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丰南区交界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12·12唐山地震)
2012年5月29日5时0分41秒,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北纬39.8度,东经118.5度)发生3.2级地震,深度6公里。(5·29唐山地震)
2013年10月27日3时32分,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古冶区交界(北纬39.7度,东经118.3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10·27唐山地震)
2015年11月28日2时10分,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北纬39.3度,东经117.9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11·28唐山地震)
2016年3月14日10时56分在河北唐山市丰南区(北纬39.39度,东经117.95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3·14唐山地震)
2019年12月5日8时2分,河北唐山市丰南区(北纬39.31度,东经118.04度)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附近震感强烈,暂无人员伤亡报告。(12·5唐山地震)
2021年4月16日16时6分,在河北唐山市滦州市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9.75度,东经118.71度。
大地震造成的危害: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
震中烈度为Ⅸ度。这次地震发生在工业城市,人口稠密,损失严重。邻近的天津也遭到Ⅷ~Ⅸ度的破坏。有感范围波及重庆等14个省、市、区,破坏范围半径约250千米。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该震的震源错动过程较复杂。
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骤然响起了扣人心弦的警钟,阿拉斯加州上下跳动了八分之一英寸。美国全国地质调查所称:中国北京东南一百英里,北纬39.6°,东经118.1°,在河北附近,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
中国台北中央气象局称中国发生了8级地震。
中国新华社于7月28日向全世界播发如下消息:新华社1976年7月28日讯: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在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
蔡家堡、北戴河一带的渔民说,鱼儿像疯了一般。在七月二十八日前后,各种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遇到了从未有的好运气。
歧门河闸附近,光着身子的孩子们用小网兜鱼,鱼儿简直是往网里跳,数小时就能兜几十斤鱼。
唐山市赵各庄煤矿陈玉成说,七月二十四日,他家里的两只鱼缸里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的金鱼放回去,金鱼居然弹跳不止。
唐山以南宁河县潘庄公社西塘坨大队一户社员家,从七月二十五日起,房梁下的老燕就像发疯一样,每天将小燕从巢里抛出去,主人将小燕捡回去,随即又被老燕抛出去。七月二十七日,老燕带着剩下的两只小燕飞走了。
七月二十七日,迁安乡社员看到,蜻蜓如蝗虫般飞来。飞行队伍宽一百多米,自东向西,持续约十五分钟之久。蜻蜓飞过时,一片嗡嗡地响声,气势之大,令人目瞪口呆。
七月二十七日,唐山地区滦南县王盖山的人们亲眼看见成群的老鼠在仓惶奔蹿,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相互咬着尾巴连成一串。有人感到好奇,追着打,好心人劝阻说:“别打啦,怕是要发水”。
敏感的飞虫、鸟类及大大小小的动物,比人类早早地迈开了逃难的第一步。然而人类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毁灭生灵的巨大灾难已经迫近了。
其他异常现象
大自然确实在警告人类。唐山东南的海岸线上,浪涛在发出动人心魄的喧响。七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带的渔民就感到疑惑:原来一向露出海面的礁石,怎么被海水吞没了。距唐山较近的蔡家堡至大神堂海域,渔民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从来是碧澄澄的海水,为什么变得一片浑黄?在不平静的海的深处,就像有一条传说中的龙尾在摆动,在搅动着海底深处的泥土。
据当时在秦皇岛附近水域中作业的一位潜水员说,他看见了一条彩色绚丽的光带,就像一条金色的火龙,转瞬即逝。
水!水也在向人类发出警告!在唐山地区滦县高坎公社有一口井,这口井并不深,平时用扁担就可以提水,可是在七月二十七日这天,有人忽然发现扁担挂着的桶已经够不到水面,他转身回家取来井绳,谁知下降的水又忽然回升了,不但不用井绳,而且直接提着水桶就能打满水!那些天,唐山附近的一些村子里,有些池塘莫名其妙地干了,有些地方又腾起水柱。水!忽降忽升的水!它在向人类传递大自然的什么信息呢?!
