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集

3、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表现在()

A、理想是对现实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B、理想等同于现实,是立即可以实现的

C、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

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4、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是()。

A、生活理想

B、道德理性

C、社会理想

D、职业理想

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6、某同学立志三年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韩语导游。她的理想属于()

A、个人理想B、社会理想C、道德理想D、科学理想

7、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A、理想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

B、理想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D、崇高的理想对人生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8、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

A、稳定性

B、随意性

C、复杂性

D、多样性

A、崇高理想并非为知识分子所特有

B、理想与现实有着严格的区别

C、理想都是可以转化为现实的

D、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

10、信念是()的融合和统一

15、用理想否定现实,我们称之为()

A、现实主义者

B、理想主义者

C、实用主义者

D、无政府主义者

16、()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理想的的条件。

A、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B、为理想而献身

C、艰苦奋斗

D、立志高远

17、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

A、人生的指路明灯

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18、"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动实现。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逐步确立坚定信念

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20、“凡是现实的东西都不一定是理想的东西,而凡是理想的东西都产生于现实的需要”。对于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

A、它完整准确地说明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B、它正确地说明了理想不等于现实

C、它看到了理想与现实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它认为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二、多项选择

1、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这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B、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革命性

C、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D、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已任

E、马克思主义是进步的

2、“金钱就是一切”是一种()。

A、信念

B、信仰

C、世界观

D、人生观

E、理想

3、判断理想是否合理、科学的标准是()

A、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B、是否具有时代性,阶级性

C、是否具有超前性,预见性

D、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E、是否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

4、科学理想的作用有()

A、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B、超前和预见社会发展前景

C、人生的指路明灯

D、人生的精神支柱

E、人生的力量源泉

5、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包括()

D、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E、共产主义理想

6、信念的作用是()

A、世界观、人生观的一部分

B、认识事物的基点

C、判断事物的标准

D、在感情上的亲合性

E、强大的精神力量

7、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科学的信念。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人,坚信()

A、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是遥远的,可望不可及的

B、社会主义道德将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习惯和准则

C、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全世界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D、社会主义能够通过改革不断地自我完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E、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和曲折

8、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

A、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

B、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C、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D、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E、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9、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意义?()

A、正确处理人生境遇

B、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C、有助于大学生学习科学的理论

D、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E、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10、我们经常讲,要做“四人新人”,这“四有”是指()

A、有文化

B、有理想

C、有道德

D、有情感

E、有纪律

三、简答题

1、理想和信念的作用是什么?

2、当代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把人生理想化为现实?

3、如何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4、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5、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6、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四、论述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习题三>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习题四>

A.社会分工的出现B.生产实践

C.自我意识的形成D.社会关系的形成

2、()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A.社会意识B.生产关系C.生产实践D.生产力

4、资本主义道德建设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其核心是()。

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

C.利己主义D.自由、平等、博爱

5、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五爱”的核心是()。

A.爱祖国B.爱社会主义C.爱人民D.爱科学

6、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道德的本质只能在社会生活中揭示,归根到底是()。

A.风俗的传承B.社会意识的反映

C.统治阶级的意识反映D.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7、关于道德的社会作用,历来思想家是有争论的,有些思想家认为道德只是个人的某种情绪和爱好,是个人的私事,与社会生活完全无关,这种错误观点属于()。

A.道德决定论B.道德主义C.非道德主义D.道德制约论

8、在对待传统道德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即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虚无论主张()。

A.恢复中国固有文化B.返本开新

C.承认一般否定个别D.整体上全盘否定

9、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的问题上,坚持()的原则。

A.全盘西化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开拓创新D.批判否定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冲突集中表现为()。

A.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B.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

C.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D.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

11、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的问题。

A.“为什么人服务”B.物C.自然D.法律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核心。

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C.共产主义精神D.社会公德

13、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共产主义风格B.利他主义C.集体主义D.爱国主义

14、现阶段我国的主要道德类型和对全体公民的共同要求是()。

A.人民群众道德B.社会主义道德

C.共产主义道德D.资本主义道德

15、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价值取向是()。

A.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B.长远利益高于暂时利益

C.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D.社会利益高于集体利益16、现阶段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D.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17、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提出:“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A.文明礼貌B.诚恳待人C.诚实守信D.明礼诚信

