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延寿撰,卢振华王仲荦点校,张金龙主持修订,中华书局
《南史》八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列传七十卷,是唐朝李延寿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南史》起自宋武帝永初元年(四二〇),终于陈后主祯明三年(五八九),记述了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共一百七十年的历史。本次修订在中华书局一九七五年点校本《南史》基础上进行,沿用百衲本为底本。在尊重原点校本成果的前提下,广泛收集并充分参考清代以降尤其是点校本《南史》出版以来学术界的校勘与研究成果,对原点校本作适当修订和完善,形成一个文本准确、校勘精良、标点合理的修订本。
《近代旧体诗文集萃编》(全二百册)
杨天石李遇春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明文海》(全二十册)
(清)黄宗羲纂辑,黄灵庚慈波点校,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水放马滩秦简文字编》
方勇郝洋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天水放马滩秦简是一批重要秦简牍文字材料,自20世纪80年代被发掘以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系列研究,其《墓主记》(即《丹》)对志怪文学有着一定的影响,其日书甲种、乙种对秦汉时期的日书研究、社会生活研究有重要的补充作用。有鉴于此,本书对天水放马滩秦简进行了系统的文字整理,按照《说文解字》的字头排列顺序,将天水放马滩秦简牍的文字进行编排处理,其中涉及学术界释错的字形及没有释出的字形,编者一并进行改释和补释,尤其是其中由于竹简保存不善而导致的字形不清晰的图版,编者尽可能地提供摹本,以供读者参考。
《康熙御赐直隶诸臣法书》(一函八册)
中国书店整理,中国书店出版社
《康熙御赐直隶诸臣法书》原题“恩赐直隶文武大小诸臣御制法书”,八卷,三十八帖。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刻。康熙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前后,康熙皇帝为治理河患,兴修水利,在几次南巡中临写唐太宗、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诸帖,分别赐与以直隶巡抚李光地为首的直隶大小文武官员二十八人。后刻有李光地、朝琦刻帖并敬呈康熙帝御览奏折全文。所题诗文多与水利、农业有关,表达了以农为本的思想。因其为御书,受赐范围较窄,存世稀少。此次出版依据吴引孙旧藏拓本影印,并附法帖内容的释文,便于书法爱好者学习临摹,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域外汉籍音乐舞蹈古图集》(全十一册)
俞永杰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
《聊斋志异合评》(全二函十二册)
(清)蒲松龄著,齐鲁书社
《元稹研究文集·新编元稹年谱》(全六册)
吴伟斌编著,三秦出版社
《新编元稹年谱》(全六册)是2021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书300万字,以年为序,以《新编元稹集》元稹诗文之编年成果为主要依据,以翔实的文献资料,全面考证元稹一生的生平行事、诗文编年、政治活动、交游唱和等,勾勒考证了元稹生平的方方面面,同时纠谬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的错误记载,纠正古人、近人、今人对元稹的误解,客观地描绘并还原了元稹的历史本来面貌。本书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完全不同的诸多新观点,破解了中唐历史上的不少谜团,解决了学术界关于元稹研究中一直无法自圆的诸多疑团,搞清楚了元稹历祖历宗和元稹在世53年的生平以及子孙延续情况、对元稹现存和辑佚诗文2566篇编年精确到年季月日、纠正元稹勾结宦官等重大问题20个、疑点污点近百个等。本书所有研究成果均经多方考证,编年、校勘、笺注、辨伪、辑佚、考论均提供翔实充足的理由和证据,保证了该书的学术性、资料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明清小品丛书》(全十二册)
苗怀明等注评,中州古籍出版社
古代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短小隽永,活泼灵动,饶有情趣,富于美感。晚明清初是小品文的辉煌时期,当时的作品之多,流派之众,风格之卓异,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堪称空前。明嘉靖年间唐宋派唐顺之、归有光等人富有情韵的散文小品,是晚明小品兴盛的前导。此后,以“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以钟惺和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以及汤显祖、张大复、陈继儒、徐渭、王思任、张岱等人,共同创造了晚明小品的繁荣。清代受晚明思潮余波浸渐,小品文成就斐然可观,金圣叹、李渔、袁枚、郑板桥、余怀、蒲松龄等人,颇有上乘之作传世。《明清小品丛书》对明清时期著名文学家的散文小品进行辑选整理,共十二册,分别为《归有光小品》《汤显祖小品》《张大复小品》《陈继儒小品》《袁宏道小品》《王思任小品》《张岱小品》《金圣叹小品》《李渔小品》《蒲松龄小品》《郑板桥小品》《袁枚小品》。这些小品文从雅致的生活情调中透射出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关乎生命智慧、生活艺术和哲理思辨。
《吉金光华:山西青铜艺术》
山西博物院编,三晋出版社
《马其昶文集》
(清)马其昶撰,彭君华整理,黄山书社
《河岳英灵集》
(唐)殷璠编选,沈相辉评注,岳麓书社
《五代十国文献丛书》(全十一册)
杜文玉主编,凤凰出版社
《煌煌大明:考古、服饰、礼制》
徐文跃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充分运用考古发掘材料,综合传世实物、文献、图像,对明代帝王后妃、品官命妇、士庶及妻的冠帽服饰做了系统梳理与研究,客观上体现着明代礼制的变化,从一个侧面生动诠释了大明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是一部有着多重价值的明代服饰专著。
《镇江文库·学术编》(全二十册)
马明龙主编,广陵书社