七月二十七日,唐山北部一个军营里,几个士兵惊叫起来,他们发现地下的一堆钢筋,莫名其妙地迸发出闪亮的光,仿佛一个隐身人在那里烧电焊。
在京、津、唐地区,半夜不少人家中关闭的日光灯依然奇怪地亮着。在唐山林西矿区,飘来一股淡黄色的雾,它障人眼目,令人迷惑。人们被那股异味熏糊涂了,他们已经看不清这世界的面目,更弄不清大自然正在酝酿着什么样的悲剧。如果这些奇异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地被采集、被集中、被传送、被处理,那么对这场灾祸的描述也许完全可能是另一个样子。人们眨着迷惑的眼睛,迷迷蒙蒙、不知不觉地走到七月二十七日深夜。
唐山市郊栗园公社茅草营大队王财在深夜十二点钟看完电影回家,看见四只鸭子依然站在门外,一见主人,它们齐声叫起来,伸长脖子,张开翅膀,摇摇晃晃地扑来,王财走到那儿,它们就追到那儿,拼命地用嘴拧他的裤腿。
唐山市郊栗园公社的王春衡,亲眼看见他二大爷家里的猫隔着帐子挠人,非把人挠醒不可。
丰南县毕武庄公社李极庄大队刘文亮,深夜被狗叫吵醒;当时他家的狗在院内使劲挠着他的房门,他打开门放狗进来。狗却要把他拖出屋去。
唐山市遵化县刘备寨公社安各寨大队张洪祥家的狗也叫个不停,一直叫到张家的人下床,狗在张洪祥兄弟的腿上咬了一口,像引路似的,奔向屋外。丰南县阑高庄公社于北大队王有才妻那天晚上由公社回家刚走到门口,家里的公狗突然从门口向她扑来,阻挠她进院。
越来越深。这是一个充满喧嚣的夜。七月二十八日就是在这不安的气氛中来临的。
与此同时,丰润县白官屯公社苏官屯大队养鸡场也出现一片混乱:一千多只鸡来回乱串,上窗台咯咯怪叫。
三点多,丰润县左家坞公社扬谷塔大队的一百多匹马全部挣断缰绳,争先恐后跑出马厩,在大路上撒蹄狂奔。
那一刻,大地正沉浸在毁灭之前的宁静之中。
显然,在唐山大地震前,许多人都收到了大自然的警告信号。这些信号具有不唯一性——天气闷热也会使鸡犬不宁,连日多雨也会使井水突涨,人们也正是用最寻常的经验解释了那些“异常”。
永远记住大自然的警告吧。
1.李洪义(二五五医院护士)
那天晚上,我值后半夜。上半夜又热又闷,人根本无法入睡。接班后困得不行,在病房守到三点半的光景,我就跑到屋外乘凉。四周出奇的静,平时的蛙叫闹嚷嚷的,可眼前怎么一点声音也没有了?静得让人发怵。
突然间,我听到一个古怪的声音,“吱——”从头上飞过,那声音尖细尖细的,像一把刀子从天上划过。我打了一个哆嗦,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抬头看天,阴沉沉的,有一片形状奇怪的彩云,说红不红,说紫不紫,天幕特别昏。我想是不是要下雨,起身往屋里走。可是人莫名其妙的发慌,像有人随时会从身后追过来抓我一般。我平时胆子挺大,可那时却怕得要命,心砰砰乱跳,自己也莫名其妙的跑起来。我回了一下头,见西方特别亮,好像失火,又听不见人喊,到处像死了一样。我越发紧张,赶紧逃进房子,一把拧亮电灯,又把门插上。
这时我听见“呜——呜”的巨响,像是百八十台汽车在同时发动。“糟了”,邢台地震时我在沧州听过这种声音。我立刻想到:是地震。
说话间房子猛烈地摇晃起来,桌上的暖瓶栽下地,炸了个粉碎。我用力打开门,只开了一小半,冲出房子,冲向房前的大树。
我紧紧抱住树。黑暗中只觉得大地晃晃悠悠,我和大树都在往一个万丈深渊里落。房子倒塌声我根本听不见,只看见宿舍楼的影子,刚才还在,一会儿就没了。
我伸出手在眼前晃了晃,可什么也看不清。我吓傻了,拼尽全身力气吼了一声。
2.田玉安(唐山丰南县稻地大队农民)
咳,真吓人。
那天新上任的队长让大家连夜干活,说是怕误了农时。
天亮了,我看见火球蹿出的地方有一道裂缝,两边的土都烧焦了。
地震那声巨响,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哎呀——”
“妈呀——”
我听得出,是那一对年轻男女。他们只喊了这一下,再没有第二下……
唐山,第一次失去它的黎明。
朦朦大雾中:
开滦医院七层大楼,成了一座坟丘似的三角形斜塔,顶部仅剩两间病房大小的建筑,颤巍巍地搭斜在一堵随时可能塌落的残壁上,阳台全部震塌,三层楼的阳台,垂直地砸在二层楼的阳台上,欲落未落。
……
形形色色的人影,在灰雾中晃动。他们惊魂未定,步履踉跄,活像一群游梦者,恍恍惚惚地被抛到一个陌生的星球。他们一切都麻木了,泪腺、声带,传导疼痛的神经系统都麻木了。谁也想不到会有这场规模如此浩大的劫难,他们无暇思索,无暇感觉,甚至来不及为骨肉剥离而悲恸。
