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法制史”知识点(2)

“昏、墨、贼,杀”“己恶而掠人之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军法“不用命戮于社”不执行王命者在土地庙前处决。

“刑名从商”商朝的罪名已比夏朝极大完善。最为突出的是对于政治性犯罪的惩罚。最突出的是镇压乱政最和疑众罪,属于思想政治罪范畴,可以任意解释,后世历代王朝都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形式上以此来诛杀异己,这也是中国传统法律的主要特点之一。

西周的主要罪名

分类:一是政治性犯罪,如违抗王命罪;二是破坏社会秩序,侵犯人身财产等方面的犯罪,如冠攘*宄(聚众抢劫)罪;三是渎职方面的犯罪,如司法官的五过……凡属司法官罚不当罪,徇私枉法者按五过论罪1、惟官,指畏权势而枉法者;2、惟反,指报私怨而枉法;3、惟内,指为亲属裙带而徇私;4、惟货,指贪赃受贿而枉法;5、惟来,指受人请托而枉法。

二、刑罚

(一)五刑按从轻到重分为“墨、劓、非、宫、大辟”

其中非刑有刖,砍手;非,砍足;膑砍膝盖骨。大辟是死刑的总称。商、春秋时一直是作为主体刑罚而广泛应用。其影响遍及整个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前期,经过秦汉的刑罚变革,直到南北朝后期,才完全被封建制五刑取代。肇始于夏朝,发达于商、周,影响及于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二)其他刑罚

1、圜土之制。以劳役为主要内容的刑罚,近似于后世的徒刑。

2、嘉石之制。西周时期把有过错但情节轻微的人犯束缚手脚放在朝门之左的大石上,令其思过,然后送到司空那里作短期劳役。类似后世拘役。

3、赎刑。

三、刑罚适用原则。

1、老幼减免原则。“明德慎刑”“亲亲”“尊尊”的礼的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

2、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原则。

3、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则。

4、宽严适中的原则。

四、礼与刑的关系

1、礼与刑的一般关系:两者是西周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共同构成当时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礼是积极的,刑是消极的,对于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凡是礼所禁止的亦为刑所不容。两者相辅相成。

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强调的是平民与贵族官僚之间的不平等。

礼不下庶人,指的是庶人不可能按礼行事,礼也不是为他们设立的。但庶人一定要遵守礼的关于等级的规定。刑不上大夫指大夫以上贵族犯罪,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某些宽宥,在适用刑罚时享有某些特权。为在广大被统治者面前保持贵族作为一个整体的尊严。

第五节民事法律制度

一、所有权

1、所有权在中国奴隶制时代,天子获王对土地和人民享有的所有权与贵族、自由民的葛个人财产所有权并存。天子或王是完全民事权利主体,各级奴隶主贵族和平民是不完全民事权利主体。土地由周天子分赐诸侯,诸侯可以占有、使用、收益,但不得买卖转让。西周中期以后,所有权形式开始多样化,贵族事实上取得了土地的处理权。

二、契约

西周时期出现契约制度。专职官管理契约制度称司约,市场管理人员称质人。有两种契约:1、质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买卖奴隶、牛马用质,较长的契券;买卖小物品用剂,是较短的契券。质剂由官方制作。2、傅别。债券叫傅,从中撕开叫别。债务人执左券,债权人执右券。

三、婚姻

婚姻原则:1、一夫一妻制;2、同姓不通婚;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七出三不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者去、多言去、盗窃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四、宗法继承

西周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族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

原则:1、从周天子到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小宗服从大宗,诸弟服从长兄。

3、各级诸侯、卿大夫、士既是一种家族组织,又各自构成一级国家政权,共同向宗子周天子负责。

宗族制度构成西周时期基本政治结构。在宗法统治下,家族组织与国家制度合二为一,家族观念、家族道德与国家道德互为表里,由此而形成了西周法律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国王家长制专制统治的绝对权威,家族伦理道德与国家法律的融合,礼仪教化与刑事镇压相辅相成等。

4、宗法制度下的继承嫡长子继承制。

第六节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1、中央司法机关

国王获天子是司法官,设专职司法官来辅佐天子行使司法权。夏朝设士和理,中央司法官称大理是国王的司法助手。商朝称司法官为大司寇,有权审理重大案件但要奏请商王批准才能执行。下设正、史等属官。

西周设大司寇或称司寇。和其他五个中央机关并称公卿。有权审理重大案件,下设小司寇。在大小司寇下设属吏如司刑、司刺、司厉、掌囚、掌戮、司约、司盟、布宪等。

2、地方司法机关

多以士命名。商朝在畿内地区的司法官称为士。在畿外称为蒙士。西周有乡士“国中之乡”,遂士“四郊之遂”,县士“野外之县”、方士“都邑”、讶士“边远地区”

二、诉讼制度

1、天罚与神判

2、狱与讼。刑事案件是狱,民事案件是讼。审理民事案件叫听讼,审理刑事案件叫断狱。

3、五听。西周时期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5种方式(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比神判进步。司法心理首次应用于司法实践。

4、读鞫、乞鞫。读鞫指审判结束后,向当事人宣读判决书,读鞫后,犯人不服判决可要求上诉再审叫乞鞫。

5、三刺“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以德慎罚法制指导思想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

