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法硕##马工程##法理学#核心知识必背#法与文化#读书笔记20

1、法治文化的定义: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决定的、在历史进程中积累下来并不断创新的有关法与法律生活特别是权利义务的群体性认知评价、心态和行为模式的总汇。法治文化的内核是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2、关系。

(1)文化对法的决定性影响l)法所包含的基本价值标准是社会中居千主导地位的文化所包含的价值标准。2)法的规则通常是社会中通行的重要规则(道德、宗教、习惯等)的重述。3)社会中的亚文化(如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中的合理内容)对法也有重要影响

(2)社会主义法对社会主义文化的保障和规范作用l)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2)繁荣哲学社会科学。3)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法律意识。在法律的创制过程中,法律意识决定人们对立法的必要性、目的及价值取向的认识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法律的实现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反映着国家的法治化程度,决定他们在面临法律问题时的心理预期和行为方式。

4、【拓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原则

(1)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牢固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需要。

(3)坚持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坚持知行合一、重在实践,引导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坚持继承发展、守正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2021

二、社会主义法与道德【必考点】

1、道德是一种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的感觉、观点和规范的总和。

2、法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必背】

(1)法与道德的联系

1)一方面,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调整人的行为,道德调整人的心灵。法律通过确立特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为道德理念的贯彻提供法律支持,影响道德发展。

2)另一方面,法与道德相互制约。法律可以剔除道德观念中不合时宜的成分,道德可以通过对法律的实质内容进行公正与否的评价,推动法律的制定、修改乃至废除,使法律与主流道德相致。

(2)法与道德的区别

3、社会主义法与道德【必背】

(1)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可以达到高度统一。l)社会主义法追求的是良法之治、善法之治,法律中已包含道德标准2)社会主义道德是代表了最大多数人的、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道德,体现为社会主义法的精神追求。

(2)社会主义法对社会主义道德具有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1)法律通过对社会基本道德原则的确认,使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为道德的遵守提供法律支持。2)社会主义法对道德的促进作用,最鲜明地体现为法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为法的定提供价值导引并促进法的实施。l)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制定的价值导引。2)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法的实施。3)社会主义道德可以弥补社会主义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

4、【拓展】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习近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7

三、社会主义法与宗教

1、宗教是种社会识形态,是对社会活动的超自然和超社会力量的信仰,其产生和发展都是由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决定的。

2、法与宗教的联系与区别

(1)法与宗教是两种有着历史联系的社会现象。l)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及中世纪法与宗教曾合二为一,近代以来政教逐步走向分离2)法与宗教均包含着仪式、权利和普遍性等要素,都需要执行机构,都需要借助于解释机制

(2)法与宗教的区别:l)法是国家依程序制定的产物,宗教是人类精神意识的产物2)法主要调整人的物质世界,宗教主要调整人的精神世界。3)法由国家机器以强制力为后盾规范人们的行为,宗教以教义规范信众4)法一般宣称保护宗教自由,宗教行为有时也成为法调整的对象。

3.社会主义法与宗教

(1)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既是公民的项基本权利,也是国家的项基本政策。(2)是否信仰宗教、信仰何种宗教以及是否改换宗教信仰都属于公民自主的事(3)国家对正常的宗教活动给予切实保护,但禁止有人利用宗教从事非法活动,反对邪教。

5、【拓展】任何社会,即便是最文明的社会,也有对超验价值的信仰,也有信奉终极目的和关于神圣事物的共同观念;同样,即便是在最原始的社会,也会有社会秩序的组织与程序,有分配权利义务的既定方式和关于正义的共同观念。社会生活的这两方面处于对立之中:宗教之预言的和神秘的一面与法律之组织的合理的一面正相矛盾,但它们又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任何一种法律制度都与宗教共享某种要素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人们的法律情感赖此得以培养和外化,否则,法律将退化为僵死的教条。同样,任何种宗教内部也都具有法律的要素,没有这些,它就会退化为私人的狂信。

——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宗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THE END
1.瞿同祖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历史的考察历史学家,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法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究竟占什么地位,起什么使用?我想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讨论:一、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二、法律与人民生活;三、法律职业。 一、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 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指的是关于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地位、法律的功能。各时期不同,历史上的变化表现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1/16/36905198_1140883809.shtml
2.《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书笔记法学基础理论LAWS120001.02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书笔记 施嘉恒11300740008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写于1939年瞿同祖在云南大学执教期间。这本书运用社会学的方法与范畴来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开创了中国法律社会学研究之先河。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国社会的家族、婚姻、阶级、巫术宗教以及儒家和法家思想,并籍此分析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92mzvvr.html
3.《乡土中国》读书笔记在没有外来非乡土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冲击与影响,乡土社会的稳定性得到了长久的自我强化与延续,在乡土中国两千年农耕社会凝练出的思想,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仍有很多思想融入在中华民族的骨血中。针对此部分的描述费老先生在《乡土中国》全文都进行了体现。 乡村的绝大多数制度、知识、习惯都是由“习俗”二字涵盖,惯常http://www.legaldaily.com.cn/newzt/content/2024-05/17/content_8997894.html
4.法律与革命读书笔记法律与革命是哈佛大学教授哈罗德·J·伯尔曼集40年心血写成的一部力作,讲述西方文明发展出了独特的“法律的”制度、价值和概念。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法律与革命读书笔记,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法律与革命读书笔记 哈罗德。j。鲍尔曼认为:教皇革命是欧洲历史的断裂,至少从法律发展史的角度分析,1050——1150间的教皇革命成https://www.unjs.com/z/259731.html
5.丘澎生:明清中国的经济与法律教学大纲与参考书目李中清、王丰,2000,《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1700-2000》(三联书店),陈卫、姚远译,史建云校订,页3-36。 岸本美绪,1998(1990),〈伦理经济论(moral economy)与中国社会研究〉,王亚新译,收入《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北京:法律出版社),页327-349。 http://iolaw.cssn.cn/sxlm/smty/200405/t20040513_4590428.shtml
6.《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书笔记然而作者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通过《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法律的规避和法律多元》以及《再论法律规避》进一步探讨分析了法律多元化的现象、法律规避的原因,从而揭示了法律规避的实质是“中国社会传统法律——现在更多表现为民间法律——和现代国家制定法之间的冲突问题”,是一种文化的阻隔。作者提出:中国法学家要http://www.xsfy.gov.cn/view.php?aid=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