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衙署法律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民非政不治,政非官不举,官非署不立”。衙署,指中国古代官吏办理公务的处所,也是官员权力的象征。《周礼》称官府,汉代称官寺,唐代以后称衙署、公署、公廨、衙门,明清以来民间俗称多为衙门。衙门,本作“牙门”,古代营门树立旗帜,两边刻绘成牙状,故称营门为“牙门”,后来讹为“衙门”。至于讹转的原因,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公牙”条说:“尽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稍讹变转而为‘衙’也。”

衙署中国传统社会自古有之,法律文化的概念却是个舶来品。如若归纳概括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衙署法律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必须首先廓清衙署法律文化这一组合而来的全新概念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问题。

中国传统衙署法律文化何以成立

传统衙署和现代法律文化能够产生交集,源于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深刻的政治文化传统,即刑名司法是地方行政的应有之义。对于中国历史上地方行政与司法的关系,法学界普遍的观点是行政与司法合一,地方官兼理司法。事实上,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司法是行政的应有之义,刑名与钱粮共同构成地方行政的基本要务,并没有与“行政”相对的“司法”。换言之,司法是地方行政应有的职责,而且基本上是一级行政一级司法,地方各级主官主持本地区一切政务,既是本地最高行政主官,也是本地最高大法官。对此,瞿同祖先生有过精彩的分析,“州县官听理其辖区内所有案件,既有民事也有刑事。他不只是一个审判者。他不仅主持庭审和做出判决,还主持调查并且讯问和侦缉罪犯。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他的职责包括法官、检察官、警长、验尸官的职责。及至明清两代,司法审判更是正印官独享的权力,佐贰官不得染指。

衙署的多种复合法律功能又处处体现在衙署建筑中。衙署内专设的监牢自不待言,衙署中轴线上的三大主体建筑亦是如此。州县衙署大堂不仅是州县官举行重大政务和典礼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听讼断狱,特别是公开审理较重大命盗案件的地方。二堂是州县官接待来宾和上级官员、商议政事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处理一般民间自理词讼的地方,是调处息讼和一些大案要案预审、大堂审案时退思和小憩之所。再如,三堂是州县官正常办公议政和接待上级官员的地方之一,同时也是审理一些事关机密、隐私案件的场所。

河南传统衙署法律文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关于河南传统衙署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从宏观上考量,应该符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体特点。从中华法系的高度,归结为引礼入法、礼法合治。如从具体角度阐发,则包括古代刑事立法发达、立法诸法合体历代承袭、皇帝及地方行政长官干预司法、司法过程中法律纸面化、伦常精神胜于法理精神、义务本位取代权利本位、家国本位而非个人本位、崇尚人治轻视法治等特征。

这里,我们归纳具体的河南衙署法律文化特征,更多是从区域比较出发,分析河南衙署法律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所在。

历史悠久,代表性强

密县县署(今新密古县衙)始建于隋大业十二年(616),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历史最久的衙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署监狱曾作为密县看守所,一直使用到2003年,由此创造了全国监狱使用之最,亦可堪称世界监狱史上的一大奇迹。

南阳府署(今南阳府衙)始建于南宋咸淳七年(1271),是迄今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府级衙署。除了建筑,南阳府更孕育了“父母官”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千百年官民普遍称呼、认同的经典称谓。此外,南阳府也并非普通的“府”一级地方政权,它是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

内乡县署(今内乡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是迄今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署,享有“天下第一衙”“北有故宫,南有县署”以及“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美誉。1984年这里建立起全国首座县衙博物馆,并跻身“世界文化多样性十佳博物馆”。

叶县县署(今叶县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是目前我国现存古代衙署中唯一的明代县署建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它还是我国现存县署中唯一有卷棚者。卷棚是源于宫殿、庙宇中拜殿的建筑形式,而用于衙署就成了高级别官衔的反映。据我国古代的官制,知县一般为七品官衔,而叶县知县却为五品县令。按照明代官制,全国的属县分为上、中、下三等。叶县地域宽广,兼之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故县令多由同知衔的五品官担任。因此,县署的规格也比一般的要高。

资源丰富,层级完整

河南衙署法律文化资源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层级完整,涵括了县、府、省会、首都的不同级别。内乡、叶县、密县县署是基层亲民的县级代表,南阳府署主体是府一级政权然亦不乏东汉帝都龙乡的底蕴。最典型者,开封府兼有全国首都和河南首府的地位。北宋时期汴京为“天下首府”,作为北宋京都长达168年,而且在此前的五代(后唐除外)与其后的金代后期,开封府也是全国的首府。明清以来,开封府长期是河南按察使司、河南巡抚治所所在,即河南省会。1913年开封府的行政建制虽然终结,然而直到1953年省会迁到郑州以前,开封长期是河南的政治、文化中心。

