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唐山市调查唐山大地震40年后的恢复与重建情况

中国首都北京摇晃不已,天安门城楼高大的梁柱痉挛般地"嘎嘎"作响。从渤海湾到内蒙古、宁夏,从黑龙江以南到扬子江以北,这一华夏大地的人们都感到了异乎寻常的摇撼,一片惊惧。

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急速响起令人震惊的警钟声,世界各大通讯社当日向全球公告了灾难消息——美国夏威夷地震台宣布:中国发生8.1级地震,美国地质调查所宣布:北京东北约100英里,北纬39.6度,东经118.1度,发生八点二级地震。

香港的英国皇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发生8级左右地震,震中在北纬39.6度,东经118.1度,距唐山极近。

5张

对比照记录唐山地震40周年

台湾"中央气象局"称:大陆北部发生8级地震,震中在北平东部135公里附近。

凌晨四点三十分。中国国家地震局收到南京、兰州、昆明等十个台的报震急电,其中六个台给出震级,但数据彼此悬殊甚大,有的定在八级以上,有的定在七级以下。至于震中只有粗略的“北京附近”的估计。

中国新华通讯社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向全世界播发了以下消息: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级……中国在几天后再次公布了经过核定的地震震级:里氏7.8级。

唐山,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已经在一场没有任何征兆的特大地震中夷成废墟。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书,公布了以下数字: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轻伤544000人。

新华网唐山7月27日电(记者杨新河张洪河)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使唐山这个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遭受灭顶之灾,瞬间夷为平地,24万多鲜活的生命葬身瓦砾之中。

弹指一挥30年。唐山人民在战胜灾难、重建家园中凝结成的抗震精神,其所涵容的团结、坚韧、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内核,不仅是唐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世界科学家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唐山,依据这个天然“实验场”进行大量研究,使人类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防御地震灾难也迈出了一大步;在唐山抗震实践中,中国诞生了“地震社会学”,为解决全球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灾害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成功的防灾减灾范例。

古今中外,每一次巨大的自然灾难都是以更大的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的。唐山大地震使唐山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却给全人类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

调查研究

唐上大地震时华国锋慰问灾民

“四人帮”垮台后的第三天,1976年10月8日,华国锋批示:“登奎、孙健同志,唐山地震未能预报出来的原因,是应该查明的。”

据刘华清将军回忆,经过他负责的中科院专门小组的调查,1977年2月25日调查组与国家地震局联合提出了《关于唐山地震未能预报的原因的报告》。报告的结论是:“唐山地震未能预报,是‘四人帮’推行反革命路线干扰和破坏所造成的恶果。”

报告中写道:在7月份,地震局领导小组没有研究过一次震情。7月上中旬,有6个地震专业站和8个群众测报点提出不同程度的震前预兆。7月26日,北京市地震队告急,分析预报室的同志会商后,认为震前预兆严重,要求向局领导汇报。7月27日上午,地震局副局长兼京、津、唐、渤、张地区协作组组长,在听取汇报时很不耐烦地说:“目前院里事情多,下星期再开会会商吧!”

刘华清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地震是天灾。显而易见的是,人祸加重了天灾。”“这场天灾,也使人们看清了人祸的根源。”[2]

重建历程

十年重建

大地震救援

10年的重建,重塑了一座城市,修筑了心灵的城墙。简易城市存在了10年,“1986年唐山大地震10周年的时候,市区有98%的居民搬进了新房,1988年10月则全部迁入新居”。人们就是居住在简易房里,开始了唐山的重建。

1977年5月14日,3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技术人员参与制订的《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了国务院的批准,这一规划,后来1982年和1984年两次进行了调整。规划通过后,经过一些试点,“1979年下半年大规模的重建开始了”程才实说。

白天黑夜都在施工,新华道,那时就已经是唐山市的主干道。地震以后,改名为新华道,实行分段建设。

以市中心和建设路的交叉口为界,西边为新华西道,东面为新华东道,1985年最终完成建设时,路面宽50米,全长9.55公里,被称为“二十里长街”,也被称为“唐山的长安街”。

