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切忌轻信商家促销噱头,搞清“游戏规则”,明明白白消费
大学生往往轻信少数商家对商品虚假宣传,如“假一罚十”“集赞优惠”等,一旦冲动消费,商品或服务质量出现问题,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无论是在网店还是实体店,决定消费前一定要核实商家的各种信息。要透过商家的多样促销噱头,搞清促销规则,看清商家“不会干赔本买卖”的本质。3.重视举证,与商家有效沟通,据理力争,合理诉求
4.借助政府职能部门,妥善调解,化解矛盾
5.采用司法途径,维护大学生消费合法权益
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二)经营者要为欺诈行为付出加倍赔偿
《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这是《消法》对欺诈性损害行为规定的惩罚性赔偿金制度。惩罚性赔偿金是指由侵害人向受害人支付超过其实际损失的赔偿费。这对受害人来说具有充分弥补其损失的作用,对于侵害人来说具有惩戒功能。在我国《民法典》等有关的民事法律规范中实行的是实际赔偿制度,没有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消法)所确立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是对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三)《消法》规定的加倍索赔的适用范围
根据《消法》的规定,加倍赔偿适用于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有欺诈行为的场合,也就是说,凡是经营者以欺诈行为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都要承担加倍赔偿的责任。那么欺作行为如何认定呢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采用捏造虚假情况、歪曲事实、掩盖真实情况等手段实施欺骗他人的行为。欺诈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刑法上的诈骗罪。这里所指的欺诈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范畴内的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