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法律史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2000年以来,本学科点的发展思路明晰,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措施得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以重点学科为平台,打造一支专业基础厚实、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2003年9月,本学科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在此基础上,从北京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1名,又在新招收的博士生中定向为本学科培养3名学术骨干,从而壮大了学术梯队,大大提高了学术队伍的层次。

(二)依凭学校地处西南的地域特点及学术队伍的研究定位,逐渐形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稳定的研究方向:①法制史方向:重点研究中国历代少数民族政权法史、民商法史、经济法史、外国法制史以适应转型期的需要,在民族法制史考证、历史上的债法、契约法、近代经济立法、西方宪政制度等方面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②思想史方向:根据原创文化理论重点研究先秦政法理论,特别是与台湾著名法史学家张伟仁先生合作,在孔子(俞荣根)、政治儒学(蒋庆)、先秦政法理论(陈金全与张伟仁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贡献;③法文化史方向:重点研究西南少数民族法文化,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已完成了20余篇论文、5-6本专著。④新中国法制史方向

二、各研究方向的情况介绍

(一)法律制度史

以省市级重点学科为依托,本研究方向近年来教学和科研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科研方面,发表论文近40篇,专著6部,其中不乏具有开拓性的论著,获国家级、省部级奖3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曾代伟教授的专著《金律研究》(台湾五南图书公司出版),曾获四川省政府三等奖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吕志兴副教授的个人专著《宋代法制特点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胡仁智副教授的论文《由简牍文书看汉代职务罪的规定》(载《法商研究》2001.3,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1.9转载);杨丽英副教授的专著《日本法律制度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等,在法律史学界都获得较好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本研究方向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有:国家级重点出版项目《中华大典?法律典?法律理论分典》(320万字),重点学科项目有:英国司法制度研究,英美国家法官制度研究,中国近代民法研究、中国近代行政立法研究等。

在教学方面,出版了水平较高、体例创新的本科和研究生参考教材;曾代伟教授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法律硕士统一教材的编写工作。在科研和教材建设的基础上,本研究方向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开设了中国法律史前沿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中国经济法制史、比较法制史、西方法学史、西方现代法学流派、历代民族法制专题研究、中国法制史前沿问题研究等课程。由于教育教学改革成绩突出,“中国法制史”课程被遴选为2002年“重庆市重点建设课程”。

本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曾代伟教授,现任博士导师、西南民族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民族法文化分会秘书长。2000年以来,主持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重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重庆高校学科建设研究》(2003);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精品战略重点项目:《百年中国法制史考证》系列专著《蒙元法制考证》)(2003);发表重要论文10余篇,诸如《<蛮夷律>考略》(合著,第一作者,《民族研究》2004.3,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8转载),《蒙元流刑考辨》(《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5),《<大元通制>渊源考辨》(《现代法学》2003.1,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3.5),《蒙元法定死刑考》(《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民族法文化与中华法系》(《现代法学》2003.5),《<暂行新刑律>辨正》(《中国法制史考证》乙编第一卷),《北魏律渊源辨》(《中国法制史考证》甲编第三卷,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003获学校优秀论文二等奖),等等。

(二)法律思想史

法律思想史是法律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讲,在法学的众多基础的和应用的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研究方向)中,它是一门历史文化素养课,它负担着涵养法学精神、提升法学人才综合素质和智慧能力的任务。法律思想史研究方向,包括中国法律思想史和西方法律思想史两个研究领域。西南政法大学法律思想史研究方向有着良好的传统及深厚的人才储备和学术积淀,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著名学者杨景凡教授从1979年创建之日起就开始招收和培养法律思想史研究生。1986年后,本校法律史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已培养了近百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法律思想史有40多名,他们中考取和取得博士学位的有5人,本校学者在这有一领域辛勤耕耘,成绩斐然。1.工作主要内容:(1)保持并发扬本研究方向在全国同行中的优势和特色,继续拓展和深化先秦法律思想研究,特别是儒、墨、道、法四大家的法律思想研究,已出版《道与中国法律传统》一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2)就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中的难点—礼法的性质和关系问题,组织博士生进行系统研究,旨在破译中国古代法的遗传密码,寻找中国古代法的“自我”。

