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工作的通知》(鲁教学函〔2022〕28号)精神,临沂职业学院2023年共投放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计划1600人。其中,单独招生普通类计划1000人,单独招生退役军人专项计划100人,综合评价招生计划500人。
2023年单独招生计划
2023年单独招生退役士兵单列计划
2023年综合评价招生计划
报考对象及条件
参加我校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必须是已通过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
1、单独招生计划只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和往届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社会考生(含退役军人),社会人员报考应取得高中阶段教育毕业证书或具有同等学力。
2、综合评价招生计划只招收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
3、思想政治品德和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均按照《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4、各专业招收男女生的比例没有限制。
考生在报名时务必认真阅读报名注意事项,按要求填写报名信息,因考生本人填写信息有误,所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命题、考试及阅卷说明
一、单独招生考试科目及形式
采取“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考试方式(退役士兵考生除外)。总分为430分,专业技能测试成绩230分,文化素质考试成绩200分,均以原始成绩计入总分。退役士兵只参加面试,总分430分。
1、文化素质考试: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时事政治,其中语文80分,数学80分,时事政治40分,满分200分。文化素质考试由我校自行组织专家命题、制定评分细则,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监督。笔试考试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命题,主要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单独招生的考生既要参加文化素质测试又要参加专业技能测试,无文化素质测试成绩或专业技能测试成绩都将不予录取。
4、成绩相同的考生按文化素质测试成绩排名。
5、参加单独招生的退役士兵考生不参加文化素质考试与专业技能测试,由我校组织面试,考核主要内容为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礼仪、专业能力和职业潜质等,面试总成绩为430分。
二、综合素质评价招生考试科目及形式
综合素质评价的考核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和职业适应性测试
1、综合素质评价由我校组织有关专家、教师按照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对考生的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和学业成绩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对考生综合素质情况做出客观评价,满分230分。
2、职业适应性测试实行面试形式,重点考核考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潜质等。综合能力重点考察考生的道德品质、交流与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职业潜质重点考察考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兴趣爱好、职业价值观、职业性格与报考专业(职业)的匹配程度,以及学生学习及将来从事某专业(职业)所应具备的潜能,满分200分。
3、依据考生在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学业成绩,结合面试成绩择优录取,成绩相同的考生按面试成绩排名。
单独招生文化素质笔试2023年2月26日上午9:00-11:30;
退役士兵招生面试2023年2月27日上午9:00开始;
综合评价招生面试2023年2月27日上午9:00开始。
免试条件
在校期间参加全国及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且获得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含同等荣誉)称号的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的在职在岗人员,均可以向我校提出申请,经资格审核后,可免试进入我校对应专业学习。
(一)报名
(二)资格审核
我校对免试考生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所有材料审核通过后,留存复印件并由我校在复印件上盖章。
(三)公示
我校将拟录取免试考生名单在本校的网站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考生,我校将拟录取免试考生名单及审核材料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经审核后办理录取手续。
录取结果
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工作的通知》(鲁教学函〔2022〕28号)规定,已被我院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考生,与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新生享受相同的待遇。考生录取后,一律不再参加2023年春季、夏季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及录取。
报名参加单独招生(含退役士兵)和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或已被单独招生(含退役士兵)和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考生须参加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的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体检。不参加体检或体检项目不完整将影响考生后续录取信息报送并无法正常进行学籍注册。
学历证书、修业年限及教学安排
凡被我院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学生(含退役士兵),采取全日制方式培养,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临沂职业学院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证书,学制三年。
严格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物价局规定收费:理工类专业学费5000元/年,文法财经类专业学费4800元/年,校企合作办学收费标准按省发改委批准8800元/年执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8000元/年,应征入伍大学生享受学费一次性补偿、代偿或减免学费,每生每年最高8000元。我院是山东省首批学分制试点院校,各专业具体收费根据鲁发改成本[2019]805号文执行,校企合作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不实行学分制收费。学院构建了完善的“奖减免助勤贷”学生资助体系。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国家助学金(3300元/年),还设立了院级多种专业奖学金、单项奖和勤工助学岗,全力帮助贫困学生克服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报到和复查
2、新生入学后,学校按照规定进行政治、文化、健康等方面的入学资格复查。
3、对在报名和考试过程中有弄虚作假或其他违纪违规行为的考生,将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取消其入学资格,并将其档案退回其生源地。对在新生复查中发现的其他问题,按有关规定处理。
学校概况
临沂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组建于2008年,由临沂广播电视大学和原临沂商业学校、临沂市职业中专、临沂经济学校合并而成。2019年,原临沂市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整建制并入。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16000余人、成人本专科教育学生20000余人。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试点院校,获批山东省“3+2”分段培养本科生试点高校、山东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单位、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现有罗庄、经开2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约26.20万平方米,校舍总资产6.77亿元。设有商贸物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医养健康学院、智慧金融学院、现代建筑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培训中心、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图书信息中心3个教辅机构。建有机械、建筑、电子商务3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8大类150余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拥有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数控铣床、航空模拟仓等各类先进实训设备6000余台套,可开展300个实习实训项目和36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学校是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经开区校区
学校聚焦临沂“十优”产业和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紧扣临沂市加快推进“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的目标,对接产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依照高职新专业目录和职教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专业调整和专业群优化,开设14大类47个三年制高职专业、21个三二连读高职专业。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会计、工程造价),国家骨干专业2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物流管理),全国新商科品牌专业(群)1个(商贸物流),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商贸物流),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智能制造,商贸物流),山东省高水平专业1个(商贸物流),山东省现代学徒制专业2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山东省特色专业1个(会计)。各专业招生质量稳步提升,录取分数线屡创新高。就业工作持续向好,就业率始终保持95%以上、留临率7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8%以上。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打造了“5+3”、“3+2”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特色、“O2O”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技能实践相结合教学特色、“中职-高职-本科”系统人才培养特色、“五子登科”学历提升特色、“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特色。近三年,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成果研究、科研课题、文化教育与传承、创新创业教育等领域取得省级以上成果70余项,师生在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500余个。
学校拥有一支以国家、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骨干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9.86%,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博士、硕士270人,校外兼职教师300余人,国家、省、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50余人,技术能手、首席技师、劳动模范50余人,优秀教学团队4个。各领域专家50余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大师11人、产业教授8人。
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实施订单教育,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与300余家大中型企业构建紧密型合作关系,校企共建10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牵头成立山东省非遗传承创新产教联盟、鲁南职教联盟、临沂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教联盟、临沂市装配式建筑教育联盟、临沂现代商贸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等11个省市级产教联盟、职教集团、研究院。学校获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多次获评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单位。
学校持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与美国南犹他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在海外3所院校建立鲁班工坊,同国(境)外20余所院校互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研修基地。当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和企业协会中方副理事长单位,参建刚果(布)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参与第一批坦桑尼亚国家(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职业标准建设。学校是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建设院校、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教育部跨境电商国际人才训练基地。
学校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开发建筑业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卫健系统人才管理学院、临沂市养老管理服务培训基地等“十大培训平台”,年培训各类人员3万余人次,年培训收入达到2000余万元。积极开展农村和社区“两委”成员培训工作,累计培养农村基层学员5000名。学校入选全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领跑学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被认定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
“十四五”期间,学校锚定山东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和“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奋斗目标,全面融入“职教高地”建设、全力跟上“国家双高”建设步伐,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