三、监狱制度

监狱名称:奴隶制社会监狱多称圜土,也有称囹圄(囹圉)春秋时期通称囹圉

监狱管理:司圜与掌囚两种狱官。圜土所关押的是未达到处以五刑的轻微罪犯,称罢民由司圜管理。可能处以五刑等重刑的未决犯的场所,由掌囚专职管理。

THE END
1.唐代法律制度:律令格式四者并行的法典体系隋统一全国后,重视法制建设,开皇元年删定律、令,开皇三年再定律、令、格、式。唐朝继承并进一步完善了律、令、格、式四者并行的法典体系。 中国传统的法典体系由律、令、格、式组成。律最早出现,战国时魏国李悝综合各国法律,撰成《法经》六篇,秦汉沿用并补充发展。令是律的辅助,秦汉时期就已经律、令并称,二者的http://fw.mwfw.cn/fw/233265.html
2.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必看题库知识点(强化练习)考试题库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司法卷一》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http://www.91exam.org/exam/87-4536/4536343.html
3.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书刊主持编纂《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十卷本)、《中华大典·法律典》(六卷本)等三项法律史学国家大型科研项目;著作等身,出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宪法史》等30余部著作,其中不少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http://www.mzyfz.com/html/1452/2024-12-06/content-1637900.html
4.2017法律硕士考研知识点:法制史(1)法律硕士资讯2017法硕考研复习进行中,下面整理了法律硕士考研法制史相关知识点,供2017考研的各位考生参考。 第一章奴隶制法律制度 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 一、中国国家与法起源于夏朝 公元前21世纪夏启建立夏王朝时,中国的国家和法律制度即正式形成。中国国家和法起源于夏朝的建立,其主要依据在于: https://m.koolearn.com/kaoyan/925795.html
5.考研法硕中国法制史知识点整理文景刑制改革的内容对于报考法硕考研的同学来说,中国法制史是法硕考查的知识点,中国法制史作为综合科考察的局部,主要考查相关学科的根本概念、根本知识和根本原理,大家可以通过练习题学习掌握。下面上海高顿考研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法硕中国法制史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2023考研法硕中国法制史简答题:简述文景刑制改革的内容 https://m.gaodun.com/kaoyan/sh/1288833.html
6.中国法制史知识点2020-04-10[法律硕士]2021考研法硕:中国法制史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 // 很抱歉!本词条没有更多信息 // 猜你喜欢 2024-11-29 [卫生人才招聘]2024年甘肃兰州市中医医院编外人员招聘公告 2024-11-29 [卫生人才招聘]2025年甘肃省中医院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人才招聘148人公告 2024-11-29 [卫生人才招聘]202https://www.offcn.com/tag/380822.html
7.中国法制史知识点6篇(全文)中国法制史知识点 第1篇 夏商 禹刑: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性质:相当于现代的刑法典 内容:昏、墨、贼,杀。死刑为主,或已有肉刑。西周 1、质剂 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ehtv363.html
8.中国法制史特殊必背知识点复习经验中国法制史特殊必背知识点 摘要:很多法硕考研的小可爱都抱怨道法制实在太难了,觉得自己是条鱼,还没到7秒就忘干净了。不要急,帮帮给大家整理了中国法制部分的特殊部分,多背会有帮助哦。 (1)赎刑最早出现于夏代。 (2)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一条军法见于《甘誓》(夏启)。https://www.kaoyan.com/zhuanyeke/jingyan/5ba8b865bc549.html
9.《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归纳思维导图模板《中国法制史》知识点专辑 Tree 免费 中国法制史 U815633106 免费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唐代律法 原杰 免费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隋初法制 原杰 免费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唐初法制 原杰 免费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唐代法律 Yyyy 免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维导图 U647793385 免费 药学专业知识点:药https://shutu.cn/search/zhongguofazhishizhishidianguina.html
10.备考指南理论法第十期《中国法制史》重要知识点对比总结,来胜中国法制史上的历次“第一” 1.第一次公布成文法: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 2.第一部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的《法经》。 3.第一次改法为律:商鞅变法 4.第一次废除肉刑:西汉时,文帝开始刑罚改革直接起因于“缇萦上书” 5.第一次“八议”入律: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http://www.studymall.com/fakao/blog/post.aspx?ip=2005
11.法制史学习笔记(个人向)Part.1法制史知识点总结文章浏览阅读1.5k次,点赞24次,收藏23次。关于中国法制史的内容,本文主要是先秦时期的法律情况,有很多出乎意料的内容。_法制史知识点总结https://blog.csdn.net/ozawacai/article/details/140022166
12.2021考研法硕:中国法制历史的优秀传统法硕考试科目一共分为五科,民法、刑法、法理、宪法、法制史,刑法复习中,要日积月累,每天掌握一小部分知识点,好好坚持,中公考研主要就法学知识点分别给大家整理,希望可以提供相应的指导。 中国法制历史的优秀传统 第一,德配王命,民贵君轻。民本主义是中国古代法制与法文化的基础。西周时期就确立了“以德配天”的https://www.kaoyan365.cn/jm/198077.html
13.浅议中国高校法制史教学创新当下,文学作品与法制史教学活动仍未建立起良好的联系渠道,这就需要中国法制史教师积极捕捉文学作品与法制史教学内容的联结点,选取学生较为熟知的作品情节,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作品中所体现的法律现象,这样一来,既能帮助学生巩固中国法制史的知识点,也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作者:赵立,新疆师范大学http://www.xinhuanet.com/expo/20240801/2af4fc92adbc4bb0a6325c10cfeed77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