太阳出来了。当这轮火球像往常一样高高悬挂的时候,浓雾——这片浓极的濒死的浓雾开始在炽热的强光照耀下慢慢变薄,散去。昏迷中的唐山即将苏醒,当浓雾即将散尽的时候,惊恐的人们忽然发现两只从动物园逃出来同样惊恐的狼,它们相依着,站在远处黑色的废墟上,孤单地睁着惊吓的眼睛,余悸未消地喘息着。突然它们纵身一跳,箭一般地蹿向凤凰山顶。断崖前,它们终于站住了,像石雕一般。面对山下整个破碎的唐山,面对这样一片无边的废墟,面对这样一片灾难的海洋,它们发出酷似人声的凄厉的嗥叫……
这也是无数中国人对唐山蒙难日——“1976.7.28.”的感觉。
重建一个什么样的唐山
按照这个时期的重建规划,震中所在的路南区由于破坏严重和地下大量压煤,将把原有的工厂和居民全部搬迁出来,将采煤塌陷区改为绿化风景区,只保留部分有代表性的地震遗迹;市区则在路北区的基础上建设;在丰润县城附近建设新区,将原来位于路南区的大部分工厂迁过去,并建立若干新工厂。在调整城市区划的同时,重建规划还包括搬迁大多数原来在市区内有污染的企业。
这些良好的计划后来多数没有实现,主要是因为在重建开始后对原有规划的数次调整。“文革”结束后,中央针对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改造、整顿、提高”的方针,唐山的重建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也做了改变。1982年1月的《唐山市恢复建设贯彻收缩方针的调整方案》确定了重建的基本原则:控制中心区、缩小新区、利用路南区。原计划从路南区迁出的企业由92个减少到9个,并且规划了13个住宅小区。
已经83岁的白玉生,在唐山市建委下属的设计处(的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前身)工作,震后调入重建指挥部参与城市规划,像他这样的唐山本地的工作人员只能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提供些服务性的工作,在决策上是没有发言权的。在他的回忆中,重建计划改动过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反正领导来一次就调整一次,领导说怎么办咱们就怎么办呗”。
唐山重建的10年是中国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期,从动乱到稳定、从封闭到开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唐山重建深刻地打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在“收缩方针”的指导下,重建后的唐山建筑形式单调,多数建筑标准过低,一些房屋不久之后就不得不再次花费人力物力进行改造,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发挥。
“解决有和无的问题”
当时唐山有一个顺口溜,“登上凤凰山,放眼望唐山,遍地简易房,砖头压油毡”。这种临时搭建的房屋只能勉强遮风避雨,夏天太阳一晒屋里热得跟蒸笼一般,冬天则冷得像冰窟。恢复建设的最紧要任务就是让数百万在简易房里生活的人尽快搬进永久住房。
为了制定住宅建设方案,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建筑设计院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对征集上来的28个住宅小区规划方案和86个住宅设计方案进行比较研究,筛选出4个小区规划方案和25个住宅设计方案。做过唐山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已经退休的韩自治还清楚记得,恢复建设后的第一个住宅区“河北一号小区”的建筑方案是清华大学的吴良镛教授在凤凰山第一招待所主持开会确定的,“可以说是集中了大家的智慧”。
以河北一号小区为代表的住宅,每户建筑面积均在40多平方米,户型设计分别为一室一厅、二室一厅和三室一厅,以适应不同结构的家庭。
出于防震的考虑,重建时的建筑原则上不超过6层,路南区以二三层楼房和平房为主。在抗震性能上按照8度设防,只有部分重要的建筑物按照9度设防。“8度”是个地震烈度的概念,唐山大地震烈度最大的地区达到了12度,但设防标准太高的话,建筑成本将使国家负担不起,重建抗震的基本原则是“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建筑设计对结构很注意,要求横墙纵墙对正贯通,以增强抗震性。这种设计在平面上规整,施工也容易,但对后来房间结构调整留下了不便。
