整理了法律硕士考研法制史相关知识点,供2017考研的各位考生参考。 第一章奴隶制法律制度 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 一、中国国家与法起源于夏朝 公元前21世纪夏启建立夏王朝时,中国的国家和法律制度即正式形成。中国国家和法起源于夏朝的建立,其主要依据在于: https://m.koolearn.com/kaoyan/925795.html
5.考研法硕中国法制史知识点整理文景刑制改革的内容对于报考法硕考研的同学来说,中国法制史是法硕考查的知识点,中国法制史作为综合科考察的局部,主要考查相关学科的根本概念、根本知识和根本原理,大家可以通过练习题学习掌握。下面上海高顿考研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法硕中国法制史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2023考研法硕中国法制史简答题:简述文景刑制改革的内容 https://m.gaodun.com/kaoyan/sh/1288833.html
6.中国法制史知识点2020-04-10[法律硕士]2021考研法硕:中国法制史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 // 很抱歉!本词条没有更多信息 // 猜你喜欢 2024-11-29 [卫生人才招聘]2024年甘肃兰州市中医医院编外人员招聘公告 2024-11-29 [卫生人才招聘]2025年甘肃省中医院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人才招聘148人公告 2024-11-29 [卫生人才招聘]202https://www.offcn.com/tag/380822.html
7.中国法制史知识点6篇(全文)中国法制史知识点 第1篇 夏商 禹刑: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性质:相当于现代的刑法典 内容:昏、墨、贼,杀。死刑为主,或已有肉刑。西周 1、质剂 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ehtv363.html
8.中国法制史特殊必背知识点复习经验中国法制史特殊必背知识点 摘要:很多法硕考研的小可爱都抱怨道法制实在太难了,觉得自己是条鱼,还没到7秒就忘干净了。不要急,帮帮给大家整理了中国法制部分的特殊部分,多背会有帮助哦。 (1)赎刑最早出现于夏代。 (2)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一条军法见于《甘誓》(夏启)。https://www.kaoyan.com/zhuanyeke/jingyan/5ba8b865bc549.html
9.《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归纳思维导图模板《中国法制史》知识点专辑 Tree 免费 中国法制史 U815633106 免费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唐代律法 原杰 免费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隋初法制 原杰 免费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唐初法制 原杰 免费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唐代法律 Yyyy 免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维导图 U647793385 免费 药学专业知识点:药https://shutu.cn/search/zhongguofazhishizhishidianguina.html
10.备考指南理论法第十期《中国法制史》重要知识点对比总结,来胜中国法制史上的历次“第一” 1.第一次公布成文法: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 2.第一部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的《法经》。 3.第一次改法为律:商鞅变法 4.第一次废除肉刑:西汉时,文帝开始刑罚改革直接起因于“缇萦上书” 5.第一次“八议”入律: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http://www.studymall.com/fakao/blog/post.aspx?ip=2005
11.法制史学习笔记(个人向)Part.1法制史知识点总结文章浏览阅读1.5k次,点赞24次,收藏23次。关于中国法制史的内容,本文主要是先秦时期的法律情况,有很多出乎意料的内容。_法制史知识点总结https://blog.csdn.net/ozawacai/article/details/140022166
12.2021考研法硕:中国法制历史的优秀传统法硕考试科目一共分为五科,民法、刑法、法理、宪法、法制史,刑法复习中,要日积月累,每天掌握一小部分知识点,好好坚持,中公考研主要就法学知识点分别给大家整理,希望可以提供相应的指导。 中国法制历史的优秀传统 第一,德配王命,民贵君轻。民本主义是中国古代法制与法文化的基础。西周时期就确立了“以德配天”的https://www.kaoyan365.cn/jm/198077.html
13.浅议中国高校法制史教学创新当下,文学作品与法制史教学活动仍未建立起良好的联系渠道,这就需要中国法制史教师积极捕捉文学作品与法制史教学内容的联结点,选取学生较为熟知的作品情节,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作品中所体现的法律现象,这样一来,既能帮助学生巩固中国法制史的知识点,也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作者:赵立,新疆师范大学http://www.xinhuanet.com/expo/20240801/2af4fc92adbc4bb0a6325c10cfeed77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