辐射力强,影响深远

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底层的黎民百姓一直秉持着强烈的“青天”情结,希望青天大老爷为民申冤做主,主持公平正义,而开封府和包青天正是中国法律文化中法律公平正义的不贰象征。开封府在百姓心目中与公平、正义这些词汇是等同的,包公则成了开封府的化身,成了公平、正义的化身。在元杂剧中,仅包公戏就有几十种。明代,则出现了《龙图公案》等小说。至清代,又出现了《三侠五义》《小五义》等小说,将开封府与包公故事融合、提升,开封府成了所有坚持正义的衙署代表,包公则成了所有坚持正义、为民造福的官员代表。随后,在京剧、豫剧等戏曲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包公戏,《铡美案》《陈州放粮》等妇孺皆知,而“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著名唱词更是家喻户晓,早已超越了一般戏曲的意义。

南阳府孕育催生了千百年来中国黎民百姓对地方官孜孜以求的“父母官”期许。西汉召信臣、东汉杜诗任南阳太守期间,皆为民兴利,开通沟渠,修治陂地,广拓土田,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使民得其利,蓄积有余,故南阳人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后来逐渐演变成对清正廉明、慈惠爱民之地方长官的敬称,寄托了一方百姓对地方官员的深切期许。豫剧《七品芝麻官》让“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当代中国深入人心。伴随豫剧大师牛得草塑造的活灵活现的七品芝麻官形象,“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谚语在当代中国妇孺皆知,深入人心。这也和众多衙署中经常出现的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它们上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深刻蕴涵的“民本”思想,也是当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资源。(本文选自《河南法律史》)

THE END
1.关于法徽的那些事儿……丨闭庭了,聊会儿澎湃号·政务提到人民法院, 大家最先会想到什么? 是一锤定音的法槌? 是庄严肃穆的法庭? 亦或是严肃深沉的法袍 …… 在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即将来临之际, 我们向大家分享 关于法徽的那些事儿~ ? 点击查看视频 ? 一枚小小的法徽 闪烁着公平与正义的光芒, 传递着法治深入人心的力量。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37345
2.为人类法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法律知识大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条文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这部法典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维护人民权益迎来了一个全新时代。http://fw.mwfw.cn/fw/234591.html
3.人民日报发布的中国文化知识100题,测下你答对几道?B 、地位象征物 C 、烹煮器具 75、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 A、《史记》 B 、《论语》 C 、《庄子》 答案: 71~75 BBACC 76、“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https://www.meipian.cn/3e4gt8t1
4.《世界文化1000问》文若愚,刘佳电子书–读书坊(灯书府)31.犹太人为什么将六角星星称为“大卫之星”,并以其作为犹太的象征物? 32.什么是文化地理上的“马赛克”现象? 33.危地马拉的国旗上为什么有一只克扎尔鸟? 34.印度国旗有什么象征意义? 35.日本户籍法为什么要实行“夫妻同姓”? 36.红十字会的“红十字”标志从何而来? 37.尼龙袜编织工人为什么会成为“拉德分子”? http://www.dbookf.com/?p=18454
5.文物诉说的法律越来越多的古装剧,让人们有机会见识古代中国法律。在学术界,它有个正规的名称,叫“中华法系”。虽然它早已成了一个历史名词,但在博物馆,却仍不时出现在我们眼前。许多文物,都可以视为古代法制文明传承的见证。它们或备受瞩目,或无人问津,但一直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http://flgj.cupl.edu.cn/info/1098/1544.htm
6.中西法律文化比较12篇(全文)[情境一]适当补充影像材料:作为法律的形式化象征的西方“司法女神”和中国“司法神兽”。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情境二]设置问题情境:古代罗马法规模宏大、影响深远,那么中国古代法律文件呢? 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他们熟悉的课本知识环境里,而且也为探究中西法律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3j3c6gb.html
7.中国法律的形式化象征是“司法神兽”。()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中国法律的形式化象征是“司法神兽”。()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错题本,提高学习https://www.shuashuati.com/ti/842f5955697f4dfcaa4dc213d8143933.html?fm=bdbdsfbda9015f0180c6a91c9855806726a95
8.狴犴神话故事30篇中的牢狱象征物品狴犴: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形似虎,以讼治为生,威力强大。它的形象常见于监狱门上,象征着正义和秩序。在山海经中,它被描述为一种代表正义的生物,不仅长得像老虎,而且拥有严明公正的品质,与普通恶虎不同。 如果我们把狴犴拟人化看待,它更像是急公好义的人物,有着清晰的是非观念,并能够公平无私地处理各种事务https://www.eiopr.cn/zhong-guo-li-shi-gu-shi/488652.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四)国家出版的法律、法规正式版本的封面。 第九条 标示国界线的界桩、界碑和标示领海基点方位的标志碑以及其他用于显示国家主权的标志物可以使用国徽图案。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可以使用国徽图案。 第十条 下列证件、证照可以使用国徽图案: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证件、执法证件等;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757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