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广播电视台社会责任报告(2022年度)

西宁市广播电视台2014年7月挂牌成立,由原西宁人民广播电台、西宁电视台合并重组而成,是西宁市人民政府直属公益性兼经营性事业单位,拥有新闻综合、交通文艺、都市生活、旅游4套广播频率,新闻综合、生活服务2个电视频道,以及网络广播电视台、公交车载电视、城市电视、“两微一端”等载体,自办栏目61档,日均生产节目3500分钟左右,是集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元平台为一体的市级传媒机构,是省垣主流媒体和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2.履责理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持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新闻报道、文艺创作、特色活动、网络直播以及融媒创新,大力开展融合传播,做好重大主题、重点工作、重头任务的宣传报道,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争当“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排头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凝聚精神力量。

3.获奖情况

二、政治责任

1.政治方向

一是始终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网台首页首屏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学习”页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栏;先后推出“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等专题专栏;新闻专题《聚焦大西宁》持续推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专栏;广播党建栏目《夏都好声音》推出了《一起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二十大精神在基层》等各类挂牌专栏,共播出200余期。时政新闻《夏都新闻联播》推出主题报道,反映青海西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的生动实践,展示青海西宁贯彻新发展理念各项事业取得的可喜成就。通过融合传播,持续、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的理论传播到千家万户、百姓身边。

2022年1月1日发布

2022年11月8日发布

2022年11月20日《夏都新闻联播》播出

2022年10月2日《夏都新闻联播》播出

2.舆论引导

3.舆论监督

2022年6月22日《夏都零距离》播出

4.对外传播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平台播出新闻报道11条,在青海广播电视台《青海新闻联播》播出新闻报道101条。联合黄河流域省会电视台开展“黄河儿女迎冬奥欢天喜地庆新春”“黄河岸边是我家”特别新闻行动,并在西安台、太原台、郑州台、济南台等多家电视台同步播出。新闻消息《契合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需求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在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当地媒体播出,在国际传播方面有了新突破。

2022年1月12日《新闻联播》播出

2022年2月1日《夏都零距离》播出

三、阵地建设责任

1.融媒体矩阵进一步增强

“学习强国”西宁平台和掌上西宁APP高质量推进,公交车载电视从800辆增加至1600辆,融媒体传播渠道进一步扩容,节目部门媒体融合传播指标考核进一步完善规范。2022年全台融媒体矩阵用户达220万人,全媒体融合传播数据超20亿次。

2.融媒体报道影响力持续上升

3.技术项目为安全播出夯实保障

2022年实施了“广播电视智慧安播监管平台”技术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更好地保障了我台广播电视及网络视听播出信号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全面、及时掌握节目播出全流程及其各环节的设备运行状况,在出现异常情况下能够实现应急操作,为安全播出提供了智能化、安全化管理。同时还实施了IP资源池项目,该项目启动后将实现全台广播、电视、新媒体为载体的融媒体音视频信号传输、调度、聚合、分发,实现各类信号网络传输构架的全覆盖,能够适应不同场景的媒体融合传播应用上的高效和便捷。

2022年实施搭建的智慧安播监管平台

四、服务责任

1.信息服务

2.社会服务

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台党组主要负责人带队深入联点乡村、各部门开展调研3次,组织各支部到湟中县田家寨镇群塔村、坪台村、共和镇转咀村、大通县桥头镇大煤洞村的129户“手拉手”结对帮扶户家中开展走访慰问2次。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12项、“菜单式”服务项目5项,依托《作风聚焦》融媒体专栏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4个,多举措长效化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进一步完善。

2022年8月3日台领导到联点帮扶社区调研

2022年6月7日《夏都零距离》播出

3.公益活动

一是开展系列公益活动。在疫情期间,党员干部积极加入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并为城东区东关社区捐赠防护服、防护面罩、N95口罩等防护物资;持续举办“爱心送考·呵护前程”公益活动,600余辆爱心车辆在高考期间为广大考生提供公益送考服务;与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携手开展“助企纾困暖心护航”公益活动,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

五、人文关怀责任

2022年9月26日《夏都新闻联播》播出

2.灾难和事故报道

2022年,在多轮新冠疫情和极端天气、重大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和灾难事故报道中,我台始终坚持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严格遵守“最小伤害原则”,把群众利益、受难者利益和社会效果放在首位,在灾难和事故报道中彰显人文关怀。

3.坚持以人为本

开办的少儿栏目《成长日记》《湾湾月亮船》、“三农”栏目《垄上直通车》、健康节目《养生坊》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镜头、话筒和笔触对准普通群众,体现人文关怀、传递社会关爱。《弯弯月亮船》栏目2022年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优秀广播节目扶持节目。

《弯弯月亮船》栏目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2022年度优秀广播扶持节目

六、文化责任

1.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围绕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全媒体推出“参与志愿服务弘扬雷锋精神”“文明让生活更美好”“走进文明家庭”等专题专栏;大力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新时代好少年等身边的先进典型,营造社会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