《唐山市志》记载,最多的时候一共有11万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个援建单位的工人在唐山施工。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施工现场投入的大塔吊200多台,载重车辆2500多辆。

建设最快的是1985年建成的龙华小区。

十年建一城

1983年以后“清理得都差不多了”。

1984年4月28日开业的百货大楼是新华道上比较早完工的商业大楼。

程才实认为唐山重建分为三个大的阶段:1978年初至1979年7月,搞试点趟路子;1979年下半年至1984年底,大规模建设;1985年之后,完成扫尾工程。

1986年7月28日,1万多名唐山各界人士聚集在纪念碑广场举行唐山抗震10周年纪念大会,程才实说,“正式宣告唐山重建基本结束”。1990年11月,唐山市政府因为震后重建工作而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

10年的重建,重塑了一座城市,修筑了心灵的城墙。

回到原始时代

简易城市存在了10年,“1986年唐山大地震10周年的时候,市区有98%的居民搬进了新房,1988年10月则全部迁入新居”。

人们就是居住在简易房里,开始了唐山的重建。

农村包围城市

白天黑夜都施工

新华道,那时就已经是唐山市的主干道。地震以后,改名为新华道,实行分段建设,以市中心和建设路的交叉口为界,西边为新华西道,东面为新华东道,1985年最终完成建设时,路面宽50米,全长9.55公里,被称为“二十里长街”,也被称为“唐山的长安街”。

抗震精神

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

它属于唐山,属于中国,属于全人类。

一座城市的毁灭是可怕的,而人的精神崩溃更是可怕。无数事例证明,每遇重大天灾人祸,家园被毁或痛失亲人,有的人会消极沉沦,陷入强烈的悲痛无法自拔。中外历史上多次大地震之后都发生过严重次生灾害,其主要原因就是灾民精神世界的崩溃,引起社会动乱的发生。

然而,唐山人在灾难面前所凝结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震时及震后建设中支撑、激励、鼓舞和引导唐山人民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军民的无私援助下,唐山依靠这种精神支撑,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灾区生产生活,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衣食、饮水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灾区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震后第一个冬天,灾民全部住进了简易房;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震后头10年,唐山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夺取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巨大胜利;又一个10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第三个10年,跨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唐山地震30年纪念日前夕,唐山人对抗震精神进行了理论上的升华。市委党校副研究员康继祥说:“地震灾难的惨痛可以遗忘,但抗震精神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唐山街头采访,人们对“唐山精神”耳熟能详。因为“公而忘私”是群体与个人之间的道德准则;“患难与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本主义原则;“百折不挠”要解决的是战胜地震灾害过程中目标和现实的矛盾;“勇往直前”则体现着唐山人在艰难困苦面前的一种勇敢进取的精神状态。

这种精神综合体现了唐山人的气概、气势、胆略、魄力和道德风貌。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引和鼓励下,唐山人医治了地震造成的创伤,重新建造了新唐山,唐山也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授予“人居荣誉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唐山抗震精神是唐山人民以及全国军民在抗震斗争中用鲜血、生命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共同铸造的民族之魂。正如唐山人民所经受的痛苦与磨难,不仅属于唐山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

唐山地震:让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地球。

距离唐山北部青龙县城却没有人员伤亡

地球是人类栖身之地,而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因而人类在征服地震灾害的征程上不断地探索着。

唐山大地震给全世界的地震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痛苦但又极具价值的天然“实验场”。

30年来,世界各国的地震工作者络绎不绝地来到唐山,研究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从而为战胜地震灾害提供理论、方法、依据和指导。

1975年我国曾成功预报、预防了海城7级以上地震,这令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地震工作者们倍感欣喜,然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人们再次领教了地震这个“恶魔”的神秘莫测。

在唐山大地震面前,科学家们更加深刻认识了地震的极端复杂性,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数十年致力于地震研究的专家许绍燮指出,在探索地震和地震预报征途上,将会遇到许多“想不到”的现象,而每领悟和破译一个“想不到”现象,就在地震和地震预报的征途上前进了一步。

