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法律人与文学结缘

法律和文学,看似两条平行线,却能在人生中交织出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梁路峰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与文学早早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份缘分起源于对正义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人性的好奇与探索。法律和文学,看似两条平行线,却能在人生中交织出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法律与文学的相似之处

儿时的我,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电视剧中的法官、律师和警察。那时,我对这些角色充满了敬意,因为他们代表着正义和公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发现,法律不仅是正义的化身,更是一种艺术,一种逻辑与情感的交织,一种人性与道义的较量。

与此同时,对文学浓厚的兴趣也随之而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主题,能让人对社会、人性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不难发现,法律和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它们都以人为中心,探讨人的命运、道德和信仰。它们都用文字表达思想,用故事传递情感,用智慧启迪人生。

于是,我决定将法律和文学结合起来,用法律的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用文学的思维去探讨法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例如,在文学作品中,法律常常被用来揭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文学作品也常常成为法律讨论和研究的话题。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从文学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文学让我更加懂得如何理解人,如何把握人的情感和心理。在处理案件时,我常常能够运用文学知识,深入挖掘当事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

文学能够启发法律实践

与文学的结缘,使我成为一名更具同理心、更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法律工作者。在法律与文学融合的世界里,我发现了更多的可能性。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守护者,提供了严谨的逻辑和公正的框架;而文学,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赋予思考以温度和深度。我在工作中,时常将这两者相互参照,试图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记得有一次,我受派出所领导指派,负责办理一起错综复杂的遗产纠纷案。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案件涉及三代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爱情和经济利益的纠葛。案件事关财产、赡养,案情涉及的家庭成员也数量不少,家庭旧事、琐事交织在一起,经年累月之后沉淀为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怨情仇。

通过多次座谈、请法官提前介入协调,从而全面地考虑各方的感受和需求,进而提出合情合理合法的解决方案,最终,三代纷争人员的心结被一一打开。他们接受了我的调解意见,达成了友好的协商处理目标。十年纷争,终于一朝终止。

我深知,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自己肩负着维护法律尊严和正义的重要使命。同时,我也认识到,法律并非冰冷的条文,而是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它需要用心去理解和运用。而文学恰恰给了我这样的能力,它让我在法律的道路上更加坚定,更加从容。

在法律与文学的交汇点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我既是一名捍卫正义的法律人,也是一名热爱文学的读者和思考者。我将这两种身份融合在一起,用它们来丰富我的生活,提升我的专业素养。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勇气。

我想,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法律和文学将继续在我的生命中交织,为平凡的人生增添更多精彩。而我也将继续书写法律人与写作者的美好篇章。

THE END
1.法律与文学(豆瓣)《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读后感 阅读书目:《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作者:苏力 苏力的《法律与文化》(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一书,分为四个部分:历史的变迁、"司法"制度、法律"文化"、方法问题,以中国的一些传统戏剧为材料(如《赵氏孤儿》、《梁祝》),研究法律与 (展开) 6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826100/
2.浙大东方论坛第240讲中国的“法律与文学”受董氏东方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主讲人简介: 朱苏力,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天元法学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法学理论。出版《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送法下乡》《法律与文学》《大国宪制》等专著。https://www.zju.edu.cn/2021/0519/c33485a2375953/page.htm
3.无讼阅读读书《法律与文学》:解析文学的法律之美七年过后,当笔者再拿起苏力先生的《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别有一番心情,又好像再次坐在戏台下欣赏一场旧的演出,看那些演员在饰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述说着反复如一的爱恨情仇。而坐在戏台旁边的苏力先生正敲着醒木,好似说书人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解说着法律与文学的缠缠绵绵。 https://victory.itslaw.com/victory/api/v1/articles/article/f1e57434-9137-43bb-970e-e6dcae30733c
4.“法律与文学”:主旨方法与局限“法律与文学”被认为是近30年来出现于北美和英国的最令人兴奋的跨学科理论研究,也被认为是西方“后现代法律运动”的重要一支。其文学视角不仅让人耳目一新,也为西方法学及其案例教学带来了挑战,增添了活力。 “法律与文学”的渊源可追溯到怀特(J.B.White)1973年出版的《法律想象:法律思想和表述的属性研究》一书https://www.unjs.com/lunwen/faxue/20080120144707_26685.html
5.浅论法律与文学的关联性康巴时评我们说法律创造了文学,是因为法律故事成了文学素材的源泉;说文学修饰了法律,是因为文学贯穿于错综复杂的案件情节的始末。文学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使枯燥无味的法律变得更加严谨,更加准确,更加人物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深邃的历史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更加符合国家法治的要求。将法律与文学放在同一层面上去探讨http://www.kbcmw.com/html/xw/kbsp/33574.html
6.法律与文学(波斯纳文丛6)(增订本)及玛莎·努斯鲍姆的《诗性正义;文学想像与公共生活》。[3]像格 雷和努斯鲍姆这样著名学者的加入,这也证明了法律与文学运动的 生命力。关于法律与文学的评论集、文选和一般性著作持续不断地 大批涌现,例证包括Adrersaria( Mosaic 1994年 12月号特刊);J· 尼维尔·特纳和帕米拉·威廉斯合编的《幸福伴侣:法律与文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9333
7.近期书单:《法律与文学》苏力著偶然的机会下,得知了一本叫做《法律与文学》的书,作者是北大法学院教授朱苏力老师。最近可能是受正在备考人类学研究生的对象的影响,对这些具有历史观点的东西有了一些兴趣。 序 虽然我是美术专业的,但是美术创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感性体验上的东西,还要有理性思考。读这类书籍能够让我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民族乃至国家有https://www.jianshu.com/p/74b5227626c4
8.文学与法律法制与经济2000年05期在美国学法律的时候,同学中有几位西点军校毕业的军官,他们大概算是准职业杀手。除准职业杀手外,同学中有学文科的,也有学理、工科的。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走对了门,在法学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学哲学的和学历史的感觉也不错。最痛苦的是学文学的,艰难地适应催残身心健康的逻辑思维。法律与文学是两种思维。法律https://wap.cnki.net/qikan-FZJJ200005019.html
9.《法律与文学:在中国基层司法中展开》(刘星)简介书评刘星教授全新力作《法律与文学:在中国基层司法中展开》重磅来袭! 作者:刘星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47.50 定价 ¥69.00 配送至 北京市东城区 运费6元,满49元包邮 服务 由“当当”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http://product.dangdang.com/28507438.html
10.法律与文学《法学导论》ppt课件.pdf法律与文学--《法学导论》ppt课件.pdf 29页VIP内容提供方:王小浪 大小:1.21 MB 字数:约6.51千字 发布时间:2023-11-22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4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法律与文学--《法学导论》ppt课件.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122/531101132401101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