18、行为者在许多可选择的具体情景中,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选择某种行为,这就是()。

A.道德行为B.道德品质C.道德选择D.道德形成

19、()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A.文明礼貌B.诚实守信C.团结友善D.明礼诚信

A.立志B.学习C.内省D.实践

二、多项选项题

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评价的形式主要有()。

A.社会舆论B.传统习俗C.人们的内心信念

D.规章制度E.法律规范

2、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包括()。

A.道德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作用B.道德具有调节作用

C.道德具有教育作用D.道德具有决定作用

E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斗争的作用

3、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主要功能有()

A.激励功能B.调节功能C.辩护功能

D.认识功能E.导向功能

4、原始氏族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因而原始道德也是道德发展的第一个历史类型,原始道德的特点是()

A.简单、朴素B.正义C.蒙昧、野蛮

D.调节手段的权威性E.自由、平等、博爱

5、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由()和()共同构成的。

A.儒家伦理思想B.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

C.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D.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优良革命传统

E.马克思主义道德伦理思想

6、下面关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观点正确的是()。

A.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B.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C.顾全大局,必要时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

D.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E.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7、个人主义的思想体系是()。

A.以个人为核心

B.以国家为核心

C.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

D.一切以个人为目的

E.一切以他人为目的

8、共产主义道德表现为()。

A.热爱社会主义

B.大公无私、公而忘私

C.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D.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E.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的活动。

A.自我审度B.自我教育C.自我锻炼D.自我改造E.自我完善

10、在坚持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借鉴()等一些有效方法来提高道德修养。

A.学思并重B.省察克治C.慎独自律D.积善成德E.知行统一

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如何正确认识道德建设中的错误思潮

3、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我们如何来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

5、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6、谈谈你对诚信道德的认识,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1、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习题五>

二、多项选择题: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习题六>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2、我国的《劳动法》和《公务员》分别于()正式执行。

B2006.1.1和1995.1.1

C1994.7.5和2006.4.27

D2006.4.27和1994.7.5

3、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体现出来的。

A劳动者的权利

B劳动者的义务

C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D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4、一定社会或阶级根据其总的道德要求制定的,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称为()。

A家庭义务

B男女平等

C一夫一妻制

D家庭道德

5、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是()。

A友情

B恋爱

C爱情

D婚姻

6、结婚的法定年龄是()。

A男满20周岁,女满18周岁

B男满22周岁,女满20周岁

C男满22岁,女满20岁

D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

7、()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

A结婚登记

B领到结婚证书

C举办婚礼

D定婚

A2005.4.27

B2006.1.1

C1993.1.1

D1995.1.1

9、办事公道是()的要求。

A公共道德

B职业道德

C社会公德

D家庭美德

10、()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A《公务员法》

B《教师法》

C《劳动法》

D《律师法》

11、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10

B15

C30

D60

12、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自争议之日起()日内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这是()的名言。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14、近年来,我国制定的就业方针是()。

A自谋职业

B自主创业

C自主择业

D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15、大学生在恋爱观问题上,属于恋爱态度不严肃的是()。

A误把友谊当爱情

B错置爱情地位

C功利化地对待爱情

D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16、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主要义务有()。

A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

B按劳取酬

C制定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D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17、在择业和创业上问题,()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

A创业有风险,不鼓励大学生创业

B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

C不求专业对口,先就业,后创业

D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

18、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事讲原则,无论对人对己都坚持实事求是,出于公心,不损公肥私,不假公济私,不以私害民,这是遵守了职业道德中的()。

A爱岗敬业

D无私奉献

19、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是()的基本原则之一。

A劳动法

B公务员法

C高等教育法

D教师法

20、劳动者由于工作不如意,或者为了寻求更高的待遇和发展机会而造成的暂时性失业,属于()。

A结构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发展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1、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表现为()。

A夫妻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

B人格地位上的平等

C不分自然的伦常秩序

D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子女

E反对男尊女卑,重男轻女

2、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和休息、休假的权利

C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D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E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和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3、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有()。