《镇江文库·学术编》主要收录自东汉至民国时期,镇江地方人士所编撰的学术著作约100种,大致按经学、语言文字学、史学、诸子、艺术、杂学、医学等类编排,每一类又以编著者的主要生活时期为序。其中收有多种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及稀见珍贵的版本,如(清)谢庭兰撰《韵考略》五卷,据南京图书馆藏清光绪九年缪之镕刻本影印,(清)丁立钧撰《历代大礼辨误》一卷,据上海图书馆藏清抄本影印,等等。所收文献,除涉及经学、史学等传统学术著作外,尤着重于反映镇江地方特色的镇江地方人士的艺术著作和医学著作的收录。每种著作皆撰写有提要,介绍本书内容、特点及版本情况等。本书所收,对于研究镇江地方人士的学术活动、著述情况等,传承和发扬镇江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藏医药文献大全》(全二百零六册)
喜马拉雅文库编纂组编,才让多吉主编,巴蜀书社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
陈文新余来明主编,崇文书局
《天人不相胜:庄子内篇的文本、结构与思想》
陈赟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帝陵图说(外三种)》
(清)梁份(清)潘祖荫刘仁甫著,姜鹏标点,北京出版社
《中医十三经》
钱超尘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医药学自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至今,在绵延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形成了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文献体系。《中医十三经》借鉴了儒家、释家、道家“十三经”的提法,由国内外数十位中医药学、版本学、编辑学专家学者讨论、甄选出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脉经》《针灸甲乙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黄帝内经太素》《外台秘要》《本草纲目》13种,分装为36卷出版。所选版本精良,多为坊间鲜见的宋、元、明代善本,并将日本所藏诸多珍本收录其中,特聘请中医文献学家钱超臣教授对每部经典入选版本进行文献考证,撰写详尽的解题,凸显文献版本之流传有序,祖国医学之博大精深。钱老于耄耋之年执笔挥毫、笔耕不辍,2022年11月,老先生仙逝,彼时《中医十三经》尚在审校阶段未能成书,终成憾事。钱老为延绵接续中华千年医脉所留之遗作今终面世,相信此书定将对中医药学经典之传承发展颇多推动,于后学业者亦当裨益良多。
《史简遗珍:馆藏近代书札六种》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图书和文化馆编,西泠印社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藏卢文弨批校本〈周易兼义〉》(全二册)
(清)卢文弨批校,浙江大学出版社
《周易兼义》九卷,以国家图书馆藏卢文弨批校本《周易兼义》为底本进行影印,全彩印刷。这个批校本有三种颜色的批校,此为首次以彩图的形式向学界披露。
《徐乃昌往来书札摭拾》
裘陈江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徐乃昌(1869-1943),字积余,号随庵,室号“积学斋”,安徽南陵人。曾受业于大学士翁同龢门下,与缪荃孙、康有为等人相往还。徐曾赴日考察学务,回国后鼓吹教育、实业救国、兴办学堂。辛亥革命后,他寓居上海、苏州等地,直到去世。徐氏是晚清民国学界名流,对近代江南地区的文教事业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作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学者,他曾多方觅求与收藏珍贵古籍、碑刻,校勘出版诸多精品书籍,是近代以来以一己之力校刻图书最多的出版家之一。本书所收书札,虽仅是徐氏往来书札中的沧海一粟,但对徐氏庞大的交游圈已是初步呈现。其往来通信的友朋中,重要人物涉及谭嗣同、张謇、康有为、梁启超、张元济、郑孝胥、罗振玉、王国维、缪荃孙、叶昌炽、傅增湘、刘承幹、陈乃乾、孙毓修等等,均为一时翘楚,因此徐氏往来书札的初次成辑,对近现代史的研究也是重要的史料补充,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
《壬寅消夏录》(全三册)
(清)端方(清)缪荃孙纂辑,魏小虎点校,上海书画出版社
《南车草注》
(清)朱彝尊著,尤裕森注释,上海书店出版社
《南车草》一卷,系清初著名文学家朱彝尊游粤时所作诗集,收诗一百三十首,另附朱氏与曹溶在粤酬唱的《薇堂和章》,三十二首,共一百六十二首,多为《曝书亭集》《曝书亭集外稿》所未收。本书系对《南车草》的点校、注释之作,深入揭示了朱氏早年生平经历,与张家珍、陈恭尹、屈大均等人的交游状况,以及清初岭南一带人文风貌,也为研究朱氏早期诗风及其遗民思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本书注释详赡,见解独到,有利于大众理解朱氏用典的意蕴和社会背景。
《顾廷龙全集》(全十册)
顾廷龙著,《顾廷龙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黄文弼所获西域文书》
荣新江朱玉麒主编,中西书局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石刻文献选编》(全二册)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石刻文献200余件,内容涵盖建置、学校、水利、政绩等多个方面,记录了上海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碑刻中不乏书家墨迹,是上海地区文人收藏、碑帖鉴赏传统的体现。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将石刻文献结辑出版,以期向读者展示石刻文献的原始面貌,为上海史的研究提供更多线索。
严道南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医论是专门论述医生个人学术见解的专著。医话则是医家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其他问题的著作。本书搜集了历代大量医家的医论和医话,不仅提供学习和研究医案,更能丰富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开阔视野,启迪思路。本选集包含了《医衡》、《医学源流论》、《医门棒喝》、《研经言》、《医原》、《华阳医说附鲁楼残简》、《慎斋遗书》、《止园医话》、《丹溪心法》、《蠢子医》、《读医随笔》、《医医偶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王乐亭指要》共15本丛书。中医药古籍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精神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