地震工作者们把诸如唐山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的地方作为实例,作为重中之重的研究对象,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和规律,并依靠日益发展的高新技术,力图从中找出制服地震“恶魔”的武器。经过多年努力,科学家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位地震专家分析了21世纪世界上对地震研究的进展后说,在高新技术介入下,不仅在解决“上天易,入地难”问题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而且也使人类有可能像观测气象卫星云图一样,研究地壳的运动变形。

地震防御

让人类更理性地应对灾害

唐山大地震

地震灾难在现有的人类文明中尚不可完全避免发生,那么人类是不是在地震灾害面前就只能被动承受?唐山成功的抗震实践告诉世人,科学的地震观和预防行为,能够大大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亡。

几十年来致力于地震社会学研究的王子平教授,也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对于一个地区人们的地震灾害观念问题,他一直在观察和思考。研究表明,在经历了造成巨大灾难的地震后,唐山人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地震灾害观,那就是“地震是可怕的灾害”“地震发生时人并非完全无能为力”“减轻地震时人员伤亡的关键是用科学知识武装人们”。

以往人们认为,在地震面前人是完全被动的、只能消极承受,几乎失去了任何保护自己的可能和机会。但王子平经过对大量的地震幸存者调查研究发现:即使在地震发生、房倒屋塌的情况下,人依然有着生存空间,有着防卫和保护自己的可能。尽管这“空间”极小,“可能”极少,但的确存在着。这里的关键在于人们拥有一定的地震科学知识,并在地震前、地震发生时、地震发生后能否采取及时、适当、合理的避险与自救行为。这是在牺牲了数以十万计的生命之后得出的珍贵历史经验,这是地震灾害观的一大飞跃。

循着这一研究思路,王子平与另几位地震等方面的专家在研究唐山地震这个震例时,把触角伸向了地震社会学。无数实例证明,地震一旦发生,必将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因此,他们把灾害、灾害后果及灾害的预防与救治等纳入研究对象,提出了“大防御战略”,并在总结历次抗震救灾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把经验性认识推向理性化,将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与地震学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出版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第一部专著《地震社会学初探》及大量有关专著,不仅奠定了我国地震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基础,确立了地震社会学的结构框架,而且具有直接的实用性。

王子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从灾难中一定会学到比平时多得多的东西,一定会懂得比平时多得多的道理,一定会掌握比平时多得多的科学。”

余震未绝

唐山大地震真实场景

1976年7月28日以后,唐山大地震余震不断,余震为2012年5月28日10时22分,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的4.8级地震。专家称为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正常余震活动。

30多年前的地震,余震至今未绝,这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1811年至1812年间,位于美国南部和中西部的新马德里地震带曾经发生“新马德里大地震”。至今,这一地震带的活动仍然活跃,而且地震的活动规律符合余震的一条重要定律——“大森定律”,所以这一地区发生的地震仍是“新马德里大地震”的余震。

余震是在地震主震之后发生的震级弱于主震的地震。特大地震发生后,余震时刻都可能发生,其中多数是人类不能感觉到的微震,但也有极具破坏力的大地震由于余震难以预测且容易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也常被称为“地震后的幽灵”。

科学家发现,

其次是“贝特定律”。它指出,主震震级与最大的余震震级之差是一个几乎不变的数值,在1.1级至1.2级之间。

灾难给人们带来的感悟: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的珍惜现在。这也是我们的人生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只是流泪水,抹鼻涕,然后,哀叹一生:悲矣!这将是最错误的行为。

未能预报

刘华清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地震是天灾。显而易见的是,人祸加重了天灾。”“这场天灾,也使人们看清了人祸的根源。”

地震影响

它发生在现代中国重大转折的1976年。它不仅造成的伤亡3倍于汶川地震,更发生在京津唐这样的中国政治中心地带。当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相继去世,“四人帮”又企图篡党夺权。甚至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他们仍然坚持政治斗争为纲,极大地影响了受灾工作的开展。这一切使人民群众和有远见的高层领导彻底认清了“四人帮”的罪恶阴谋,并最终采取断然措施结束“文化大革命”。可以说,唐山地震是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动乱的催化剂。其历史意义远不仅仅在于灾难本身。

地震纪念

2016年7月,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临近,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内的地震罹难者纪念墙下,来自海内外的唐山人携花在此祭奠远去的亲人。[3]