若干套住宅建筑方案反复使用的结果是,重建后的唐山在建筑风格上高度雷同,被人称为一排排的火柴盒,甚至有人戏言小孩放学后找不到家。对于这样的批评,韩自治不以为然,他认为要从当时的环境出发,让唐山人从简易的抗震棚里尽快搬出来是当时的第一要务,速度是最重要的,所以建筑风格不可能五花八门。
并非没有人在建筑外观上求新。来自建设部的一位老专家曾设计了一个圆桶形的方案,房间形状为扇形,从抗震性能上讲,这种结构是好的。可是当时人们的观念对这种外观的房子没办法接受,于是便放弃了。
短暂的自豪
指出唐山城市重建的不足之处,完全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得出的结论。1986年底初步完成恢复建设的唐山,以当时的城建标准来看,给人的是耳目一新的感觉,用白玉生的话说,“像个城市的样子,在全国来看也绝不落后”。
重建的成果曾经带给唐山人骄傲。《唐山劳动日报》副刊部主任潘石说,1986年唐山重建基本完成后,他曾经陪同北京来采访的同行在唐山跑了几天,那时北京来的人对唐山的新面貌也是感到惊讶和羡慕的,“连街边的树都是新种的”。传统的大杂院在唐山看不到了,宽阔的街道、整齐的楼房让唐山在全国的城市中鹤立鸡群。新的住宅小区铺设了煤气管道、采用集中供暖,一座以煤为主要支柱的城市,煤作为燃料居然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那种感觉只能用震撼来形容。自豪混杂着对灾难本身的痛苦回忆,五味杂陈。
国际援救
然而,因为当时的时局所造成的对国外援助的过度谨慎,使得国际社会的热情未能在受灾严重的中国激起任何涟漪。当时,《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明确指出“自力更生的救灾努力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散发了这篇社论。各国认识到,中国顾虑重重,可能不想接受国际援助。
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Jeanne-MarieCol)到青龙实地考察,用“奇迹”一词来形容青龙防震减灾的成功经验。
群测:建16个观测站、442个观测点
震前生死消息
群防大动员
1976年7月24日,青龙县县委召开紧急会议。在听取王春青的汇报后,常委会作出了三项决定:加强各测报点工作,科委要有专人昼夜值班;加强地震知识宣传;要在800人会议上布置防震工作。1976年7月25日,陆吉康带着多方求证的消息回到青龙。青龙防震部署在当天正式展开。此时,距离唐山大地震发生仅剩3天。
县政府公开发布临震警报,县委临时作出决定:每个公社回去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工作队负责人,不准回家,一定要连夜布置防震工作,及时向群众传达震情。各公社、县直各单位随即都召开了紧急会议,从公社干部到大队,再到生产队,进行防震抗震部署。多数公社广播站连续广播地震知识,传达县委决定,基本上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群众晚上不关门,不关窗。学校在操场上课,商店在外边卖货。
县里按照“防汛抗震”的提法往下传达。当时7月正值汛期,防汛演习照常进行,可以提高民众警觉性;而之所以可以出动民兵巡逻,也是因为防汛工作政策允许,而抗震没有此项许可。科委同时也要求,在县内不设地震棚,保持道路畅通。经过几天的动员,青龙县进入了临震状态。7月27日晚上,青龙县科委主任王进志在“800人大会”上做了最后一次震情和防震减灾动员工作。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地震爆发,很快波及青龙。
第三天,青龙县的河滩地上共有2架次直升机降落。而震后第一支赶赴灾区河北迁安的医疗队,就是青龙县派出的。灾后青龙县民政局统计,青龙在地震中只有一人死亡。唐山超过24万人遇难,青龙近40万人民的生命得以保全。青龙创造了奇迹。
事前准备应充分
可以不截瘫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访谈是唐山地震30周年的系列访谈之一,所以也先从30年前的那场灾难开始。先问一下李教授,当年唐山地震的时候,您也亲自参加了救援,您是几号到的唐山?
主持人:面对这么多的死伤人员,怎么能迅速分辨出这个类别呢?