2.特色:(1)研究领域方面:儒家法思想,有一批成果,曾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2)研究方法方面:较早地将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社会学分析法、知识考古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综合运用于法思想研究,有关成果被台湾学者评价为“大陆学界在孔子研究上有方法论创新”的四种成果之一。(3)形成一定的学术传统和学术观点与风格,第一代学者杨景凡教授系创始人,第二代学者俞荣根、陈金全尚年富力强,第三代学者群正在形成,有的已成青年学术带头人,如赵明(本学科方向硕士,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博士生导师),有的已崭露头角,如龙大轩等。

3.可能突破点:礼法研究方面。

4.学术带头人简介:俞荣根,男,汉族,1943年1月生,浙江诸暨市人,法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196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1979年,西南政法学院研究生,198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82—1997年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学(原西南政法学院)。期间,1986年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1年任教授,1993年起历任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副校长、校党委常委等。1997年11月调任重庆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并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第一副主任(常务)等。1998年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1月选任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司法部直属高校先进教师(1994年)、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995年)、重庆市首批学术带头人(法律史学)。

主持和完成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际合作课题、省市社科基金和软科学课题。出版个人专著5种、合著8种、高校教材多种,主编法学丛书两套、经济社会类系列书两套计11种,主编或共同主编政、经、史、社会类著作10部,撰写法学及其他学术论文200多篇。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多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期刊论文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中国发展研究奖三等奖1项等。

(三)法律文化史(含民族法文化)

进入21世纪,法律史学科积极与中国原创文化研究会合作,并同美、日、意等国的法律文化学者建立了友好关系,多次应邀派代表出席原创文化国际学术会议,陈金全教授提交的论文《原创文化与人类的法治精神》受到中外文化学者的学术认同,他第一个把“原创文化”新概念、新方法介绍给中国法学界,得到了国内外学术届的高度评价。目前,法律史学科正积极筹备香港会议之后在我校召开的“原创文化与当代法治”国际学术会议。

民族法文化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法文化研究方向,同法律史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法律文化史园地中,民族法文化是一朵奇葩,特别是中国少数民族在创建中华法系的过程中做出了卓越贡献。80年代以来,国内外已逐步形成民族法文化的研究热点,其主要研究对象:少数民族中的习惯法、少数民族法制史以及习惯法与国家的关系等问题。一般的研究方法是从民族文化的视角出发,采用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对历史与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寻找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切入面和冲突点,从而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并归纳出在民族地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社会规范。民族法文化研究是我校多年来发挥地域优势而形成的一个基本稳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多年来,我校法律史学科一直注重对民族法文化的研究,形成了一支水平较高的研究队伍,建立了民族法文化研究室、西南民族法文化研究中心,这也是中国民族法文化的会长和会址所在单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了杨怀英教授的《滇西南傣族婚姻家庭与法的研究》、《凉山彝族婚姻制度研究》、俞荣根教授的《羌族习惯法》、徐晓光教授《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龙大轩副教授的《羌族法文化研究》等著作,填补了民族法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

目前,本研究方向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有: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法制通史》(多卷本)〈彝族法制史〉分卷、《中国少数民族法制通史》(多卷本)〈么佬族、毛难族法制史〉、重庆市教委社科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校级重点项目《中国区域法律文化的独特类型:湘渝鄂黔相邻地区“巴楚民族文化圈”的演变与现代化》、《土家族民商事习惯法与渝东南经济发展》、《彝族习惯法研究》等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陈金全教授,现任博士生导师,兼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民族法律文化分会会长,长期从事中西法律思想、法律文化、民族法文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94年开始带法律思想史硕士生,1995年开始带法律文化史方向硕士生,迄今已培养法律思想史和比较法律文化史研究生8人、中西法文化研究生5人,在读中西法律思想和民族法文化硕士生13人。2000年以来,陈金全教授主持了国家“十五”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法制通史》(多卷本)《彝族法制史》(已完成)、《么佬族、毛难族法制史》(正在进行中)分卷、重庆市教委社科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发表了论文12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本等。

