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证明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
第三条当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一)当事人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四)当事人为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孤儿或者农村“五保户”的;
(六)当事人为国家规定的优抚对象,生活困难的;
(七)当事人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领取失业救济金,无其他收入,生活困难的;
(八)当事人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九)当事人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生活困难的;
(十)当事人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
(十一)当事人为福利院、孤儿院、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等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单位和民政部门主管的社会福利企业的。
二、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的区别
司法救助是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诉讼中,通过对当事人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救济措施,减轻或者免除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当事人的负担,保证其能够正常参加诉讼,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制度。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法律援助的主体是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司法救助的主体是人民法院。第二,法律援助发生于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所有诉讼活动中,司法救助则只发生于民事、行政诉讼中。第三,法律援助减收、免收的是法律服务费用,司法救助减收、免收的是诉讼费,是国家的财产性资金。
法律救济式相对于非法律救济而言。非法律救济如自力救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非法律救济的公力救济(行政救济,救灾,抢险)等。
法律救济明显的就是诉讼,仲裁。
三、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
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于1994年初建立,主要是由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公民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实现和司法公正。
中国公民获准受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有充分理由证明其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
法律援助机构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请之日起10日内完成审查,作出给予或者不予法律援助的决定,通知申请人。法律援助机构对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应当自接到指定之日起3日内指派律师提供辩护。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司法救助是不是包括法律援助”问题进行的解答,司法援助是指当事人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诉讼费用时,向法院提出缓交、减免等的行为,而法律援助是指经济因难不能委托代理人时,提出的申请,所以两者是不同的。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律霸网进行法律咨询。
该内容对我有帮助赞一个
验证手机号
我们会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放心输入
为保证隐私安全,请输入手机号码验证身份。验证后咨询会派发给律师。
简介:
专业律师快速响应
累计服务用户745W+次
发布咨询
多位律师解答
及时追问律师
执业证号:
13713201710162294
山东沂景律师事务所
简介:
向TA咨询
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需要些什么步骤
一般狗咬到人赔多少钱
游客遭野生动物攻击的景区是否该承担责任
孕期女职工保护法律规定
法定这些情况下可要回彩礼?悔婚可以返还吗?
什么是公司破产程序终结
合同无效是否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继父赡养纠纷赡养费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的通知
租住房租墙皮脱落怎么处理
试用期社保按工资的80%作基数缴纳是否合法
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法律区别是什么
劳动争议管辖权是什么意思
北京市劳动局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