A调解

B申诉

C控告

D仲裁

E诉讼

4、大学生恋爱应处理好()几种关系。

A恋爱与学习

B恋爱与关心集体

C恋爱与关心他人

D恋爱与关心社会

E恋爱与参与院系或班级工作

A某父亲长年沉溺于打麻将,从不管教子女

B某对夫妻整天吵架呕气,丈夫甚至对妻子拳脚相加

C某丈夫不辞劳苦,20多年精心待候卧病在床的妻子

D某夫妇长年热情主动地照顾身边无子女的邻居大妈

E某儿媳每逢周未都去看望不在一起生活的公婆,帮他们洗刷打扫做家务

6、当前,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存在的心理有()。

A期望值过高

B犹豫观望,举棋不定

C缺乏主见,依赖他人

D遭遇挫折,怨天尤人

E过于自信,盲目乐观

7、爱情的本质,也即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性爱

B理想

C责任

D道德

E法律

8、家庭是在()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A婚姻关系

B血缘关系

C收养关系

D亲缘

E情缘

9、结婚的三个法定必备条件()。

A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B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C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D达到法定年龄。

E符合一夫一妻。

10、下列属于无效婚姻的情形有()。

A重婚

B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C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

D未到法定年龄

E因胁迫结婚

1、职业的本质是什么?职业生活中道德与法律有何异同?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劳动者职业生活中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各是什么?

4、应当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恋爱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5、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有那些?

6、大学生应当具有怎样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1.试述在校大学生如何培育和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法律素质?

2.试述《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对结婚的有关规定。

※<习题七>

1.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

A奴隶制法律

B封建制法律

C资本主义法律

D社会主义法律

2.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C法律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D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

E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3.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人们的法律意识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E统治阶级意志

4.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A行政法

B民商法

C经济法

D宪法

E程序法

5.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权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

A普通法

B程序法

C根本法

D实体法

E立法法

6.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

A法律执行

B法律遵守

C法律制定

D法律适用

E法律实施

7.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A立法

B守法

C执法

D司法

E懂法

8.我国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在党的()上。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E十二大

9.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中国共产党

B各级政府

C司法机关

D人民群众

E全体公民

10.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A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

B制定一套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D党的领导

E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11.维护国防安全的专门法律是()。

A《国家安全法》

B《国防法》

C《军事设施保护法》

D《反分裂国家法》

12.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的是()颁布。

A《消防法》

B《食品卫生法》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D《治安管理处罚法》

13.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是()。

A学习法律知识

B参与法律实践

C掌握法律方法

D树立法律信仰

14.下列不属于社会公共安全的是()。

A社会治安

B生态安全

C公共卫生安全

D食品安全

15.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是()。

A《国防法》

B《刑法》

C《国家安全法》

D《军事设施保护法》

16.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应当优先的思维方式是()。

A经济思维

B法律思维

C道德思维

D政治思维

17.当人们觉得某项法律规定不合理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不遵守或不执行

B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修改或废除的提议

C可以由国家机关根据程序修改或废除该项法律

D在国家修改或废除之前,仍然必须遵守或执行

18.到()年我国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2008

B2010

C2015

D2021

19、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是()

A、行政组织法

B、民政行政法

C、科技行政法

D、卫生行政法

20、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

A、基本法律

B、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C、行政法规

D、行政规章

E部门规章

1.保证法律实施的力量有()。

A法律意识

B道德观念

C国家强制力

D纪律观念

E单位规章

2.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

A法律制定

C法律执行

E法律案的提出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包括()环节。

A法律案的表决

B法律案的审议

C法律案的公布

D法律案的提出

E法律案的编纂

4.关于立法权,叙述正确的有()。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B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C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D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E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政府规章

5.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有()。

A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首先提出来的

B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

C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

D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

E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6.下列属于传统国家安全观的是()。

A经济安全

B政治安全

C生态安全

D国防安全

E社会公共安全

7.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是()。

C国防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E生态安全

8.我国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国家的主要力量有()。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C民兵

D公安人员

E人民群众

9.法律上的证据具有()。

A合法性

B时效性

C客观性

D关联性

E主观性

10.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有()。

A《国家安全法法》

C《刑法》

D《兵役法》

E《保险法》

11.经济安全包括()。

A金融安全

B能源安全

C贸易安全

D粮食安全

E信息安全

1.简述法律的一般含义。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什么是国家安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包括哪些内容?

