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线教育虽然看上去“很美”,但获客成本高、盈利难的行业“老大难”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在线教育所创造的“想象空间”能否如期兑现。
在线教育乱象频出
3月初购买了网课的张先生最近遭遇了“退款难”,涉及金额高达22880元。“我之前在尚德销售人员那里咨询了管理类联考笔试协议班,尚德方面当时保证,如果(考试)不过,他们可以退费。于是我就贷款报买了课程。但后来才发现,排课排得很紧,我根本听不懂,所以我才不得已提出退费,但尚德方面各种威逼利诱,不予办理”,张先生说。
无独有偶,大三学生刘立(化名)也有类似经历。刘立于2019年6月底购买了新东方数学英语网课,“(新东方)宣传的时候,确实提及过有名师张宇(授课)的。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官方(新东方)修改了资料,张宇老师的“36讲”便没有了,被换成了其他课程”。刘立表示:“我就是奔着名师去的,既然没有名师了,那么新东方理应退款或者补课”。没想到的是,在刘立提出上述诉求后,双方的沟通过程并不顺利。“老师态度和之前完全不同了,并没有补课,退款直到现在还在协调中”,刘立称。
“所谓的‘按照学生学习进度排课‘、‘一对一辅导’、‘定期测试’,在实际上很难做到”。采访中,某在线教育平台老师曾芳(化名)透露:“在线教育机构常常以名师为宣传点,实际上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刚刚从事教学不久的老师,宣传标语却是‘多年教学经验’。有的机构老师流动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获客难盈利更难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在线教育企业高达6584家。在线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行业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
“事实上,在线教育的问题一直存在,并非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才有”。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一方面,即使在此次疫情防控阶段,很多机构还是要靠免费课程来吸引流量。另一方面,与实体经营的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相比,在线教育培训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更加突出。”
正因如此,虽然近期“在线教育”屡屡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热点,但实际上,用户对在线教育机构一直存在各种质疑。有分析认为,乱象频出和美誉度低,直接导致在线教育平台需要付出很高的获客成本。如此一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机构能生存尚且不易,谈盈利恐怕就是奢望了。
事实上,由于在线教育公司获客成本高、运营难,已经上市的在线教育企业中也鲜有能盈利的案例。全通教育(300359.SZ)、新东方在线、尚德机构、51Talk、正保远程教育、英语流利说、跟谁学等上市企业中,只有正保远程教育、新东方在线和跟谁学在2018年实现盈利。其中,跟谁学2019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盈利2.27亿元,但该数据一经披露,公司就遭遇GrizzlyResearch做空,被指存在夸大财务数据、刷单、教师资质存疑等问题。
相比之下,一个稍显“可怕”数据则是,新东方在线招股书显示,其平均客户获取成本由2018年的55元大幅提高至2019年上半年的138元。
获客难,盈利更难,在线教育业务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贡献到底有多少——这恐怕是一个被市场忽视的问题。以鹏博士(600804.SH)为例,根据该公司在2月7日晚间发布的公告,公司在线教育业务营业收入占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不足1%,对公司业绩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事实上,很多在线教育概念股目前都没有成熟的线上教育业务模式,有的上市公司教育业务体量较小,以致于根本就无法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也无法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实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