THE END
1.东日本大地震救援情况在日本大地震后,中国是如何救援的?挑其中一个,要详细。 日本外相松本刚明1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说,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给予日本震灾慰问和提供援助表示衷心感谢,并期望充实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内涵。松本说,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地震后,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给予了慰问,并向地震灾区派遣国际救援队,提供大批https://www.verywind.com/rr/eendnemrrccvccdiyid.htm
2.唐山大地震台词(精选10篇)在这样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潮之下,接受国际救灾援助无异于放弃自力更生的原则,乃至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向西方示弱。 再与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积极向世界求助,而且乐于接受各国的帮助,让受灾群众尽早脱离困境。这样的大转变体现了在唐山大地震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不仅完全改变了对待国际救灾援助的原则和立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31xvf5f.html
3.海原大地震简介海原大地震是哪一年海原大地震的影响→MAIGOO百科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此次地震之烈为中国有史以来之罕见,亦为世界上最大地震之一。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https://www.maigoo.com/citiao/243560.html
4.中国需要更多的外国救援队吗?——从唐山大地震和东南亚海啸说起五月14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首相官邸,就中国“很难接受”日本政府向四川地震提供的援助人员一事,回答记者问。福田说:“在日本神户发生阪神大地震的时候,日本当时也没有能够接受外国援助人员,因为即使他们来了,也只能是很混乱的状态。现在中国处在同样的状况,我们可以理解。”确实,任何外国人在这个时候的进入,都会对https://m.hswh.org.cn/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2/16970.html
5.7·28唐山地震唐山大地震(6)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后,唐山被夷成废墟,656136间民用建筑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 截至1976年7月28日,重伤16.4万人,死亡242769人,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http://baike.soso.com/v145122.htm
6.教师节开展活动促进教师心理降(汇集十二篇)1.电影《唐山大地震》 5月xx日晚上6:00 2.电影《美丽心灵》 5月15日晚上6:00 教师节开展活动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篇12 为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推动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咱爱您”心理健康教育周和“我爱我”http://www.wei508.com/wenshudaquan/79135.html
7.一九七六的唐山大地震,我们拒绝了世界来自会林幽语一九七六的《唐山大地震》,我们拒绝了世界任何国家的捐赠,当时美国想援助我国,遭到我国拒绝。我们没有接受国外的1分钱,完全是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干劲,使唐山重建家园的 L会林幽语的微博视频 小窗口 ?收藏 4 6 ?23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https://weibo.com/6416032207/NogWGxCR2
8.唐山大地震,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年轻的母亲在温暖的家里织毛衣,用脚轻轻摇着摇篮,摇篮里的孩子睡得很甜。 突然发生地震,母子都陷入了废墟和黑暗中,所幸母子没有受伤。 母亲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寻求援助,等待一天过去。 孩子吃光了母亲两乳中最后两滴奶,哭声逐渐衰弱。 如果不能再得救,孩子就会口渴,在母亲之前绝望,母亲的双手摸索,想从钢筋https://www.jianshu.com/p/9822e5d1f9d9
9.海地发生7.3级地震土耳其大地震 1939年12月27日凌晨2时到5时 东部城市埃尔津詹 8级 5万人 智利大地震 1960年5月21日下午3时 智利 8.5级 1万人死亡或失踪 秘鲁大地震 1970年5月31日 秘鲁最大的渔港钦博特市 7.6级 6万多人死亡 中国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 河北省唐山市 7.8级 24.2万人 墨西哥大地震 19http://news.cntv.cn/special/jlbdgdz/shouye/index.shtml
10.唐山大地震(豆瓣)唐山大地震的剧情简介 ··· 197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区爆发7.8级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灾民无数。面对即将坍塌的危楼,丈夫方大强(张国强 饰)和妻子李元妮(徐帆 饰)都要去救被困的龙凤胎儿女方登(张子枫 饰)、方达(张家骏 饰)。危急时刻,方大强拦住了妻子,冲进去营救时不幸罹难。李元妮在震后发现,一双儿女被困https://www.douban.com/movie/subject/3596502/
11.1976年7·28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号称震撼世界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https://www.meipian.cn/549red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