2.传承繁荣传统优秀文化

打造的《行走河湟》栏目以传播和弘扬河湟优秀传统文化、本地代表性革命文化和具有河湟特色的新时代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选择有代表性、故事性的古街古巷、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文化领域的代表人物等内容要素。通过"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融媒体节目生产流程制作相适宜的多种内容产品,确保了传播效果最大化,全年共制作播出44期。

2022年10月7日播出

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大力报道科技创新、文教事业发展最新成就;继续和西宁市科协合作,推出《科普中国》《科普大篷车》专栏,普及科学常识;发挥《养生坊》等节目特色,普及健康知识和疫情防控知识。

七、安全责任

1.牢固树立安全理念

坚持全面落实内容审查、节目播出、技术规范、应急响应、舆情应对、安全生产等各环节全流程的管理要求、制度规范和岗位职责。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三审制”和重播重审制度。加强自媒体账号规范管理,不定期开展督查通报,自查梳理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确保了人员、阵地的可管可控。

2.落实巡检督导责任

积极落实安全播出和网络安全责任,加大日常值班值守和巡检力度,开展阶段应急演练,确保技术、播控、网站、公交车载电视等平台安全播出。

3.建立重保期应急预案

加强党的二十大、全国、省市“两会”等重点保障期安全播出保障工作,建立完善应急预案,督查重点部门安全工作责任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了重保期的播出安全。

八、道德责任

1.遵守职业规范

2.维护社会公德

大力宣传报道各行各业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典型,持续推出《身边的道德模范》专栏,对西宁市评选出的道德模范进行重点宣传,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宣讲,积极弘扬社会公德。

3.接受社会监督

九、保障权益责任

1.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2.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按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开展日常工作,加强持证上岗管理,按时完成新闻记者证申报和核验,对离职和退休人员的记者证及时收回。

4.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深入开展意识形态、全媒体传播等能力提升的教育培训,全年累计组织开展培训40项,培训6400人次。

十、合法经营责任

1.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2.严格做到采编与经营两分开

积极履行合法经营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严格遵守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制。

十一、后记

1.上一年度履行社会责任不足的改进情况

针对上一年度存在的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思路不够宽举措不够多、融合传播创新创优工作需要进一步增强等问题,西宁广播电视台逐一制定改进措施,2022年我台舆论引导水平和宣传报道质量进一步提高,平台建设进一步取得进展,媒体深度融合成果进一步拓展深化,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著提升。

2.本年度履职不足之处

主要不足

一是广电跌入“困难行业”,经营滞后。受新冠疫情影响,经营创收持续下滑,正常运转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融媒体经营滞后于媒体融合进程,“聚用户、做服务”的新型媒体经营模式尚未成型;二是媒体融合行政化,改革困难。推进媒体融合,在机构重组、人才配备、管理流程、运作模式等方面缺乏顶层设计,改革工作困难重重,没有形成与新媒体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机制。

改进措施

1.学深悟透强化理论武装。通过专家辅导讲座、组织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力量凝聚到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以学习贯彻的新成效,推动全台事业产业发展上水平上台阶。

2.打造精品提升节目质量。持续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频道频率及节目定位,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将主要精力转移到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发展上来,减少内卷消耗,释放内容生产力,不断推出一批“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精品内容。

3.融合发展突出项目引领。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将AI、VR、5G等新技术引入广播电视技术系统,多方筹措专项资金,继续完善智慧广电大数据中心项目,完成IP化资源池项目建设,切实提高全台技术保障和服务能力,提高融合传播和整体运营能力。

THE END
1.浅论我国合同解释制度的不足及建议仲裁研究因此本文认为,判例本身最接近于有生命的规则,每一个优秀判例就是一个对以后类似案件可直接适用的法律,建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建立适合我们国情的合同解释“判例”制度,加强对典型案例的汇编整理工作,这对于规范合同解释,弥补立法上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解释过程对裁判者的各方面素质的要求都比较高,良好的判例是对http://www.myac.org.cn/index.asp?channelID=314&contentID=2203
2.略论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不足和完善一、目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不足之处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是采取“一调一裁二审”的单轨体制,即劳动争议发生后首先由当事人向本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只有当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才可向人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4/09/id/133330.shtml
3.宏辉果蔬: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股票频道他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颁布的回 购股份相关规定的要求,且不应导致公司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 公司为稳定股价之目的进行股份回购,除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外,还 5 宏辉果蔬股份有限公司 招股意向书 应符合下列各项条件: (1)公司单次用于回购股份的资金金额不低于回购股份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103100002733_13.shtml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本文肯定了前者对人身损害赔偿的四大创新和突破,同时指出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之处,反映了我国立法技术的不成熟和司法解释的不完善,进而提出应当立足于“人”和“一般人身权”的新高度,全面审视人身关系的价值,为今后实务上解决新的难题提供参鉴意见。https://www.fzlawyers.net/index.php?s=wap/show/index&id=3408
5.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思考(精选8篇)对档案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导致覆盖面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安全系数低下等问题, 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支持力度势在必行。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 《意见》的颁布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地位与作用作出新概括, 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支持,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工作规划了新格局, 提出系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ru5s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