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宏教授

王银宏,男,山东莱西人,维也纳大学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研究生院副院长。

先后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维也纳大学,分别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史、比较法律文化,入选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青年学者”,主编法律史学研究院“法律史译丛”(已出版《20世纪私法学大师》《20世纪公法学大师》《契约的时代:日本社会与契约法》等)。

代表著作:VerfassungskontrolleinChina.EineHistorischeundPolitischeDarstellung(德语专著)、《凯尔森与纯粹法理论的实践性研究》(专著)、《宪法法院的守护者:汉斯·凯尔森法官研究》(译著)、《死刑:起源、历史及其牺牲品》(译著)、《德意志公法的历史理论与实践》(译著)。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理事。

E-mail:wyhzero@cupl.edu.cn

主要科研成果:

一、主要著作/译著

德语专著:VerfassungskontrolleinChina.EineHistorischeundPolitischeDarstellung,LITVerlag2016.

《凯尔森与纯粹法理论的实践性研究》(专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

《法治历史中的凯尔森理论及其实践研究》(专著),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

《死刑:起源、历史及其牺牲品》(译著),【德】卡尔·布鲁诺·莱德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德意志公法的历史理论与实践》(译著),【奥】汉斯·凯尔森等著,法律出版社2019年版。

《宪法法院的守护者:汉斯·凯尔森法官研究》(译著),【奥】罗伯特·瓦尔特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

《二十世纪公法学大师》(合译),【德】彼得·黑贝勒、米夏埃尔·基利安、海因里希·沃尔夫编,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

《中国法制史》(马工程教材)(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2019年第二版)。

《中国法律史》(全国高等法学院校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中国法律史》(普通高等教育法学规划教材)(参编),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

《中国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精品系列教材)(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体育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新兴交叉学科研究生精品教材)(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外国法制史》(法学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系列教材)(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中国法律史》(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二、主要论文/译文

(一)中国法律史与法治建设

《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载《人民日报(理论版)》2023年2月13日。

《“兵刑合一”:中国古代“大一统”观念的国家主义表达》,载《社会科学》2022年第8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期转载)。

《以史为鉴传承创新》,载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编:《法治研究动态》2022年第1期。

《守好数据管理的“安全阀”》,载《人民日报》2020年8月13日(载中国报业协会《中国报业》2020年第18期)。

《德国汉学与中国法治国家的建构:中国学中的法律研究》,【德】李雅瑞著,载《中华法系》第九卷,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端方法政思想论析》,载《中国法律近代化论集》(第三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作为权力形态的晚清公共舆论》,载《政法论坛》2010年第5期。

(二)比较法律史与法治理论

《新时代比较法学研究方法反思》,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月。

《法治国家概念的形成及其发展》,【德】恩斯特·博肯福德著,载《中华法系》第十二卷,法律出版社2019年版。

《近代早期中西社会中“想象的恐惧”及其制度性阐释——基于<叫魂>和<猎杀女巫>的讨论》,载《政法论坛》2018年第5期。

《何为立法?为何立法?——法典编纂与调控性立法:立法上规范制定的两种基本功能》,【德】托马斯·西蒙著,载《中华法系》第十一卷,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追寻最早的“宪法法院”:奥匈帝国时期的帝国法院及其宪法审查传统》,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干预性国家的形成与德国行政法的发展》,【德】米歇尔·施托莱斯著,载《行政法学研究》2015年第5期。

《通过宪法法院的宪法审查:凯尔森的理论与实践》,载《政法论坛》2015年第4期。

《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法院之争》,载《比较法研究》2014年第3期。

(三)外国法律史

《宗教争端的世俗衍化和政治表达——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秩序建构》,载《史学月刊》2021年第7期。

《神圣罗马帝国“多元性”的“意义想象”及其制度表达》,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21年第8期全文转载)。

《人性、宗教信仰与帝国秩序: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及其规制意义》,载《史学月刊》2019年第11期。