李宗浩:这个当然是有经验的医生来处理了。我应该算是比较有经验的医生。把这些伤病者,按照轻重缓急,分作四类,红黄蓝黑,黑了就是死了,红的是最重的,黄的是其次,蓝的稍微轻一些,那个时候一部分人被运上火车,重的,就在北京、天津这些地方,天津当时也是受灾比较重的,有幸的就送到远的地方去,伤员这么多,集中放到北京是不可能的。全国各地都放。
所以送到火车上以后,有时候重的病人我在火车上处理一下,还有一个气型坏疽,发出一个恶臭的味道。你现在让我回想都能回想到,很强烈很清晰的场景。
主持人:你当时看到这种场景时心情怎样?
李宗浩:我们那个抢救组,应该说我比他们见多识广了,过去在和平时期,正常情况下见不到破伤风和气型坏疽的。在抽风很厉害的时候,有时候转移不了,这个给我的感觉,很伤心,也许已经当时见的太多了,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破伤风和气型坏疽。一般和平时期的人都见不到。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截瘫病人。
主持人:据说当时在医生做手术的外面,都是一层层叠起来很高的断胳膊断腿的。
李宗浩:那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感受了。我那个时候是指挥,指挥者就是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应该送到火车上,而且很重的病人就送到火车,火车上问题就比较大了。
主持人:医生在处理破伤风病人时候是不是也容易被感染。
李宗浩:我们也没有想得更多,自己没有伤口问题不大。这个破伤风的感染和气型坏疽最大的特点,就是你有一个伤口,这个伤口口径比较小,曲曲折折的,而且非常脏的伤口。为什么地震很容易发生,因为地震很脏,整个土壤这个几厘米以下的这个细菌很多的,土壤表面的这种细菌还比较少,过去我们说铁锈的钉子,伤口要插进去,伤口很窄,这样气型坏疽就比较厉害。
主持人:救治过程中,有没有救护人员因处于无防护状态而被感染了?
主持人:唐山大地震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心理救助这一块。
李宗浩:对,就我个人和周围同事来讲,最最心理受到损伤的,就是那些截瘫病人,截瘫病人房倒塌下来,一般脊椎都受到损伤,脊椎受到损伤完全发生截瘫的不是很多,我没有明确的估计,一般来讲就一部分,一般来讲现场搬运不好,这么一弄一扶,你拉胳膊我抬腿,甚至让他走几步,这样的话,脊椎的损伤就重了。相当一部分截瘫病人,是由于我们现场的搬运护送不恰当而造成的,这样的人挺多的。
而且,你也知道一旦发生,已经死了的人死了你没有办法,唐山地震死了24万3千人,伤残,有时候血淋淋的伤对医生来说司空见惯了,然后比较重的就是破伤风和气型坏疽,对于我来讲,心灵上受到阴影的,心灵上最不能承受的是见到了大批的截瘫病人,为什么呢?截瘫病人你看不到他鲜血淋漓。但是一个截瘫病人是终生的不幸,从家庭到社会带来成本的负担,这是地震最常见的,如果我们抢救及时,现场抢救得当,不需要更高深的技术,只要懂得怎样把病人伤员放在平整的木板上,尽量不要变动,这样相当一部分可以避免发生,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那个时候,尤其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知识也没有普及,很多病人因为我们的救护不恰当而截瘫。
我印象最深的是,坐在火车上,看女的还比较多,想起来还比较难受,快到北京了,妇女们窃窃私语,本来在车上都很安静,快到北京了,她们相互说着我们能见到天安门了,我们能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了,而且那个时候还有人喊毛主席万岁,那个时候也很感动,但是很快车厢里就死一样的安静,他们很快意识到自己已经不能再走路了,这种想法已经是不可能实现的了,就都沉默了。这个时候我特别难受。觉得这个火车往前走,这个车厢非常的安静,像死一样的安静,这些人们大部分都是女的。
主持人:为什么大多数是女的呢?
李宗浩:我也不知道,反正女的男的都应该有,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很平静。我曾经写过一本书《第一目击者——一个急救医生的手记》。里面就写到这部分,车身单调的声音,也不知道车把他们带到何处。她们问我们医生“我们要到哪里去”,我说我也不知道,铁轨在向前方无尽头延伸。他们今后的命运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后来我就讲,在我今后急救生涯中,我一定尽我最大努力要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普及救护知识,不要尽量发生截瘫,这个不是很高深的行为,大家要重视这个事。
后来唐山地震的截瘫伤员,唐山地震抗争救灾20周年时我找到了一个。我经常跟他们讲这段事情,我说他们很了不起,我说华北是一个大平原,那里的人能够容纳一切,心胸很开阔。
主持人:你为什么要再去找这些截瘫病人呢?