(四)新中国法制史

研究重点及特色: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索科学和真理的研究目的出发,本研究方向重点及特色包括1949---2000新中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曲折演进的所有重大事件和重要问题,围绕如土地改革、清匪反霸、婚姻解放、军事管制、民主改革、废除旧法统与司法改革、三反五反、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五四立宪、五七反右、大跃进、反右倾、62年反正、小四清及大四清、文革、拨乱反正、法制恢复及改革等展开。具体涉及新中国主要领导人和学者法律理论及思想,以及新中国各时期立宪与宪法习惯及宪政政策、刑事立法与刑事政策、民事立法与民事政策、商事立法与商业政策、工业调整与工业政策、农业法制与农业政策、民族法制与民族政策、司法制度(审判制度、检察制度、监狱制度、律师制度、公证制度、仲裁制度、司法教育与考试制度)、警察制度、人民调解制度、基层群众自治等各方面课题。

THE END
1.中国法律思想史论文(最全范文8篇),法制史论文.docx中国法律思想史论文(最全范文8篇),法制史论文.docx 28页内容提供方:梦想成真 大小:42.84 KB 字数:约1.63万字 发布时间:2023-01-11发布于北京 浏览人气:174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106/6153022110005034.shtm
2.中国法律史学科发展评价(20102011)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摘要】:<正>引言本报告的期刊论文来自《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目录》所列举的法学期刊,包括《比较法研究》、《当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商研究》、《法学》、《法学家》、《法学论坛》、《法学评论》、《法学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FXZ201302005.htm
3.中国法学创新网触屏版编者按:近日,中国法学创新网对2020年22种CL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1940篇论文进行统计、学科分类、公开征求意见。公示期间,我们陆续收到法学法律界热心人士反馈的相关意见,并对相应内容进行核查、修订。经过一个月的公示及公开征求意见,现正式发布统计结果。今日推送法律史学,共58篇,敬请广大法学法律界同仁关注。http://fxcxw.org.cn/dyna/contentM.php?id=17177
4.中国法制史论文8篇(全文)中国法制史论文(精选8篇) 中国法制史论文 第1篇 (20121716王梦影) 中国古代法制“礼法结合”的评议 “礼与法”的关系是中国法律史中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传统的中国社会可是说是一个礼教下的社会,传统的中国法是一种礼教中的法。在中国法律制度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礼与法由分离到对立,进而融合。其二者的相互渗透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nh25m0i.html
5.竹片上的法律——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这才是中国法律史 竹片上的法律 秦朝为后世诟病,所以法律文本流传下来的太少太少。这样一个厉行法治的王朝,清末沈家本写煌煌巨著《历代刑法考》的时候居然写得比较简略。聊公有次与沈公聊及此事,沈公一声长叹:“文献不足故也!’’遗憾之情溢于言表。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2139
6.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结构的几个问题【内容提要】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与结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创新的话题。历代法律史学家建构的 法律史学科体系,向我们展示了法律史学研究的真谛。法律具有调整社会、控制社会的 功能,与此相关的还有社会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内容。法律史学以法律制度史和法 律思想史为研究对象。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宏观体系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5921_6163.html
7.中国近代法律史讲义(豆瓣)清华法学院近代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日本东洋法制史学会会友。著有《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帝制中国的法源与适用》等书,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名城法学》(日本)、《法制史研究》(台湾地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72856/
8.法律史课题基金项目论文选题热点选题2021最新发文数量较多的机构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1篇),华东政法大学(11篇),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8篇),北京大学法学院(7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7篇),厦门大学法学院(6篇),清华大学法学院(6篇),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6篇),复旦大学法学院(5篇),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5篇)。 发文数量较多的期刊有https://xuantibao.com/subject/detail?sid=MTI=&wid=NzIzN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