4.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有哪些?

5.什么是法律思维方式?如何培养法律思维方式?

6.什么是法律权威?大学生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论述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习题八>

1.在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C全国人大常委会D国务院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制定的。

A.1949年B.1954年C.1978年D.1982年

3.我国现行宪法是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A.1975年B.1978年C.1982年D.1993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5.根据我国宪法,公民不享有()的自由。

A.言论、出版B.集会、结社C.游行、示威D.罢工

6.在行政法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

A.公民B.法人C.行政主体D.其他组织

7.下列行政处罚方式中的(),是一种最为严厉的行政处罚方式。

A.罚款B.没收违法所得C.责令停产停业D.行政拘留

8.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时就具有。

A.出生B.年满14周岁C.年满16周岁D.年满18周岁

9.17周岁的公民刘某在一家个人独资企业打工,所得收入足以维持个人的日常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刘某()

A.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B.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D.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0.甲是一位高级工程师,为家中的遗产继承纠纷聘请了一位律师,代他进行民事诉讼,该律师的代理行为属于()

A.法定代理B.委托代理C.指定代理D表见代理

11.财产所有权中的(),是所有权人最基本的权利,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

A.占有B.使用C.收益D.处分

12.知识产权具有()属性。

A.人身权B.财产权C.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性

D.没有特别规定

1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这是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的一个重要条件。这里的过错是指()。

A.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B.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

C.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D疏忽大意

14.诉讼时效期间从()起算。

A.权利被侵害时B.知道权利被侵害时C.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D.没有特别规定

15.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民事责任。

A.可以B.可以不C.应当D不应当

16.黄某与李某在某中学门口,拦住放学回家的中学生甲,威胁叫其拿钱出来,否则就要挨打,甲因害怕,便任由黄某和李某搜身。黄、李二人在李某身上只搜出五角钱,二人见钱少,又将钱还给甲,并让其离去。黄李二人的行为属于()

17.公民甲是某单位的会计,他为了盗窃本单位保险柜里的现金而设法配制了该柜的钥匙。后来甲在盗窃过程中因害怕被发现而将配制的钥匙丢弃,没有窃取现金。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犯罪既遂C犯罪中止D犯罪未遂

18.公民甲持刀抢劫公民乙的财物。乙在争夺甲手中所持刀具时,将甲撞倒在水泥地上,甲头部着地,当即昏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乙的行为属于()

A.紧急避险B.正当防卫C.防卫过当D.故意杀人

19.在我国,人民法院对一个案件的审判实行()。

A.一审终审制B.两审终审制C.三审终审制D.没有特别规定

20.一般地域管辖遵循()原则。

A.原告就被告B.被告就原告C.原、被告协商D.法院指定

A.某商店将假烟卖给不知情的购买者B.某甲将盗得的下水井盖卖给知情的废品收购站C.13周岁的某小学生将自己的一本文学故事书送给同学D.某商人为实现母亲遗愿,将40万元人民币捐给慈善事业E.某职员将本单位新购的彩电以处理废旧品的名义低价卖给自己知情的朋友

9.按照各个共同犯罪人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刑法把他们分为()。

4.简述我国法定的量刑情节。

四、案例分析题

1.案情:甲想害死乙,在乙的饮料中放了毒药。甲见乙喝下饮料,开始害怕,担心乙真的中毒身亡,自己也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于是甲告诉乙饮料中有毒,并喊了出租车陪乙去医院解毒。不料,途中因交通堵塞,出租车只能绕道行驶,到医院时,乙已毒性发作,不治身亡。

问:甲的行为是否算犯罪中止?请说明理由

2.案情:刘某,男,无业人员,因赌博欠下大量赌债。某日深夜11点半左右,他乘上一辆出租车。当出租车驾驶员按照他的要求将车驶上一条僻静的马路上时,刘某突然拔出一把锋利的小刀,抵住驾驶员的腰部,要他交出钱和车子,否则就要他的命。驾驶员奋力抵抗,双方在扭打中,驾驶员被刘某刺了数刀,浑身是血。终于,驾驶员奋力夺下了刘某手中的刀,并刺向刘某,刘某胸部被刺后,不再动弹。驾驶员将车开往公安机关投案。这时,发现刘某已死亡。