《从“政治共识”到“共识政治”:神圣罗马帝国<选举让步协议>的制度意涵及其宪法意义》,载《学术月刊》2019年第5期。

《“帝国基本法”与统治的契约化——契约观念下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国改革”(1500-1521)》,载《史学月刊》2017年第10期(载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研究》(第20卷),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论作为政治性立法的1811年<奥地利普通民法典>》,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载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研究》(第19卷),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略论近代德意志地区的自治实践及其理论》,载《社会科学论坛》2017年第2期。

《1495年“帝国改革”与神圣罗马帝国和平秩序建构之制度困境的反思》,载《比较法研究》2016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7年第1期全文转载)。

《1356年<金玺诏书>与德意志国王选举制度》,载《史学月刊》2016年第7期。

《1776年<弗吉尼亚宪法>研究》,载《美国史探研(续编):祝贺齐文颖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三、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华法系的‘大国治理’:维护统一的‘法律之治’研究”。

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从‘政治契约’到‘帝国基本法’:神圣罗马帝国的‘公法’阐释研究”。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纯粹法理论的实践性问题研究”。

主持中央政法委、中国历史研究院、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等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

THE END
1.中国法律思想史论文(最全范文8篇),法制史论文.docx中国法律思想史论文(最全范文8篇),法制史论文.docx 28页内容提供方:梦想成真 大小:42.84 KB 字数:约1.63万字 发布时间:2023-01-11发布于北京 浏览人气:174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106/6153022110005034.shtm
2.中国法律史学科发展评价(20102011)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摘要】:<正>引言本报告的期刊论文来自《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目录》所列举的法学期刊,包括《比较法研究》、《当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商研究》、《法学》、《法学家》、《法学论坛》、《法学评论》、《法学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FXZ201302005.htm
3.中国法学创新网触屏版编者按:近日,中国法学创新网对2020年22种CL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1940篇论文进行统计、学科分类、公开征求意见。公示期间,我们陆续收到法学法律界热心人士反馈的相关意见,并对相应内容进行核查、修订。经过一个月的公示及公开征求意见,现正式发布统计结果。今日推送法律史学,共58篇,敬请广大法学法律界同仁关注。http://fxcxw.org.cn/dyna/contentM.php?id=17177
4.中国法制史论文8篇(全文)中国法制史论文(精选8篇) 中国法制史论文 第1篇 (20121716王梦影) 中国古代法制“礼法结合”的评议 “礼与法”的关系是中国法律史中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传统的中国社会可是说是一个礼教下的社会,传统的中国法是一种礼教中的法。在中国法律制度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礼与法由分离到对立,进而融合。其二者的相互渗透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nh25m0i.html
5.竹片上的法律——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这才是中国法律史 竹片上的法律 秦朝为后世诟病,所以法律文本流传下来的太少太少。这样一个厉行法治的王朝,清末沈家本写煌煌巨著《历代刑法考》的时候居然写得比较简略。聊公有次与沈公聊及此事,沈公一声长叹:“文献不足故也!’’遗憾之情溢于言表。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2139
6.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结构的几个问题【内容提要】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与结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创新的话题。历代法律史学家建构的 法律史学科体系,向我们展示了法律史学研究的真谛。法律具有调整社会、控制社会的 功能,与此相关的还有社会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内容。法律史学以法律制度史和法 律思想史为研究对象。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宏观体系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5921_6163.html
7.中国近代法律史讲义(豆瓣)清华法学院近代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日本东洋法制史学会会友。著有《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帝制中国的法源与适用》等书,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名城法学》(日本)、《法制史研究》(台湾地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72856/
8.法律史课题基金项目论文选题热点选题2021最新发文数量较多的机构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1篇),华东政法大学(11篇),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8篇),北京大学法学院(7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7篇),厦门大学法学院(6篇),清华大学法学院(6篇),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6篇),复旦大学法学院(5篇),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5篇)。 发文数量较多的期刊有https://xuantibao.com/subject/detail?sid=MTI=&wid=NzIzN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