李宗浩:因为对我心灵的震撼太大了,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医生,看到发生这样的事情,特别特别伤心,死的已经死了。气型坏疽危险性很强也是可以挽救的,破伤风也是可以恢复健康的,但是截瘫病人有很多是我们可以避免出现的,他们的这种宽容,他们遭受到沉重打击的这种承受程度,让我感动又难过。地震20周年时,我找到一位叫做张胜兰护士,她就是在唐山地震中被高位截瘫的。
主持人:她是因为在救别人的时候,伤害到自身健康,被截瘫的吗?
李宗浩:不是,这是原来空军福建漳州部队的一个护士,她原来护理过两个高位截瘫的护士,很不幸的是,她到唐山结婚去,就不幸发生了这个地震,把她压在里面,她丈夫是空军飞行员。他们关系直到现在都很好,我特别受感动,我本来今天要请她来讲,她因为感冒发烧没法来,她就是地震发生以后,人家把她从窗上抬出来,抬出送到附近的小医院,这个医生也不是恶意,也是属于知识不好,给她牵引振幅,她当时疼晕过去了,后来就失去知觉了。本来她也是有机会不截瘫的。
唐山地震20周年的时候,我在北京武警总医院搞了一次活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中文剧名】:唐山大地震
【导演】:郝冰
【编剧】:高型孟森辉
【地区】:中国大陆
【色彩】:彩色
【类型】:剧情片
【片长】:110分钟
【胶片长度】:11本
【制作单位】:上海电影制片厂[中国]
片名:唐山大地震
地区:内地
类型:剧情
语言:国语
作曲:王黎光
影片介绍
冯小刚的新片《唐山大地震》下月即将开拍。这部从剧情到演员都“不能说”的电影,昨日在上海召开记者会,投资方华谊兄弟将与娱乐科技公司IMAX合作,将《唐山大地震》打造成中国第一部IMAX电影。有如此强势的银幕效果支持,冯小刚对《唐山大地震》的市场反应格外有信心,他说自己希望尽量把该片总成本控制在1.5亿元,但票房目标则是5个亿。
幕后花絮
冯小刚力争卖过5个亿
始于唐山结束于汶川
唐山余震持续至今
强度渐弱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三月6日下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6日上午10时49分许、11时许发生在唐山地区的两次地震,均为唐山大地震系列衰减活动中的正常余震活动,不会再有强震。
2020年12月24日09时32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北纬39.76度,东经118.47度)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唐山2012年5月28日又发生地震
中新网唐山2012年6月18日电(白云水付立冬冉芃)据河北省唐山地震台网测定,2012年6月18日03时05分13秒,在北纬39.6度,东经117.6度处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震中位于天津市宝坻区境内,距离唐山市玉田县5公里。
据唐山市地震局新闻发言人郑湘军介绍,天津、北京、廊坊市香河县、唐山市玉田县、遵化市等地震感明显。
据现场调查,唐山市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房屋受损,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7·28唐山地震
唐山地震发生在城市集中、工业发达的京、津、唐地区,震级大,灾害严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国家级救灾。成立各级指挥部,以解放军为主体对口支援,有组织地进行自救、互救活动。十余万解放军官兵紧急奔赴灾区救援;全国各地5万名医护人员和干部群众紧急集中,救死扶伤和运送救灾物资;危重伤员由专机、专列紧急疏散转移到11个省市治疗。
强烈的地震使交通中断,通讯瘫痪,城市停水、停电,抢修通讯、供水、供电、恢复交通等生命线工程是唐山救灾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中央据此迅速布置了各专业系统对口包干支援的任务。邮电、铁道、交通、电力、市政建设等部门立即行动,保证了上述系统工程恢复和重建的顺利进行。地震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阴雨连绵,疫情严峻,唐山防疫工作采取突击治疗、控制疫病传染源、改善环境、消除病菌传染媒介、预防接种、极大的提高人员抵抗力的综合措施,实行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土洋并举的办法,把疫病消灭在发生之前,从而创造了灾后无疫的人间奇迹。
震后,国家用于唐山恢复建设的总投资为43.57亿元。历经7年的建设,唐山建成一座功能分区明确、布局比较合理,市政建设比较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生产、生活方便,环境比较优美的新型城市。震后的建筑物均达到了八度设防,“唐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