问:驾驶员将刘某刺死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要不要承担刑事责任?请说明理由

3.刘甲与刘乙系同村邻居。1998年4月20日,两人为了宅基地的问题发生争执,刘甲首先出手打了刘乙胸部一拳,刘乙随之还击,猛击刘甲的脸部,致刘甲鼻梁骨折、右眼部红肿并伴有少量出血,经医院治疗花去医疗费3000余元。刘甲要求刘乙赔偿医疗费及误工损失共计人民币4000元,刘乙以刘甲首先出手打他为由拒绝赔偿。1998年8月20日,经乡司法助理员调解,刘甲与刘乙达成赔偿协议,由刘乙赔偿医疗费及误工损失共计人民币3500元,于同年8月底一次性付清。事后,刘乙未按照协议支付赔偿款,刘甲多次催讨未果,于1999年6月15日再次找乡司法助理员要求解决。在乡司法助理员表示无能为力后,刘甲就决定向法院起诉。可是乡司法助理员说:“你现在才想到去法院起诉,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法院是不会受理的。”请你根据法律规定分析乡司法助理员的话是否正确。

THE END
1.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黄嘉律师精选解答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守法。守法,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规定,将法律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使法律得以实现的活动。《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https://m.64365.com/tuwen/obylp
2.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的关于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的精选答案推荐 以上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咨询我 智慧法务 帮助人数:30781人 好评率:97.70% 响应时间:5分钟内 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守法。守法,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规定,将法律的要求转化为https://www.66law.cn/question/answer/30471573.html
3.什么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法律只有在被人们尊重和遵从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实现。只有大家共同遵守法律,并且在实践中加强对法律教育和宣传,强化法律执行和监督的力度,才能够保证法律的尊严和公信力,实现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的目标。守法可以让人们养成合法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规范,避免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77892427902064539.html
4.法律实施与实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律师普法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守法。守法,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规定,将法律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使法律得以实现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https://www.110ask.com/tuwen/473830264276753259.html
5.()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A. 守法 B. 司法 C. 执法 D. 立法 题目标签:实现法律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山西师范大学)-2020春夏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https://www.shuashuati.com/ti/ecfefda7406546c8b867fbf3dc98a929.html?fm=bdbds
6.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纵许彦 江苏彭城律师事务所律师解答 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守法,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885359.html
7.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多个法律部分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保障。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8.咸阳市人民政府答: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二、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基本知识 11.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的周期是什么? 答:2019年中央依法治国办印发《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提出从2019年启动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https://www.xianyang.gov.cn/ztzl/rdzt/hyfzjsjsfzzf/sbjsfcjdt/202402/t20240221_1734883.html
9.五年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考题及答案6.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条件。 7.大学生应怎样适应大学生活? 8. 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9.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10.简述法律的特征。(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 11、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1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13、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品质? 14.简述如何https://zy.ganzhsz.cn/s.php/gjb/item-view-id-1020.html
10.思修期末考试复习题库3、(AC)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A、法律 B、制度 C、道德 D、政治 4、学风是指在一定环境或条件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带有一贯性的学习风格和行为样式,优良的学风要在 (ABCD)上下功夫。 A、勤奋 B、创新 C、求实 D、严谨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25/15/79360359_1028236728.shtml
11.依法治国及其实现途径(精选六篇)三、依法治国的实现途径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是要求国家生活、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都纳入法律的轨道,接受法律的调控和处理。法治国家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法律功能日益扩展,并且大规模地向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和层次渗透的过程。具体说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35h7akp.html
12.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所谓国家制定和认可是指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国家制定形成的是成文法,国家认可形成的通常是习惯法.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4、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十四、法律的起源; 法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特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要求而产生的社会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13.2013年7月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题A.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B.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C.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D.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8.法律运行是从法律的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 A.法律制定 B.法律实施 C.法律遵守 D.法律https://www.zikaosw.com/lnzt/ggkl/18838.html
14.政治背完这4个部分,考试再也不愁了!(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动力和源泉。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基本途径: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29536090521822
15.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12.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https://www.meipian.cn/1zncmm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